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之有物〉你今天用熱發電了嗎?把廢熱變能源的魔術師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果能把其中10% 的廢熱轉換成電能,等於是引擎效率的一大躍進。

」不過後來,隨著電動車逐漸成為主流發展方向,這項應用也就失去關注了。

1追蹤頭條總覽人氣台股國際股陸港股理財區塊鏈外匯期貨房產消費雜誌新視界專題研報cnPOSTHello,鉅亨會員登入我的購買新聞追蹤行情自選鉅亨商城台股台股新聞〈研之有物〉你今天用熱發電了嗎?把廢熱變能源的魔術師──熱電材料研之有物2021/08/2812:00facebookcommentFONTSIZEICONPRINT你今天用熱發電了嗎?把廢熱變能源的魔術師──熱電材料。

(圖:研之有物)Tag熱電材料能源電壓中研院回收廢熱的熱電材料 在全球面臨能源轉型之際,再生能源的發展大多著重在太陽能、風力、水力、生質燃料等。

然而近年,隨著奈米科技的發展,可將廢熱轉為電力的熱電材料也逐漸嶄露頭角。

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陳洋元研究員踏足熱電材料的研究已有十幾年,在他眼中,熱電材料極具能源發展潛力。

熱電轉換再興起 身處能源轉型的關鍵時刻,我們不由得擔心,再生能源真的足以補上電力缺口嗎?還有沒有其他新興的發電方法呢?有的!用廢熱發電,聽起來很不錯吧?畢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受夠廢熱了。

汽車、冷氣等機械廢熱,加上太陽的輻射熱等,這些煩人的廢熱如果能拿來發電,實在是個好主意。

熱電材料就是熱生電的關鍵,它能將(沒用的)熱轉化成(好用的)電。

近年來,熱電材料逐漸發展起來,中研院物理所研究員陳洋元從2006年起開始研究熱電材料,他說:「熱電材料的發電效率已經有很大的進展!」在不久的未來,熱電材料的應用將愈來愈廣泛,成為能源轉型時代的重要一角。

熱電材料的歷史要回溯到200年前,德國科學家西貝克(ThomasSeebeck)在1821年發現,材料兩端的溫度差會形成電位差,稱為「西貝克效應」。

也就是說,同一種材料只要兩端溫度不同,兩端之間就會產生電壓;反之,在材料兩端賦予電壓時,兩端之間就會產生溫度差。

科學家因此定義了西貝克係數 S= ∆V⁄∆T,表示同一種材料下,溫度差愈大,輸出電壓越大,「換句話說,一個有溫差的材料,等於可以視為一個乾電池。

」陳洋元解釋。

這便是熱電材料的基本物理機制。

圖片為熱電材料的基本特性。

同一個熱電材料,若給予兩端溫度差可以產生電壓(西貝克效應);若給予兩端電壓則會造成溫度差(皮爾特效應)。

圖│研之有物(資料來源│陳洋元) 找出最優質的熱電材料 由於每一度溫差產生的電壓就是「西貝克係數」,直觀來說,西貝克係數愈大的材料,在同樣的溫差下輸出的電壓愈大,是愈好的熱電材料。

不過陳洋元補充說,熱電材料除了西貝克係數要高之外,「導電性也要好,除此之外,導熱率不能太好,否則溫差一下子就熱平衡掉了。

」考量各種條件之後,科學家訂出了熱電材料的優質係數ZT值=(δS2⁄κ)T,其中σ是導電係數、S是西貝克係數,κ是導熱率,T是絕對溫度。

導電性好、西貝克係數高,而且導熱率要低。

這是優質熱電材料的三大條件。

於是,研究熱電材料的科學家從幾十年前開始,便朝著符合這些條件的方向努力。

陳洋元說:「金屬的導熱都太好了,並不適合當作熱電材料。

目前主要的做法是用各種半導體材料,搭配不同的摻雜元素及比例,來找出最佳化的ZT值。

」 半導體材料是良好的熱電材料,依據摻雜的元素種類,可分為n型(電流載子為電子,帶負電)與p型(電流載子為電洞,帶正電),製作熱電材料時,會將n、p型材料組合成上圖「熱電偶」的形式。

