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就受苦!好好感受身體的5個練習,還能反過來改善情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心理不舒服,身體就受苦!好好感受身體的5個 ... 正念練習要求我們不只要注意並覺察自身的感覺、想法和行為,也要留意身體的狀況及各種感官知覺。

下一篇 無三高、沒家族史也會中風!北榮:有此基因者中風風險高11倍,怎麼做才能預防發病? 健康 醫療保健 贊助50+ 心理不舒服,身體就受苦!好好感受身體的5個練習,還能反過來改善情緒 別只顧著思考,而忘了身體的感受。

share 47020 share 文/麥可.辛克萊、喬西.希德爾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編按:壓力、頭痛、嗜睡、心跳加速……身體會反應我們的情緒,情緒也會影響身體的表現。

別只記得留意自己的感覺、想法、行為,也要刻意花時間觀察身體,心理師傳授5個練習,讓我們將注意力放回身上,稍微調整一下,身體舒服了,連帶也能改善情緒。

當人們感受到害怕、壓力、緊張時,激增的腎上腺素會在體內四處流竄。

即使只是勤動腦的心思忙碌,非從事肢體活動的疲勞痠痛,也一樣會讓腎上腺素飆升。

雖然身體可以讓我們察覺自己到底有多忙、壓力有多大等諸多訊息,但通常都要等我們注意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頭痛、暈眩、嗜睡或者肌肉拉傷等不適症狀產生時,才會赫然發現原來自己長期一直無意識地處於忙亂的狀態中,而且承受著極大的壓力。

身體和情緒是相互連結的 覺察身體傳遞的訊息就像我們的想法和感覺會彼此交互作用一樣,身體和情緒亦然。

正念練習要求我們不只要注意並覺察自身的感覺、想法和行為,也要留意身體的狀況及各種感官知覺。

身體是情緒不斷堆疊累積的所在,覺察身體的反應也可以提升對內在情緒的察覺,藉此在情緒尚未緊繃或高漲前,就先加以轉化、處理。

等生理狀況穩定後,心理也會跟著變得平靜。

若不能產生這樣的覺知,只會徒增壓力,鎮日忙碌而不自知。

更進一步說,在我們的身體和情緒間存在著一種反饋迴路,亦即身體與情緒是相互連結的,彼此會產生連鎖效應。

例如,當你微笑時,你會立刻感覺更快樂(你現在就可以馬上試試!);但如果愁眉苦臉,你會覺得更難過或壓力更大。

又或者當你低著頭、自顧自地往前快步行走時,肯定會覺得更匆忙、心情更沉重。

以上述方式來觀察身體是很重要的。

如此,我們便能隨時覺察身體正傳遞什麼樣的訊息給情緒,然後再藉由做些簡單的肢體調整,減緩心理與情緒上的諸多不適。

我們對於身體不適所做出的回應,跟回應心理和情緒不適的方式完全相同。

覺知和接納可以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身心狀態,並意識到自己必須有所改變,譬如懂得照顧自我(像是腰痠背痛時拿個靠墊放在身後、口渴時喝水,或是領悟到必須化解跟某人的爭執等)。

練習一、先緊繃後放鬆的肌肉鬆弛法以下2種截然不同的姿勢,會充分反映並持續影響你的心情,而且這2者是持續循環、不斷產生的。

當你做完練習後,再比較第一個與第二個姿勢分別會帶給自己怎樣的身心感受。

‧當你處於極度的壓力和忙碌狀態下時,身體會有什麼感覺呢?你會有什麼姿勢?‧花點時間想像,或者嘗試做出可能會產生的姿勢,諸如:肩膀緊繃、弓著身體、全身僵硬,還有用雙手捂住額頭等。

提醒自己注意那是什麼樣的感覺。

‧現在,想像當你感覺壓力減輕後,放鬆且幸福的感受(或者你也可以回想之前曾有過那種感覺的時光),身體和姿勢又會變成如何?‧試試看做出這種比較放鬆的姿勢,例如肩膀或雙手自然下垂。

練習二、改變姿勢 為身體減壓‧平時多注意你的身體狀況、姿勢,以及你回應不愉快身體感官知覺的習慣性衝動。

‧當你高聳的肩膀快接近耳朵時,讓它們慢慢下垂。

無論你有多緊張忙碌或壓力有多大,都要重新調整姿勢,讓身體回復挺直並保持放鬆,而不是彎腰駝背,全身緊繃。

‧不要本能地推拒你不喜歡的感官知覺。

注意它們,並應用REAL的方式,或者讓身體放鬆,放棄任何想要與之對抗的衝動。

練習三、正念隨身行不論是在搭捷運、過馬路等任何時候,都可以做做以下正念隨身行的練習。

這個練習的目的是要幫助你覺察身體的感受、習以為常的行為動作,以及瞬間的本能反應。

‧停下腳步。

‧現在你的身體有什麼感覺?‧雙腳正迫切想要加速前進嗎?‧肩頸有僵硬或緊繃的感覺嗎?‧你是怒氣沖沖、皺眉或微笑?你的表情是僵硬,還是臉部肌肉像水蜜桃般柔軟?‧當交通號誌改變時(或捷運車廂門打開時),你的身體做出什麼動作?‧試著帶著正念過馬路(或是走出捷運)。

