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量減少是更年期前兆?釐清減少原因,再以中醫對症調理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月經量反映了這個週期內膜增厚的程度,若內膜厚度較薄,這次的月經量便相應減少。

一般而言,每個月經週期的血量約為30~80 毫升,若出血量少於30 ... Skiptocontent 月經是女性的好朋友,從月經的週期、經期、經量,以及是否有經前症候群,都可看出女性的婦科健康。

當經量明顯減少時,很多人擔心是卵巢功能衰退,提早進入更年期的警訊。

其實,經量減少原因多,不妨藉由中醫調理來改善。

月經的形成具有週期性,會先經過濾泡發育成熟的「濾泡期」,排卵後則進入約莫兩週的「黃體期」,如果沒有懷孕,體內荷爾蒙濃度會急速下降,為孕育下一代而增厚的內膜便會剝落,而產生月經。

經量多寡與內膜厚度有關 月經量反映了這個週期內膜增厚的程度,若內膜厚度較薄,這次的月經量便相應減少。

一般而言,每個月經週期的血量約為30~80毫升,若出血量少於30毫升,甚至不需要更換棉片,就很可能屬於經量過少,建議諮詢醫師釐清病因! 經量減少的可能原因 一、排卵功能障礙 當發生排卵障礙,濾泡無法轉變成黃體,血中黃體素濃度不足,內膜在雌激素持續分泌的狀況下增生,造成不定期的點滴出血。

多囊性卵巢是造成排卵障礙的常見原因,患者常表現月經週期不規則、痘痘增加、體毛增多、肥胖等。

甲狀腺功能不僅與新陳代謝有關,也會影響女性經期與胎孕。

腦部分泌的甲狀腺促進素(TSH),會刺激甲狀腺分泌甲狀腺素,但也因為結構上與促性腺分泌激素(FSH、LH)類似,當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都有可能干擾濾泡發育與排卵,導致經量減少、月經週期不規則、不孕。

泌乳激素能刺激乳腺生長、分泌乳汁,產後哺乳期因為泌乳激素持續分泌,造成生理性的經量減少或月經延期。

腦下垂體的腫瘤、部分精神疾病藥物也會導致泌乳激素升高,使促性腺分泌激素(FSH、LH)濃度下降,干擾濾泡發育與排卵,導致經量減少、月經延期。

二、性荷爾蒙與卵子品質下降 當卵子品質下降,濾泡分泌的雌激素減少,會影響子宮內膜增厚程度,使經血量減少。

自然老化、不明原因卵巢早衰,或骨盆區曾進行放射治療,都可能影響雌激素分泌與內膜生長,導致經量減少。

三、子宮內膜受損 如果先前曾接受手術流產,或曾經歷骨盆腔發炎,都有可能因為內膜受損、沾黏,導致局部子宮內膜增厚不全、經血排出不暢。

就像農地硬生生地少了一塊,收成的莊稼就相對減少了。

中醫觀點看經量減少 以中醫觀點來看,衝任二脈氣血充盈則能使內膜增厚,肝氣疏泄調暢則能順利排出經血、產生月經。

而對於月經量少,可以區分成「氣血虧虛」、「氣血不暢」兩種類型。

氣血虧虛 依中醫理論,「肝」藏血、「腎」藏精、「心」主血脈、「脾胃」化生氣血,都是與內膜增厚有關的重要臟腑。

當氣血不足,血海空虛,除了月經量減少,也可能伴隨頭昏頭暈、疲倦、心悸、下腹冷、掉髮增多等虛性症狀。

長期營養不良、過度節食減肥、慢性貧血、腸胃功能不佳、大病過後、近更年期的經血量減少,都可能歸因於氣血不足。

而「補養氣血」是這類型患者的治療方法。

氣血不暢 「肝」能調暢全身氣血、調節情緒壓力。

當肝氣鬱結,氣血輸布不及,形成的痰濕、血瘀則讓經血排出不暢。

除了經量減少,也常會觀察到月經延期、經血顏色偏暗、月經血塊增多。

甲狀腺功能異常、腦垂體腫瘤、多囊性卵巢,以中醫觀點均屬於肝經上的痰濕。

長期壓力、輪班工作、作息異常,或手術、骨盆腔感染造成的損傷,也會使身體處於氣血不暢、痰瘀停滯的情形。

治療上應著重「行氣活血」、「化痰散瘀」。

當然,如果能結合現代醫學知識與檢驗數據,辨明疾病特性並使用相關的中藥材,更能讓中醫治療精準有效! 迷思解析:月經量少是髒血沒排出嗎? 月經量少很常是因為內膜厚度不足,內膜剝落後產生的經血有限,不見得是經血沒排乾淨。