圖│研之有物(資料來源│陳洋元) 全世界各研究團隊多年下來,針對各種材料組合及摻雜比例,找出了不少值得關注的熱電材料候選者(如下表)。

「你可以從中發現,多數的熱電材料都是溫度愈高,ZT值愈高,在600°C~700°C的高溫會表現得很好。

」陳洋元笑說:「只有一種材料適合在室溫運作,就是鉍-銻-碲(BiSbTe),目前為止無人能出其右。

而且科學家大概50年前就發現它了,它保持世界紀錄至今50年。

」 各種p型(左)、n型(右)材料的ZT值與溫度關係圖。

可以看到接近室溫(27°C,約300K)表現最好的材料為p型的BiSbTe(藍色折線)。

圖│陳洋元 控制晶格和缺陷,不讓熱傳過去! 找到優秀的材料搭配和比例還不夠!要提升熱電效果,還有一個重要因子:減低熱電材料的導熱率。

微觀來看,就是精細地調控材料晶格或內部缺陷。

晶格是材料的骨架,熱的本質是晶格振動,而熱傳導的本質便是晶格裡的原子以振動方式將能量傳遞給鄰近原子。

因此,阻礙能量傳遞的方式,就是調控材料內原子的排列,以期達到導熱差、導電好的最終目的。

理想上可以利用「超晶格」,當不同種類的原子像三明治一般層層交替堆疊時,界面的原子與鄰近原子尺寸、重量都不同,這會造成晶格排列不順暢(晶格不匹配),彼此的振動能量也不易傳遞,大部分都會反彈回來,也就達到「導熱不佳」的效果了。

