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up的感想---快轉的人生 - 攜手一起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雖然關於《Up》系列最多的討論還是關於「富人的孩子還是富人,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的「階層固化」問題。

其中被多數人認為有階級流動是Neil及Nick,Neil被 ... 攜手一起走 跳到主文 平安就是福 部落格全站分類:婚姻育兒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Jan27Sat201800:14 56up的感想---快轉的人生 過去在整理育兒資訊時,在對岸的聯結中時常出現關於「56up」的資訊,但在國內似乎沒看到什麼討論,這是一部長達五十年的真人紀錄片,雖然沒有明確點出標準的答案,但統整多人的分析及評論後,其實沒看過影片也沒關係,對岸海量的點評,也許感性或許理性,看到的答案也差不多,重點是,從這部紀錄片,我們能夠得到什麼? 1.什麼是56up? 在1964年,英國BBC和導演MichaelDavidApted合作開拍了「7up」,這可不是拍七喜的廣告,也不是七矮人看到白雪公主時會有什麼反應的謎猜;導演的初衷是想要驗證英國的階級社會是很難流動,每隔七年拍一次紀錄,讓主角談談現在、想想未來,從7歲開始的「7up」,接下來14歲、21歲、28歲、35歲、42歲、49歲、56歲,每隔七年會花7天的時間拍攝生活的點滴,如果按照規律,應該在2019年會有最新一部的「63up」,剛開拍時據說有20位兒童參加,但最後開始公開播映時,只剩下十四位,而後來的過程中有人退出拍攝,在最新一期中,也有中途離開的人重新回歸。

這位導演,也不是什麼阿薩不魯的小人物,至少有拍過007的「綜橫天下」,劇中蘇菲瑪索長得很可愛(好像偏題),也拍過「納尼亞傳奇」,幾十部的電影紀錄,從年輕的新銳導演,到了現在,已經是白髮斑斑的老人了。

劇中呈現人生50年的時間,現在還是進行式,也沒有標準的答案,對岸很多的結論是:階級沒有辦法流動、寒門難以出貴子。

一部沒有答案的紀錄片,答案在於自己的心。

2.什麼是成功? 在剛開始挑選主角時,以中產階級為中線,中產階級以上為一個階層,含中產階級及以下則為另一個階層,大部份的點評,都集中在下列這幾個人。

中產以下:Neil、Sue、Paul 中產及以上:Suzy、Nick、John和Andrew 因為網路的文章差不多,以下是七人的簡述,摘錄於「50年間,是什麼決定了我們的人生?」這篇文章,文章中的論點是原文作者的想法。

文章聯結於此:https://kknews.cc/culture/an36x9n.html ==================================================================== ●Sue 在倫敦東區長大的女孩(東區是倫敦的中下階層人聚集區),和Sue所有的朋友一樣,在普通的公立學校讀完了12年的義務教育。

在14歲接受採訪時她,她不希望過早結婚,要趁自己年輕多做一些刺激的事情,過精彩的生活。

高中畢業後,Sue不想考大學。

在外面過了幾年「年輕人的精彩生活」後,在21歲時獲得了一家旅行社的全職工作,並在24歲時結了婚。

然而婚姻並沒有讓Sue幸福起來,在28歲時採訪她時,她表現出對生活現狀的不滿。

她無奈的說:「一個女人結婚後必然會錯過一些東西,錯過能夠完全做自己的人生的重要階段,因為一旦結婚就不能只為自己而活。

」   35歲時,Sue離婚了。

她帶著孩子成為了一個單親媽媽。

由於之前的工作無法負擔起她和孩子的生活,她不得不向已經70多歲的爸媽求助,並且還接了一份打字員的兼職工作。

10年後,Sue進入了一所大學的教務處做秘書,主要負責打字,安排日程等日常行政事務。

並在49歲時成了秘書主管,負責學校裡所有行政類的工作的執行。

幾年後,她存夠了存款,買了一間房子,這是她們整個家庭第一套自己的房子(從Sue出生起她和父母就住在政府補貼的廉租房)。

在50歲以後,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她的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

