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帽-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明代官帽外形與唐代初期的幞頭,小有近似之處,官烏紗帽由幞頭帽子外施紗塗漆,翅有平翅、朝天翅、圓翅等。

是用鐵銅絲編成帽的框,然後再用烏紗覆外。

圓頂,分上下二階,左右 ... 官帽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0年4月16日)請協助改善這篇條目,更進一步的訊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擴充請求中找到。

請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官帽,是中國、朝鮮、越南、琉球古代的一種帽子,屬烏紗帽的一種,最開始是由展腳幞頭演變而成,故又稱「翅帽」。

宋元時代,「烏紗帽」一名泛指以烏紗製成的帽子,即烏帽,尚未成為官帽的專稱,而明以後的文學作品中,則屢見不鮮,更變成專指官帽,並演變成了官員職位的代名詞[1]。

得官者,戴烏紗,失官者,被稱之謂「丟烏紗帽」[2]。

其內型用鐵絲編織而成,成為硬殼,後部高而隆起,內襯黑紗,外塗繒紗(繒是一種絲織品),塗黑漆,外型多為圓頭。

明代官帽外形與唐代初期的幞頭,小有近似之處,官烏紗帽由幞頭帽子外施紗塗漆,翅有平翅、朝天翅、圓翅等。

是用鐵銅絲編成帽的框,然後再用烏紗覆外。

圓頂,分上下二階,左右各插一個帽翅。

官帽的別稱烏紗帽常被人喻為官位的代稱。

烏紗帽在明代的官服系列中,被列為常服。

朝廷官吏,不分文武品位高低,一律准可通服。

戴烏紗帽的常服,多與補服相配。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政府定製:凡官員常朝視事,以烏紗帽、團領衫作為官服。

在團領衫外束腰帶,亦作為公服使用[3]。

同時又規定,凡是年老退休的官員,以及侍奉父母辭閒之官,允許繼續戴烏紗帽,而因事罷官者,則服飾與百姓一樣,不允許再戴烏紗帽[4]。

明初烏紗帽尚未高聳,而至中葉,則風氣大變。

如正德時兵部尚書王敞,因身材矮小,喜愛戴高頂紗帽,穿高底靴,乘高扛輿,人稱「三高先生」[5]。

在朝鮮王朝,烏紗帽大小與裝飾有嚴格規定,用來分等級。

王安石官帽 司馬光官帽 沈括官帽(展腳幞頭) 張居正官帽 黃喜官帽 興宣大院君官帽  相關條目[編輯] 烏帽 翼善冠 烏帽子 黑笠 參考資料[編輯] ^薛天緯,「烏紗帽」小考,《學林漫錄》六集 ^郑州日报:乌纱帽的变迁.[2013-11-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06).  ^《大明會典》「洪武三年定凡文武官常朝視事。

以烏紗帽、團領衫、束帶、為公服。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王春瑜:乌纱帽考,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第10期.[2013-11-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6).  ^明·顧起元,《客座贅語》(卷3):「司馬王公敞身短,紗帽作高頂,靴著高底,輿用高扛,人呼為「三高先生」。

」 外部連結[編輯] 烏紗帽考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官帽&oldid=70427212」 分類:帽子中國古代官制朝鮮古代官制越南古代官制琉球古代官制中國頭飾高麗服飾朝鮮王朝服飾明朝服飾韓國頭飾琉球頭飾越南頭飾官服隱藏分類:自2010年4月擴充中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한국어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