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那些年的小確幸,我們在獅城生活,付出了你所不知道的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除了高壓力、高競爭力、高語速,更新潮快速的生活步調外,新加坡不如台灣慢活情調、也沒甚麼深耕文化感。

但是,縱使在新加坡生活,沒有台灣愜意,我 ...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主打 編輯部原創 策展專區 CrossingCampus Podcast 海外職場 專欄作者 訂閱季刊 頻道 人物故事 People 國際趨勢 Trends 文史藝術 Humanities 生活風格 Lifestyle 觀點評論 Perspectives 時事現場 News 編輯嚴選 Editors'Picks 換日線X施羅德 關於我們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搜尋 投書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註冊 登入 立即加入會員取得專屬服務 立即加入 首頁 海外職場 職涯 離開那些年的小確幸,我們在獅城生活,付出了你所不知道的代價 夏唯盛/Hey,Singaporelah! 2015/08/03 20604 PhotoCredit: 如果以「城市表象」來看,新加坡確實是一個蠻無聊的國家。

難怪有人在BBS上面抱怨,星國生活太單調,沒有台灣琳瑯滿目的商店街,只能到被政府規範好的「巴剎」(註一)或「熟食中心」吃飯。

而且所有的shoppingmall全是走連鎖店路線,商店品牌清一色大同小異,逛一家等於逛十家。

其實,連新加坡人自... 如果以「城市表象」來看,新加坡確實是一個蠻無聊的國家。

難怪有人在BBS上面抱怨,星國生活太單調,沒有台灣琳瑯滿目的商店街,只能到被政府規範好的「巴剎」(註一)或「熟食中心」吃飯。

而且所有的shoppingmall全是走連鎖店路線,商店品牌清一色大同小異,逛一家等於逛十家。

其實,連新加坡人自己都抱怨自己的國家太無聊。

因此,大家可別對新加坡過度想像。

這裏就是一個大型人工花園城市,處處是人工化的痕跡,整座城市綠意盎然,但單調的國宅組屋(註二)和高房價私人豪宅公寓外,市中心少有文化等級的萬年古蹟,全部都是世界級的金融中心、各國外商的營運總部,以及捷運shoppingmall共構的整體建築。

除了高壓力、高競爭力、高語速,更新潮快速的生活步調外,新加坡不如台灣慢活情調、也沒甚麼深耕文化感。

但是,縱使在新加坡生活,沒有台灣愜意,我和先生仍然選擇離開「小確幸」,來到這裡生活。

為什麼我們要遠走他鄉來到獅城? 來到獅城的台灣人,又必須付出什麼樣的生活代價,才能獲得寶貴的「新加坡經驗」? 第一、當然是美好的高所得、高收入。

但在這背後,也必須承擔高物價指數的生活風險,和擁有高抗壓的心理素質,才有辦法面對 舉例來說,根據2015年新加坡建屋發展局(HousingandDevelopmentBoard,HDB)公告的「第二季轉售組屋價格中位數與租金中位數」,外國人在新加坡工作所必須承擔的房屋租賃價格,以HDB組屋來說,平均一個單間套房價格約800至1,500新幣(約新台幣18,000至35,000元),若是租賃整層公寓的話,則在1,600至3,000新幣(約新台幣37,000至69,000元),另外,私人公寓condo則至少在3,000新幣以上(約新台幣69,000元)。

面對高房價高租金的壓力,使得許多來新加坡單打獨鬥的年輕人(如部分的印度人、印尼人),經常會考慮和很多人共租一個房間,來減輕負擔,或者考慮搬到比較偏遠的地段通勤,減少租金的壓力。

在生活物價方面,便宜的熟食中心平均一頓飯也要4-8新幣(約新台幣92-180元),如果是高級餐廳,那麼便免不了被收取一成服務費和7%GST(消費稅),消費金額遠遠超越台灣。

有了新加坡真實生活面向的了解,建議有志來新加坡淘金的年輕人,要仔細思考清楚,你的每個月薪資收入「扣除」當地高物價水平的固定生活支出,才是真正的所得。

第二、從上到下系統化的行政效率,一切講求分工合作,分工極其細緻 新加坡的職場文化相對於其他亞洲國家來說,更尊重專業領域的人才,人才在這裡比較有機會得到好的待遇,而且新加坡職場文化注重工作細節,追求效率。

這樣的優點,幾乎展現在整個新加坡的政府機構和私人公司體系。

在新加坡,一切講求分工合作,分工得極其細緻,人人各司其職,並且相當重視品牌理念和國際觀。

但缺點是太過重視專業分工,因此常造成中低階工作者淪為高級「螺絲釘」,工作內容非常狹隘;除非升遷改變職位,才有機會參與決策、發揮創意。

舉例來說,曾經從台灣來新加坡任職資深工程師的友人抱怨,來新加坡之後雖然工作性質和以前在台灣大同小異,但工作負責的職責卻比以前狹窄很多,自己只需管理自己負責的一小部分,雖然可以勝任,但久了也不容易有公司全局的視野概念。