她重拾了學生時代對喜劇的愛好,業餘時間開始表演喜劇。

她甚至交了新的男朋友,但是他們都不打算結婚。

雖然未來她的2個孩子仍然需要花費高昂的學費,但是相比絕大部分朋友,Sue的處境已經是最好。

她在最後一期節目裡對採訪者說:「她對目前的生活已經非常滿足。

」 ●Paul Pual的父母在他很小時就離婚了,之後他就被送到了「兒童之家」(也就是孤兒院)。

在節目組找到7歲的Paul時,他說他有一個願望就是不再被人欺負。

他很內向,自卑,甚至有一點點被害妄想。

由於父母離異,他從小也對婚姻處於抗拒的狀態。

而當導演問7歲的Paul是否想上大學時,他甚至都不知道大學是什麼。

Paul從小想成為一名職業運動員,然而他的生活並沒有給他這樣一個機會。

當節目組找到21歲的他時,他正在工地上搬磚(是真的搬磚)。

只後他又輾轉到工廠做工人,直到在一個養老院裡遇到了他的妻子。

然而,不自信和內向的Paul一直都很難開口對妻子說「我愛你」。

在遇到妻子之後,Paul也加入到了養老院工作。

之後他們有了2個孩子,其中大兒子又生了5個孩子。

他們對錢沒有概念,也不用信用卡,每天量入為出,過著簡簡單單的生活。

(Paul的妻子說,她和Paul結婚的主要原因是可憐的Pual激發了她的母性和保護欲) 這段美滿安定的感情也讓Pual重獲新生,雖然他們的事業並沒有什麼起色,但是一家人過得也算其樂融融。

Paul的女兒甚至成功考上了大學,成了了家裡唯一的一個大學生。

當記者問Pual該如何衡量人生是否成功時,他說:「一家人能好好在一起就是最好的。

」 ●Neil Neil在利物浦長大,父母都是老師,除了衣食無憂的環境,Neil從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年幼的Neil幾乎對所有東西都展現出旺盛的好奇心並且對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觀點。

從小便想從政的他兒時的夢想就是考上牛津大學。

在高考牛津落榜以後,Neil去了一所還不錯的大學。

然而不知道是處於對自己的憤怒還是急於向別人證明自己,Neil剛讀了一年大學就退學去打工了。

由於缺乏收入來源和工作經驗,21歲的他住在救濟所裡,做著搬運貨物的零時工。

此後,原本是標準中產階層的他就一直掙扎在貧困線附近。

之後的14年間,他輾轉流浪在英國各處。

當《35Up》節目組找到他是,他住在英國最北邊的一個小鎮上,外面下著大雨,他卻只有一件單薄的衣服。

微薄的救濟金也僅夠他買些日常維生的用品。

當採訪者問他「7年後你想做什麼時?」他的回答是「問題在於我能做什麼?」。

40歲時,Neil意識到自己從未實現過任何的願望,因此他想鼓起勇氣去嘗試從小就有的從政夢。

他用盡了畢生積攢的勇氣(和金錢)來到了倫敦,做了一個志願者性質的地方議員。

Neil一生潦倒,也從沒談過戀愛。

直到56歲時,他才坦言,幼年父母對他的嚴格的要求長期壓抑了他的情緒,他從小便經常出現精神混亂的現象。

他的父母對他給予了大量的期許,卻很難寬容他的失敗。

Neil終其一生都極力的想證明自己,卻又由於長期被壓抑的個性而缺乏行動力。

最終,這個童年充滿想像力的活潑小男孩,只能將他所有的夢想寄托在寫作上。

孤獨的寫著無人問津的文章。

回顧一下Sue、Paul和Neil的一生,我們也許發現他們的經歷中所隱含的這些共性: 「童年時期負面的經歷形成了影響他們性格的創傷,讓他們變得自卑、內向、缺乏安全感等。

