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明市東接福州,南鄰泉州,西連龍巖,北毗南平,西北靠江西。

位於北緯25°29'―27°07',東經116°22'―118°39',福建省中部偏西,沙 ... 三明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三明市地級市三明高新區綽號:閩中三明市在福建省的地理位置坐標:26°15′47″N117°38′20″E/26.263°N117.639°E/26.263;117.639座標:26°15′47″N117°38′20″E/26.263°N117.639°E/26.263;117.639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福建省設立1983年4月28日語源取三元、明溪兩縣首字政府駐地三元區列東街道新市北路836號下級行政區2市轄區、1縣級市、8縣政府 • 市委書記余紅勝 • 人大常委會主任詹積富 • 市長李春(女,回族) • 政協主席黃鶴麟面積 • 地級市22,965 平方公里(8,867 平方英里) • 市區1,151 平方公里(444 平方英里)面積排名全省第2位(佔全福建省18.53%)最高海拔1,857.7 公尺(6,094.8 英尺)人口(2015) • 地級市253萬人 • 排名全省第9位(佔全福建省6.59%) • 密度110.2人/平方公里(285人/平方英里) • 市區(2015)37.89萬人 • 城鎮(2015)142.44萬人語言 • 官方語言普通話 • 母語(方言)閩中語、閩北語、邵將語、閩東語、閩南語、客家語、贛語時區北京時間(UTC+8)郵政編碼365000電話區號598車輛號牌閩G氣候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溫19.4 ℃•年降水1,620毫米行政區劃代碼350400國內生產毛額(2018)¥2,332.05億(全省第6位,佔全福建省6.61%)345.04億美元(匯率)•人均¥67,978(全省第4位)10,914美元(匯率)HDI(2016)0.766 高 [1]網站http://www.sm.gov.cn本表面積、人口、經濟數據參考《福建統計年鑑-2016》[永久失效連結] 三明市(閩中語三明話:[sɔ̃553mã41sɿ353]),別稱閩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福建省西部。

市境北接南平市,東臨福州市,南界泉州市、龍巖市,西毗江西省贛州市、撫州市。

地處武夷山脈東麓,戴雲山西緣,中部為玳瑁山余脈,地貌以低山丘陵為主。

閩江支流沙溪、尤溪、金溪自西向東流貫。

全市總面積22,965平方公里,人口253萬,市人民政府駐三元區。

三明是福建省重要的工業基地,福建省區域性中心城市,國家森林城市,海峽西岸經濟區城市,擁有全國唯一的海峽兩岸(三明)現代林業合作實驗區。

目次 1歷史 2地理 2.1地質地貌 2.2氣候 2.3物產 3政治 3.1現任領導 3.2歷任領導 3.3行政區劃 4人口 5文化 5.1語言 5.2傳統文化 6經濟 6.1工業 7交通 8旅遊 8.1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教育 9.1高等院校 9.2重點中學 10友好城市 11注釋 12參考文獻 13外部連結 歷史[編輯] 參見:三明市市長列表 位於三明市區、橫跨沙溪的列東大橋 三明境域夏商時期屬於揚州地,周代隸七閩地,戰國時期屬楚國地,秦漢時期屬閩中郡及揚州會稽郡東冶縣。

三國吳永安三年(260),設立將樂縣、綏安縣(綏安縣於東晉義熙元年即405年改為綏城縣,至唐貞觀三年即629年最終廢置後未再恢復建制),隸屬建安郡。

東晉義熙元年(405),升沙戍堡為沙村縣,是為沙縣設縣之始;後於唐武德四年(621)改稱沙縣,先後隸屬建安郡、建州。

唐朝開元十三年(725),將沙縣西部原黃連峒地帶之黃連鎮升格為黃連縣,後於天寶元年(742)改名為寧化縣,隸屬臨汀郡;開元二十九年(741)在原尤溪山峒地帶設置尤溪縣,隸屬福州。

五代十國南唐中興元年(958),將原綏城縣地之永安場、歸化場分別升格為建寧縣、歸化縣(後歸化縣於宋元祐元年即1086年改名泰寧縣),隸屬建州。

宋朝元符元年(1098),析寧化縣地設置清流縣,隸屬汀州。

明朝景泰三年(1452),析沙縣新嶺以南地、尤溪寶山以西地設置永安縣,隸屬延平府;成化七年(1471),析寧化、清流、將樂、沙縣4縣地設置歸化縣,隸屬汀州府(後於民國22年即1933年4月改名為明溪縣);嘉靖十四年(1535),析尤溪、永安、漳平和德化地設置大田縣,隸屬延平府。

隆慶元年(1567),析龍巖、大田、永安地置寧洋縣,隸漳州府。

清代基本沿明制,設福建布政使司,轄9府2州,先後增設龍巖州、永春州和台灣府。

雍正十二年(1734),大田縣改隸永春州(直隸州)。

翌年,寧洋改隸龍巖州。

民國初年,改府為路,並改廳、州為縣。

三明境域屬北路觀察使署。

民國3年(1914年),改路為道,沙縣、將樂縣、泰寧縣、尤溪縣、建寧縣、永安縣統屬建安道;寧化縣、清流縣、歸化縣、寧洋縣統屬汀漳道;大田縣屬廈門道。

民國17年(1928年),廢道制,實行新的省、縣制,各縣直隸福建省政府。

自民國16年(1927年)開始,中國共產黨就在寧化、清流、歸化、建寧、泰寧、將樂、沙縣、永安、尤溪、大田等縣進行革命活動。

進入20世紀30年代前期,境域內紅、白兩種政權、兩種行政區域並存,並普遍建立工農政權蘇維埃政府。

各縣蘇維埃成立及存續時間為:寧化縣蘇維埃政府成立於民國20年(1931)11月,存續至民國23年(1934)12月;清流縣蘇維埃政府成立於民國21年(1932)8月,存續至1934年11月;彭湃縣蘇維埃政府成立於民國22年(1933)8月,存續至1934年12月;泉上縣蘇維埃政府成立於1933年8月,存續至1934年12月;歸化先是於1931年7月成立縣革命委員會,後於1934年1月成立縣蘇維埃政府,存續至當年10月;建寧縣蘇維埃政府成立於1932年10月,存續至1934年5月;泰寧先是於民國20年(1931)6月成立縣革命委員會,後於民國22年(1933)11月成立縣蘇維埃政府,存續至1934年3月;將樂先是於民國20年(1931)6月成立縣革命委員會,民國22年(1933)8月後相繼成立各區蘇維埃政權,民國23年(1934)2月紅軍再度解放將樂縣城時又重新成立縣革命委員會,存續至當年3月;沙縣於民國23年(1934)1月成立縣蘇維埃政府,存續兩個月;永安於民國23年(1934年)5月初成立縣革命委員會,存續1個月。