病因藏在情緒裡 留意身體不適的4種反應基本上,當你身體不適時,會產生下列4種反應。

利用正念,可以提醒我們要經常注意身體狀況。

1. 即時調整姿勢,或是採取自然本能的反應(如:想上廁所;覺得冷、餓、累等)。

當長時間久坐不動(譬如坐在桌前,眼睛盯著電腦螢幕看一整天),難免會感到某種程度的不適,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人都會本能地調整身體的姿勢,來回應或改善不適。

此外,生理需求也常與情緒反應互相連結,例如我們覺得很熱時會較容易生氣(想想一些形容詞就可以了解了,例如:「一頭熱」、「需要冷靜」等)。

自我照護的覺察非常有幫助。

若缺乏這種自覺,我們將無法以最有效的方式來回應不適感,而只是一味忍耐、忽略,繼而對這種不舒服感到痛苦、不耐和惱怒。

2. 煩躁不安、心神不寧。

持續的煩躁不安往往是習慣性的反應,這顯示我們的心智也是同樣的焦躁不安、心煩意亂、無法安於現狀,只是這些感受往往為人所忽略。

深入研究和探索這種心理狀態是非常有用的。

留意你的慣性思維與常用藉口,盡量與你的煩躁不安「打交道」,搞清楚這種情緒與反應到底想傳達什麼訊息。

3. 短暫的疼痛或不適。

短時間的疼痛或是疾病雖然會讓人感到不舒服,但是我們卻常加以忍耐,因為它們往往轉瞬即逝,所以除非經常出現,否則並不會像長期疾病一樣令人苦惱。

不過,萬一不適的感覺仍持續存在,我們可能會開始利用這些不適的症狀編造故事:被蚊子咬的包會變成蜂窩性組織炎、受傷會演變成永久性失能、咳嗽會惡化成為肺炎——我們經由自己對於痛苦和不適所產生的誇大想像,創造出苦難。

也就是說,我們在情緒上依附自己編造的故事,透過身體疼痛的經驗,似乎也證實了它們的真實性,因此疼痛變得更具威脅性,我們的身體就變得更緊張,進而產生更多疼痛,如此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正念對於短暫疼痛的處理方式,是要求我們注意疼痛和不適感,也留意我們習慣的反應方式。