而這樣的性格加上拮据的生活條件導致缺乏對自我和對世界的認知,逐漸變得被動、保守。

而由於沒有良好的教育環境,也讓他們對未來並沒有明確的目標,同時也缺乏努力的動力。

因此面臨人生中的重大決策時,往往缺乏長期和理性的判斷,只是單純的跟著感覺走。

而他們早年做出的決定,則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後面的一生。

」 ●家境最富裕的Suzy 據Suzy自己介紹,她家光私人土地就超過4000英畝(約16萬平方米,2300個標準足球場大小)。

在7到21歲之間,Suzy在節目中都顯得比較高冷。

她從小在最好的私人學校接受教育。

業餘時間跟隨父母去騎馬、打獵、旅遊等。

在後來的節目中Suzy也說,自己不是故意顯得高冷,而是兒時優渥的家庭環境讓她不需要去擔心和考慮任何其他的事情。

Suzy的父母會為女兒提前為她安排好大多數事情,同時對女兒的要求也很嚴格。

7歲的Suzy已經知道自己未來要上什麼樣的學校。

在這樣的成長環境,Suzy形成了比較簡單隨和的性格,做事基本都是憑興趣而非是處於生存壓力。

16歲時,不知是不是對按部就班的生活感到厭倦,Suzy退學去了法國巴黎。

父母給她安排進一所秘書女校就讀,畢業後Suzy去一家公司做了秘書。

由於不用擔心生存問題,而且一切都由父母管理安排,直到21歲時,Suzy童年那種對其他事物漠不關心的冰冷性格仍然沒有改變。

(可能由於有類似的父母,Suzy小時候的性格很像Neil,只是Neil沒有那麼好的家境。

)。

直到《28Up》中,Suzy因為遇到了愛人Rupert,性格才逐變得溫和,人也漸漸愛笑了。

婚後的Suzy一直做著家庭主婦,和她的暖男Rupert一直幸福的生活到現在。

她們的2個孩子也都在很好的私立學校讀書。

除了照顧孩子外,她的生活和7歲時幾乎一樣。

每天騎馬、遛狗、逛街。

和Paul一樣,Suzy也說家庭幸福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被觀眾稱為「貴公子三人組」的John、Andrew和Charles。

Charles於中途退出拍攝。

John和Andrew從小一起長大,和Suzy一樣,7歲時的他們就已經清楚的知道自己未來的方向。

John一心想從政,而Andrew更熱愛法律。

兩個好基友甚至還相約一起考劍橋三一學院。

之後Andrew和John順著他們7歲時所描繪的道路一直前進,Andrew如願進了劍橋三一學院,但John最後去了牛津大學。

從大學畢業後,Andrew進入律師事務所工作,並在28歲時成為了一名訴訟律師,35歲時,他已經是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

