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行動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論文名稱: 賴和小說中「迷信書寫」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 指導教授: 李世偉. 指導教授(外文):, Shyh-Wei Li.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東華大學.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59.65.137.222)您好!臺灣時間:2021/12/0110:59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論文連結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劉義郁研究生(外文):I-YuLiu論文名稱:賴和小說中「迷信書寫」之研究指導教授:李世偉指導教授(外文):Shyh-WeiLi口試委員:賴芳伶、張啟超口試委員(外文):Fang-LingLai、Chi-ChauChang口試日期:2018-05-18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學門:人文學門學類:中國語文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18畢業學年度:106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124中文關鍵詞:賴和、迷信書寫、反殖民相關次數: 被引用:2點閱:351評分:下載:79書目收藏:0   賴和被後人賦予「臺灣新文學之父」、「臺灣的魯迅」、「彰化媽祖」等尊稱。

後人所給予的讚揚,是肯定賴和為臺灣新文學「打下第一鋤,撒下第一粒種子」的奉獻,同時也讚賞著賴和關懷臺灣弱勢民眾,並為其發聲、捨身的「人道主義」精神。

  本研究定名為賴和小說中「迷信書寫」之研究,旨在透過賴和小說中「迷信書寫」的視角,提供另一種解讀文本的面向,瞭解賴和小說中的「反迷信思維」,以及包藏於其中的「反殖民」、「社會與文化反思」、「人道主義」等思想特質,以及小說中所呈現的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樣貌。

從不同的文本解讀面向,看西元1920年代,臺灣新文學中「反殖民」的重要命題,以及一探賴和一生所追求的「反殖民」的夙願。

  探求賴和小說中「迷信書寫」的意涵前,先界定本研究中「迷信」的定義和範疇,進而從日治時期臺灣社會中,殖民者、知識分子以及臺灣民眾心中對「臺灣舊慣」的態度,從三種不同的視角梳理出「臺灣舊慣」成為「落後迷信」的歷史進程。

再藉由本研究所選材的「迷信書寫」主題的小說篇目,透過作品與時間的繫年;作品所發表的刊物與歷史,以及賴和其他文類作品,如:新詩、散文、雜文隨筆、漢詩等,架構出賴和的「舊慣態度」。

最後,從賴和創作的各類文體作品,和後人的研究成果與評論相互佐證,一探賴和小說中「迷信書寫」的思想特質與社會意義。

  從「迷信書寫」的角度剖析賴和的小說,見其一生不變的「反殖民」訴求。

以「迷信書寫」的解讀視角,與後人由賴和在各階段「臺灣新文學史」中的評判,及其所引領的新文學潮流的評論、研究或評語,得出賴和之所以為「臺灣新文學之父」的根本,以及賴和為臺灣新文學與後世作家所樹立的標竿,與賴和本人始終如一的思想和精神。

第一章 緒論 1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第二節 研究回顧 4壹、廖淑芳:〈魯迅、賴和鄉土經驗的比較——以其民俗與迷信書寫為例〉 4貳、葉俊谷:〈迷信下的反動——試析賴和的迷信書寫〉 5參、王美惠:〈台灣新文學「反迷信」主題的書寫-以賴和、楊守愚比較為例〉 6第三節 研究範圍 8壹、名詞界定 8貳、研究範圍 11參、研究架構與方法 11第二章 日本對臺舊慣態度與臺灣民眾的因應 15第一節 日本殖民政府對臺舊慣態度 15壹、日本殖民政府的對臺舊慣態度 16貳、日本對臺舊慣相關執行手段 18第二節 臺灣新文學界與民眾的舊慣態度 20壹、臺灣新文學界的舊慣態度 21貳、臺灣民眾的舊慣態度 24第三節 從「傳統舊慣」到「落後迷信」的歷史進程 25第三章 賴和小說中的「迷信書寫」與「反迷信思維」 31第一節 賴和小說的創作特色與舊慣態度 31壹、賴和白話小說的創作特色 32一、現實主義的寫作風格 33二、對話性敘事的寫作風格 35貳、賴和的「舊慣態度」 37第二節 賴和小說中的「迷信書寫」與「反迷信思維」剖析——已發表編 42壹、〈鬥鬧熱〉 42貳、〈蛇先生〉 45參、〈辱!?〉 49肆、〈歸家〉 50伍、〈善訟的人的故事〉 52第三節 賴和小說中的「迷信書寫」與「反迷信思維」剖析——未發表編 55壹、〈僧寮閒話〉 56貳、〈赴會〉 57參、〈未來的希望〉 59第四節 賴和與「迷信書寫」的內因外緣 62第四章 賴和「迷信書寫」中的思想特質與社會意義 69第一節賴和「迷信書寫」中的思想特質(一)——反殖民 71壹、《臺灣民報》系 71貳、《臺灣文藝》 76參、未發表之作品 78第二節賴和「迷信書寫」中的思想特質(二)——社會與文化反思 82壹、《臺灣民報》系 83貳、《南音》 85參、未發表之作品 88第三節賴和「迷信書寫」中的思想特質(三)——人道主義 92壹、《臺灣民報》系 93貳、《南音》 95參、《臺灣文藝》 96肆、未發表之作品 97第四節賴和「迷信書寫」中的社會意義 102壹、《臺灣民報》系 103貳、《南音》 106參、《臺灣文藝》 108肆、未發表之作品 110第五章 結論 115參考書目 119附錄 賴和「迷信書寫」小說篇目 125 一、賴和文集賴和著,林瑞明編:《賴和全集(一)・小說卷》(臺北:前衛出版社,2012年)。