民國22年(1933)11月,「閩變」發生,國民黨十九路軍在福建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下轄閩海、延建、興泉、龍汀4省及福州、廈門兩個特別市。

三明境域的沙縣、將樂縣、尤溪縣、永安縣、泰寧縣、建寧縣屬延建省;清流縣、明溪縣(原歸化縣)、寧化縣、寧洋縣屬龍汀省;大田縣屬興泉省。

民國23年(1934),「閩變」失敗,4省撤銷。

民國23年(1934)7月,改組後的福建省政府實行行政區督察專員制,將全省劃分為10個行政區。

三明境域的沙縣、尤溪屬第三區(稱南平專署);大田屬第四區(稱仙遊專署);永安、寧洋、清流、明溪、寧化屬第八區(稱長汀專署);將樂、泰寧、建寧屬第九區(稱邵武專署)。

民國24年(1935)10月,又將全省原劃分的10個行政督察區縮並為7個行政區。

尤溪縣、永安縣、將樂縣、沙縣屬第二行政區;大田縣、寧洋縣屬第六行政區;寧化縣、明溪縣、清流縣、建寧縣、泰寧縣屬第七行政區。

民國27年(1938)4月,省政府內遷永安。

6月,省保安處、縣政人員訓練所、三青團等一些國民黨黨、政、軍機構相繼遷到三元、梅列。

民國28年(1939)2月,為便於管理,福建省政府決定以三元鎮為中心,劃出人口萬餘人的各鄉,成立三元特種區,轄三元城關、列東、列西等地,仍視為沙縣境內的一部分。

民國29年(1940),由於三元特種區轄境小,財政入不敷出,遂將原沙縣、永安、明溪3縣屬地各劃出部分併入三元特種區,成立三元縣。

全縣土地面積為1031平方公里,人口約38萬人,隸屬第二行政區。

民國35年(1946)9月,全省行政區調整為9個行政督察區。

三明境域的沙縣、將樂縣、泰寧縣、建寧縣、尤溪縣仍屬第二區(南平專署);寧化縣屬第七區(長汀專署);永安縣、寧洋縣、大田縣、清流縣、明溪縣、三元縣改屬第九區(永安專署)。

民國36年(1947),全省行政區又調整為7個行政督察區,永安專署改稱第六區,三明境域各縣隸屬不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1949年冬至1950年春,三明境域各地先後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掌控,分屬龍巖、永安、南平專署。

1950年2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在永安縣設立專(市)級建制的省督察機關即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同年4月,改稱永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下轄三元縣、永安縣、明溪縣、清流縣、寧化縣、大田縣、寧洋縣、德化縣(同年10月27日劃歸晉江專區)。

1956年6月,永安專署撤銷。

7月間,三元、明溪2縣合併成立三明縣,隸屬南平專署。

永安縣、清流縣、寧化縣、寧洋縣(1956年7月9日國務院第34次會議決定撤銷)隸屬龍巖專區;大田縣隸屬晉江專區。

1958年4月,三明闢為重工業基地後即成立三明重工業建設委員會,為黨政合一領導機構,負責領導三明工業區的工業建設以及各項市政建設與管理工作,直屬省委、省人委領導,並與南平地委、行署雙重領導三明縣。

1959年2月,經中央批准,三明重工業建設委員會與三明縣機構合併,成立三明人民公社籌委會(省轄)。

1960年1月,三明人民公社籌委會改名為三明市人民委員會(為省轄三明市)。

1961年11月,恢復三明縣建制,轄區為原明溪縣行政區域。

同月,清流、寧化、永安3縣從龍巖專區劃歸三明市,轄區擴大為4縣。

1963年5月,國務院批准設立三明專員公署,專署下轄三明市(縣級市)、三明縣、永安縣、清流縣、寧化縣、大田縣(同月從晉江專區劃入),共計1市5縣。

1964年4月,三明縣恢復為原明溪縣名。

1967年2~3月,三明軍分區奉命介入地方執行「三支兩軍」任務,成立生產領導小組,負責三明地區的工農業生產。

同年7月,福州軍區黨委決定成立三明專區軍事管制委員會。

1968年10月,成立三明專區革命委員會,為黨政合一的領導機構,行使原地委、專署的全部職能。

1970年6月18日,省革命委員會決定將尤溪、沙縣、將樂、泰寧、建寧5縣劃歸三明專區,7月正式劃入。

三明專區轄區擴大為1市10縣。

同年12月,三明專區革命委員會改為三明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8年3月29日,三明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稱為三明地區行政公署,轄區不變。

198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將原地轄三明市改為省轄市,並撤銷三明地區行政公署,實行以市帶縣的管理體制,轄三元區、梅列區、永安縣、明溪縣、清流縣、寧化縣、大田縣、尤溪縣、沙縣、將樂縣、泰寧縣、建寧縣,計2區10縣。

1984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永安縣改為永安市(縣級市)。

2021年2月3日,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三明市梅列區、三元區,設立新的三明市三元區,以原梅列區、三元區的行政區域為新的三元區的行政區域;同意撤銷沙縣,設立三明市沙縣區,以原沙縣的行政區域為沙縣區的行政區域。

[2][3] 地理[編輯] 安良堡,建於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又名大田土堡。

三明市東接福州,南鄰泉州,西連龍巖,北毗南平,西北靠江西。

位於北緯25°29'―27°07',東經116°22'―118°39',福建省中部偏西,沙溪中部沿岸,閩西北戴雲山和武夷山脈之中,是具有中國南方典型特色的內陸山區城市。

東西寬230多千米,南北長180多千米,面積22928.8平方千米。

三明境內以中低山及丘陵為主,北西部為武夷山脈,中部為玳瑁山脈,東南角依傍戴雲山脈。

峰巒聳峙,低丘起伏,溪流密布,河谷與盆地錯落其間,全境地勢總體上西南部高,北東部低,海拔最高(建寧白石頂)1858米,最低50米。

山地占總面積82%,耕地占8.3%,水域及其他占9.7%,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

主要河流有沙溪、金溪、尤溪等,水力資源可供電力裝機135萬千瓦。

地質地貌[編輯] 三明市境域地層結構發育完整,自下元古界至新生界共有12個系,37個地層單元包括變質岩、侵入岩、火山岩、沉積岩四大岩類。

最古老的岩石層分布於建寧一帶的晚太古代天井坪組,是華夏古陸核的組成部分,代表福建省最古老的岩石層。

由於三明地跨福建三大構造單元、地質結構上存在四條斷裂帶:沙縣—南日島北西向斷裂帶,途經泰寧、將樂、沙縣、尤溪等地;永安—晉江北西向斷裂帶,途經明溪、永安、大田等地;邵武—河源北東向斷裂帶,途經泰寧、建寧、寧化等地;政和—海豐北東向斷裂帶,貫穿尤溪、大田、永安、沙縣及三明城區。