而John從牛津畢業後進入政壇,雖然現在的他已經身居高位,但是在談到他兒時的2個夥伴現在已經是部長時,John還是顯露出了一絲惆悵。

35歲時,John和保加利亞大使的女兒結婚了。

在保加利亞大使館,John指著牆上的壁畫對自己的妻子說,他的曾曾祖父是保加利亞的第一任總理。

John自己也能說一口流利的保加利亞語。

而Andrew娶了一位同樣非常漂亮但沒有什麼背景的妻子。

婚後她雖然覺得全職太太的生活有些乏味,但是總的來說還是非常幸福的。

Andrew也表示,自己對於妻子是否有很好的家庭背景並不介意。

(可能因為他自己本身的背景和生活已經足夠好了) 由於在節目A/J二人組的家庭背景顯得非常優渥,他們也受到很多來自輿論的無端抨擊。

指責說他們的成功完全是因為自己的家庭背景,他們不需要付出太多便能坐享其成。

面對這些指責,56歲的Pual第一次道出了當時為什麼沒能去劍橋的原因。

原來John的父親早在他9歲那年便去世了,之後他的家庭情況便急轉直下。

為了支付高昂的私立學校學費,John一直在外兼職打工。

除此之外,為了培養自己的氣質和性格,自詡不擅長音樂的他也一直在學習音樂。

可想而知John在9歲以後的這段時間裡要付出比別人多很多倍的努力,才能夠平衡自己的生活。

之後,Johh最後之所以去牛津大學,也是因為它願意給成績優異的John提供給全額獎學金。

而Andrew的成功也無疑和他的努力密不可分。

在論資排輩,人才競爭激烈的法律行業,Andrew每天早起晚歸的工作,才讓他能在35歲時就當上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

在面對輿論的質疑時,28歲時的Andrew在面對鏡頭時也曾說過:「我覺得最可惜的事情就是。

大多數人都有機會,可是他們卻不懂得好好利用。

」 當年Andrew結婚時,曾經在鄉下買了一個破敗的老倉庫。

每年Andrew都會自己去一點點打理和改造這個倉庫。

28年以後,原來的廢墟已經被Andrew改造成自己的私人度假莊園。

這件事情也同樣從側面證明像A/J二人這種能堅韌的精神。

●所有14個人中出身最差,但卻是唯一一個從下層階層跨越到上層階層的人,是Nick。

Nick成長在英國一個偏遠而貧困的小山村,他還有一個先天耳聾的弟弟。

為了照顧殘疾的弟弟,他父親決定讓弟弟繼承家裡僅有的一個小農場,而讓Nick長大以後出去闖闖,自謀生路。

由於兒時看過一本關於星球的故事書,他從小便對科學充滿了興趣。

然而和Nick強烈的求知慾形成強烈對比的是,整個村子窮的連一個像樣的學校都沒有,只有一個由廢棄的房屋改建而成,只有一個教室的鄉村學校。

學校裡也沒有正規的老師,都是一些大人和志願者來教小孩一些非常基礎的東西。

有一次,Nick因為生病而遲到了。

他剛進教室就聽到老師用求救的口氣說:「你總算來了,我們正在討論飛機呢,你一定了解很多關於飛機的知識吧?」也正是這一次經歷,讓Nick去主動查找了很多關於飛機的書籍,並從此陷入了知識的海洋。

21歲時,並沒有受過良好教育的Nick還是考上了牛津大學物理系。

(但是童年教育的缺乏,還是讓他比同齡人晚了幾年上學)。

採訪中,21歲的他和7歲時一樣,對科學充滿了熱情,他興奮的說要用科學改變世界。

從牛津畢業後,他本來打算留在英國繼續從事學術研究。

但是由於當時英國政府並不重視科研,Nick只好遠渡重洋來到美國。

在一所大學做助理教授,期間也和之前牛津的同學結了婚,並有了第一個兒子。

42歲時,這段婚姻最終還是以離婚告終,這讓Nick非常痛苦,也讓他兒子和他之間產生了巨大的隔閡。

兩個人一起走路時總是會不自覺的隔的很遠,仿佛中間有一堵無形的牆。

又過了7年,Nick再婚了,新娘是一位很有氣質的美國人克莉斯。

而這時早已是大學教授的Nick仍然還在每天孜孜不倦的研究著新能源方面的課題,希望能利用清潔能源來改變世界。

在跟隨節目組回到鄉下老家時,Nick展現出了對故鄉深厚而複雜的感情。

他說沒能在父母健在的時候多回英國鄉下看看他們,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遺憾之一。

話語間透露出「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惆悵。

而看著破敗的鄉村和耳聾的弟弟,Nick已經和他的童年生活在了完全不同的世界裡。

他可能以後也很少會再回到這片土地上了。

在看完了Suzy、A/J二人組和Nick的生平,我們也不難發現她們經歷中的這些特點: 「童年時期就有相對明確的愛好或人生方向(如John想從政、Nick喜歡科學),並且在今後的人生中持續的向著相同的方向努力。

