日本殖民統治以後的建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日治時期的建築依功能區分
日本殖民統時期.
(1)背景
(2)日治時期的建築
(3)日治時期的建築依功能區分
(4)台南市現存十大建築
二次大戰以後至今
(1)光復初期
(2)四○年代建築發展
(3)五○年代建築發展
(4)六○年代建築發展
(5)七○年代建築發展
(6)八○年代建築發展
(7)結論
參考書目
1、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一)背景
十九世紀中葉開始,台灣門戶逐漸開放,各種西方式樣建築隨著西方人士(軍人、傳教士)傳入台灣,台灣本土傳統建築之生態於是產生變化,以閩南式樣為主之建築風貌開始混參了外來建築之元素與語彙,這種情形到了日據時期更加明顯。
一八九五年齡清光緒二十一年,日明治二十八年),清廷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戰敗,與日本簽定馬關條約,將台灣及澎湖群島割讓給日本。
日本入台後,不僅台灣之政治環境完全改變,社會文化經濟活動也隨之更動,都市與建築之發展也同時產生重大改變。
日本於明治維新時不僅從西方學到各種政經法律制度,也學得一套新的都市與建築觀念與手法,並且引以為豪。
所以當日本到台彎後,很快的就把他們習自西方,認為是心目中理想的西方式移入台灣,另一方面也藉由這些與台灣傳統建築相較顯得雄偉嚴肅之西方式樣來塑造一種政治上之權威感及建設上之現代感,因而使得台灣日據時期幾乎各級政府相關機關都採行西方式樣為主,而都市改正及都市計劃亦基本上西方都市之模式。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積極的想在亞洲建主一個歐洲式的嶄新大帝國,並且希望在軍事安全與國家尊嚴之前題下,成為亞洲之主導力量。
由於缺乏殖民經驗,日本在取得台灣作為其在亞洲第一個殖民地時,並沒有長程之殖民目標,因而在日本最後決定對台灣採行同化政策之前,曾有一段統治真空期由軍職人員總攬一,切社會亦較不安。
當此過渡期安然度過後,日本開始從事許多物質建設,希望其第一個殖民地能夠自傲繁榮。
所以日本殖民政府在台灣所實施完成之許多建設,雖然是奠定了台灣在二十世紀邁向現代化之基礎,然而其終極目標卻是建立一個與日本帝國密不可分之海外殖民地。
(2)日治時期的建築
日據五十年,日本殖民政府在台灣有計劃的改造都市環境,建設了以現代化為目標之城鎮數十個。
雖然在這些新都市與建築之建設上,日人所採取的是習自西方之原型或其衍生型,但其在意義上卻遠遠超出實質的建設,它們對於日後台灣都市與建築之發展均產生莫之影響。
就台南市而言,日治時期,台南市的建築和都市景觀改變很大,由於都市計劃的實施,舊有城牆、城門被拆除,加上現代行政部門的設置,連帶的產生各種不同功能的新建築,建築風格因此有明顯轉變。
在式樣上,出現西方的歷史式樣,以及源自日本傳統的日本式樣,兩者之外,也增加了西方歷史式樣與本土傳統風格結合的造型。
1.歷史式樣建築
所謂歷史式樣建築,實際上是深受西方建築風格影響之建築,其尚可再細分為洋風建築、各類西方歷史式樣、及使用非西方歷史語彙之異風式樣。
洋風建築基本上為木構造或磚木造,有西方建築之意象,但不完全依照西方建築構成術所建。
此類建築在台南並無留存。
各類西方歷史式樣基本上有兩個源頭,其一是歐陸之歷史式樣,包括有復興式樣、巴洛克式樣、仿羅馬式樣、簡化哥德式樣、馬薩式樣、布雜式樣及新古典式樣等;其二是英國維多利亞時期之建築與英格蘭磚造建築,包括有紅磚自由古典式樣(或稱野金吾式樣)、紅磚拱郎式樣等。