氣候[編輯] 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

年均溫19.4℃,1月均溫8.0℃,7月均溫28.0℃,年降水量1620毫米,無霜期300天左右,全境海拔為300~800米。

1981−2010年間三明市的平均氣象數據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C(°F) 28.5(83.3) 34.4(93.9) 34.7(94.5) 35.5(95.9) 37.0(98.6) 37.9(100.2) 41.4(106.5) 41.0(105.8) 38.6(101.5) 35.8(96.4) 34.1(93.4) 29.1(84.4) 41.4(106.5) 平均高溫°C(°F) 15.1(59.2) 16.6(61.9) 20.0(68.0) 25.0(77.0) 28.5(83.3) 31.2(88.2) 33.9(93.0) 33.9(93.0) 30.7(87.3) 26.7(80.1) 21.7(71.1) 16.8(62.2) 25.0(77.0) 日均氣溫°C(°F) 10.0(50.0) 11.7(53.1) 14.8(58.6) 19.5(67.1) 23.1(73.6) 25.9(78.6) 28.4(83.1) 27.8(82.0) 25.3(77.5) 21.1(70.0) 16.0(60.8) 11.0(51.8) 19.6(67.2) 平均低溫°C(°F) 6.6(43.9) 8.5(47.3) 11.4(52.5) 15.8(60.4) 19.4(66.9) 22.3(72.1) 23.9(75.0) 23.7(74.7) 21.7(71.1) 17.2(63.0) 12.2(54.0) 7.2(45.0) 15.8(60.5) 歷史最低溫°C(°F) −3.8(25.2) −2.5(27.5) −1.8(28.8) 4.2(39.6) 9.6(49.3) 14.0(57.2) 20.0(68.0) 18.6(65.5) 13.1(55.6) 6.0(42.8) 0.4(32.7) −5.8(21.6) −5.8(21.6) 平均降水量mm(英寸) 63.3(2.49) 114.1(4.49) 205.0(8.07) 221.4(8.72) 266.3(10.48) 257.8(10.15) 133.0(5.24) 159.9(6.30) 98.6(3.88) 55.8(2.20) 48.6(1.91) 41.5(1.63) 1,665.3(65.56) 平均相對濕度(%) 78 80 81 80 80 81 75 77 78 75 77 77 78 數據來源:中國氣象數據服務中心 物產[編輯] 三明是中國南方集體林區綜合改革試驗區,森林覆蓋率76.8%,活立木蓄積量1.15億立方米,毛竹儲量3.8億株;已發現金屬和非金屬礦種79個,已探明儲量的礦種49個,大宗的有:煤、鐵、鎢、鋁、錫、錳、重晶石、石灰石、大理石、藍寶石等;境內主要河流沙溪、金溪、尤溪,均系閩江水系,總長875公里,年徑流量215.8億立方米,全市水力資源開發發電裝機容量達170萬千瓦。

政治[編輯] 現任領導[編輯] 三明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三明市委員會 三明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三明市人民政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三明市委員會 職務 書記 主任 市長 主席 姓名 余紅勝[4] 賴碧濤[5] 李春(女)[6] 宋志強[7] 民族 漢族 漢族 回族 漢族 籍貫 安徽省霍邱縣 福建省長汀縣 安徽省亳州市 重慶市 出生日期 1970年10月(51歲) 1966年2月(56歲) 1969年3月(53歲) 1971年3月(51歲) 就任日期 2021年7月 2022年1月 2021年8月 2022年1月 歷任領導[編輯] 市委書記 鄧超(1983年5月-1984年12月) 周厚穩(1984年12月-1995年1月) 黃賢模(1995年1月-1998年1月) 蒼震華(1998年1月-2003年7月) 葉繼革(2003年7月-2008年4月) 黃琪玉(2008年4月-2013年2月) 鄧本元(2013年2月-2016年7月) 杜源生(2016年7月-2019年3月) 林興祿(2019年3月-2021年7月) 余紅勝(2021年7月-) 市長 楊維傑(1983年5月-1985年9月) 官清(1985年9月-1987年11月) 李立士(1987年12月-1990年12月) 陳世澤(1990年12月-1995年4月) 何團經(1995年4月-1997年11月) 蔡奇(1997年11月-1999年5月) 葉繼革(1999年5月-2003年7月) 張健(2003年7月-2007年6月) 劉道崎(2007年6月-2011年7月) 鄧本元(2011年7月-2013年2月) 杜源生(2013年2月-2016年8月) 余紅勝(2016年8月-2021年8月) 李春(2021年8月-) 行政區劃[編輯] 三明市下轄2個市轄區、8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市轄區:三元區、沙縣區 縣級市:永安市 縣:明溪縣、清流縣、寧化縣、大田縣、尤溪縣、將樂縣、泰寧縣、建寧縣 此外,三明市設立以下經濟管理區:三明經濟開發區、三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海西三明生態工貿區。