另外一方面,無論是因為家境殷實所帶來的安全感,還是出於對自己目標抱有的信念和熱愛,他們都有較強的自信心和毅力。

這讓他們在困境出現時能夠克服心理上的障礙,並且用實際行動來解決問題,並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

」 ====== 摘錄結束 ======== 3.醒思及想法 我自己並沒有完整看完所有的紀錄片,而是藉由可搜集到的大量文章及評論,拼湊出想法及推論,因為網路文章大同小異,我以為有看沒看全部的影片,對我的觀點應該影響不大,自以為可能會少了看影片時的情緒起伏吧! 雖然關於《Up》系列最多的討論還是關於「富人的孩子還是富人,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的「階層固化」問題。

其中被多數人認為有階級流動是Neil及Nick,Neil被形容是階級是向下流動,而Nick則是努力脫貧而爬上了大學教授。

畢竟這部紀錄片已經拍了五十年,相較於台灣,充其量比較像是代表上一代的生活紀錄,面臨著工業革命4.0加上網路世代的崛起,階級已不再是那麼清楚可分。

以我這個六年級生來說,過去年代的確是大學聯考成績好,順利進入優秀的大學,已經註定未來在社會上可以取得比較優勢的起跑點,但現今大學的錄取率百分之百,說要準確找出可以邁向成功的路徑,已不若當時那麼清晰,「來來來來上學,去去去去美國!」「要上台大先進台大!」,當年聯考是條辛苦但相對公平的道路,但對於現在的莘莘學子,必然也茫然於學校所學,能否足以應付現實及快速變化的社會? 在幾個小時內,快速看完五十年的人生紀錄,而且還是真實的人生經驗,我不禁倒吸了一口氣,真的七歲時就註定了一生嗎?而短短幾個小時的影片,似乎沒辦法完全道盡當事人的完整人生,那麼,應該怎麼看待這部紀錄片嗎? 唐太宗李世民曾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我所看到的倒不是一輩子就這樣在七歲時被註定,而是人生的走向或許是被心中的目標所牽引著,也許是有意識的提醒自己,也許是無意識的點滴積累成形,當眼界格局到達某個弟次,那麼就會引導你走到那個格局,如果眼前只是消極,那麼生活自然是消極,如果有個願景屹立在眼前,那麼與目所行,都會清楚地朝著目標前進。

Nick能夠跳脫階級,說穿了,就是因為兒時對於科學的興趣及企圖,引起了他學習的欲望,但還要拜科技及文明的興起,讓他能夠藉由教育而朝著興趣前進;影片裡很多人在後期都提到,教育才是影響人生的關鍵,我以為不是單純的意指學校教育,而是對於這個社會的認識,以及觀察這個世界的視角,七歲前,父母及家族是小孩的眼、小孩的腳、小孩的手,大人形塑出來的世界觀,就是小孩全部的世界,所以富家三公子在七歲閱讀金融時報,並且侃侃而談未來的抱負,並非天生是金融天才,而是因為格局及眼界造就了後來的人生。

所以父母的格局及眼界,可以為小孩的未來設好低標,但高標會在哪裡,端賴七歲後的努力。

當了律師的Andrew說:「你沒法給孩子任何實質的東西,但良好的教育會讓他們終身受用。

」 14個人,不論過得如何,總是會慢慢的長大成人,成不成功,就看他們對自己的定義,我以為單以階級的區分,過於武斷及主觀,倒不如以他們是不是過著他們想要的生活,心裡幸不幸福來看他們的成功與否,紀錄片中並沒有明確的答案,如果說導演有些偏愛,那就是在bruce41歲要結婚時,打破了七年一拍的規律,提前一年幫他留下婚禮的影像。

