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位於美國中大西洋岸地區,北緯38.913611度,西經77.013222度;總面積177平方公里,其中有10.16%是地表水。

特區西南同維吉尼亞州相連,邊界為波多馬克河 ...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華府」重定向至此,關於簡稱為華府的國家政府,請見「美國聯邦政府」 。

  關於與「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條目,請見「華盛頓」。

  此條目介紹的是美國首都。

關於美國西北部的同名州,請見「華盛頓州」。

關於哈德遜灣公司在太平洋西北地區設立的毛皮貿易區,請見「哥倫比亞地區」。

關於南美洲主權國家,請見「哥倫比亞」。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Washington,D.C.首都聯邦地區哥倫比亞特區DistrictofColumbia從左上方逆時針依序為:華盛頓國家座堂、林肯紀念堂、史密森尼學會大樓、白宮、華盛頓紀念碑、美國國會大廈 旗幟圖章綽號:華盛頓、D.C.、特區、華府、美京格言:JustitiaOmnibus(全部人的公義)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在美國本土及與馬里蘭州和維吉尼亞州的相對位置坐標:38°53′42.4″N77°02′12″W/38.895111°N77.03667°W/38.895111;-77.03667座標:38°53′42.4″N77°02′12″W/38.895111°N77.03667°W/38.895111;-77.03667國家 美國批准設立(英語:ResidenceAct)1790年7月16日組織(英語:DistrictofColumbiaOrganicActof1801)1801年合併(英語:DistrictofColumbiaOrganicActof1871)1871年有限自治權(英語:DistrictofColumbiaHomeRuleAct)1973年語源喬治·華盛頓政府 • 市長梅利爾·巴烏斯爾(民主黨) • 特區議會菲爾·門德爾森(英語:PhilMendelson)(民主黨),主席面積 • 首都聯邦地區177.0 平方公里(68.3 平方英哩) • 陸地159.0 平方公里(61.4 平方英哩) • 水域18.0 平方公里(6.9 平方英哩)海拔0–125 公尺(0–409 英呎)人口(2019年估計)[1][2] • 首都聯邦地區705,749(全美第20大) • 密度4,442人/平方公里(11,506人/平方英哩) • 都會區6,216,589(全美第6大)時區EST(UTC−5) • 夏時制EDT(UTC−4)郵政編碼20001-20098,20201-20599電話區號202網站dc.gov 「華盛頓」的各地常用別名中國大陸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港臺華盛頓、華盛頓特區、哥倫比亞特區、華府美國華盛頓、華府、特區、美京、哥倫比亞特區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英語:Washington,D.C.),正式名稱為哥倫比亞特區[3][註1](DistrictofColumbia),簡稱華盛頓特區、華盛頓(Washington)或特區(theDistrict),有時被一些中文媒體稱作華府,是美國的首都,為大多數美國聯邦政府機關、各國駐美使館(英語:ListofdiplomaticmissionsintheUnitedStates)及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美洲國家組織等國際組織總部所在地,擁有為數眾多的博物館與文化史蹟。

1776年美國獨立時的首都是費城,之後因獨立戰爭和國家新立而屢有變遷,到1785年改定紐約為首都。

1790年7月1日,美國國會通過《首都選址法(英語:ResidenceAct)》,決定將首都從紐約遷至波多馬克河和安那考斯迪亞河匯合處附近;但完成正式遷都前先由費城為行都。

1800年,美國聯邦政府部門從費城遷往建設完成的華盛頓,華盛頓開始作為美國首都正式運作至今[4]。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實際上是由美國國會直接管轄的聯邦地區,因此不屬於美國的任何州份。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位於美國東岸的中大西洋地區,屬馬里蘭州和維吉尼亞州的交界處,兩州界河波多馬克河由西北向東南流貫特區,形成特區西面的天然界限。

成立之初,哥倫比亞特區是一個邊長10英哩(16公里)的長方形區域,不僅包括特區現在的全部範圍,還包括波多馬克河西岸維吉尼亞州亞歷山德里亞郡,即今日的阿靈頓郡以及亞歷山德里亞市。

特區成立後不久,西岸的居民就因為國會過度重視東岸以及蓄奴等問題,發起回歸維吉尼亞的運動,經他們多次請願,美國國會於1846年7月9日通過法案,並經維吉尼亞人民大會批准,將波多馬克河南岸的土地交還南方的維吉尼亞州。

特區設立早期,波多馬克河北岸有喬治城、華盛頓市及華盛頓郡三個分開的行政區劃;其中建立於1791年的華盛頓市乃為彰顯喬治·華盛頓對美國建國的貢獻而命名,後來發展為特區中的核心城市。

依據一項1871年的立法,前述三區於1878年合併為華盛頓市,而聯邦管轄的特區及華盛頓市地方政府從此轄區重疊,因此產生今日使用的「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之合稱。

目次 1歷史 2地理 2.1氣候 3政治 4經濟 5統計資料 5.1人口組成 5.2犯罪率 6文化 6.1博物館 6.2教育 6.2.1學區 6.2.2高等教育機構 6.3表演藝術及流行文化 6.4大眾傳播 6.4.1報紙 6.4.2廣播 6.4.3電視 7交通 7.1主要機場 7.2主要公路 7.3地鐵 8職業運動 8.1美式足球 8.2棒球 8.3籃球 8.4冰球 8.5足球 9旅遊及人文景觀 10友好城市 11注釋 12參考文獻 13外部連結 歷史[編輯] 1812年戰爭後重建中的美國國會大廈。

1865年時任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遇刺的地點福特劇院。

鳥瞰華盛頓紀念碑(2003年9月26號拍攝),背後是白宮。

美國獨立後,各州對首都的位置發生爭執:北方希望將首都定在紐約;而南方希望將首都定於南方。

最終美國南北雙方協商,各作讓步,在美國南方離北方不遠的地方新建一個城市作為美國的首都。

地理位置是由詹姆斯·麥迪遜和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在湯瑪斯·傑佛遜邀請的一次晚宴上討論出來。