三明市行政區劃圖 三元區 沙縣區 明溪縣 清流縣 寧化縣 大田縣 尤溪縣 將樂縣 泰寧縣 建寧縣 永安市 區劃代碼[8]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註1][9](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註2][10](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劃[11] 街道辦事處 鎮 鄉 其中:民族鄉 350400 三明市 SānmíngShì 22,964.77 2,486,450 三元區 365000 13 77 51 2 350404 三元區 SānyuánQū 1,151.42 408,051 列東街道 365000 7 4 1 350405 沙縣區 ShāxiànQū 1,798.83 250,503 鳳崗街道 365500 2 6 4 350421 明溪縣 MíngxīXiàn 1,729.85 98,930 雪峰鎮 365200 4 5 350423 清流縣 QīngliúXiàn 1,806.32 118,029 龍津鎮 365300 7 6 350424 寧化縣 NínghuàXiàn 2,407.46 261,579 翠江鎮 365400 11 5 1 350425 大田縣 DàtiánXiàn 2,233.12 299,513 均溪鎮 366100 12 6 350426 尤溪縣 YóuxīXiàn 3,420.37 341,638 城關鎮 365100 10 5 350428 將樂縣 JiānglèXiàn 2,241.10 144,943 古鏞鎮 363300 8 5 350429 泰寧縣 TàiníngXiàn 1,528.81 104,071 杉城鎮 364400 3 6 350430 建寧縣 JiànníngXiàn 1,716.34 114,400 濉溪鎮 364500 4 5 350481 永安市 Yǒng'ānShì 2,931.16 344,793 燕西街道 366000 4 8 3 1 閱論編三明市行政區劃省級行政區:福建省  政府駐地:三元區縣級行政區11縣級行政區(2市轄區、1縣級市、8縣);139鄉級行政區(13街道辦事處、77鎮、49鄉、2民族鄉)市轄區三元區7街道 城關街道 白沙街道 富興堡街道 荊西街道 列東街道 列西街道 徐碧街道 4鎮 陳大鎮 莘口鎮 岩前鎮 洋溪鎮 1鄉 中村鄉 沙縣區2街道 鳳崗街道 虬江街道 6鎮 青州鎮 夏茂鎮 高砂鎮 高橋鎮 富口鎮 大洛鎮 4鄉 南霞鄉 南陽鄉 鄭湖鄉 湖源鄉 縣級市永安市4街道 燕東街道 燕西街道 燕南街道 燕北街道 8鎮 西洋鎮 貢川鎮 安砂鎮 小陶鎮 大湖鎮 曹遠鎮 洪田鎮 槐南鎮 2鄉 上坪鄉 羅坊鄉 1民族鄉 青水畲族鄉 縣明溪縣4鎮 雪峰鎮 蓋洋鎮 胡坊鎮 瀚仙鎮 5鄉 城關鄉 沙溪鄉 夏陽鄉 楓溪鄉 夏坊鄉 清流縣7鎮 龍津鎮 嵩溪鎮 嵩口鎮 靈地鎮 長校鎮 賴坊鎮 林畲鎮 6鄉 溫郊鄉 田源鄉 沙蕪鄉 余朋鄉 李家鄉 里田鄉 寧化縣11鎮 翠江鎮 泉上鎮 湖村鎮 石壁鎮 曹坊鎮 安遠鎮 淮土鎮 安樂鎮 水茜鎮 城郊鎮 城南鎮 4鄉 濟村鄉 方田鄉 中沙鄉 河龍鄉 1民族鄉 治平畲族鄉 大田縣12鎮 均溪鎮 石牌鎮 上京鎮 廣平鎮 桃源鎮 太華鎮 建設鎮 奇韜鎮 吳山鎮 華興鎮 文江鎮 梅山鎮 6鄉 屏山鄉 濟陽鄉 武陵鄉 謝洋鄉 湖美鄉 前坪鄉 尤溪縣10鎮 城關鎮 梅仙鎮 西濱鎮 洋中鎮 新陽鎮 管前鎮 西城鎮 尤溪口鎮 坂面鎮 聯合鎮 5鄉 湯川鄉 溪尾鄉 中仙鄉 台溪鄉 八字橋鄉 將樂縣8鎮 古鏞鎮 萬安鎮 高唐鎮 白蓮鎮 黃潭鎮 水南鎮 光明鎮 南口鎮 5鄉 漠源鄉 萬全鄉 安仁鄉 大源鄉 余坊鄉 泰寧縣3鎮 杉城鎮 朱口鎮 下渠鎮 6鄉 新橋鄉 上青鄉 大田鄉 梅口鄉 開善鄉 大龍鄉 建寧縣4鎮 濉溪鎮 里心鎮 溪口鎮 均口鎮 5鄉 伊家鄉 黃坊鄉 溪源鄉 客坊鄉 黃埠鄉 人口[編輯]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2503388人[12],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減少70687人,減少2.75%,年平均遞減0.28%。

其中,男性人口為1308101人,占52.25%;女性人口為1195287人,占47.75%。

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9.44。

0-14歲人口為405997人,占16.22%;15-59歲人口為1757586人,占70.21%;60歲及以上人口為339805人,占13.57%,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239642人,占9.57%。

文化[編輯] 語言[編輯] 三明市的中心地帶通行閩中語;但其下屬的部分縣市處於閩東語、閩中語、閩南語和莆仙語交界處,歷史上行政區劃變動頻繁,因此方言成分非常複雜,為福建全省之最。

三明市區、永安市、沙縣通行閩中語。

大田縣大部分地區通行大田話(前路話),西北部通行後路話,皆屬大田片的方言,為閩語各話的混合型土語;南部通行閩南語。

尤溪縣通行尤溪話等四種方言,是閩語各話的混合型土語;東部通行閩東語的侯官片方言。

寧化縣、清流縣以及明溪縣南部地區通行閩西的客家語汀州片方言。

建寧縣、泰寧縣通行贛語的方言。

將樂縣及明溪縣北部地區通行邵將語(閩贛語),是閩北語和贛語的混合型語言。

傳統文化[編輯] 永安市大腔戲、大田縣板燈龍、將樂縣竹紙製作技藝及泰寧縣梅林戲已被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經濟[編輯] 三明市各區(縣、市)經濟數據(2010年) 區劃名稱 國內生產總值(億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元) 三明市 975.10 38951 三元區 227.46 60575 沙縣區 104.29 46004 清流縣 42.47 31182 寧化縣 58.82 21593 大田縣 85.72 27510 尤溪縣 99.95 28287 明溪縣 31.76 30925 將樂縣 53.59 35991 泰寧縣 45.43 41188 建寧縣 42.81 35675 永安市 182.81 52683 工業[編輯] 三明市為福建省主要的原材料工業基地之一。

主要由冶金、化工等高耗能工業組成,林業亦是其重要組成產業。

其中還建有福建省最大的鋼鐵加工廠——三明鋼鐵廠。

福建三鋼閩光股份有限公司於2001年12月26日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登記成立。

交通[編輯] 鷹廈鐵路、向莆鐵路 公路通車裡程近萬餘公里:福銀高速(途經三明市、沙縣、尤溪、將樂、泰寧縣)、泉州至南寧高速公路、長深高速,205國道連接永安-三明-沙縣, 212省道至廈門港及湄洲灣 實施沙溪河航電綜合開發,近期可實現三明至福州通航2×300噸級船舶 三明建有三明沙縣機場,還使用鄰近的福州長樂國際機場,市區亦有機場巴士通達 旅遊[編輯] 三明主要旅遊風景區有泰寧金湖,將樂玉華洞、銀華洞,永安桃源洞、鱗隱石林,明溪滴水岩,寧化天鵝洞,沙縣七仙洞、淘金山,清流狐狸洞、七星岩,三元格氏栲自然保護區、龍泉山、梅列瑞雲洞、將樂龍棲山等。

其中泰寧金湖、永安石林--桃源洞為中國國家級旅遊風景區。

名勝古蹟有尤溪的宋代理學家朱熹誕生地遺址,泰寧國家一級文物保護單位明代尚書第,永安安貞堡等古建築和寧化石壁村客家祖籍地等。

世界地質公園: 泰寧世界地質公園 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泰寧金湖 永安桃源洞-石林 將樂玉華洞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輯] 泰寧尚書第建築群 萬壽岩遺址 安貞堡 正順廟 建寧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 南山遺址 中村窯遺址 大田土堡群 玉井坊鄭氏大厝 永安抗戰舊址群 教育[編輯] 高等院校[編輯] 公辦本科院校:三明學院 公辦專科院校:福建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三明醫學科技職業學院 重點中學[編輯] 永安一中 三明一中 三明二中 三明九中 永安九中 寧化一中 大田一中 尤溪一中 沙縣一中 泰寧一中 友好城市[編輯] 三明市已經與2個國家建立了2對國際友好城市關係[13]。