第一類之建築在式樣上比較嚴謹,元素之取用及組構之方式通常遵循西方標準之作法;第二類之建築相對的較為自由,因而在式樣上相當活潑多樣。
換個角度來看,受歐陸影響的建築帶有濃厚的古典宮廷色彩,恍如歐陸油畫之華麗;受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紅磚建築影響的建築則浪漫主義色彩較濃,可比英國水彩畫之清新。
台南地方法院及台南廳捨即為第一類,台南郵便局則為第二類。
異風式樣則是使用了埃及等非西方建築之語彙。
2.日本式樣建築:
所謂的「日本式樣」建築則可歸納為五大類。
第一類為(神社式樣)日本據台後,在台灣建立了數十個神社,其中多數神社均擁有像參拜道、鳥居、及強調「破風」面之屋頂、交戣之千木與水平之堅魚木屋頂構件等標準日本社殿建築構成元素。
第二類是以新建材仿日本傳統社殿式樣所建之(寺殿式樣)各地武德殿及弓道場是為代表。
此類建築多是鋼筋混凝土構造,外觀洗石子仿木構架。
第三類是一九三○年代以後日本為追求民族形式所發展出來的(帝冠式樣)企圖結合西方古典之屋身與日本古典屋頂於一身。
第四類為數(興亞式),為日本在大東亞共榮圈思想成形後,希望將日本式樣烙印在其殖民地新建築之一種新式樣,基本上與帝冠式類似,但屋身多為現代式樣,屋頂雖仍為日本式樣,但並不一定是大屋頂。
第五類為依傳統日本民宅及庭園所建(民居式樣),多為旅館、餐廳與散見於各地之日本官員宿舍。
這些日本式樣基本上背後都存在著不同程度之神道精神與意識烈態。
台南市方面,台南神社與開山神社為第一類,台南武德殿及大弓道場及宮古座劇場為第二類代表;第三類並無例子;第四類可於台南歷史館中看到;四春園及鶯料理則很明顯為第五類。
故日據時期台南市建築之發展可以說是見証了台灣現代都市風貌之轉化與西方式樣建築之成長。
就台南市而言,日據時期五十年之建築在建材上,從紅磚發展到洗石子、貼面磚,甚至鋼筋混凝土,材料愈趨現代化。
總之,此一時期,傳統閩南風格,日式及西洋式風格建築,是同時存在的。
(三)日治時期的建築依功能區分:
1.官署建築:
日治時期最重要的建築發展是開始於州廳相關的公共建築。
為了使新都市能更有效的運作,一些重要的公共設施,很快的出現。
如台南測候所(一八九八年,今台南氣象站)、台南驛(一九○○年,今台南火車站前身)、專賣局台南支局(一九○五年,今公賣局台南營業處)台南西市場(一九○五年,今台南西門市場前身)、台南東市場(一九○九年,今台南東市場)、台南郵便局(一九○九年),今忠義路電信局址)、台南醫院(一九一○年,今省立台南醫院前身)、台南配電所(一九一○年,今台電台南台營業處)、台南會公館(一九一
一年,今台南社教館)、台南法院(一九一二年),今台南地方法院)、陸軍步兵第二聯隊的大型軍營建築(一九一二年,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文學院、大成館及禮賢樓)、台南廳捨(一九一六年,今台南市政府)、台南戌街醫院(一九一八年,陸軍八○四醫院)、台南驛站台一九三四年,今台南火車站)、台南合同廳捨(一九三八年,今台南消防隊第二分隊)、嘉南大圳組合事務所(一九四○年,今嘉南農田水利會)等。
這些建築物都具有相當水準,以台。
地方法院為例,台南地方法院是典型古典樣式建築,造型富麗堂皇,被喻為日治三大建築之一。
全棟建築的焦點在最上面的圓頂,全身的窗戶有拱窗,方窗,而入口門郎的八根列柱,更相當富有變化。
台南地方法院是台灣至今唯一留存的日治時代法院建築。