賴和著,林瑞明編:《賴和全集(二)・新詩散文卷》(臺北:前衛出版社,2000年)。

賴和著,林瑞明編:《賴和全集(三)・雜卷》(臺北:前衛出版社,2000年)。

賴和著,林瑞明編:《賴和全集(四)・漢詩卷(上)》(臺北:前衛出版社,2000年)。

賴和著,林瑞明編:《賴和全集(五)・漢詩卷(下)》(臺北:前衛出版社,2000年)。

二、專書王詩琅譯:《臺灣社會運動史》(臺北:稻鄉出版社,1995年)。

原書名:《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編領臺以後の治安狀況(中卷)臺灣社會運動史》(1939年)。

光復書局大美百科全書編輯部:《大美百科全書》8(臺北:光復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光復書局大美百科全書編輯部:《大美百科全書》26(臺北:光復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江燦騰:《日據時期臺灣佛教文化發展史》(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2001年)。

李世偉:《日據時期臺灣儒教結社與活動》(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1999年)。

李亦園:《人類學與現代社會》(臺北:AiritiPressInc.,2010年)。

林惠祥:《民俗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

林惠祥:《文化人類學》(臺北:AiritiPressInc.,2010年)。

徐福全:《福全台諺語典》(臺北:作者自署出版,2003年)。

陳玲蓉:《日據時期神道統制下的臺灣宗教政策》(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2年)。

莊淑芝:《台灣新文學觀念的萌芽與實踐》(臺北:麥田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

許俊雅:《日據時期臺灣小說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

梁明雄:《日據時期臺灣新文學運動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

陳芳明:《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陳建忠:《書寫台灣・台灣書寫:賴和的文學與思想研究》(高雄:春暉出版社,2004年)。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彭瑞金:《台灣文學50家》(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游勝冠:《殖民主義與文化抗爭:日據時期臺灣解殖文學》(臺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2012年)。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出版社,2010年)。

鈴木清一郎著,馮作民譯:《增訂臺灣舊慣習俗信仰》(臺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

原書名:《臺灣舊慣冠婚葬祭と年中行事》(1934年)。

臺灣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美國大英百科全書公司聯合編輯:《簡明大英百科全書》17(臺北:臺灣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蔡培火等:《臺灣民族運動史》(臺北:自立晚報叢書編輯委員會,1971年)。

劉其偉:《文化人類學》(臺北:藝術家出版社,1994年)。

鄭政誠:《臺灣大調查-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之研究》(臺北:博陽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

劉衛國:《中國現代人道主義文學思潮研究》(長沙:岳麓書社,2007年)。

MichaelC.Howard著,李茂興、藍美華譯:《文化人類學》(臺北: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基辛(R.Keesing)著,陳其南校訂,張恭啟、于嘉雲合譯:《文化人類學》(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81年)。

三、學位論文沈士杰:《「移」風「易」俗-殖民地風俗論下的現代性治理》(新竹: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沈欣樺:《日本對台殖民論與台灣社會菁英反殖民概念之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邵幼梅:《賴和小說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2年)。

