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蝕- A+醫學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故風蝕主要發生在乾旱、半乾旱氣候區和遭受周期性乾旱的濕潤地區。

風蝕強度取決於風的侵蝕力,土壤或岩石的抗蝕性以及地表的粗糙度。

風的土壤搬運量大約與風速 ... 風蝕 跳轉到:導航, 搜索 A+醫學百科>>風蝕 地表鬆散物質被風吹揚或搬運的過程,以及地表受到風吹起顆粒的磨蝕作用。

其主要形態有:吹揚、跳躍、滾動、磨蝕和擦蝕。

乾燥的土壤和地表上空相對穩定的風力是發生嚴重風蝕的主要條件。

故風蝕主要發生在乾旱、半乾旱氣候區和遭受周期性乾旱的濕潤地區。

風蝕強度取決於風的侵蝕力,土壤或岩石的抗蝕性以及地表的粗糙度。

風的土壤搬運量大約與風速的平方成正比。

一般情況下,表面越粗糙風蝕越輕,但極細微顆粒的光滑表面能夠經受相當高的風速而不被侵蝕。

測量局部地塊風蝕量E的方程可表示為:E=f(I,e,k,L,N,),式中I為土壤抗蝕性,e為局部性風的條件因子,k為地表糙率,L為與一定風向相對的地面寬度,N為植物覆蓋度。

研究表明,在距地表30厘米以上,風速急驟減小,風所挾帶的沙粒90%以上在地表30厘米的高度以內,故近地表範圍內的磨蝕與擦蝕作用最強烈。

風蝕使土壤顆粒在空間上重新分布和分選,深刻地影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環境。

由於岩石的性質、產狀多種多樣,風蝕結果造成雅丹地形:風蝕殘丘、風蝕柱、風蝕谷、風蝕窪地、風城、風蝕壁龕、風棱石、石蘑菇等。

千姿百態的風蝕景觀,既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價值又可供遊覽觀光。

增加植被覆蓋,減低風速,擴大地表覆蓋度,保蓄土壤水分,是防止風蝕的重要措施。

出自A+醫學百科「風蝕」條目http://cht.a-hospital.com/w/%E9%A3%8E%E8%9A%80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風蝕」的留言: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賬號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檢視 閱讀 简体中文 編輯修改 修訂歷史 動作 搜索   導航 首頁 大醫精誠 人體穴位圖 中藥圖典 醫學電子書 藥品百科 中醫百科 疾病診斷 急救常識 疾病查詢 中藥百科 中醫方劑大全 怎樣看化驗單 醫事漫談 醫學下載 醫學視頻 功能菜單 志願者招募中 關於廣告 網站事務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所有特殊頁面 可列印版 此頁由A+醫學百科用戶医者於2014年6月30日(星期一)12:04的最後更改。

在A+醫學百科用戶行医和A+醫學百科匿名用戶的工作基礎上。

本站內容由網友添加和整理,僅供學習和參考。

站內信息不一定準確、全面或最新。

網站內容不應成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最終依據。

A+醫學百科提醒網友,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本站的全部文本內容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3.0協議之條款下提供。

隱私政策 關於A+醫學百科 免責聲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