友好城市 結好時間 簽字地點 蘭辛市(美國密歇根州) 1997年9月10日 三明市 布達佩斯15區(匈牙利佩斯州) 2009年12月22日 三明市 注釋[編輯] ^土地面積為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結果數據。

^常住人口為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

參考文獻[編輯] ^楊永恆等(編).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历史转型中的中国发展40年:迈向可持续未来.北京:中譯出版社. :206[2019].ISBN 9787500161387.  ^建制沿革.三明市人民政府.[2015-04-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26).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三明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福建省人民政府.[2021-02-03]. [失效連結] ^余红胜简历.人民網地方領導資料庫.[2017-07-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15).  ^三明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名单赖碧涛当选主任.中國經濟網.[2022-01-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0).  ^李春简历.人民網地方領導資料庫.[2021-08-11].(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1).  ^三明市新一届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名单宋志强当选主席.中國經濟網.[2022-01-11].(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2019-11[2020-07-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4).  ^《三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三明市國土資源局.[2018-06-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5).  ^三明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三明市人民政府.[2021-10-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6).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8》.中國社會出版社.2018年10月.ISBN 978-7-5087-5594-6.  ^三明市統計局.《三明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福建省与国外友城关系一览表.福建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24)(中文(簡體)).  外部連結[編輯] 三明市人民政府(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江西省撫州市、江西省贛州市 福建省南平市 福建省南平市 江西省贛州市 福建省福州市  福建省三明市  福建省龍巖市 福建省龍巖市 福建省泉州市 閱論編三明市行政區劃省級行政區:福建省  政府駐地:三元區縣級行政區11縣級行政區(2市轄區、1縣級市、8縣);139鄉級行政區(13街道辦事處、77鎮、49鄉、2民族鄉)市轄區三元區7街道 城關街道 白沙街道 富興堡街道 荊西街道 列東街道 列西街道 徐碧街道 4鎮 陳大鎮 莘口鎮 岩前鎮 洋溪鎮 1鄉 中村鄉 沙縣區2街道 鳳崗街道 虬江街道 6鎮 青州鎮 夏茂鎮 高砂鎮 高橋鎮 富口鎮 大洛鎮 4鄉 南霞鄉 南陽鄉 鄭湖鄉 湖源鄉 縣級市永安市4街道 燕東街道 燕西街道 燕南街道 燕北街道 8鎮 西洋鎮 貢川鎮 安砂鎮 小陶鎮 大湖鎮 曹遠鎮 洪田鎮 槐南鎮 2鄉 上坪鄉 羅坊鄉 1民族鄉 青水畲族鄉 縣明溪縣4鎮 雪峰鎮 蓋洋鎮 胡坊鎮 瀚仙鎮 5鄉 城關鄉 沙溪鄉 夏陽鄉 楓溪鄉 夏坊鄉 清流縣7鎮 龍津鎮 嵩溪鎮 嵩口鎮 靈地鎮 長校鎮 賴坊鎮 林畲鎮 6鄉 溫郊鄉 田源鄉 沙蕪鄉 余朋鄉 李家鄉 里田鄉 寧化縣11鎮 翠江鎮 泉上鎮 湖村鎮 石壁鎮 曹坊鎮 安遠鎮 淮土鎮 安樂鎮 水茜鎮 城郊鎮 城南鎮 4鄉 濟村鄉 方田鄉 中沙鄉 河龍鄉 1民族鄉 治平畲族鄉 大田縣12鎮 均溪鎮 石牌鎮 上京鎮 廣平鎮 桃源鎮 太華鎮 建設鎮 奇韜鎮 吳山鎮 華興鎮 文江鎮 梅山鎮 6鄉 屏山鄉 濟陽鄉 武陵鄉 謝洋鄉 湖美鄉 前坪鄉 尤溪縣10鎮 城關鎮 梅仙鎮 西濱鎮 洋中鎮 新陽鎮 管前鎮 西城鎮 尤溪口鎮 坂面鎮 聯合鎮 5鄉 湯川鄉 溪尾鄉 中仙鄉 台溪鄉 八字橋鄉 將樂縣8鎮 古鏞鎮 萬安鎮 高唐鎮 白蓮鎮 黃潭鎮 水南鎮 光明鎮 南口鎮 5鄉 漠源鄉 萬全鄉 安仁鄉 大源鄉 余坊鄉 泰寧縣3鎮 杉城鎮 朱口鎮 下渠鎮 6鄉 新橋鄉 上青鄉 大田鄉 梅口鄉 開善鄉 大龍鄉 建寧縣4鎮 濉溪鎮 里心鎮 溪口鎮 均口鎮 5鄉 伊家鄉 黃坊鄉 溪源鄉 客坊鄉 黃埠鄉 閱論編福建省行政區劃國別:中華人民共和國  省會:福州市地級行政區84縣級行政區(31市轄區、11縣級市、42縣)副省級市廈門市思明區 ·海滄區 ·湖里區 ·集美區 ·同安區 ·翔安區地級市福州市鼓樓區 ·台江區 ·倉山區 ·馬尾區 ·晉安區 ·長樂區2 ·福清市 ·閩侯縣 ·連江縣2 ·羅源縣 ·閩清縣 ·永泰縣 ·平潭縣1莆田市城廂區 ·涵江區 ·荔城區 ·秀嶼區2 ·仙遊縣三明市三元區 ·沙縣區 ·永安市 ·明溪縣 ·清流縣 ·寧化縣 ·大田縣 ·尤溪縣 ·將樂縣 ·泰寧縣 ·建寧縣泉州市豐澤區 ·鯉城區 ·洛江區 ·泉港區 ·石獅市 ·晉江市 ·南安市 ·惠安縣 ·安溪縣 ·永春縣 ·德化縣 ·金門縣2漳州市薌城區 ·龍文區 ·龍海區2 ·長泰區 ·雲霄縣 ·漳浦縣 ·詔安縣 ·東山縣 ·南靖縣 ·平和縣 ·華安縣南平市建陽區 ·延平區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甌市 ·順昌縣 ·浦城縣 ·光澤縣 ·松谿縣 ·政和縣龍巖市新羅區 ·永定區 ·漳平市 ·長汀縣 ·上杭縣 ·武平縣 ·連城縣寧德市蕉城區 ·福安市 ·福鼎市 ·霞浦縣 ·古田縣 ·屏南縣 ·壽寧縣 ·周寧縣 ·柘榮縣注1:平潭縣實際上由正地廳級的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管轄。

注2:泉州市金門縣、福州市連江縣的馬祖鄉、長樂區的東犬島、西犬島、莆田市秀嶼區湄洲鎮的烏坵嶼、漳州市龍海區的東碇島未實際統治,參見臺海現狀。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列表、福建省鄉級以上行政區列表。