當時的「聯邦城」規劃為一個面積100平方英哩的菱形區域。

其位於波多馬克河上的實際地點是由華盛頓總統決定,華盛頓本人還建議美國首都稱為「聯邦市」。

但是1791年9月9日美國首都被命名為華盛頓市。

華盛頓本人儘管居住在離華盛頓不遠的弗農山莊,但在1799年逝世前華盛頓本人很少到訪這個以他為名的都市。

華盛頓是由設計過紐約的聯邦大廳的法裔美國建築師朗方(英語:PierreCharlesL'Enfant)(PierreCharlesL'Enfant)規劃的。

朗方將華盛頓的馬路設計成棋盤型,南北向的馬路以數字命名,東西向的馬路以字母命名。

除此之外,他還設計幾條斜向的大街,並且在大街相匯的路口規劃幾個圓環以及長方形廣場,例如著名的杜邦圓環和法拉格特廣場。

這些大街都以各州的名稱命名,而廣場則以人名(尤其是南北戰爭時期北方將領的名字,如詹姆斯·麥克弗森)。

華盛頓的道路系統雖然體現都市計畫中的美學,卻並不適合現代汽車交通系統。

在上下班高峰期,整個華盛頓最擁堵的地區往往都集中在這些圓環和廣場附近,因此,華盛頓被認為是美國道路交通條件最差的城市。

1791年-1792年,AndrewEllicott(英語:AndrewEllicott)和非洲裔的自由人BenjaminBanneker(英語:BenjaminBanneker)勘測哥倫比亞特區的邊界,每英哩埋設一個界碑。

其中很多界碑現在仍然存在。

1792年10月13日,白宮奠基。

1814年8月24日,在1812年戰爭中英軍攻占哥倫比亞特區並燒毀大部分公共建築。

美國軍隊沒有能夠組織有效的防禦並在燒毀海軍船廠之後潰逃。

英國軍隊則燒毀美國議會,白宮和財政部等美國政府建築。

一般認為英軍燒毀華盛頓是對1813年美軍入侵並燒毀多倫多(當時仍稱約克)的報復。

但是英軍的行動僅僅限於公共建築,而美軍在燒毀多倫多時破壞很多民居,導致很多加拿大人在冬天露宿街頭。

1847年,波多馬克河南岸土地歸還維吉尼亞。

在美國內戰爆發之前華盛頓一直是僅僅有幾千人居住的小城。

美國內戰爆發後由於戰爭需要,美國政府急劇擴張,華盛頓居民顯著增加。

1864年,美國內戰,具伯·爾利率領南方邦聯軍隊短時間占領蒙哥馬利境內的多處地方並進攻到哥倫比亞特區。

7月11日,南方軍隊經羅克維爾和惠頓(Wheaton)順著RockvillePike(MD-355),NewCutRoad(現ViersMillRoadMD-586)進攻到哥倫比亞特區境內距離白宮只有5英哩的斯提芬斯堡。

1864年7月12日,聯邦總統林肯親自到斯提芬斯堡視察戰況(英語:BattleofFortStevens),成為美國唯一一個在就任期間上戰場的總統。

當林肯在城堡的矮牆後面觀察敵情的時候,林肯旁邊的一個軍官中彈身亡。

具伯·爾利部隊的第二指揮官是林肯的前任詹姆斯·布坎南的副總統約翰·C·布雷肯里奇。

7月13日,具伯·爾利在發現北方軍隊得到大量增援之後經蒙哥馬利郡撤出。

1870年,哥倫比亞特區設立地方政府機構,但由於當時的地方政府行政長官過於鋪張浪費,美國國會很快又撤銷地方政府,國會對哥倫比亞特區實施近一個世紀的直接管理。

1888年,華盛頓紀念碑開放。

1932年,由於不滿退伍補償金政策,兩萬多名一戰退伍軍人在國會大樓前駐紮請願達一個多月。

最終在赫伯特·胡佛總統的命令下,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率領陸軍部隊介入清場,導致四人死亡,數百人受傷。

1950年,哥倫比亞特區居民人口達到最高的802,178。

隨後人口由於居民逐步向城市外圍遷移而減少。

1976年,華盛頓地鐵開通。

華盛頓特區一直在爭取正式成為美國第51州。

最近的嘗試是華府無投票權眾院代表諾頓(EleanorNorton)2019年1月提出的「承認華盛頓特區法案」(Washington,D.C.AdmissionAct),該法案的目的是使華盛頓特區成為一個州加入聯邦,從而使其成為該國的第一個也是唯一的城市州。

該法案最初於2019年1月3日在第116屆美國國會中提出,並於2021年1月4日在第117屆美國國會中重新提出。

[5]4月22日,美國眾議院批准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成為美國第51州[6],但還未經美國參議院認可。

地理[編輯] 卡爾弗特查爾斯菲德里克蒙哥馬利喬治王子亞歷山德里亞阿靈頓克拉克費爾法克斯費爾法克斯郡福爾斯徹奇福基爾勞登馬納薩斯馬納薩斯帕克威廉王子斯波特瑟爾韋尼亞斯塔福德菲德里克斯堡沃倫哥倫比亞特區傑佛遜華盛頓都會區(英語:Washingtonmetropolitanarea)[7]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位於美國中大西洋岸地區,北緯38.913611度,西經77.013222度;總面積177平方公里,其中有10.16%是地表水。

特區西南同維吉尼亞州相連,邊界為波多馬克河,其他三面同馬里蘭州相連。

有三條河流流經華盛頓,分別為波多馬克河,及其支流安那考斯迪亞河和羅克河(石溪、岩溪)。

華盛頓的最高點為海拔125公尺,位於Tenleytown,最低點為海平面高度。

市中心位於西北區4街,西北區L街和西北區紐約大道,而不是一般認為的國會大廈球頂。

氣候[編輯] 華盛頓屬副熱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溫變化相對和緩,全年降水分配均勻。

冬季冷涼,微潮,時而偏向寒冷,日最高氣溫低於或等於0°C(32°F)的平均日數為7.4天,日最低氣溫低於或等於0°C(32°F)的平均日數為60天,低於或等於−10°C(14°F)的平均日數為2.3天;夏季炎熱潮濕,日最高氣溫30°C(86°F)或以上的日數年均有72天,達35°C(95°F)的有12天。