我個人是比較喜歡John,當社會輿論多數談及富人三人組只是靠著優渥的家境、豐富的資源,理所當然就會是人生勝利組;在56歲紀錄片中,John提到了為什麼他並沒有像七歲時所說的想上劍橋大學,因為9歲時父親過逝,家道中衰,必須努力打工賺錢,並且花上了更多的努力在生活及成績中找到平衡,最後憑著優異的成績,申請到牛津大學的全額獎學金,他並沒有對社會輿論的酸文中去作反駁,也沒有在年輕時懷憂喪志,而是靜靜地、堅定地朝著他想去的方向前進,到了56歲的影片,才悠悠的道出原委,這三十年的堅持,旁人的冷眼、內心的轉折、孤獨的心裡必定不足外人道也。

在21up時,七個來自窮人家庭的小孩,有6個人沒有上大學,另一個例外,自然就是上面所提的Nick,其餘的6人,似乎是重覆著原生家庭的路徑,伴隨著年紀的增長,憤世忌俗的情緒慢慢的消失,轉而更多的是坦然及無奈接受命運安排。

我自己的設想是知識決定人生的方向,目標是天邊的燈塔,堅持的能力則決定可以走的多遠,能夠越早讓小孩發現他的天命,刻意練習及增加視野,就能讓人生過得更充實及滿足,幸不幸福,端看人心,並沒有標準答案。

另外,有一個沒有線性卻吊詭的答案,有些主角,本來的人生比較不順遂,但似乎是被未來幸福的婚姻關係所改變,被人生的伴侶激勵扶持,變得正向,尤其是女性的記錄。

退遠一點看,影片中的人物不正是社會的縮影嗎!每個群族有其代表性的特性,從小我們就寫過「我的志願」的作文,也記得從剛開始的凌雲壯志,慢慢的回歸現實,進而思考、找尋自己適合的路徑。

我們沒辦法快轉影片去看到未來56歲的自己,所能憑藉的是靠著想像及規劃逐步而行,熊谷正壽的「圓夢筆記本」是個值得參考的方法,藉由15年的規劃及施行,慢慢的朝著目標前進,雖然我已邁入不惑,人生的轉彎及願景已不易改變,但希望能夠讓三個小孩有更大的格局、更廣闊的視野及更果斷的執行力,未來如何演變難以推輪,但幸福源於心中,唯有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才能得到什麼,我很幸運,可以看到這部號稱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紀錄片之一!另一個感恩的是,藉由科技進步及文明的快速演進,很多學習的技術及方法,不再是隱匿於宗教或皇室貴族中,舉凡大腦科學的進步,以及刻意學習的原理等,都讓我們可以很有效率的把一門學問在短時間內學精學好,不必像上個世紀的人,就算窮盡一輩子的心力,也難以一窺能力的極限,再過十幾年,我也將會是「56UP」裡的一份子,也許就是畫面中其中的縮影,我希望到時候,可以很坦然地像其中一些人所說的:「我覺得很幸福,現在的人生很滿足!」 文章標籤 56up 人生七年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攜手一起走 攜手一起走 攜手一起走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親子育兒個人分類:107年上一篇:7Y1M+4M6M+2Y3M∣耶誕表演.朗讀第一名.學刷牙.滑步車溜斜坡 下一篇:7Y2M+4Y7M+2Y4M∣朗讀得名.寒假開始.紙風車劇團.大富森林園區.一上學期結束.鯉魚潭水舞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文章搜尋 文章分類 110年(5)109年(18)實用硬筆字(15)書籍知識(52)數學(15)心情點滴(20)育兒相關(4)108年(12)107年(12)106年(12)105年(13)104年(15)103年(14)102年(19)101年(1y2m-2y1m)(34)教具玩具(3)0m-4m(8)5m-8m(20)9m-12m(11)1Y0M.1M(10)懷孕3/3(2)懷孕2/3(0)懷孕1/3(0)未分類資料夾(0) 最新留言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1PIXNET 關閉視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