茼麻:苘麻 - 華人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苘麻,又名白麻,通稱青麻、野麻、野苧麻、八角烏、孔麻。
果實也有叫麻果的。
植物的莖皮纖維可以製作麻繩、麻包、麻袋。
種子(苘麻子)、全草及根入中葯,種子入蒙葯。
茼麻苘麻,又名白麻,通稱青麻、野麻、野苧麻、八角烏、孔麻。
果實也有叫麻果的。
植物的莖皮纖維可以製作麻繩、麻包、麻袋。
種子(苘麻子)、全草及根入中葯,種子入蒙葯。
全國各地都有野生或栽培;廣布世界各地。
中文學名苘麻拉丁學名AbutilontheophrastiMedicus界植物界門被子植物門綱雙子葉植物綱亞綱原始花被亞綱目錦葵目科錦葵科族錦葵族屬苘麻屬種苘麻別稱冬葵子基本概念應該是苘麻念作qingma錦葵科芙蓉屬苘麻植物、韌皮、纖維的統稱。
植物學概述苘麻(AbutilontheophrastiMedic)屬錦葵科苘麻屬,是一年生亞灌木草本植物。
形狀特征株高0.3~2m,全株綠色,密被星狀絨毛。
根直根系,水肥充足時主根入土深側根發達,地下水位高時,主根和側根短且分布淺。
莖直立,高達3-4m,外被細短柔嫩的茸毛,莖色有青、紅紫三種,分枝多集中在上部。
葉單葉互生,圓心形,直徑4~18cm,先端長尖,短尾尖或短尖,基部深心形,邊緣具粗圓齒,兩面密被星狀絨毛,葉脈基出,掌狀;葉柄長3~12cm,有絨毛。
花單生于葉脈,花梗長1~3cm,近端處有節;花萼杯狀,長約8mm,5裂,綠色,裂片卵形,略短于花瓣,密被短絨毛;花瓣各5片,呈鍾形,花冠橙黃色,長1~1.3cm,頂端平截或微凹,基部與雄蕊筒靠合生;雄蕊多數,花絲基部聯合成短筒;心皮15~20,環列成扁球狀,先端突出如芒。
茼麻(苘麻)果實苘麻開花後經過20-30天蒴果成熟,蒴果呈半磨盤形,密生短茸毛,成熟時呈黃褐色,不完全開裂,隻部分地散落種子。
種子三角狀腎形,一端較尖,長3.5~4.0mm,寬約2mm,表面黑色,散有灰棕色短毛,邊緣凹陷處有淡棕色線性腫劑。
種皮硬,千粒重10-17g,種子含脂肪油15-25%。
幼苗子葉2片重疊折曲。
原產地印度。
分布區域中國除青藏高原外,均有野生。
病情防治病害介紹苘麻霜酶病的寄主植物主要是苘麻,是苘麻的重要病害之一。
從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病,產生褐色斑,病斑多時可融合成大病斑,致葉片提早幹枯或脫落,降低產量和纖維品質。
該病分布于東北、華北、江蘇、四川、河南等植麻區。
危害症狀苘麻從苗期至成熟期均可發病,幼麻葉片染病,初生多角形或橢圓形黃綠色斑,略隆起呈水漬狀,後變為褐綠色,並在相應的葉背病斑上長出白色酶狀物,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成株葉片染病。
初病斑不大明顯,後擴展為不規則褐斑,背面產生灰白色酶,病斑多時可融合成大病斑,致葉片提早幹枯或脫落。
病蟲形態苘麻霜酶病的病原菌稱苘麻軸霜酶,屬鞭毛菌亞門真菌。
孢囊梗無色,2~3根成束從氣孔伸出,2~4次單軸分枝,分枝與主枝成直角,分枝頂端鈍平。
孢子囊卵形至橢圓形,單胞無色,頂端具乳頭狀突起,大小23~32×19~27(μm),條件適宜時孢子囊萌發產生遊動孢子。
後期在病組織中產生卵孢子,球形,大小19~29μm。
發生規律苘麻霜酶病的病原菌以卵孢子在病組織中越冬,翌年條件適宜時,卵孢子萌發產生芽孢囊,然後再產生遊動孢子,借雨水濺射到葉片上,產生芽管從葉背氣孔侵入,進行初侵染,以後病部不斷產生遊動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多次再侵染,致病情不斷擴大。
低溫多雨利其發病;栽植過密、地勢低窪、偏施過施氮肥發病重。
防治方法(1)選無病地區或田塊種植,增施有機肥,冬前進行深翻,採用配方施用技術,註意氮磷鉀結合,做到合理密植。
(2)發病初期及時噴灑80%噴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40%大富丹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90%乙膦鋁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杜邦克露或72%克霜氰或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對上述殺菌劑產生抗葯性的地區,改用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900~1000倍液。
利用與研究現狀麻類作物之一,種子含脂肪油15%~25%,葉含芸香苷0.1%,種子入葯,可利尿、通乳;全草入葯,可解毒祛風。
相關詞條美國紅野黍野西瓜苗蒙古黃芪狼把草馬唐白花前胡黃花稔一葉萩牛筋草通脫木柳葉綉線菊小飛蓬苧麻千金子地膚草律草酸模堆心菊糙蘇地膚鐵莧菜苘畫眉草蓼錦葵乳漿大戟劍麻委陵菜苘麻子扁擔木紅蓼相關搜尋茼麻子其它詞條ADTbecauseofyoududuWatsonZaraHome六祖壇經台北自來水博物館小小彬新安東京海上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朱郁儒棋侶漢典池山田剛王彩樺簡翔棋襯墊都是因為你銀柳陳巧明高雄忠烈祠茼麻@華人百科茼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