就維吉尼亞州雷根國家機場而言,[8]最冷月(1月)均溫3.1°C(37.5°F),[9]極端最低氣溫−26°C(−15°F)(1899年2月11日)。

[8]最熱月(7月)均溫27.2°C(81.0°F),[9]極端最高氣溫41°C(106°F)(1918年8月6日,1930年7月20日)。

[8]無霜期平均為235天(3月28日至11月17日);由於熱島效應的影響,市中心的無霜期較西北郊可多出30天以上;此外,西北郊平均降雪量可達51公分(20英吋)。

[8]可測量降雪平均期為12月22日至2月27日。

[8]年均降水量約1,060公釐(41.8英吋),[9]年極端最少降水量為550公釐(21.66英吋)(1930年),最多為1,684公釐(66.28英吋)(2018年)。

[8]年均降雪量為35公分(13.7英吋),[8]但降雪年際變化較大;1972–73與1997–98年的降雪量最少,積累降雪量只有0.25公分(0.1英吋),2009–10年的降雪量最多,積累降雪量為142公分(56.1英吋)。

[8] 維吉尼亞州(雷根國家機場),1991–2020年正常值,1871年至今極端數據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C(°F) 26(79) 29(84) 34(93) 35(95) 37(99) 40(104) 41(106) 41(106) 40(104) 37(98) 30(86) 26(79) 41(106) 平均最高溫°C(°F) 19.3(66.7) 20.1(68.1) 25.2(77.3) 30.2(86.4) 32.8(91.0) 35.4(95.7) 36.7(98.1) 35.8(96.5) 33.3(91.9) 29.2(84.5) 23.8(74.8) 19.5(67.1) 37.3(99.1) 平均高溫°C(°F) 7.1(44.8) 9.1(48.3) 13.6(56.5) 20.0(68.0) 24.7(76.5) 29.5(85.1) 32.0(89.6) 31.0(87.8) 27.1(80.7) 20.8(69.4) 14.6(58.2) 9.3(48.8) 19.9(67.8) 平均低溫°C(°F) −1.1(30.1) −0.1(31.8) 3.7(38.6) 9.1(48.4) 14.4(58.0) 19.7(67.5) 22.4(72.4) 21.7(71.0) 17.8(64.1) 11.2(52.2) 5.3(41.6) 1.4(34.5) 10.5(50.9) 平均最低溫°C(°F) −9.8(14.3) −8.4(16.9) −4.8(23.4) 1.6(34.9) 7.5(45.5) 13.2(55.7) 17.7(63.8) 16.7(62.1) 10.7(51.3) 3.7(38.7) −1.8(28.8) −5.9(21.3) −10.9(12.3) 歷史最低溫°C(°F) −26(−14) −26(−15) −16(4) −9(15) 1(33) 6(43) 11(52) 9(49) 2(36) −3(26) −12(11) −25(−13) −26(−15) 平均降水量mm(英吋) 73(2.86) 67(2.62) 89(3.50) 82(3.21) 100(3.94) 107(4.20) 110(4.33) 83(3.25) 100(3.93) 93(3.66) 74(2.91) 87(3.41) 1,065(41.82) 平均降雪量cm(英吋) 12(4.9) 13(5.0) 5.1(2.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25(0.1) 4.3(1.7) 35(13.7) 平均降水天數(≥0.01英吋或0.25公釐) 9.7 9.3 11.0 10.8 11.6 10.6 10.5 8.7 8.7 8.3 8.4 10.1 117.7 平均降雪天數(≥0.01英吋或0.025公分) 2.8 2.7 1.1 0.0 0.0 0.0 0.0 0.0 0.0 0.0 0.1 1.3 8.0 平均相對濕度(%) 62.1 60.5 58.6 58.0 64.5 65.8 66.9 69.3 69.7 67.4 64.7 64.1 64.3 月均日照時數 144.6 151.8 204.0 228.2 260.5 283.2 280.5 263.1 225.0 203.6 150.2 133.0 2,527.7 可照百分比 48 50 55 57 59 64 62 62 60 59 50 45 57 數據來源:NOAA(1961–1990年相對濕度與日照)[9][8][10] 註:華盛頓特區國際交換站,1871年1月1日-1945年6月30日在西北區24號街與M街交口,1945年7月1日起在里根國家機場。

[11]降水、氣溫、降雪量和降雪深度記錄分別始於1871年1月1日,1872年1月1日,1884年7月1日和1893年1月2日。

[8] 政治[編輯] 從華盛頓紀念碑上遠眺白宮 依據美國憲法第一章,華盛頓特區的最高權威機構為美國國會,通過華盛頓市政府實施市政治理,因此國會有權否決地方立法。

除了地方自治權受制約外,華盛頓市民的一些參政權也與居住在各州的一般美國民眾不同:他們在眾議院僅有一名列席代表,是不具選舉權的代表(英語:delegate),而且沒有聯邦參議員。

1961年3月29日,憲法第23修正案通過後,哥倫比亞特區居民獲得美國總統選舉權利,賦予3張選舉人票,是人均選舉人票最多的地區,而歷次總統選舉中,3張選舉人票全給民主黨候選人,民主黨得票率超過八成。