二次大戰後,為拆除與否,曾引起極大爭論,目前被列為二級古蹟。
而台南火車站已呈報內政部列入古蹟。
2.學校建築:
成功大學文學院
禮賢樓
台南一中小禮堂
台南女中
公園國小
除了現代行政體系的運轉,導致公共建築的增加外,另一個影響台南市公共建築增加的因素是各級教育的發展。
日人治台後,開始推展各級教育,新建校舍因此不斷增加,些學校的校舍往往都是採當時最新式樣,比較具代表性的是明治公學校(一九一二年,原台南女子公學校,今成功國小)、
末廣公學校(一九一八年,原第三公學校今進學國小)、西門小學校(一九一九年,原第二尋常小學校今建興國中)、寶公學校(一九二三年,原第二公學校今立人國小)、第一中學校本館(一九一五年,今台南二中紅樓)、第一高等女學校立館(一九一七年,今台南女中自強樓)、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本館(一九三三年,今成功大學成功校區圖書館自修室)等建築。
這些建築物有些仍在使用,其中台南一中「小禮堂」可說是個中保存最完好,且最精緻的建築。
此建築物最大的特色正面山牆有連續的小棋圈,側面有拱郎,相當值得品味。
3.商業建築:
末廣町(昔)
末廣町(今五層樓)
鷹料理(日本殖民統治時期餐廳之一)
隨著工商業的發達現代化的金融活動不斷展開,台南市也出現不少商業建築,包括百貨公司、銀行、市場、餐廳等。
其中,百貨公司以「末廣叮」(今忠義路、中正路口)的店舖住宅為代表作。
這是當時台南市第一條經過整體規劃的市街,造型採當時最新流行的風格,「林商號」(位忠義路、中正路轉角處)則是最大的百貨公司。
在銀行方面,以勸業銀行 台南支店(今土地銀行)為最有名,勸業銀行最具特色的是,兩側有高大的列柱郎,及帶有印度、日本、美洲風格的裝飾,在當代來講,造型相當特別。
在餐廳方面,一九二○年代後,出現了不少酒樓及料理店,今日仍可見者。
如:寶美樓子(今必勝比薩)、松金樓(部分為住);而鶯料粴(台南氣象站後,舊台南一中教師則是唯一現存的日治時期餐廳。
4.住宅建築:
典型日本宿舍
位於東門路洋宅(日式洋房)
位於安平的王宅(日式洋房)
西風東漸後,日治時期,除了傳統日本風格住宅之外,也逐漸出現洋式風格的現代住宅建築,一般說來,家境富裕,社會地位較高的家族,往往會附風雅興建洋宅,洋宅使成為社會地位的象徵。
當時最華麗的洋式官邸可以說是台南知事官邸(前博愛路軍公教福利中心),民宅則以安平王宅保存較好。
日式風格住宅,則大部分為日本職員宿舍,也教見各處。
5.宗教建築:
台南神學院
無染原罪聖母教堂
原長榮中學教堂(現改為音樂館)
日人治台後,帶進日本傳統宗教,曾在府城建有開山神社(今延平郡王祠)和台南神社(今忠義路),二次大戰後都已遭拆除。
另一方面,自西洋宗教傳入後,西方教會也相繼興建不少教會的相關建築。
舊太平境教會(一九○二年)、台南神學院校(一九○三年,今台南神學院)、長老教中學(一九一六年,今長榮中學)、長老教女學校(一九二三年,今長榮女中)、東門教會(一九二六年)等皆為蘇格蘭長老教會所建。
這批建築與日本政府所建完全不同,除了採用西方歷史式樣外,也結合了傳統閩南色彩,像太平境教會的建築中便可看到砍德式尖拱與台灣用閩南式樣民宅的結合長榮中學的音樂館,其建築形式主要為紅磚拱團,但是一、二層樓間的釉花磚與瓶柱,卻是典型的傳統造型與建材,中西合壁得相當自然。
6.其他建築:
現存於忠義國小校內的武德殿
台南氣象站
以武德殿(忠義國小禮堂)為代表,武德殿是日人發揚武道精神,提倡國民軍事化教育的地方。
除供參拜之用外,也做練武場所。
忠義國小禮堂是目前台灣所有武德殿中保存最完整者。