區劃索引:單位(代碼):省級(史)>副省級>地級>縣級:京|津|冀|晉|蒙|遼|吉|黑|滬|蘇|浙|皖|閩|贛|魯|豫|鄂|湘|粵|桂|瓊|渝|川|貴|雲|藏|陝|甘|青|寧|新|港|澳|台 閱論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以上行政區 ☆1個副省級自治州、★15個副省級市、✦5個計劃單列市、✧18個經國務院批准的較大的市 中央直屬市域直轄市 北京市 天津市 上海市 重慶市 特別行政區 香港特別行政區 澳門特別行政區 華北地區河北 石家莊市 ✧唐山市 秦皇島市 ✧邯鄲市 邢臺市 保定市 張家口市 承德市 滄州市 廊坊市 衡水市 山西 太原市 ✧大同市 陽泉市 長治市 晉城市 朔州市 晉中市 運城市 忻州市 臨汾市 呂梁市 內蒙古 呼和浩特市 ✧包頭市 烏海市 赤峰市 通遼市 鄂爾多斯市 呼倫貝爾市 巴彥淖爾市 烏蘭察布市 興安盟 錫林郭勒盟 阿拉善盟 東北地區遼寧 ★瀋陽市 ★✦✧大連市 ✧鞍山市 ✧撫順市 ✧本溪市 丹東市 錦州市 營口市 阜新市 遼陽市 盤錦市 鐵嶺市 朝陽市 葫蘆島市 吉林 ★長春市 ✧吉林市 四平市 遼源市 通化市 白山市 松原市 白城市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黑龍江 ★哈爾濱市 ✧齊齊哈爾市 雞西市 鶴崗市 雙鴨山市 大慶市 伊春市 佳木斯市 七台河市 牡丹江市 黑河市 綏化市 大興安嶺地區 華東地區江蘇 ★南京市 ✧無錫市 ✧徐州市 常州市 ✧蘇州市 南通市 連雲港市 淮安市 鹽城市 揚州市 鎮江市 泰州市 宿遷市 浙江 ★杭州市 ★✦✧寧波市 溫州市 嘉興市 湖州市 紹興市 金華市 衢州市 舟山市 台州市 麗水市 安徽 合肥市 蕪湖市 蚌埠市 ✧淮南市 馬鞍山市 淮北市 銅陵市 安慶市 黃山市 滁州市 阜陽市 宿州市 六安市 亳州市 池州市 宣城市 福建 福州市 ★✦廈門市 莆田市 三明市 泉州市 漳州市 南平市 龍巖市 寧德市 江西 南昌市 景德鎮市 萍鄉市 九江市 新余市 鷹潭市 贛州市 吉安市 宜春市 撫州市 上饒市 山東 ★濟南市 ★✦✧青島市 ✧淄博市 棗莊市 東營市 煙臺市 濰坊市 濟寧市 泰安市 威海市 日照市 臨沂市 德州市 聊城市 濱州市 菏澤市 中南地區河南 鄭州市 開封市 ✧洛陽市 平頂山市 安陽市 鶴壁市 新鄉市 焦作市 濮陽市 許昌市 漯河市 三門峽市 南陽市 商丘市 信陽市 周口市 駐馬店市 湖北 ★武漢市 黃石市 十堰市 宜昌市 襄陽市 鄂州市 荊門市 孝感市 荊州市 黃岡市 咸寧市 隨州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湖南 長沙市 株洲市 湘潭市 衡陽市 邵陽市 岳陽市 常德市 張家界市 益陽市 郴州市 永州市 懷化市 婁底市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廣東 ★廣州市 韶關市 ★✦深圳市 珠海市 汕頭市 佛山市 江門市 湛江市 茂名市 肇慶市 惠州市 梅州市 汕尾市 河源市 陽江市 清遠市 東莞市 中山市 潮州市 揭陽市 雲浮市 廣西 南寧市 柳州市 桂林市 梧州市 北海市 防城港市 欽州市 貴港市 玉林市 百色市 賀州市 河池市 來賓市 崇左市 海南 海口市 三亞市 三沙市 儋州市 西南地區四川 ★成都市 自貢市 攀枝花市 瀘州市 德陽市 綿陽市 廣元市 遂寧市 內江市 樂山市 南充市 眉山市 宜賓市 廣安市 達州市 雅安市 巴中市 資陽市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甘孜藏族自治州 涼山彝族自治州 貴州 貴陽市 六盤水市 遵義市 安順市 畢節市 銅仁市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雲南 昆明市 曲靖市 玉溪市 保山市 昭通市 麗江市 普洱市 臨滄市 楚雄彝族自治州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大理白族自治州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迪慶藏族自治州 西藏 拉薩市 日喀則市 昌都市 林芝市 山南市 那曲市 阿里地區 西北地區陝西 ★西安市 銅川市 寶雞市 咸陽市 渭南市 延安市 漢中市 榆林市 安康市 商洛市 甘肅 蘭州市 嘉峪關市 金昌市 白銀市 天水市 武威市 張掖市 平涼市 酒泉市 慶陽市 定西市 隴南市 臨夏回族自治州 甘南藏族自治州 青海 西寧市 海東市 海北藏族自治州 黃南藏族自治州 海南藏族自治州 果洛藏族自治州 玉樹藏族自治州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寧夏 銀川市 石嘴山市 吳忠市 固原市 中衛市 新疆 烏魯木齊市 克拉瑪依市 吐魯番市 哈密市 昌吉回族自治州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阿克蘇地區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喀什地區 和田地區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塔城地區 阿勒泰地區 參見:地級行政區列表 城市建制、城市列表 區劃索引:單位(代碼):省級(史)>副省級>地級>縣級:京|津|冀|晉|蒙|遼|吉|黑|滬|蘇|浙|皖|閩|贛|魯|豫|鄂|湘|粵|桂|瓊|渝|川|貴|雲|藏|陝|甘|青|寧|新|港|澳|台 閱論編海峽西岸經濟區城市福建省 福州 莆田 泉州 廈門 漳州 龍巖 三明 南平 寧德 浙江省 溫州 麗水 衢州 廣東省 潮州 汕頭 梅州 揭陽 江西省 上饒 鷹潭 撫州 贛州 閱論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森林城市北京市 平谷區 延慶區 河北省 張家口市 石家莊市 承德市 秦皇島市 唐山市 保定市 廊坊市 山西省 長治市 晉城市 內蒙古自治區 包頭市 呼倫貝爾市 呼和浩特市 赤峰市 鄂爾多斯市 遼寧省 瀋陽市 本溪市 大連市 撫順市 鞍山市 營口市 葫蘆島市 吉林省 琿春市 長春市 通化市 敦化市 黑龍江省 雙鴨山市 江蘇省 無錫市 揚州市 南京市 徐州市 鎮江市 常州市 南通市 鹽城市 浙江省 臨安市 杭州市 寧波市 龍泉市 湖州市 麗水市 衢州市 溫州市 紹興市 義烏市 金華市 台州市 舟山市 桐廬縣 安吉縣 江山市 東陽市 永康市 安徽省 池州市 合肥市 安慶市 黃山市 宣城市 六安市 銅陵市 蕪湖市 馬鞍山市 淮北市 宿州市 福建省 廈門市 漳州市 龍巖市 三明市 福州市 泉州市 莆田市 南平市 寧德市 平潭綜合實驗區 山東省 威海市 臨沂市 淄博市 棗莊市 濟南市 青島市 泰安市 煙臺市 濰坊市 日照市 萊蕪市 濟寧市 聊城市 滕州市 鄒城市 曲阜市 膠州市 江西省 新余市 吉安市 撫州市 南昌市 宜春市 九江市 鷹潭市 上饒市 景德鎮市 贛州市 萍鄉市 武寧縣 崇義縣 河南省 許昌市 新鄉市 漯河市 洛陽市 平頂山市 濟源市 三門峽市 鄭州市 鶴壁市 焦作市 商丘市 濮陽市 駐馬店市 南陽市 安陽市 信陽市 湖北省 武漢市 宜昌市 襄陽市 隨州市 荊門市 咸寧市 十堰市 黃石市 宜都市 荊州市 恩施市 湖南省 長沙市 益陽市 郴州市 株洲市 永州市 常德市 張家界市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湘潭市 廣東省 廣州市 惠州市 東莞市 珠海市 肇慶市 佛山市 江門市 深圳市 中山市 汕頭市 梅州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 梧州市 賀州市 玉林市 南寧市 柳州市 來賓市 崇左市 百色市 貴港市 防城港市 四川省 成都市 西昌市 瀘州市 廣安市 廣元市 德陽市 綿陽市 攀枝花市 宜賓市 巴中市 眉山市 重慶市 永川區 榮昌區 貴州省 貴陽市 遵義市 雲南省 昆明市 普洱市 臨滄市 曲靖市 景洪市 陝西省 寶雞市 西安市 延安市 安康市 榆林市 漢中市 商洛市 青海省 西寧市 寧夏回族自治區 石嘴山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阿克蘇市 石河子市 注1:截至2019年11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共對中國大陸境內193座城市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注2:劃線者為因行政區劃調整撤銷的城市。