從1964開放選舉人票以來,華盛頓特區始終是民主黨的鐵票倉,總統大選選舉人票全由民主黨以極高的票數拿下。

1974年WalterWashington成為華盛頓特區第一任及首位黑人民選市長。

1978年MarionBarry成為華盛頓特區市長,在其領導下哥倫比亞特區的治安十分惡劣,其對市政的管理不善,被稱為美國最差的市長。

1990年Barry因吸毒被判6個月徒刑,因而無法再參選。

1990年SharonPrattKelly成為華盛頓特區第一位黑人女市長。

1994年MarionBarry再度當選市長。

在其任期內華盛頓特區幾乎破產,以致國會直接指派一個財政委員會處理特區事務。

1998年AnthonyWilliams當選市長,在其任期內華盛頓特區財政得以恢復,2011年特區的財政收支達到平衡預算後,財政委員會中止運作。

2002年再度當選。

歷任市長都是民主黨籍。

經濟[編輯] 華盛頓的經濟在很大程度上同聯邦政府或國防部、能源部、國立衛生研究院、食品藥物管理局等政府機關相關。

由於聯邦政府的運作幾乎不受經濟蕭條的影響,同美國其他地區相比,華盛頓的經濟受經濟蕭條的影響相對很小。

位於華盛頓的財富500公司包括: 博思艾倫諮詢公司 房地美 房利美 PepcoHoldingIncorporated 丹納赫集團(Danaher) Nextel(英語:NextelCommunications) 甘尼特集團(Gannett),今日美國(USAToday)的母公司 SLMCorporation NVRIncorporated 統計資料[編輯] 歷史人口數 調查年 人口 %± 1800年8,144—1810年15,47190.0%1820年23,33650.8%1830年30,26129.7%1840年33,74511.5%1850年51,68753.2%1860年75,08045.3%1870年131,70075.4%1880年177,62434.9%1890年230,39229.7%1900年278,71821.0%1910年331,06918.8%1920年437,57132.2%1930年486,86911.3%1940年663,09136.2%1950年802,17821.0%1960年763,956−4.8%1970年756,510−1.0%1980年638,333−15.6%1990年606,900−4.9%2000年572,059−5.7%2010年601,7235.2%2016年估計681,170[12]13.2%Source:[13][14]Note:[註2] 人口組成[編輯] 根據2000年統計數字,華盛頓內有居民572,059人,248,338戶,114,235個家庭。

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597.3人(每平方英哩9316.4人)。

華盛頓的種族分布為60.01%黑人或非洲裔,32.78%白人,2.66%亞裔,0.30%美洲原住民,0.06%太平洋島嶼居民,3.84%其他種族,2.35%屬於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族群;7.86%的人口屬於西語裔或拉丁美洲裔,其中薩爾瓦多人是最大的西語裔族群。

根據2000年統計數字,5歲以上的華盛頓居民在家中83.2%說英語,9.2%說西班牙語,1.8%說法語,1%說非洲語言,0.5%說漢語。

2010年調查數據指出,哥倫比亞特區七成人口信奉基督宗教(17%居民為浸信宗信徒,13%為天主教徒,6%是福音派新教徒,4%是循道宗信徒,3%屬聖公宗,2%是東正教徒,1%是五旬宗信徒,1%是再臨宗信徒,1%是路德宗信徒,1%是長老宗,此外還有1%屬摩門教,)另有3%人口是猶太教徒,1%是回教徒,1%是佛教徒,1%是印度教徒。

[16] 華盛頓的人口約為982,853;流動人口為410,000,占常駐人口的72%。

此比例在美國僅次於紐約。

犯罪率[編輯] 在1990年代初期,華盛頓被認為是美國的「謀殺之都」,1991年兇殺案達到最高的479起[17]。

但現在兇殺案已顯著下降,2004年為198起,2005年195起。

華盛頓的犯罪高發區為東北區,其他地區的犯罪率相對較低。

但在華盛頓犯罪率下降的同時,瀕臨華盛頓東北區的馬里蘭州喬治王子郡犯罪率大幅度上升。

華盛頓現在仍然是美國最不安全的城市之一。

文化[編輯] 博物館[編輯] 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 史密森尼博物館系統大多數博物館都坐落於華盛頓市區[註3];很多在特區的博物館都是免費開放。

華盛頓市內的主要博物館包括: 史密森尼學會以及下屬博物館 弗里爾美術館 阿瑟·M·薩克勒美術館 國立美國歷史博物館 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 美國國家肖像畫廊 國家航空和太空博物館 赫尚博物館和雕塑園 倫威克美術館 國立非洲藝術博物館 阿納卡斯蒂亞地區博物館(英語:AnacostiaMuseum) 國立美國印第安人博物館 美國藝術博物館 國立美國郵政博物館 史密森國立動物園(國立動物園是美國少數幾個有大熊貓展示的動物園) 美國國家畫廊(附屬於史密森尼博物館系統,但獨立運作) 國家地理學會 新聞博物館 美國大屠殺紀念博物館 國際間諜博物館 菲利普美術館 敦巴頓橡樹園 福特劇院 國家建築博物館 希爾伍德莊園(HillwoodEstate) 另外,國會圖書館和國家檔案館也是重要的博物館類型機構。

國家檔案館目前藏有美國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原件。

教育[編輯] 學區[編輯] 華府公立學校是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學區。

高等教育機構[編輯] 喬治城大學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是美國社區學院協會(AmericanAssociationofCommunityColleges)的發源地。

喬治城大學 喬治·華盛頓大學 美利堅大學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保羅·尼采高級國際研究學院(PaulH.NitzeSchoolofAdvancedInternationalStudies(SAIS),TheJohnsHopkinsUniversity) 哥倫比亞特區大學(UniversityoftheDistrictofColumbia) 國家國防大學 美國天主教大學 可可然藝術學校(CorcoranSchoolofArt) 霍華德大學 維嫩山學院(MountVernonCollege) 奧伯雷特學院(OblateCollege) 東南大學(SoutheasternUniversity) 史脆瑞爾大學(StrayerUniversity) 華盛頓聖三一大學(TrinityWashingtonUniversity) 高立德大學:專門收耳聾與聽力損傷的學生。

表演藝術及流行文化[編輯] 華盛頓是美國一個主要的表演藝術中心。

ArenaStage是美國第一批非營利性劇場之一。

約翰·甘迺迪表演藝術中心是美國國家交響樂團、華盛頓國家歌劇院和華盛頓芭蕾舞團的主要演出場所。

著名的本地音樂俱樂部包括位於AdamsMorgan的Madam'sOrganBluesBar,位於DupontCircle的EighteenStreetLounge以及位於西北區U街的黑貓、9:30俱樂部和BhemianCavern爵士俱樂部。

U街是華盛頓的酒吧和爵士樂表演聚集區。

華盛頓當地的音樂流派叫做「go-go」,這是一種後龐克、打擊樂驅動的R&B,摻雜有大量的即興演出和舞蹈節奏;最著名的go-go音樂家為ChuckBrown。

華盛頓是美國龐克搖滾的重要中心;在印的搖滾發展中也有一定影響力。

華盛頓還是很多電視劇故事的發生地,這些電視劇大多數以政府機關,安全機構或者與前兩者相關的機構為背景。

大眾傳播[編輯] 報紙[編輯] 《華盛頓郵報》是在華盛頓地區最重要的報紙,同時也是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日報之一。