其特色是採日本傳統社殿式樣,以鋼筋混凝土模仿傳統木構造建成,屋頂則是最常見的和式式樣。
是以新材料及新技術營建社殿式樣,1930年代曾在日本風行一時。
(四)台南市現存重要日據時期公共歷史十大建築
台南市現存重要日據時期公共歷史性建築表(一)
建築名稱
日據時期名稱
座落地點
建築年
設計者
備註
台南氣象站
台南測候所
公園路21號
1989
台南神學教室
台南神學校本館
東門路一段117號
1903
台灣酒公賣局
台南分局
總督府專賣局
台南支局
北門路二段16號
1905
陸軍兵工配廠
台南山砲部隊
公園路291號
1907
省立台南醫院
台南醫院
中山路125號
1910
只餘後棟
台南社教館
台南公館、
台南公會堂
民權路二段30號
1911
軍公教福利中心
台南知事官邸
前鋒路
1911
嚴重增建
台南地方法院
台南地方法院
府前路一段307號
1912
總督府營繕課
二級古蹟
成功大學舊文學院
日軍步兵
第二聯隊本部
大學路1號
1912
陸軍經理部
成功大學大成館
日軍步兵
第二聯隊本部
大學路1號
1912
陸軍經理部
成功大學禮賢樓
日軍步兵第二聯隊
將校集會所
大學路1號
1912
陸軍經理部
台南二中紅樓
台南第一中學校本館
北門路二段125號
1915
總督府營繕課
主樓已拆只
餘門郎
長榮中學友愛學舍
台南長老教中學東寮
林森路二段79號
1915
部份增建
長榮中學光鹽學舍
台南長老教中學西寮
林森路二段79號
1915
部份增建
台南市政府
台南廳捨、台南州廳
中正路1號
1916
總督府營繕課
長榮中學校史館
台南長老教中學講堂
林森路二段79號
1916
台南女中自強樓
台南第一高等女學紅樓
大埔街97號
1917
陸軍八○四醫院
台南陸軍戌醫院
小東路15號
1917
陸軍經理部
部份已拆
台南二中學校休息中心
台南一中學校講堂
北門路二段125號
1918
台南市現存重日據時期公共歷史性建築表(二)
建築名稱
目據時期名稱
座落地點
建築年
設計者
備註
建興國中中正大樓
南門尋常高等小學校
府前路一段239號
1919
台南師範學院
行政及教大樓
台南師範學校本館
樹林街二段33號
1922
台南州土本課營繕係
台南西門市場
台南西市場
西門路二段117號
1920
1905初建
部份拆毀
林務局嘉義林館區
台南工作站
某公家單位
(確實名稱待查)
中正路五巷1號
1920年代
長榮中學校校牧室
台南長老教中學
校長宿舍
林森路二段79號
1923
長榮女中長榮大樓
長老教女學校校長榮大樓
勝利路52巷26號
1923
公園國小花園樓
花園尋常高等小學
校本館
公園路180號
1923
正立面中
央已改建
台南師範學院
附屬小學器材室
台南師範學校
附屬小學講堂
樹林街二段31號
1920年代
聖母無原罪堂
聖母無原罪堂
中山路86號
1925
內部及聖
壇已改建
基督長老會
東門教會
東門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東門路一段187號
1926
Thomas
River
台南一中西棟
行政教學大樓
台南第二中學校本館
四維路1號
1928
台南州土木課
台南市立圖書館
中區分館
日本愛國婦人
會台南文部
府前路一段195號
1920年代
世澤醫院
廣陞樓
成功路285巷3號
1920年代
部份增建
海珍珍餐廳
寶美樓
西門路二段309號
1930年代
曾遭火災
部份改建
安平古堡陳列館
台南文化三百年展覽館
國勝路82號
1930
由海閞長官
公館改建
台南市警察局
台南警察署
南門路37號
1931
台南州土木課營繕係