閱論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文明城市(區)第一批(12個)地級市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 廣東省中山市 山東省煙臺市 直轄市城區 天津市和平區 上海市浦東新區副省級新區 北京市西城區 縣級市江蘇省張家港市第二批(14個)省會、自治區首府、副省級城市 四川省成都市 江蘇省南京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 地級市 廣東省惠州市 江蘇省南通市·蘇州市 廣東省東莞市 安徽省馬鞍山市 黑龍江省大慶市 直轄市城區 北京市東城區 上海市靜安區 重慶市渝北區 縣級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爾勒市 內蒙古自治區滿洲里市 第三批(27個)省會 湖南省長沙市 廣東省廣州市 福建省福州市 吉林省長春市 浙江省杭州市 河南省鄭州市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 貴州省貴陽市 地級市 山東省臨沂市·淄博市 湖南省常德市 江蘇省揚州市 山西省長治市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 河南省洛陽市 四川省綿陽市 湖北省宜昌市 河北省唐山市 廣東省江門市 浙江省嘉興市 江蘇省常州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拉瑪依市 直轄市城區 北京市朝陽區 上海市長寧區 重慶市渝中區 縣級市 黑龍江省綏芬河市 第四批(34個)省會、副省級城市 湖北省武漢市 江西省南昌市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安徽省合肥市 陝西省西安市 遼寧省瀋陽市 地級市 山東省威海市·濰坊市·東營市 四川省廣安市 河南省許昌市·濮陽市 江蘇省鎮江市·無錫市·泰州市 浙江省紹興市·溫州市 湖南省岳陽市·株洲市 甘肅省金昌市 福建省三明市·泉州市·漳州市 安徽省銅陵市·蕪湖市 廣東省珠海市·佛山市 陝西省寶雞市 直轄市城區 北京市海淀區 上海市奉賢區 重慶市南岸區 天津市河西區 縣級市 河南省濟源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石河子市 第五批(89個)省會、自治區首府、副省級城市 山東省濟南市 海南省海口市 河北省石家莊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 青海省西寧市 地級市 江蘇省宿遷市·徐州市 山東省日照市·萊蕪市 安徽省淮北市·蚌埠市·宣城市·安慶市 浙江省麗水市·湖州市·台州市 四川省遂寧市·瀘州市 黑龍江省伊春市 湖南省湘潭市 河北省秦皇島市·邯鄲市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 陝西省咸陽市 遼寧省鞍山市 江西省贛州市·吉安市 河南省新鄉市·駐馬店市 貴州省遵義市 甘肅省嘉峪關市 直轄市城區 上海市徐匯區·嘉定區 重慶市江北區 北京市通州區 縣級市、縣、旗 山東省膠州市·壽光市·萊州市·榮成市·乳山市·龍口市 江蘇省丹陽市·宜興市·江陰市·常熟市·溧陽市·如皋市 浙江省諸暨市·海寧市·長興縣·餘姚市·桐廬縣·瑞安市 河南省鞏義市·永城市·西峽縣·長垣市 安徽省當塗縣·天長市·巢湖市 湖南省韶山市 湖北省宜都市·大冶市 廣東省博羅縣·龍門縣·四會市 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前旗·準格爾旗 吉林省梅河口市·敦化市 江西省南昌縣 河北省正定縣·遷安市 雲南省安寧市 陝西省志丹縣 福建省武平縣·晉江市·沙縣 重慶市忠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市 第六批(133個)省會 雲南省昆明市 甘肅省蘭州市 地級市 河南省焦作市·漯河市·南陽市·商丘市·信陽市 安徽省滁州市·阜陽市·黃山市·宿州市 四川省德陽市·眉山市·宜賓市·自貢市 浙江省金華市·衢州市·舟山市 江蘇省淮安市·鹽城市·連雲港市 湖北省鄂州市·荊門市·十堰市 江西省景德鎮市·萍鄉市 山東省濟寧市·泰安市 山西省晉城市·忻州市 陝西省銅川市·延安市 福建省寧德市 廣東省肇慶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 貴州省六盤水市 河北省廊坊市 湖南省郴州市·婁底市 吉林省吉林市 雲南省普洱市·曲靖市 直轄市城區 北京市延慶區 上海市崇明區·金山區·閔行區·青浦區·松江區 天津市北辰區·濱海新區·西青區 重慶市涪陵區·合川區·沙坪垻區 縣級市和縣 江蘇省高郵市·海安市·靖江市·句容市·崑山市·邳州市·啟東市·如東縣·太倉市 安徽省廣德市·金寨縣·寧國市·歙縣·桐城市 浙江省安吉縣·慈谿市·德清縣·海鹽縣·嘉善縣·建德市·臨海市·平湖市·嵊州市·義烏市 河南省蘭考縣·林州市·平輿縣·汝州市·新安縣·新縣·柘城縣 山東省昌邑市·肥城市·青州市·曲阜市·新泰市·諸城市 福建省德化縣·福清市·上杭縣 廣東省德慶縣·仁化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流市 貴州省凱里市·仁懷市 河北省文安縣·遵化市·大廠回族自治縣 黑龍江省樺南縣 湖北省丹江口市·枝江市·竹山縣 湖南省寧鄉市·湘潭縣 吉林省集安市·通化縣·延吉市 江西省大余縣·蘆溪縣·宜豐縣·玉山縣 內蒙古自治區杭錦旗 青海省玉樹市 山西省古縣·靜樂縣·沁水縣·長子縣 陝西省彬州市·吳起縣 四川省都江堰市·江油市·閬中市·米易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樂市 雲南省澄江市·楚雄市·景洪市·石林彝族自治縣 重慶市巫溪縣 注1:中央文明辦自2005年開始每隔三年分別評選出一批全國文明城市,至2020年已經產生6批。