不需要置之不理,也不需要沉溺於自編自導的故事中,只要留意那些感覺就好。

疼痛或許會消失,也或許不會,但我們的苦惱會消失。

當我們不再受苦時,就能注意到所要面對的真正問題,也會發現自己能以不同的方式跟疼痛和平共處。

4. 長期的疼痛或疾病。

有時我們對於輕微的不適或疼痛所產生的厭惡是有幫助的,因為它會讓人嘗試以吃藥,或是以變換姿勢等各種方式舒緩疼痛。

但長期或是慢性疼痛則令人厭惡至極,難以忍受。

這時,利用忽視、分散注意力、暫時抑制疼痛或不適感等方式,是不管用的。

若有慢性疼痛的問題,關鍵就在於「接受」,然後去探索和研究自身與疼痛的關係,坦然接受我們與苦難間難以斷絕的依附關係,並培養慈悲心。

正念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忍耐、受苦或是認命地接受疼痛。

利用以下檢視感受與身體掃描的正念法,你就會了解該如何跟疼痛共處。

練習四、檢視自己的感受‧無論你現在正在做什麼事,都先暫停一下。

‧用正念專注力快速掃視身體,並留意下列的各項反應:身體的緊張或放鬆╱飢餓╱口渴╱體溫╱需要上廁所╱疲倦。

‧隨時提醒自己留意,對於這些反應,你可以有許多不同的選擇。

‧你產生的是習慣性反應嗎?這些反應代表了什麼意義?你還感覺到什麼?‧判斷哪些回應方式會對你最有幫助或最適當?練習五、身體掃描花3分鐘感知你的身體。

你也可以利用語音導引來協助做這項練習。

‧一邊繼續做著手邊的事,一邊進入你能夠注意到的身體感官覺知中。

‧像個好奇的科學家去認識和標示它。

例如,「我胸口鬱悶」或「我的頭會痛」。

‧如果你的思維介入評價這件事,試著去覺察你的想法,並回復到只是單純注意和觀察這個感官知覺的狀態。

‧最後,無論你正在做什麼事,注意自己的姿勢,將身體從頭到腳掃描一遍,徹底觀察你的身體。

(本文摘自麥可.辛克萊、喬西.希德爾著,《如果停不下來,就先學會慢下來:52種簡單易行的正念練習,幫你化解壓力,找回專注力〔靜心升級版〕》,時報出版)2021/02/17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50+線上學校|林麗琪的植物水彩畫】!影音課程永久觀看 →https://pse.is/4bx9r4加入50+LINE!你的老後不一樣! →https://reurl.cc/9pDMNj  壓力 疲勞 身體開發 生活儀式 痠痛 下一篇 無三高、沒家族史也會中風!北榮:有此基因者中風風險高11倍,怎麼做才能預防發病? 50+學院 50+聲音表達工作坊進階班第2期 台北市 2022/12/08~2023/01/12 我要報名 【50+學院╳六號實驗室】台中熟齡古典芭蕾課第3期 純白舍創作空間工作室 2022/11/08~2023/01/13 我要報名 【50+學院╳六號實驗室】熟齡當代抒情芭蕾課第3期 六號實驗室當代舞蹈藝術學院 2022/11/01~2023/01/12 我要報名 50+生命寫作工作坊第8期 台北市 2022/10/28~2022/12/02 我要報名 熱門文章 1.62歲名醫宋晏仁,看起來只有40!「211平衡餐盤」保養法 2.單身旅行,是和自己的深度對話!東部、新竹、台中、台南5家適合一個人入住的旅宿推薦 3.60後的穿著,如何簡約洗鍊?日本人氣包包設計師江面旨美:不追逐時尚的基本款穿搭美學 4.想讓人生增值,該投資的3件事!財務專家郝旭烈:帶著走的才是身價,帶不走的懂得放下! 5.「鬆」是一切自在的源頭!徐曉晰:愛自己的4個練習,鬆鬆地對待人生 LINE@ 立即加入 FB粉絲團 立即加入 其他人也看的文章 38672 家住蛋黃區老屋,屋況變差該翻新或賣舊換新?專家2建議,將錢花在能提升居住品質的事情上 老房子,如何變成好房子? 59896 失眠疲倦、放不下,是血清素不足!醫師:享受7種快樂食物,保養好心情 自我檢查:把自己吃好了,還是吃壞了? 26938 1天整理15分鐘、一週減少8成雜物!極簡部落客5個斷捨離秘訣,生活就該無物一身輕 培養減物習慣,讓老後生活更輕盈自在。

28050 在閱讀中接納自己,不再試著修補生命李惠貞:即使人生有悲傷、挫敗,我們仍能輕盈地活 打開一本書,開啟一段向內的旅程。

3847 晚年的理想生活 再年輕一回又何妨? 「銀色電玩手」破除刻板印象,打電動促進世代交流。

273496 「鬆」是一切自在的源頭!徐曉晰:愛自己的4個練習,鬆鬆地對待人生 無須迎合他人,真實的自己就很好。

註冊/登入 贊助50+ 生活百科 50+學院 線上學校 商品評鑑 人物 心靈 中年危機 人際關係 自我成長 兩性家庭 空巢期 照顧者 心靈總覽 健康 性愛 更年期 失智 醫療保健 飲食 運動 慢性病 癌症 健康總覽 生活 熟齡學習 住宅居家 美妝保養 日常穿搭 藝術文化 生活美學 國外旅遊 國內旅遊 創新善終 創新長照 生活總覽 專題 第二人生,臺東!在這裡,慢好慢活 Bravo!50後的不後悔人生 50+人生健康地圖 善終的艱難 老後住哪裡? 【圖片故事】鏡頭下的熟齡生活拼圖 最好的禮物,是讓人愈活愈好! 50+人生便利店 2021高齡友善城市大調查 享受吧!50後的東漂日記 關注!COVID-19疫情下的身心照護 Palette50後人生調色盤 熟齡友善城市 新居住時代 50+後羨代人生 去遊學! 人生第二曲線50後的超前部署 50後同學會之必要 熟年的Sex&Love 50+人生事務所 LOVE!打造想住一輩子的家 顛覆老後 美好的告別 省力照顧 50後的自得其樂 50後圓夢 50後的「心裡學」:表演自我 50後的風格革命 專題總覽 理財 職場就業 熟年法律 退休理財 理財總覽 影音 50+讀者Show 50+熟齡MV特輯 50+Body 50+Living 50+Beauty 神經很有事 張曼娟我輩中人 鄧惠文時光心蘊 影音總覽 專欄 張曼娟 吳淡如 高愛倫 丁菱娟 彭樹君 周輝政 陳乃菁 蘭萱 陳艾妮 彭菊仙 王浩威 林一峰 林黛羚 黃威融 杜丞蕓 王琄 林靜芸 焦雄屏 法律百科Legispedia 梁旅珠 照護線上 智榮基金會龍吟研論 主婦聯盟合作社 楊寧茵 林靜如(律師娘) 洪雪珍 八分生活 元氣網 健康醫療網 Hello醫師 良醫健康網 運動星球 專欄總覽 生活百科 50+評鑑 50+評鑑介紹 活動進行中 查看評鑑報告 50+評鑑總覽 50+學院 課程報名 表演藝術 實用科技 美學生活 健身舞蹈 活動花絮 專題報導 50+學院總覽 50+線上學校 50+選品 顛覆提案 50+選品總覽 50+會員 玩社團 50+愛旅行 50+夢想計畫 50+學院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 關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