台南一中小禮堂
台南第二中學校講堂
四維路1號
1931
總督府營繕課
台南市現存重日據時期公共歷史性建築表(三)
建築名稱
日據時期名稱
座落地點
建築年
設計者
備註
中國廣播公司
台南台
台南放送台
南門路38號
1932
中正路忠義路口
店舖住宅
末廣町店舖住宅
(林商店)
大學路一號
1932
梅澤捨次郎
目前閒置
成功大學機械
工程館
台南高等工業學校
機械工學科教室
大學路一號
1932
總督府營繕課
井手薰為建校委員之一
成功大學機械
工程館附屬工廠
台南高等工業學校
機械工學科附屬工廠
大學路一號
1932
總督府營繕課
井手薰為建校委員之一
成功大學電機工館
台南高等工業學
電氣工學科教室
大學路一號
1932
總督府營繕課
井手薰為建校委員之一
成功大學化學
工程館
台南高等工業學校
應用化學科教室
大學路一號
1932
總督府營繕課
井手薰為建校委員之一
台灣糖業研究所
台灣糖業試驗
生產路54號
1933
總督府營繕課
成功大學圖書館
自修室
台南高等工業學校
本館
大學路一號
1933
總督府營繕課
井手薰為建校委員之一
成功大學成功校區
格致堂
台南高等工業學
校講堂
大學路一號
1934
總督府營繕課
井手薰為建校委員之一
台南火車站
台南驛
北門路二段4號
1936
交通局鐵道部改良課
技師為宇敷赳夫
忠義國小禮堂
日本武德會台南
支都武德殿
忠義路二段2號放
1936
台南州土木課營繕係
土地銀行台南分行
勸業銀行台南支店
中正路28號
1937
勸業銀行建築課
立人國小忠孝樓
寶公學校本館
西門路三段41號
1938
1933年11月火災
台南市消防隊
第二分隊
台南合同廳捨
中正路2號
1938
台南州土木課營善係
嘉南農田水利會
嘉南大川組合事務所
友愛街25號
1940
住谷茂夫
2、二次大戰以後至今
(一)、光復初期:
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天皇裕仁透過無線電廣播,宣佈無條件投降。
中國戰區最高統率蔣中正派一級上將何應欽於南京受降,台灣地區則由台灣行政長官陳儀於十月二十五日於台北公會堂接受日本最後一任總督安籐利吉投降。
在經歷日本統治五十年之後,台灣同胞重回到中國的懷胞之中。
然而在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官員之錯誤舉止之下,在一年多之後爆發了「二二八事」。
政治的動亂連帶的影響經濟的發展,建築活動幾乎呈現停滯的狀態。
民國三十八年,中國大陸山河變色,國政府遷至台灣,許多政府機構也跟著搬至台灣。
然而國民政府剛從國共內戰中舒緩過來,在經濟力上並不充裕,因而建築活動也不熱絡。
在這種戰後復員時空背景下,台南市於台灣光復初期以接收並修護整建戰爭末期遭受盟軍轟炸受損壞之日據時期公共建築作為各單位之用為主要的政策,新建之建築則數量較少,且多為日據時期所欠缺之設施。
就整而言,台南市在光復初期,整個都市與建築之風貌與日據時期相差並不大。
(二)、民國四○年代之建築發展
民國三十九年,韓戰爆發,台灣戰略地位倍受注意,美國杜魯門總統宣佈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對台灣的軍事與經濟援助也從民國四十年起恢復。
因為有了美援的支助,因而政府之財政漸有改善,因而民國四○年,各種政府機關及學校除了繼續延用日據時期舊有的建之外,也開始有一些零星的基礎建設。
台南市衛生局及東、西、南、北安平及安南區之衛生所(民國四十六年)即為接受農復會支助所興建之例。