每日發行的《華盛頓時報》和每周發行的《華盛頓城市報》也有很大的讀者群。

2005年,面向城市外圍居民的《雜誌報》重組為《華盛頓檢查家》。

每周發行的《華盛頓刀鋒》則主要討論同性戀話題。

《華盛頓知情人》則專注非洲裔美國人讀者。

廣播[編輯] 「XM衛星廣播」和「全國公共廣播電台」以及美國官方宣傳機構「美國之音」(美國之音依法不能向美國國內放送宣傳)的總部設於華盛頓,並由於美國之音的台呼「ThisistheVoiceofAmerica,WashingtonD.C.,signingon.」使這座城市廣為接受美國宣傳運作的人所耳聞之。

華盛頓地區主要的廣播電台有WARW94.7FM(經典搖滾),WIHT99.5FM(Top40),WWDC101.1FM(另類搖滾)。

城市電台包括WPGC95.5FM,WHUR96.3FM,WMMJ102.3FM,RadioCPR97.5FM,WTEM980AM(體育),WTOP820AM,103.5FM,107.7FM(新聞,交通),華盛頓郵報電台AM1500。

電視[編輯] 華盛頓的地區電視台包括: 呼號 無綫頻道號 隸屬電視網 WRC 4 全國廣播公司(NBC) WTTG 5 福克斯廣播公司(Fox) WJLA 7 美國廣播公司(ABC) WUSA 9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 WDCA 20 MyNetworkTV WETA 26 公共電視網(PBS) WHUT 32 公共電視網(PBS) WDCW 50 CW電視台 總部設在華盛頓的有線電視台包括以報導國會會議為主的C-SPAN,和以非洲裔美國人娛樂節目為主的BET。

探索頻道的總部設於華盛頓外圍的馬里蘭州銀泉。

由於華盛頓的政治重要性,NBC、ABC、CBS、Fox及CNN等美國主要廣播公司以及來自海外的BBC、CBC和半島電視台都有重要分支機構。

交通[編輯] 主要機場[編輯] 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 一般所指的華盛頓都會區機場有三個,但沒有一個位在哥倫比亞特區境內。

雷根華盛頓國家機場(DCA):位於維吉尼亞州阿靈頓,離華盛頓最近(約5公里),以美國航空和達美航空的接駁班機為主。

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IAD):位於維吉尼亞州費爾法克斯郡和勞登郡,離特區約半個小時車程。

聯合航空的轉運中心。

巴爾的摩/華盛頓瑟古德·馬歇爾國際機場(BWI):位於馬里蘭州巴爾的摩近郊,離華盛頓一個小時車程,是西南航空的主要營運點之一。

主要公路[編輯] 95號州際公路(I-95) 495號州際公路/首都環狀高速公路(I-495/CapitalBeltway) 395號州際公路(I-395) 295號州際公路(I-295) 270號州際公路(I-270) 66號州際公路(I-66) 喬治·華盛頓紀念公園路(GeorgeWashingtonMemorialParkway) 地鐵[編輯] 主條目:華盛頓地鐵 華盛頓地鐵車站內部景觀 華盛頓地鐵於1976年通車,是美國第二繁忙的地鐵系統,日均載客人數僅次於紐約地鐵。

服務範圍包含特區及鄰近馬里蘭州的喬治王子郡、蒙哥馬利郡,及維吉尼亞州的費爾法克斯郡、阿靈頓郡、亞歷山卓市。

2014年夏季銀線部分通車,使得原本五條線的特區地鐵目前共有紅、橘、藍、綠、黃、銀六條線,共有91個車站及190公里長的軌道。

華盛頓地鐵及公共汽車由華盛頓都會區交通局(WMATA)擁有及操作。

且不同於紐約市、費城及波士頓的單一票價制,華盛頓地鐵同時依里程及時段(分為尖鋒、一般、折價)計費,較為複雜。

職業運動[編輯] 美式足球[編輯] NFL 華盛頓美式足球隊 NCAA 馬里蘭大學 棒球[編輯] 大聯盟 華盛頓國民(1次世界大賽冠軍) 籃球[編輯] NBA 華盛頓巫師(1次NBA總冠軍) NCAA 喬治城大學 喬治·華盛頓大學 喬治梅森大學(維吉尼亞州) 馬里蘭大學 WNBA 華盛頓神秘(1次WNBA總冠軍) 冰球[編輯] NHL 華盛頓首都(1次NHL冠軍) 足球[編輯] MLS 華盛頓聯隊 NWSL 華盛頓精神 旅遊及人文景觀[編輯] 美國國會大廈 華盛頓有眾多的人文景觀,例如美國國會大廈、國家廣場、白宮、華盛頓紀念碑、傑佛遜紀念堂、林肯紀念堂、富蘭克林·羅斯福紀念碑、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紀念碑、韓戰老兵紀念碑、越南戰爭老兵紀念碑、哥倫比亞特區第一次世界大戰紀念碑和愛因斯坦紀念碑。

這些紀念建築和特區內的博物館一樣,大多免費開放。

華盛頓紀念碑可乘電梯到頂,觀賞特區的景色,每天只發放固定數量的門票。

以前的白宮門口車輛可以自由通行。

白宮和國會大廈在911事件發生以後,曾經對外關閉過一段時間。

現在又重新開放。

而且也封鎖了幾道經過白宮的街道,只能步行。

在白宮和國會大廈可以看到幾間有紀念性的房間、雕像和壁畫。

其他人文景觀還包括唐人街(中國城)、老郵局大樓、華盛頓國家大教堂、以及美國最大的天主教堂聖母無玷始胎國家朝聖地聖殿等。

唐人街和世界其他的地方一樣,也有一座中國牌坊,號稱第一大。

那裡還有一個普通公寓改成的觀音廟。

那裡也有中國餐館、華人商店等。

大屠殺紀念博物館是猶太人合資興建的,在美國很多猶太人建造的大屠殺紀念館都是免費對外開放。

友好城市[編輯]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共有14個官方友好城市協定。

由於特殊的單一友好城市政策,巴黎與羅馬互相認同對方為其唯一的「夥伴城市」。

[18] 城市 國家 年份 曼谷  泰國 1962年(2002、2012年續約) 達喀爾  塞內加爾 1980年(2006年續約) 北京  中國 1984年(2004、2012年續約) 布魯塞爾  比利時 1985年(2002、2011年續約) 雅典  希臘 2000年 巴黎  法國 2000年(2005年續約,友好合作協議) 普利托利亞  南非 2002年(2008、2011年續約) 首爾  南韓 2006年 阿克拉  加納 2006年 桑德蘭  英國 2006年(2012年續約) 羅馬  義大利 2011年 安卡拉  土耳其 2011年 巴西利亞  巴西 2013年 阿迪斯阿貝巴  衣索比亞 2013年 注釋[編輯] ^「哥倫比亞」是美利堅之地(英語:America)在舊詩歌中的代稱,因此「哥倫比亞區」具有「美利堅區」的涵義;中文翻譯通常加上「特」字以表明其特殊地位,也與哥倫比亞地區相區分。