種類不同、尺寸與重量皆不同的原子間,由於晶格不匹配,振動比較不易傳遞,導熱率因此降低。

陳洋元進一步解釋,超晶格的每一層材料厚度、比例都必須嚴格控制,「因為我們只希望導熱率降低,但不希望影響到電子的移動。

」也因此,這項製程「非常困難,需要的設備也很昂貴。

超晶格結構如果要做到一張紙那麼厚,可能必須鍍膜上萬次,成本很高,東西也做不大。

換言之,超晶格在學理上可行,但實際應用上有困難。

」 「我們可以選擇退而求其次的做法。

」陳洋元說。

例如在材料裡刻意摻雜一些雜質,或製造晶格的空缺,包括:點缺陷、空位、差排、疊差等。

以這些缺陷的數量來控制材料特性,在盡量不影響導電的狀況下降低熱傳導率。

「這是比較簡單可行的做法。

」 圖片為「疊差」缺陷。

對於熱電材料來說,為了降低導熱率,理想上可利用「疊差」來調控材料內部「缺陷」,最終目的是導熱變差,卻能保有良好的導電率。

圖│研之有物(資料來源│陳洋元) 熱電材料自有用武之地 熱電材料在實際應用上,發展得比其他再生能源慢,主要原因還是在發電效率不夠好。

目前在室溫下最好的熱電材料,轉換效率約3~4%,相較之下,太陽能發電目前的轉換效率約在15~20%。

這也是熱電材料在能源發展上較少被提及的主因。

「不過其實熱電材料在600°C~700°C的高溫下,轉換效率可以超過10%。

」陳洋元說。

因此,幾年前美國一度打算將熱電材料用在汽車的廢熱回收,畢竟燃油引擎的油電轉換效率大約在30%左右。

「剩下的70%都變成廢熱排出去了。

如果能把其中10%的廢熱轉換成電能,等於是引擎效率的一大躍進。

」不過後來,隨著電動車逐漸成為主流發展方向,這項應用也就失去關注了。

熱電材料就這樣無英雄用武之地了嗎?並不是。

其實早在30~40年前,它就已經應用在太空科技上了。

太空船或衛星發射到太空中之後,需要電能維持運作,除了太陽能以外,熱電也是重要的電力來源。

陳洋元以航海家一號舉例,「它朝著太陽系外離去,過程中太陽光會愈來愈微弱,因此不能完全仰賴太陽能做為電力來源。

」因此,航海家一號就有使用熱電技術,其中熱的來源是鈾、鈽等放射性材料,它們在衰變過程會放熱,與外太空趨近絕對零度的環境產生溫差,藉此發電。

「這些放射性材料的半衰期是幾十億年,對我們來說像是萬年之毒,但對太空船來說,卻像是永恆的電力來源。

」陳洋元說。

熱電轉換效率不佳,但對於缺乏電力來源、外界環境溫度極低,又不怕放射性汙染的太空科技來說,是很好的發電選擇。

此外,熱電材料不只能把熱轉換成電,也能反過來,利用材料兩端的電壓差回推來產生溫度差。

也就是說熱電材料的應用不限於發電,它也能做為冷氣、冰箱等使用的溫度計;或是在熱電材料上外加電壓,產生電流,造成材料兩端的溫度差,做為冰箱、電腦CPU的致冷元件。

陳洋元也在近兩年,研究開發出薄型熱電晶片,裡面的結構是128對微小的p型、n型半導體柱,就像128個小小的乾電池串聯一樣,能把熱電效應放大百倍。

陳洋元解釋,雖然熱電效率不高,無法用在大型工廠等需要巨大電量的狀況,但這樣的晶片可以用來製作「熱電自充隨身電源」,應用在手機或電子手錶等隨身穿戴式電子裝置上,這類裝置需要的電量不高,但可能隨時有充電需求。

「想像一下這樣的場景,你走在路上發現手機沒電了,於是拿出熱電自充隨身電源,利用自身體溫與室溫的溫差,幫手機緊急充電。

」 薄型熱電晶片內包含了128對p型、n型半導體,具有輕巧的外形。

圖│陳洋元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基地台熱點愈來愈多,這也讓陳洋元對於熱電材料的應用潛力更加樂觀。

「在某些偏遠地帶,例如玉山的基地台,電力供給或許就不需要建置發電站,利用熱電材料(透過溫差發電的特性),只要送一桶瓦斯去就好,方便多了!」或者,熱電材料也能與太陽能互補,「因為太陽能發電使用的是太陽光,它的輻射熱並沒有被利用到,這一點可以用熱電材料來加強補足。

」陳洋元說。

另外,陳洋元也正在與廠商合作,希望能製作中型、大型的發電機。

陳洋元說:「一個熱電晶片大約能發20瓦的電,把25個晶片合起來,就能有500瓦。

」儘管成本比一般發電機高,但熱電發電機具有輕巧、無噪音等優點,「我相信它在未來是一個機會。

」 熱電材料的研究還在如火如荼的進展著,而陳洋元對它的未來也抱持著樂觀的態度。

回頭看看熱電材料的優質係數ZT值,「只要我們想辦法降低導熱率,它理論上還能再拉高。

」陳洋元說:「現在室溫下的ZT值最高是1點多,在不久的未來,我們很有可能就突破它了」 原文連結: 你今天用熱發電了嗎?把廢熱變能源的魔術師──熱電材料 延伸閱讀: 〈中研院奈米材料與低溫物理實驗室〉 陳洋元、陳正龍(2020)。

〈熱電於再生能源之運用〉,《物理雙月刊》。

魏百駿(2017)。

〈導電但不導熱:夢幻的熱電材料「二氧化釩」〉,《科學月刊》。

Mao,J.,Liu,Z.,Zhou,J.,Zhu,H.,Zhang,Q.,Chen,G.,&Ren,Z.(2018). Advancesinthermoelectrics. AdvancesinPhysics, 67(2),69–147.  facebookcommentFONTSIZEICONPRINT延伸閱讀〈研之有物〉如何運用細胞機制改善脂肪肝?先來認識什麼是泛素與細胞自噬〈研之有物〉過了這次乾旱還有下次!臺灣不容樂觀的水資源困境──專訪許晃雄〈研之有物〉疫情期間人往哪裡去?預測重熱區,人流研究助一臂之力〈研之有物〉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再升級!解讀M87星系黑洞偏振光影像與後續〈研之有物〉玉石夢、罌粟田採大煙、馬幫變身摩托車車隊──穿梭中緬泰的邊境故事相關貼文!!熱門話題看更多日週月講座公告看更多講座意見回饋我要投稿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