當發現月經量變少時,先別過度緊張而胡亂進補,可以先至婦產科進行相關檢查,配合檢查結果以中藥調理效果更好。

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婦科中醫師洪皓脩、圖/何宜庭 ※本文授權洪皓脩中醫師。

延伸閱讀:月經後喝四物可以補「鐵」嗎?經期後調理大全!營養師、中醫師一次說明產後調理一定要喝生化湯嗎?中醫師說明什麼時候喝最適合新冠疫苗擾經期?施打疫苗後月經不規律,中醫師解析原因 Heho熱門文章 1.整理包/新冠肺炎症狀已改變!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Omicron變異株更像感冒2022-04-012.COVID-19/收到細胞簡訊怎麼辦?與確診者足跡重疊後該快篩嗎?2022-04-063.整理包/今本土飆增551例!新北確診數最多,各縣市足跡一次看2022-04-124.COVID-19/東部花蓮疫情也燒不停!全台最新足跡一次看2022-04-115.整理包/快篩試劑買哪個廠牌?陽性怎麼辦?什麼時候該用快篩?2022-04-10 影音健康 【OL悄悄話】第三劑疫苗一定要打嗎?打哪個廠牌好?未來還要打第四劑嗎?2022-01-25【Heho微動畫】臉部痘痘位置代表什麼?對應的器官一次看懂!2021-01-2227歲被宣告肺腺癌第四期!選對基因篩檢、治療策略兩個月腫瘤就消失2022-02-07 更多影音 熱門關鍵字 標籤不節食減肥 乳酸菌 伸展操 優格 免疫力 可可 味噌 咖啡 咖啡因 基礎代謝 奇異果 家庭主婦 循環 心血管 懶人瘦身 打掃 抗發炎 按摩 掰掰袖 核心運動 淋巴 深蹲 清洗 清潔 清潔劑 減肥 減重 瘦小腹 瘦腿 瘦身 瘦身操 發酵食品 納豆 肌肉鍛鍊 肝病 肝硬化 肥胖 膳食纖維 膽固醇 運動 醋 降血壓 非酒精性脂肪肝 食慾 黑巧克力 關注Heho 每日提供您最專業正確的健康知識  親子站▸人體地圖 人體地圖 腦神經 心血管 骨骼、關節 腸胃 腎臟、泌尿系統 症狀查詢 常見症狀 新冠症狀 過敏 咳嗽 頭痛 便祕 健康百科 科研新知 用藥安全 營養衛教 中醫養生 運動健身 心理健康 育兒親子 罕見疾病 醫學故事 傳染疾病 請問專家 醫生說 中醫師說 牙醫說 藥師說 護理師說 營養師說 治療師說 科學家說 專家側寫 輔大專家說 醫學專區 新冠肺炎專區 新冠疫苗指南 新冠肺炎專區 防疫生活對策 圖解疫情 百年大疫專題 糖尿病專區 糖尿病專區 糖友必知 預防保養 專家科研 飲食與運動 更多醫學專區 視力保健診療室 心血管專區 上班族營養補充指南 睡眠專區 小手術大困擾 流感疫苗專區 美豬開放爭議 未來醫學專區 急診室直擊 圖解健康 圖解健康 居家保養 健康知識 穴道運動 食物營養 漫話健康 漫話科普 圖解疫情 癌症百科 治療癌症 認識癌症 協助資源 康復調理 抗癌新知 預防癌症 抗癌故事 影音健康 健康生活 醫療新知 吃出營養 運動教室 健康管理 健康小幫手 營養查詢 健康檢查 自我檢測 討論版 健康特刊 親子 Heho親子 健康成長 親子生活 孕前到產後 教育學習 COVID-19疫苗專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