^直到1890年,人口普查局才將華盛頓市、喬治敦市和華盛頓郡的非法人區劃為三個獨立統計區域。

本文提供的來自1890年之前的數據,是按照哥倫比亞特區是直轄市計算(即與其餘兩個區域分開計算),就此1890年前華盛頓特區所有的人口普及都可獲得。

[15] ^史密森尼博物館系統還有一些展覽和研究機構設在馬里蘭州和維吉尼亞州等地,其中的弗里爾美術館和薩克勒美術館(FreerandSacklerGalleries)以收藏亞洲藝術品為主。

參考文獻[編輯] ^AnnualEstimatesoftheResidentPopulationfortheUnitedStates,Regions,States,andPuertoRico:April1,2010toJuly1,2013.2013PopulationEstimates.UnitedStatesCensusBureau.December2013[2013-12-30].(原始內容(CSV)存檔於2014-08-24).  ^AnnualEstimatesofthePopulationofMetropolitanandMicropolitanStatisticalAreas:April1,2010toJuly1,2011.UnitedStatesCensusBureau.2012[2012-12-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6).  ^USAGov.www.usa.gov.[2018-09-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18)(英語).  ^存档副本.[2017-12-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0).  ^歷史上首次美眾院通過華府成美國第51州法案 ^快讯!美媒:美众议院刚刚批准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成为第五十一个州.  ^Washington-Arlington-Alexandria,DC-VA-MD-WV.U.S.CensusBureau.U.S.DepartmentofCommerce.[2017-04-1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19).  ^8.08.18.28.38.48.58.68.78.88.9NowData-NOAAOnlineWeatherData.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2021-07-05](英語).  ^9.09.19.29.3SummaryofMonthlyNormals1991–2020(pdf).NationalOceanicandAtmosphericAdministration.[2021-05-10].  ^WMOClimateNormalsforWASHINGTONDC/NATIONALARPTVA1961–1990.NationalOceanicandAtmosphericAdministration.[2014-03-11](英語).  ^ThreadEx.[2014-06-27].(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5-19).  ^StatePopulationTotalsTables:2010–2016.[2016-12-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6).  ^HistoricalCensusStatisticsonPopulationTotalsByRace,1790to1990(PDF),[2018-09-04],(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008-07-26)  ^ResidentPopulationData.UnitedStatesCensusBureau.2010[2013-01-0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6).  ^Gibson,Campbell.Populationofthe100LargestCitiesandOtherUrbanPlacesintheUnitedStates:1790to1990.UnitedStatesCensusBureau.June1998[2008-07-2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30).  ^CountyMembershipReport:DistrictofColumbia:ReligiousTraditions,2010.AssociationofReligionDataArchives.(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4).  ^记者来鸿:走出“谋杀之都”阴影的华盛顿.BBC中文網.2014-08-14.  ^LejumelageavecRome.MunicipalitédeParis.[2008-07-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16)(法語).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維基導遊上的相關旅行指南: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官方網站 華盛頓旅遊景點 旅人行腳-華盛頓特區 OpenStreetMap上有關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地理資訊 閱論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地標紀念館 Adams(英語:AdamsMemorial(Saint-Gaudens)) AfricanAmericanCivilWar(英語:AfricanAmericanCivilWarMemorial) AmericanVeteransDisabledforLife(英語:AmericanVeteransDisabledforLifeMemorial) Belmont–PaulWomen'sEqualityNationalMonument(英語:Belmont–PaulWomen'sEqualityNationalMonument) MaryMcLeodBethune(英語:MaryMcLeodBethuneMemorial) BoyScout(英語:BoyScoutMemorial) JamesBuchanan(英語:JamesBuchananMemorial) JohnCarroll(英語:StatueofJohnCarroll) 哥倫比亞特區戰爭紀念碑 AlbertEinstein(英語:AlbertEinsteinMemorial) Emancipation(英語:EmancipationMemorial) DwightD.Eisenhower(英語:DwightD.EisenhowerMemorial) JohnEricsson(英語:JohnEricssonMemorial) DavidFarragut(英語:StatueofDavidFarragut(Washington,D.C.)) FirstDivision(英語:FirstDivisionMonument) JamesA.Garfield(英語:JamesA.GarfieldMonument) SamuelGompers(英語:SamuelGompersMemorial) UlyssesS.Grant(英語:UlyssesS.GrantMemorial) 美國大屠殺紀念博物館 HolodomorGenocide(英語:HolodomorGenocideMemorial,Washington,DC) AndrewJackson(英語:EquestrianstatueofAndrewJackson(Washington,D.C.)) JapaneseAmericanPatriotismDuringWorldWarII(英語:JapaneseAmericanMemorialtoPatriotismDuringWorldWarII) 傑佛遜紀念堂 LyndonBainesJohnsonGrove(英語:LyndonBainesJohnsonMemorialGroveonthePotomac) JohnPaulJones(英語:JohnPaulJonesMemorial) MarquisdeLafayette(英語:StatueoftheMarquisdeLafayette(Washington,D.C.)) LawEnforcementOfficers(英語:NationalLawEnforcementOfficersMemorial) 林肯紀念堂 statue(英語:AbrahamLincoln(LincolnMemorial)) MartinLutherKing,Jr.