洪世昌:《《臺灣民報》與日治時期臺灣新文化運動(1920-1932)》(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陳明娟:《日治時期文學作品所呈現的台灣社會——賴和、楊逵、吳濁流的作品分析》(臺北: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張玉秋:《日治時期宗教「迷信」話語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陳婉嫈:《日治時期台灣新文學中的民俗議題與文化論述:以小說為中心(1920~1937)》(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張易臻:《新渡戶稻造的臺灣殖民論述(1900-1920)》(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黃勝治:《殖民體制下的反抗思潮-賴和的社會改革思想》(臺北: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廖美玲:《魯迅與賴和小說主題之比較研究》(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年)。

鄭皇泉:《賴和小說敘事研究》(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蔡素貞:《日據時期臺灣人對日本文化之迎拒:殖民性、現代性與文化認同》(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

戴文鋒:《日治晚期的民俗議題與臺灣民俗學——以《民俗臺灣》為分析場域》(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年)。

四、期刊論文方麗娟:〈日治時期醫事作家研究-論賴和〈未來的希望〉〉,《馬偕護理專科學校學報》第三期,(2003年5月)。

王美惠:〈台灣新文學「反迷信」主題的書寫-以賴和、楊守愚比較為例〉,《崑山科技大學學報》第二期,(2005年11月)。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的放足斷髮運動〉,《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乙種之16》,(1986年6月)。

李季樺:〈台灣「常識」的考察——1920-1930年代初「迷信」的分析〉,《台灣風物》52卷2期,(2002年6月)。

林秀蓉:〈賴和〈蛇先生〉寫實意識探析〉,《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季刊》第13期,(1999年3月)。

邱雅芳:〈殖民地醫學與疾病敘事——賴和作品的再閱讀〉,《臺灣文獻》第55卷第四期,(2004年12月31日)。

林運鴻:〈左翼知識分子賴和:殖民現代性與本土之抵抗〉,《臺灣文學評論》10卷1期,(2010年1月)。

林淑惠:〈日本殖民台灣時期統治政策之演變〉,《正修通識教育學報》第九期,(2012年6月)。

施淑:〈稱子與稱錘——論賴和小說的思想性〉,《臺灣文藝》80期,(1983年1月)。

陳明台:〈人的確認——試論賴和先生的人本意識〉,《臺灣文藝》80期,(1983年1月)。

陳建忠:〈反殖民文學的文學形式——論賴和小說中的對話性敘事〉,《國文天地》17卷10期,(2002年3月)。

張隆志:〈從「舊慣」到「民俗」:日本近代知識生產與殖民地臺灣的文化政治〉,《臺灣文學研究集刊》第二期,(2006年11月)。

郭侑欣:〈當聽診器遇見草藥——〈蛇先生〉與〈無醫村〉中的疾病和醫療敘事〉,《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4期,(2007年4月)。

陳佳雯:〈賴和小說中的人道主義精神〉,《耕莘學報》第13期,(2015年12月1日)。

彭明偉:〈賴和小說三論〉,《台灣文藝》第186期,(2003年2月20日)。

黃秀燕:〈賴和小說中的表現手法〉,《中國語文》97:2,(2005年8月)。

葉俊谷:〈迷信下的反動——試析賴和的迷信書寫〉,《中外文學》第32卷第1期,(2003年6月)。

廖淑芳:〈魯迅、賴和鄉土經驗的比較——以其民俗與迷信書寫為例〉,《台灣文學學報》第一期,(2000年6月30日)。

蔡淵洯:〈日據時期台灣新文化運動中反傳統思想初探〉,《思與言》第26卷第1期,(1988年5月)。

簡素琤:〈日治時期理性宗教觀的建立:西方啟蒙思想與日本佛教對本土宗教的影響〉,《臺灣史料研究》36號,(2010年12月)。

五、論文集論文王錦江(王詩琅):〈賴懶雲論〉,《賴和研究資料彙編(上)》(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4年),頁6~15。

王曉波:〈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與他的思想〉,《賴和研究資料彙編(上)》(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4年),頁108~127。

呂正惠:〈賴和三篇小說析論——兼論賴和作品的社會性格〉,《殖民地的傷痕——台灣文學問題》(臺北:人間出版,2002年),頁257~270。

李世偉:〈普度與反普度——日治時期臺灣的民俗信仰對抗〉,《媽祖與民間信仰:研究通訊(2)》(臺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2年),頁12~33。