雖然這些建築為光復後臺南市公共建築中年代較早者,但現代建築特徵已十分明顯,以臺南市衛生局為例,流利的水平垂直線條,大量開窗及格子遮陽版運用,注重採光、通風、排水,皆是早期現代醫療衛生建築所特別注重者。
美援對於台灣的影響是多面向的,除了實質上之物資援助外,各種技術合作與開發亦廣的泛的進行,同時美方亦鼓勵台灣的大學與美國大學進行學術合作與人材交流。
除了學術交流外,美援更以實際資金來協助台灣之高等教育機構興建校舍1,其中以台北的台灣大學與台南的省立工學院數目最多。
如成功大學的建築系館、僑生宿舍皆是。
除了美援建築外,西方現代建築也於省立工學院建築系教授之引介下出現於台南。
如台南電信局、國民黨台南市黨部皆是。
此外、在期之台南市建築中,還有幾件作品是建築師有心的引入中國風格於現代建築中。
使整座建築在現代性之外再添加幾分中國風格。
如成功大學第三餐廳和紀念校門。
至於在民間建築方面,除了受到公共建築思潮之影響外,由於台灣在日本統治之下渡過五十個年頭,許多建築從業人員不可避免地仍然深受日據時期建築之影響。
仍然有許多建築使用洗石子作為面材,量體也較厚重,若是與日據時期同風格之建築相較,常常會使人以為是日據時期所建,看西街基督長老教會(民國四十四年)與台南神學院禮拜堂(民國四十六年)均是很好的例子。
在建築類型上,此期民間所興建的建築並不多樣,由於經濟發展,一些新興工廠偶有特別之建築出現,台南紡織廠(民國四十五年),其廠房所採用之建築形態,採鋼筋混凝土連續摺版及半圓形薄瞉屋頂,以增大跨距,加強屋頂鋼筋混凝土版應力,表現現代建築美學價值觀;同時亦為臺南市戰後之現代建築中,較早採摺版薄瞉屋頂者。
(三)、民國五○年代之建築發展
民國五○年,代台灣社會與經結構開始轉變,農業的發展漸有式微的現象,到了民國五十二年,台灣在經濟發上之工業部門產值比例已經超過了農業產值。
並成功的創造了台灣的經濟奇蹟,使台灣成為經貿大國。
由於經濟活動帶動建築生產,建築師展露才華之機會也增加不少,因而建築之質與量均有所改。
就建築思潮而言,台南市民國五○年代之建築基本是現代建築風格與中國古典式樣新建築共同流行的年代,其中屬於現代建築風格者有些是持續國際風格與現代主義特徵者,如台南神學院頌音堂。
另外有些建築則帶有形式主義之特質,以延平邵王祠鄭成功紀念館(民國五十三年,賀陳詞,今民族文物館)是為一例。
在中國古典式樣新建築方面,此類建築之產生則完全是受到國民政府從大陸退守到台灣之後,道統承繼為主之意識型態使然。
建築既是文化之一支,在大陸來台官員之眼中,自當延續道統之標準。
台灣的閩南式建築只能算是一種地方性的建築,自是不能代表道統,於是中國古典式樣新建築嚴肅地扮演了這一個角色。
延平邵王祠重建(民國五十三年,賀陳詞設計)便是將原有之傳統建築拆除改建為北方式樣之例。
省主台南醫院(民國五十六年,和睦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則是硬將古典之屋頂加在機能性特強之建築量體之上。
除了政府建築外,宗教建築也是採行中國古典式樣最多之建築類型。
(四)、民國六○年代之建築發展
民國六十年代是台灣建築發展最不景氣之年代,民國六十年台灣被迫出聯合國,不少國家與台灣斷交;民國六十一年二月,尼克森訪美,與中共發表「上海聯合公報」;同年八月,日本與台灣斷交;民國六十七年中美斷交,諸多政治困境使經濟活動因而略受影響。
民國六十四年四月,蔣中正總統因心臟病崩殂,也使政治氣氛受到影響。
民國六十二年;中東戰爭引發石油危機甚至缺乏。
為了不使房地產成為經濟不穩定的前因後果,政府乃於民國六十二年至六十三年十一月實施高樓禁建,建築活動因而暫時停緩。