(英語:MartinLutherKingJr.Memorial) 韓戰老兵紀念碑 GeorgeMason(英語:GeorgeMasonMemorial) GeorgeMeade(英語:GeorgeGordonMeadeMemorial) PeterMuhlenberg(英語:PeterMuhlenbergMemorial) NationalStatuaryHallCollection(英語:NationalStatuaryHallCollection) Navy–MerchantMarine(英語:Navy–MerchantMarineMemorial) NunsoftheBattlefield(英語:NunsoftheBattlefield) PeaceMonument(英語:PeaceMonument) JohnJ.Pershing(英語:JohnJ.PershingGeneraloftheArmies) SecondDivision(英語:SecondDivisionMemorial) SignersoftheDeclarationofIndependence(英語:Memorialtothe56SignersoftheDeclarationofIndependence) TheExtraMile(英語:TheExtraMile) TheThreeSoldiers(英語:TheThreeSoldiers) JeandeRochambeau(英語:MajorGeneralComteJeandeRochambeau) FranklinDelanoRoosevelt(英語:FranklinDelanoRooseveltMemorial) TheodoreRooseveltIsland(英語:TheodoreRooseveltIsland) TarasShevchenko(英語:TarasShevchenkoMemorial) StatuesoftheLiberators(英語:StatuesoftheLiberators) OscarStraus(英語:OscarStrausMemorial) RobertA.Taft(英語:RobertA.TaftMemorial) 鐵達尼號紀念像 UnitedStatesNavy(英語:UnitedStatesNavyMemorial) 共產主義受害者紀念雕像(華盛頓) 越戰紀念碑 VietnamWomen's(英語:VietnamWomen'sMemorial) 華盛頓紀念碑 DanielWebster(英語:DanielWebsterMemorial) 國家二戰紀念碑 RainbowPool(英語:RainbowPool) 其他 CapitolReflectingPool(英語:CapitolReflectingPool) 聖母無玷始胎國家朝聖地聖殿 美國國會公墓 FrederickDouglassNationalHistoricSite(英語:FrederickDouglassNationalHistoricSite) Exorciststeps(英語:Exorciststeps) 福特劇院 彼得森住所 希利堂 IslamicCenter(英語:IslamicCenterofWashington) JeffersonPier(英語:JeffersonPier) 約翰·甘迺迪表演藝術中心 國會圖書館(美國) 湯馬斯·傑弗遜大樓 Adams(英語:JohnAdamsBuilding) Madison(英語:JamesMadisonMemorialBuilding) NationalArboretum(英語:UnitedStatesNationalArboretum) 國會大廈廊柱 國立建築博物館 國家美術館(華盛頓) Lincoln'sCottageatSoldiers'Home(英語:PresidentLincoln'sCottageattheSoldiers'Home) LincolnMemorialReflectingPool(英語:LincolnMemorialReflectingPool) 國家檔案館大樓 華盛頓國家座堂 國家廣場 舊郵政局大廈 OldStoneHouse(英語:OldStoneHouse(Washington,D.C.)) 史密森尼學會 TheArtsofWarandTheArtsofPeace(英語:TheArtsofWarandTheArtsofPeace) 潮汐湖 財政部大樓(華盛頓特區) TudorPlace(英語:TudorPlace) 華盛頓聯合車站 美國國會大廈 國會山 美國最高法院大樓 水門綜合大廈 白宮 WillardHotel(英語:WillardInterContinentalWashington) 公園和廣場 憲法花園 杜邦圓環 東波托馬克公園 法拉格特廣場 自由廣場(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拉法耶特廣場(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L'EnfantPlaza(英語:L'EnfantPlaza) MeridianHillPark(英語:MeridianHillPark) NationalArboretum(英語:UnitedStatesNationalArboretum) PershingPark(英語:NationalWorldWarIMemorial(Washington,D.C.)) 岩溪公園(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橢圓形草坪 聯合廣場(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UnitedStatesBotanicGarden(英語:UnitedStatesBotanicGarden) 西波托馬克公園 邊界 安那考斯迪亞河 ArlingtonMemorialBridge(英語:ArlingtonMemorialBridge) BoundarymarkersoftheoriginalDistrictofColumbia(英語:BoundarymarkersoftheoriginalDistrictofColumbia) 切薩皮克和俄亥俄運河 憲法大道 FrancisScottKeyBridge(英語:KeyBridge(Washington,D.C.)) 賓夕法尼亞大道 波托馬克河 ZeroMilestone(英語:ZeroMilestone) 附近的地標 阿靈頓國家公墓 TomboftheUnknownSoldier(英語:TomboftheUnknownSoldier(Arlington)) JohnF.Kennedygravesite(英語:JohnF.KennedyEternalFlame) 阿靈頓宮 MarineCorpsWarMemorial(英語:MarineCorpsWarMemorial) NetherlandsCarillon(英語:NetherlandsCarillon) 五角大樓 PentagonMemorial(英語:PentagonMemorial) UnitedStatesAirForceMemorial(英語:UnitedStatesAirForceMemorial) WomeninMilitaryServiceforAmericaMemorial(英語:WomeninMilitaryServiceforAmericaMemorial) 計劃 AdamsMemorial(英語:AdamsMemorial) NationalDesertStormandDesertShieldWarMemorial(英語:NationalDesertStormandDesertShieldWarMemorialAct) NationalLibertyMemorial(英語:NationalLibertyMemorial) PeaceCorpsCommemorative(英語:PeaceCorpsCommemorative) WorldWarI(英語:NationalWorldWarIMemorial(Washington,D.C.)) 相關 NationalCapitalMemorialAdvisoryCommission(英語:NationalCapitalMemorialAdvisoryCommission) NationalMallandMemorialParks(英語:NationalMallandMemorialParks) ListofNationalHistoricLandmarksinWashington,D.C.(英語:ListofNationalHistoricLandmarksinWashington,D.C.) NationalRegisterofHistoricPlacesinWashington,D.C.(英語:NationalRegisterofHistoricPlaceslistingsinWashington,D.C.) 華盛頓特區的公共藝術(英語:ListofpublicartinWashington,D.C.)(室外雕塑(英語:OutdoorsculptureinWashington,D.C.),美國革命雕塑(英語:AmericanRevolutionStatuary),內戰紀念碑(英語:CivilWarMonumentsinWashington,D.C.),紀念非裔美國人(英語:ListofartworkscommemoratingAfricanAmericansinWashington,D.C.)) 