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切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組織切片指以生物組織為材料,處理為薄片,應用於玻片以適合顯微鏡之觀察。

此為組織學發展的重要工具及方法。

常伴隨著顯微鏡技術的發與玻片的製作技術改進而發展。

組織切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組織切片指以生物組織為材料,處理為薄片,應用於玻片以適合顯微鏡之觀察。

此為組織學發展的重要工具及方法。

常伴隨著顯微鏡技術的發與玻片的製作技術改進而發展。

組織切片廣泛應用在生物學、醫學(病理學、傳染病學等)、農學(植物病理學)等領域。

目次 1切片的種類 1.1臨時片與永久片 1.2各種切片(植物) 2製作方法 3參考 4注釋 5參考資料 切片的種類[編輯] 生物學裡的切片是指將材料以工具(如刀片、切片機)切成適合以顯微鏡觀察的薄片之手續;或者完成此手續後的標本亦稱為切片。

常見的切片種類,依照材料的性質及處理方法有:徒手切片、木材切片、埋蠟切片、透明法、解離法、塗抹法等[1]。

若以較嚴格的定義來看,塗抹法所製成的玻片常被稱為抹片,解離法、透明法等製作的玻片標本亦不稱為切片。

依照玻片的保存性質可分為臨時片及永久片;若以使用工具及方式,則有徒手切片或使用切片機(microtome)。

臨時片與永久片[編輯] 切片的材料有時不作永久之保存,或無法永久保存,則稱為臨時片。

採用製作臨時片之原因,可能是因為材料無法永久保存,或是為了觀察方便,僅以簡單的方式處理材料。

另外可能是採用的化學藥劑易變化,無法製成永久片。

另一個製作臨時片的原因是必須作活體觀察,利用的是組織或細胞能短暫時間內存活於玻片之中。

例如花粉活性測試之製片。

永久片則是存留證據標本(玻片),作為研究的憑證。

依據蔡淑華(1988)[2]的概分,程序為 收取材料。

固定材料。

切成薄片。

染色。

封片。

各種切片(植物)[編輯] 下列的各種切片方法基本上屬於製作永久玻片的各種切片方法。

切片前會因應材料特性要作某些處理,切片後,便進入染色及製片的階段。

徒手切片[2]:意即僅用雙手及刀片來切片的方法。

若材料過小,可置於乾燥的通草髓中,再徒手切片。

木材切片[2]:木材由於質堅硬,不易進行切片,需要先裁取適當的大小(通常為0.5×0.5×4厘米,適於切片機的大小)以煮沸法去除材料中的氣體,再將材料軟化(軟化劑如甘油、三甘醇),軟化後的材料再以切片機進行切片。

埋蠟切片[2]:將材料埋於蠟塊中,再連同蠟塊一同切片,切片完再將材料裡的石蠟去除的方法。

製作方法[編輯] 通常製片的程序為:材料製備(脫水、清理、浸潤)、固定、包埋、切片、染色等。

[1] 參考[編輯] 解剖學、植物解剖學 組織學 顯微鏡、顯微鏡學 注釋[編輯] ^1.01.1[蔡淑華,1988。

],此處所列為基本的植物組織切片,主要供作一般光學顯微鏡觀察之用。

^2.02.12.22.3[蔡淑華,1988。

] 參考資料[編輯] 蔡淑華,1988。

植物組織切片技術綱要(第二版)。

台北:茂昌圖書。

共72頁。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組織切片&oldid=49459931」 分類:生物學植物解剖學醫學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EspañolFrançaisItaliano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