在公共建築之發展上,此期之數量相當的少,就民間而言,民國六十年代下半經濟有好轉之趨勢,房地產開始成長髮展,大型商業建築也隨著經濟活動之成長而出現。
延平商業大樓(民國六十三年,三門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太子辦公大樓(民國六十六年,郭茂林設計)及遠東百貨大樓均是這時後所興建之建築。
就建築設計而言,呈現於民國四○及五○年代中建築師對於現代建築大師高品質之執著似乎不見了。
形式上義與量體之堆砌成為建築之主題,到處均可見到以拱圈為母之街屋。
另一方面,由於鋁門窗之逐漸流行,為了省時省工,街屋之立面又一次的被簡化,往往只是配合鋁門窗之尺寸開口而已,以往街屋所有之設計細部已不多見。
空調系統之採用更使大樓得以使用整面之玻璃帷幕牆,而街屋及公寓之大量使用窗型冷氣也使立面美學與價值觀產生變化。
無地域風格取向之新建築及大量穿過舊市區之新街道與舊街道之拓寬終於使台南市從民國六○年代以後發生失去它作為歷史性城市之媚力與潛力之危機。
(五)、民國七○年代之建築發展
民國七○年代是個經濟熱絡的年代,整個社會文化上也有極速之轉變過去禁忌林立之政治氣氛逐漸解嚴。
十大建設陸續完成,整體之經濟持續成長。
由於經濟之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日漸富裕,在民國四○、五○及六○年代扮演建築生產主流的文教與公共建築到了民國六○年代末開始被許多因應商業需求而產生之建築所抗衡。
民國七○年代辦公與住商大樓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在大都市,在台南市方面雖然這類建築之數量遠遠比不上台北或高雄,但也開始成為房地產市場中之新寵。
當然經濟的發展也促使百姓增加對居住空間之要求,除了政府所興建之國宅是以照顧中低收入之民眾為主外,民間興建之坪數較大,品質較高之住宅大廈也逐漸成長。
許多道路都在此期間拓寬,街屋之改建也十分盛行,而公寓也逐漸為台南市民接受,數目(包括國宅與民間所建公寓)愈來愈多。
此期由於政府財政豐裕,投資於教育之經費大幅成長,各級學校紛紛擴建或新建校舍。
除了學校建築之外,台南市立文化中心(民國七十一年,三久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和勞工育樂中心與松柏育樂中心(民國七十一年,吳增榮設計)也是此期的另外、第四期、第五期重劃區由於沒有法律限制任何式樣之使用,故成為許多建築式樣爭奇鬥豔之處,重要公共建築作品。
就建築思潮之演變而言,民國七年年代可以說是一個多元化之時代,現代主義建築雖然飽受批評,可是卻仍然持續發展。
除了各種現代風格之建築之外,鄉土主義與地域主義相結合也出現在民國七○建築之舞台上。
然而在台南市這類之建築並不多見,成功大學之文學院新館(民國七十二年,王大閎設計)是為其中一例。
此外民國七○年代之一個特殊建築現象,乃是後現人弋義也在許多學者推波助瀾之下,成為建築主流之一,並且對現代主義主流提出強烈之批判。
在民間興建之建築中,後現代歷史主義也在民國七○年代下半起逐漸成為建設公司之最愛而蔚為氣。
此外速食文化之入侵、遍地而生之漢堡、炸鶪店也強化了大眾文化氣氛。
而上拉OK、KTV、MTV、賓館、攝影禮服公司、理容院及西餐廳等行業之盛行,也使藉大眾文化竄起之後現代建築多了一處棲身之地。
大家盲目的追求後現時尚,台南市於是搭上了後現代之列實。
(六)、民國八○年代之建築發展