閱論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社區西北區 華府華埠 下城 杜邦圓環 霧谷 喬治城 洛根圓環 弗農山廣場 潘恩區 U街走廊 卡洛拉馬 東北區 國會山 布魯克蘭 西南區 需要補充 東南區 巴尼圓環 閱論編美國行政區劃州和領地列表州 阿拉巴馬州 阿拉斯加州 亞利桑那州 阿肯色州 加利福尼亞州 科羅拉多州 康乃狄克州 德拉瓦州 佛羅里達州 喬治亞州 夏威夷州 愛達荷州 伊利諾州 印第安納州 愛荷華州 堪薩斯州 肯塔基州 路易斯安那州 緬因州 馬里蘭州 麻薩諸塞州 密西根州 明尼蘇達州 密西西比州 密蘇里州 蒙大拿州 內布拉斯加州 內華達州 新罕布夏州 紐澤西州 新墨西哥州 紐約州 北卡羅來納州 北達科他州 俄亥俄州 奧克拉荷馬州 奧勒岡州 賓夕法尼亞州 羅德島州 南卡羅來納州 南達科他州 田納西州 德克薩斯州 猶他州 佛蒙特州 維吉尼亞州 西弗吉尼亞州 華盛頓州 威斯康辛州 懷俄明州 聯邦地區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島嶼地區 美屬薩摩亞 關島 北馬里亞納群島 波多黎各 美屬維京群島 離島地區 貝克島 豪蘭島 賈維斯島 約翰斯頓環礁 金曼礁 中途島 納瓦薩島 帕邁拉環礁 威克島 印第安保留地 印第安保留地列表(英語:ListofIndianreservationsintheUnitedStates) 其他地區 聯邦飛地(英語:Federalenclave) 閱論編美國人口排行前50大的都市 紐約 洛杉磯 芝加哥 休士頓 鳳凰城 費城 聖安東尼奧 聖地牙哥 達拉斯 聖荷西 奧斯汀 傑克孫維 沃斯堡 哥倫布 印第安納波利斯 夏洛特 舊金山 西雅圖 丹佛 華盛頓 納許維爾 奧克拉荷馬市 艾爾帕索 波士頓 波特蘭 拉斯維加斯 底特律 曼非斯 路易維爾 巴爾的摩 英絲沃基 阿布奎基 土桑 佛雷斯諾 沙加緬度 堪薩斯城 梅薩 亞特蘭大 奧馬哈 科羅拉多斯普林斯 羅里 長灘 維吉尼亞海灘 邁阿密 奧克蘭 明尼亞波利斯 土爾沙 貝克斯菲爾德 威奇托 阿靈頓 2020年美國人口普查 規範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BNA:000051529 BNE:XX451789 BNF:cb11881081d(data) FAST:1204505 GND:4064682-8 ISNI:0000000122968205 LAC:0053K3360 LCCN:n79018774 NARA:10046466 NDL:00629508 NKC:ge131401 NNL:000974527 NSK:000223866 SUDOC:186343574 VIAF:312739635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oldid=69672943」 分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北美洲首都計劃首都美國南部1790年建立的聚居地首都區以喬治·華盛頓命名的美國行政區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會員國首都七大工業國組織會員國首都隱藏分類:含有非數字formatnum參數的頁面含有英語的條目CS1英語來源(en)CS1法語來源(fr)維基數據存在坐標數據的頁面包含BN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BNE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FAS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ISN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A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AR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K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N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SK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UDO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15元素的規範控制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維基導遊 其他語言 AcèhАдыгабзэAfrikaansAlemannischአማርኛAragonésÆngliscالعربيةܐܪܡܝܐالدارجةمصرىঅসমীয়াAsturianuАварKotavaAymararuAzərbaycancaتۆرکجهБашҡортсаBoarischŽemaitėškaBikolCentral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भोजपुरीBamanankanবাংলাབོད་ཡིགবিষ্ণুপ্রিয়ামণিপুরীBrezhonegBosanskiБуряадCatalàChavacanodeZamboangaMìng-dĕ̤ng-ngṳ̄НохчийнCebuanoTsetsêhestâheseکوردیCorsuQırımtatarcaČeštinaЧӑвашлаCymraegDanskDeutschZazakiDolnoserbskiडोटेलीދިވެހިބަސްEʋegbeΕλληνικάEmiliànerumagnòl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EstremeñuفارسیSuomiVõroFøroysktFrançaisArpetanNordfriiskFurlanFryskGaeilge贛語KriyòlgwiyannenGàidhligGalegoAvañe'ẽBahasaHulontalo𐌲𐌿𐍄𐌹𐍃𐌺GaelgHausa客家語/Hak-kâ-ngîHawaiʻiעבריתहिन्दीFijiHindiHrvatskiHornjoserbsceKreyòlayisyenMagyarՀայերենInterlinguaBahasaIndonesiaInterlingueIgboIlokanoГӀалгӀайIdo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PatoisLa.lojban.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QaraqalpaqshaTaqbaylitАдыгэбзэKabɩyɛҚазақшаភាសាខ្មែរಕನ್ನಡ한국어Къарачай-малкъарKurdîKernowekКыргызчаLatinaLadinoLëtzebuergeschЛезгиLinguaFrancaNovaLimburgsLigureLombardLingálaLietuviųLatviešuMalagasyMāoriMinangkabau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МонголमराठीBahasaMelayuMirandésမြန်မာဘာသာЭрзяньمازِرونیPlattdüütschNedersaksiesनेपालीनेपालभाषा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NovialSesothosaLeboaDinébizaadChi-ChewaOccitanLivvinkarjalaИронਪੰਜਾਬੀKapampanganPapiamentuPicardDeitschPälzischपालिNorfuk/PitkernPolskiPiemontèisپنجابیپښتوPortuguêsRunaSimiRumantschRomaničhibRomânăTarandíneРусскийРусиньскыйसंस्कृतम्СахатылаᱥᱟᱱᱛᱟᱲᱤSarduSicilianuScotsسنڌيDavvisámegiellaSängö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සිංහල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GaganaSamoaAnarâškielâChiShonaSoomaalig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ranantongoSesothoSvenskaKiswahiliŚlůnskiதமிழ்తెలుగుТоҷикӣไทยTürkmençeTagalogSetswanaTokPisinTürkçeXitsongaТатарча/tatarçaTwiReotahitiУдмуртئۇيغۇرچە/Uyghurch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ўзбекчаVènetoVepsänkel’TiếngViệtWest-VlamsVolapükWinaray吴语ХальмгIsiXhosa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ייִדישYorùbáVahcuenghZeêuws文言Bân-lâm-gú粵語IsiZulu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