林邊(林載爵):〈忍看蒼生含辱——賴和的文學〉,《賴和研究資料彙編(上)》(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4年),頁68~107。

林瑞明:〈賴和與台灣新文學運動〉,《台灣文學與時代精神:賴和研究論集》(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頁3~142。

林瑞明:〈賴和的文學及其精神〉,《台灣文學與時代精神:賴和研究論集》(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頁321~360。

施淑:〈賴和小說的思想性質〉,《兩岸文學論集》(臺北:新地文學出版社,1997年),頁121~130。

梁德民(梁景峰):〈賴和是誰?〉,《賴和研究資料彙編(上)》(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4年),頁44~57。

張彥勳:〈賴和,弱者的代言人——兼談〈善訟的人的故事〉〉,《磺溪一完人》(臺北:前衛出版社,1994年),頁103~105。

陳建忠:〈差異的文學現代性經驗——日治時期臺灣小說史論(1895-1945)〉,《臺灣小說史論》(臺北:麥田出版,2007年),頁15~110。

陳萬益:〈啟蒙與傾聽——論賴和小說的人民性〉,《台灣文學論說與記憶》(臺南:臺南縣政府,2010年),頁127~144。

陳益源:〈賴和〈善訟的人的故事〉的故事來源〉,《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01:賴和》(臺南:國立台灣文學館,2011年),頁239~255。

張恆豪:〈蒼茫深邃的「時代之眼」——比較賴和〈歸家〉與魯迅〈故鄉〉〉,《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01:賴和》(臺南:國立台灣文學館,2011年),頁293~305。

陳芳明:〈現代性與本土性——以《南音》為中心看三〇年代台灣作家與民間想像〉,《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台灣史觀》(臺北:麥田出版,2011年),頁77~97。

彭瑞金:〈開拓台灣新文學的——賴和〉,《賴和研究資料彙編(上)》(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4年),頁128~133。

彭瑞金:〈臺灣新文學的民間信仰態度及其影響〉,《台灣文學史論集》(高雄:春暉出版社,2006年),頁27~49。

楊雲萍:〈追憶賴和〉,《賴和研究資料彙編(上)》(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4年),頁16~19。

楊逵:〈憶賴和先生〉,《賴和研究資料彙編(上)》(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4年),頁20~31。

楊守愚:〈小說與懶雲〉,《賴和研究所料會編(上)》(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4年),頁38~41。

葉石濤:〈為什麼賴和先生是臺灣新文學之父〉,《賴和研究資料彙編(下)》(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4年),頁336~343。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註: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日治晚期的民俗議題與臺灣民俗學──以<>為分析場域 2. 日治時期文學作品所呈現的台灣社會--賴和、楊逵、吳濁流的作品分析 3. >與日治時期臺灣新文化運動(1920-1932) 4. 日據時期臺灣人對日本文化之迎拒:殖民性、現代化與文化認同 5. 賴和小說研究 6. 日治時期宗教「迷信」話語研究 7. 賴和小說敘事研究 8. 日治時期台灣新文學中的民俗議題與文化論述:以小說為中心(1920~1937) 9. 「移」風「易」俗-殖民地風俗論下的現代性治理 10. 魯迅與賴和小說主題之比較研究 11. 新渡戶稻造的臺灣殖民論述(1900-1920) 12. 殖民體制下的反抗思潮—賴和的社會改革思想 13. 日本對台殖民論與台灣社會菁英反殖民概念之研究 14. 《臺灣民報》系報刊中的城隍信仰論述與創作分析   無相關期刊   1. 賴和白話小說的台灣話文研究 2. 賴和小說研究 3. 賴和文學作品中的抗日意識研究 4. 走向民間的賴和:一種互為主體的心理傳記 5. 再現賴和-戰後臺灣各級詩獎的賴和書寫 6. 賴和小說中對漢族性格批判之研究 7. 賴和小說的台灣閩南語詞彙探討 8. 賴和白話小說的台灣話文研究 9. 賴和小說敘事研究 10. 賴和飲酒詩研究 11. 魯迅與賴和小說主題之比較研究 12. 賴和小說反映的社會現象研究 13. 法‧力‧覺悟─賴和的文學批判 14. 日治時期台灣小說中的主題意識與台灣話文書寫——以賴和、蔡秋桐、郭秋生之作品為例 15. 書寫台灣,台灣書寫:賴和的文學與思想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