這是台灣職場與新加坡職場文化的主要差異。

第三、不同國家不同人種背後所闡述的「世界觀」 首要必須申明:「國際觀」跟「英文能力」不是絕對的等號。

國際觀,是一種「理念」,而擅長英文只是讓你較有機會掌握到來自全球各地的第一手資料。

台灣無法真正達到國際化的「障礙」,跟我們單一的種族膚色生活圈有關,以及文化傳統包袱所產生的保守,和甚至習慣性、不自覺的種族歧視。

在很多台灣人眼中,只有三種外國人:(1)金髮碧眼看起來比較高尚的西方人。

(2)搞不清楚是非洲人還是印度人,反正就是黑抹抹的黑人。

(3)用帶有階級歧視眼光去看待的東南亞幫傭或低階勞工。

台灣人對於多元種族的接納程度,還停留在「零經驗值」的階段。

例如當我們還在怪罪伊斯蘭教的「開齋節」霸佔臺北火車站製造垃圾時,卻不願意提出一個明確的法令規定,提供在台灣生活的伊斯蘭教徒有個好的聚會場所。

反觀新加坡,由於他們國家政策對外來人口的開放性,多數新加坡人知道,即使是低階層的移民工也值得尊敬。

他們也很早就開始面臨不同人種不同宗教之間的摩擦和共處。

例如印度的屠妖節、佛教的衛塞節,伊斯蘭教的開齋節,天主基督教的聖誕節,華人農曆新年的春節等等,都一視同仁地放假。

也因此新加坡的假期相當多,多到讓初來新加坡的外國人摸不著頭緒。

新加坡甚至還訂定每年的7月21日作為種族和諧日(HariKeharmonianKaum,英文翻為 RacialHarmonyDay),當天很多幼兒園和小學會舉辦慶典,要求學生穿自己的傳統服裝來學校,品嘗各大民族的傳統美食。

可能早餐是印度煎餅、中餐是馬來椰漿飯、下午茶是華人甜品,新加坡人透過日常生活來建立小朋友的世界觀,對於多元種族、文化的接納與尊重,是從小就教育起的。

也因此,對於台灣人來說,到新加坡工作,除了工作本身之外,要面臨最大的挑戰,便是「人」的問題。

你必須從了解開始,在不同人種、宗教、文化背景的同儕中,尋求良好的人際互動。

然後,才可以從來自各方的菁英和新加坡本地人身上真正學到東西: 例如我從新加坡本地菁英身上學到他們觀察世界、觀察亞洲經濟動象的眼光,不是一味降低成本才是上策,而是對品牌精神的堅持與追求;在美國同事身上學到他在麥肯錫顧問公司的世界級經驗;在極度講求鑽研精神的歐洲人身上,學到基礎研究和哲學理論有多麼重要;以及和為了工作生存而有使出渾身解數的圓滑印度人成為麻吉夥伴。

我認為,這些與「世界人」的共處經驗,不只讓新加坡成為台灣人提升「戰鬥經驗值」的最佳場域之一,更透露出新加坡「高競爭力」背後真正的精髓。

身為台灣人,離鄉背井、遠離小確幸生活,付出了許多代價適應新環境,不好好學學「新加坡經驗」,可就白來一遭了! 註一:巴剎,PaSat,馬來西亞語,意思是市場。

註二:組屋,即組合房屋,由新加坡建屋發展局承擔建築的公共房屋,行之多年的國宅政策,讓新加坡年輕人放心成家,是大多數新加坡人的居所。

《關聯閱讀》 「不安穩,就是我的安穩」──從欠繳房租到逆轉人生,我的新加坡經驗 我的新加坡啟示錄──這是個虛假的城市,但它的繁盛如假包換   執行編輯:郭姿辰 核稿編輯:張翔一 PhotoCredit:Shutterstock 新加坡 種族歧視 世界觀 經濟脈動 夏唯盛 Hey Singaporelah! 關聯閱讀 作品推薦 參考資料 TOP 夏唯盛/Hey,Singaporelah! 夏唯盛(1981-),國立成功大學現代文學研究所畢業。

現居赤道之虎新加坡Lakeside。

學生時代是縱情閱讀、熱愛文學的少女文青,有數篇文學創作散見各大報,為《反思身體:跨領域教學實踐與研究誌要》共同作者。

現在喜愛烘焙療癒心理學,更專注於生活細節、社會文化議題,立志當個海外觀察家分享日誌,如訊息交流站般,為世界、為人們傳遞溫度,希望台灣的未來更美好。

看更多 上一篇 一丁目1-1-3RestaurantANDRE──漂浪男兒漂亮餐廳,與歡喜的目屎 下一篇 選擇多不見得快樂:一種專注的職涯思考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職涯Career 新加坡的世界人才告訴我:永遠不能選擇安逸、抗拒改變,否則淘汰是如此無情 求職Job-hunting 別再被媒體的片面資訊誤導了,你知道新加坡職場階級分明,低階移工難以翻身嗎? 文化Culture 藏有米其林美食、定義新加坡庶民文化──「小販中心」獲選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職涯Career 勇於學習躍身中鋼首位女性一級正主管 熱門文章 1 陽明交大副教授,給大學生的一封信:放手玩4年之前,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2 一個美國媽媽在中國:當幼稚園老師把雞蛋強行塞進我兒子的嘴裡⋯⋯ 3 牛津再奪「世界大學排名」榜首──在當地攻讀博士的我,從「研究方向」看出什麼? 4 不怕職涯從零開始,只怕不懂何謂「適合的工作」──歷經疫情低谷後,給年輕人的5個求職建議 5 「下車加個油而已,幹嘛背包包?」北美加油站:你不可不知的3大危險! 6 加拿大安大略省「醫療大癱瘓」:護士離職潮、家庭醫師短缺、民眾「小病看急診」⋯⋯ 合作推薦 合作推薦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Copyright©2022天下雜誌.Allrights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聲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