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石灰岩按成因可劃分為粒屑石灰岩(流水搬運、堆積形成);生物骨架石灰岩和 ... 石灰岩中常混入白雲石、石膏、菱鎂礦、黃鐵礦、蛋白石、玉髓、石英、綠石、螢石等。

石灰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0年10月2日)若您熟悉來源語言和主題,請協助參考外語維基百科擴充條目。

請勿直接提交機械翻譯,也不要翻譯不可靠、低品質內容。

依版權協議,譯文需在編輯摘要註明來源,或於討論頁頂部標記{{Translatedpage}}標籤。

含有貝殼化石的石灰岩 石灰岩(灰石)(CaCO3)簡稱灰岩,又叫石灰石,是以方解石(礦物)為主要成分的碳酸鈣岩。

石灰岩主要是在淺海的環境下形成的。

石灰岩按成因可劃分為粒屑石灰岩(流水搬運、堆積形成);生物骨架石灰岩和化學、生物化學石灰岩。

石灰岩是喀斯特地形的主要構成成分,是一種在海、湖水盆地中生成的灰色或灰白色沉積岩。

石灰岩中常混入白雲石、石膏、菱鎂礦、黃鐵礦、蛋白石、玉髓、石英、綠石、螢石等。

純石灰岩中混入物一般少於5%。

類型[編輯] 顆粒灰岩:大部分顆粒組分,如內碎屑、骨屑、鮞粒及部分團粒、團塊都是經過水流搬運形成,但一部分團粒、團塊沒有水流作用(異化粒)。

砂屑、鮞粒灰岩通常由亮晶膠結,主要堆積于波浪、水流作用很強的開闊濱淺海陸棚區的砂嘴、砂壩、淺灘及潮汐通道等沉積單元。

泥晶灰岩:無黏結作用的泥晶方解石組成。

可由碳酸鹽顆粒磨蝕到最細的產物;也可從水體中化學沉澱出來的細晶(泥晶)沉澱物。

屬於靜水、低能帶環境的產物。

疊層灰岩:主要由分泌粘液的藍、綠藻,通過捕集、黏結碳酸鹽顆粒形成的岩石。

不是靠石化鈣藻形成的,又稱隱藻粘結灰岩。

產出於潮上、潮間低能環境。

凝塊灰岩:無隱藻紋層的凝塊狀石灰岩。

隱藻凝塊體無內部紋層,但具有疊層石的宏觀外貌、類似向上生長的構造。

與疊層灰岩比,表面粗糙、欠光滑,呈疙瘩狀、皺紋狀、麻點狀。

凝塊內部顯微組構為不均勻雲霧狀、海綿狀,偶爾顯不清楚的同心紋層。

有時有少量葛萬藻、附枝藻微細絲狀體。

產出從潮間帶至較深的潮下帶。

骨架灰岩(生物礁灰岩):一種造骨架的碳酸鹽生物構築體。

骨架將碳酸岩沉積物粘在一起,形成固定在海底上的堅硬的具有抗浪性的碳酸鹽岩礁。

不同的生物骨架灰岩:寒武紀以古杯、鈣藻為主;中-晚奧陶世以苔蘚蟲、層孔蟲、板狀珊瑚為主;志留紀、泥盆紀以層孔蟲、板狀珊瑚為主;晚三疊世和晚侏羅世以珊瑚、層孔蟲為主;晚白堊世以厚殼蛤類為主;漸新世、上新世、更新世以六射珊瑚為主。

骨架灰岩通常在海底形成一個隆起,超出於同期沉積物。

隆起塊體有點礁、礁丘、環礁、層狀礁等。

白堊:一種細粒白色疏鬆多孔的石灰岩,碳酸鈣含量大於97%,礦物為低鎂方解石,可含少量黏土礦物、細粒石英碎屑,生物組分是顆石藻、少量鈣球。

生成於溫暖海洋環境,深度從幾十到幾百米。

結晶灰岩:由結晶、重結晶(大部分)方解石組成的石灰岩。

大部分結晶灰岩是原生石灰岩,經成岩重結晶作用改變原生顆粒、生物黏結組分形成。

結晶灰岩也有原生的,如大陸地表泉水、岩洞或河水蒸發形成的石灰華、泉華。

石灰華是一種緻密的帶狀鈣質沉澱物,如鐘乳石、石筍,發育有從溶液中依次沉澱的方解石或文石晶體所組成的皮殼狀紋層。

多產出於岩洞表面。

鈣泉華指地表上海綿狀多孔疏鬆的方解石或文石晶體沉澱物,呈樹枝狀、放射狀、半球狀等,內部常保留有植物莖、葉的痕跡。

產出於溫泉、裂隙水出露的地表。

鈣結岩:一種發育於乾旱、半乾旱地區土壤和細砂中的富石灰質沉積物,呈同心環帶的似枕狀體。

應用[編輯] 石灰岩用於混凝土骨料、鋪路基石、水泥、冶金熔劑、水處理、土壤調節劑、家禽飼料添加劑,及輕工、化工、紡織、食品等。

在石灰岩發育地區,常形成石林、溶洞等優美景區。

參見[編輯] 大理石 礦物列表 白堊 白雲石 生石灰 霰石 規範控制 AAT:300011286 BNF:cb11938314x(data) GND:4163107-9 LCCN:sh85077017 NDL:00570623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石灰岩&oldid=62108046」 分類:水成岩含鈣礦物碳酸鹽礦物隱藏分類:自2020年10月需要從英語維基百科翻譯的條目需要從英語維基百科翻譯的條目包含AA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AlemannischAragonésالعربيةAsturianuAzərbaycancaБашҡортсаBoarisch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বাংলাBosanskiCatalàČeštinaCymraeg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EstremeñuفارسیSuomiFrançaisFryskGaeilgeGalego客家語/Hak-kâ-ngî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Ido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ქართულიҚазақша한국어KernowekКыргызчаLimburgsLietuviųLatviešuМакедонскиBahasaMelayuMaltiမြန်မာဘာသာनेपालीनेपालभाषा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OccitanPolskiپنجابیPortuguêsRunaSimiRomânăРусскийРусиньскыйScots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සිංහල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Soomaaliga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Kiswahiliதமிழ்ТоҷикӣไทยTürkçeТатарча/tatarça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吴语ייִדיש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