民國八○年代,台灣之經濟持續發展,各種公共建築仍然不斷建設,而房地 產之景氣使得大量之住宅建築於民國八○初期出現。
建築思潮之發展也基本上是承續著民國七○年代之趨向,是一個現代建築與後現代建築並行之年代,而且有許多建築兼容有兩種特質。
在現代風格之建築中,大量體與高層化是其中兩項非常特別之發展趨向。
大量體建築之出現當然和整片土地之取得有直接之關係,也只有在市區外圍、重劃區或新校區才有較高之可能性。
高層建築除了要有腹地外還要有夠寬之街道來支持,因而小東路、中華路等大道之高層建築數目較多。
民國八○年代,台南市也出現了一些新的餐飲建築,綠色年代(民國八十四年)完全採用鋼構造,並且將之外露形成新的機械美學,在台南市算是很特別。
在後現代建築方面,此期不管是公共建築是民間所建之公寓住宅或是商業建築,到處均可以看見後現代歷史主義之影子。
街屋立面突然間又從陽春之狀況變為複雜,許多例子都是加了一個西方建築中之門郎作為正面。
而公寓住宅或是大樓則往往加添不必要,絕大多數只純為造型之屋頂突出物。
除了高層住宅外,台南市在民國八○年代也於市區外圍出現一些別墅型態之雙拼式洋房及中庭式集合住宅,皇家龍邸社區(民國八十年,張文明設計)是為一例,其它一些品質較高的集合住宅與店舖住宅也陸續完工或施工中,這種趨勢也反應了台南市民對於居住品質之重視與日俱增。
(七)、結論
五十年的歷史、與人類數千年之建築發展歷大相較,只是很短的時段。
然而台南市在台灣光復迄今之五十年間,卻是台南市發展最快,改變最多之一段歷史。
從光復初期之復員,到民國四○年代建築菁英之聚集於省立工學院,創造了台南市現代建築之第一個高峰,經過民國五○年代各式現代風格與中國古典式樣之流行及民國六○年代之不景氣,在到民國七○年代之蓬勃發展,台南市之現代建築已經邁入民國八○年代,準備迎向二十一世紀。
雖然比起世界上大都市之現代建築而言,台南市於光復後所興建之現代建築於質與量上均還有待努力的地方,但是這些建築卻都是國人建築師所努力之心血,也共同見征了台南市之發展。
3、參考數目:
1.傅朝卿--台南市手據時期歷史性建築--台南市政府
2.傅朝卿--光復後台南市現代建築--台南市政府
3.府城鄉土芸術教師手冊--台南市政府
延伸文章資訊
- 1臺灣日治時期之建築樣式與發展源由概述@ 在城闕兮 - 隨意窩
1.兩大系統:日治時期的台灣建築,可區分為兩個重要的系統,第一是由西方人所主導的,如教會、領事館、學校及洋行等;第二為日人所移植的西方式樣建築。由西方人所主導的 ...
- 2日治時期台灣建築-第1集 - LiTV
認識日治時期建築風格、維多利亞磚造建築風格特色、西方歷史式樣建築、西洋風情建築特色、傳統日本式樣建築種類、神社建築式樣、寺院建築式樣、民居建築式樣等。
- 3Category:台灣日治時期建築 - 维基百科
本分类有以下10个子分类,共有10个子分类。 交. 台灣日治時期交通建築 (2个分类, 85个页面) ...
- 4日治時期臺灣建築1895-1945 - 博客來
書名:日治時期臺灣建築1895-1945,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572863268,頁數:140,出版社:秋雨文化,作者:傅朝卿,出版日期:1999/05/05,類別:藝術設計.
- 5找尋歷史! 全台灣日式建築看這裡就知道 - 自由時報
日治時期留下來的建築有多少呢?日本一級建築士渡邉義孝邀請台灣友人與網友,在谷歌(Google)地圖製作日式建築MAP,地圖中蒐羅近千處的全台各地的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