注2:從第二批起每一批評選時均會對之前評選的城市進行複查,刪除線為未通過最近一次複查確認不能繼續保留榮譽稱號的城市。

注3:方框內為因行政區劃調整被裁撤的城市。

閱論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城市(區)由全國愛衛會命名。

已獲命名的每3年覆審一次,全國愛衛會對符合標準要求的重新確認;達不到標準要求的將暫緩確認。

北京市 東城區 西城區 石景山區 門頭溝區 房山區 通州區 順義區 昌平區 懷柔區 平谷區 天安門地區 西客站地區 燕山地區 崇文區 延慶區 密雲區 天津市 和平區 河西區 塘沽區 大港區 西青區 濱海新區 河北省 遷安市 黃驊市 內蒙古自治區 包頭市 赤峰市 鄂爾多斯市 通遼市 烏蘭察布市 錫林浩特市 遼寧省 鞍山市 大連市 瓦房店市 盤錦市 丹東市 瀋陽市 吉林省 長春市 四平市 延吉市 敦化市 琿春市 梅河口市 集安市 黑龍江省 大慶市 伊春市 黑河市 海林市 五大連池市 上海市 黃浦區 盧灣區 徐匯區 長寧區 靜安區 閔行區 嘉定區 浦東新區 金山區 松江區 青浦區 奉賢區 閘北區 寶山區 普陀區 虹口區 楊浦區 江蘇省 南京市 淮安市 大豐市 揚州市 儀徵市 泰州市 姜堰市 南通市 海門市 如皋市 鎮江市 丹陽市 句容市 常州市 金壇區 溧陽市 無錫市 江陰市 宜興市 蘇州市 吳江市 崑山市 太倉市 常熟市 張家港市 通州市 吳縣市 靖江市 啟東市 宿遷市 泰興市 興化市 揚中市 鹽城市 東台市 徐州市 連雲港市 高郵市 新沂市 邳州市 浙江省 杭州市 臨安市 富陽市 建德市 湖州市 嘉興市 海寧市 桐鄉市 舟山市 寧波市 奉化市 紹興市 諸暨市 衢州市 金華市 義烏市 臨海市 蕭山市 平湖市 溫州市 麗水市 台州市 東陽市 慈谿市 蘭谿市 樂清市 永康市 溫嶺市 瑞安市 嵊州市 龍泉市 餘姚市 江山市 安徽省 馬鞍山市 銅陵市 宣城市 寧國市 福建省 福州市 三明市 泉州市 廈門市 漳州市 龍海區 江西省 南昌市 宜春市 井岡山市 吉安市 山東省 聊城市 德州市 東營市 淄博市 濰坊市 青州市 壽光市 煙臺市 龍口市 萊州市 蓬萊市 招遠市 威海市 青島市 膠州市 日照市 臨沂市 泰安市 萊蕪市 濱州市 諸城市 肥城市 曲阜市 新泰市 章丘市 濟南市 濟寧市 乳山市 滕州市 棗莊市 河南省 鄭州市 新鄭市 登封市 鞏義市 滎陽市 洛陽市 新鄉市 安陽市 濮陽市 許昌市 舞鋼市 濟源市 永城市 平頂山市 信陽市 開封市 南陽市 漯河市 鶴壁市 駐馬店市 汝州市 禹州市 湖北省 十堰市 宜昌市 咸寧市 仙桃市 武漢市 襄陽市 黃石市 荊州市 潛江市 荊門市 鄂州市 黃岡市 天門市 當陽市 湖南省 常德市 岳陽市 株洲市 婁底市 益陽市 永州市 郴州市 資興市 邵陽市 津市市 廣東省 廣州市 韶關市 河源市 梅州市 汕頭市 惠州市 東莞市 深圳市 珠海市 中山市 江門市 佛山市 肇慶市 南海市 湛江市 雲浮市 清遠市 陽江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市 桂林市 百色市 柳州市 北流市 海南省 三亞市 瓊海市 海口市 重慶市 渝北區 北碚區 大渡口區 南岸區 萬盛地區 九龍坡區 合川區 沙坪垻區 潼南區 銅梁區 黔江區 南川區 璧山區 四川省 成都市 綿陽市 廣安市 遂寧市 瀘州市 攀枝花市 德陽市 廣元市 西昌市 宜賓市 巴中市 都江堰市 彭州市 貴州省 貴陽市 遵義市 仁懷市 凱里市 六盤水市 安順市 清鎮市 赤水市 雲南省 昆明市 安寧市 玉溪市 芒市 箇舊市 蒙自市 開遠市 普洱市 麗江市 曲靖市 騰衝市 彌勒市 保山市 陝西省 西安市 渭南市 咸陽市 寶雞市 漢中市 安康市 銅川市 榆林市 華陰市 延安市 韓城市 山西省 長治市 潞城市 晉城市 孝義市 介休市 原平市 侯馬市 忻州市 青海省 西寧市 格爾木市 玉樹市 德令哈市 甘肅省 嘉峪關市 金昌市 敦煌市 寧夏回族自治區 銀川市 青銅峽市 石嘴山市 吳忠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克拉瑪依市 阿克蘇市 昌吉市 庫爾勒市 奎屯市 博樂市 阜康市 伊寧市 西藏自治區 拉薩市 林芝市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石河子市 注1:截至2019年2月,累計已命名342個國家衛生城市。

規範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FAST:1230708 LCCN:n84180824 NLA:36630821 VIAF:134922072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三明市&oldid=71728836」 分類:​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三明福建地級市中國中等城市海峽西岸經濟區全國文明城市隱藏分類:​含有非數字formatnum參數的頁面自2022年6月帶有失效鏈接的條目使用未識別國名的頁面維基數據存在坐標數據的頁面自2017年11月帶有失效鏈接的條目條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連結含有漢語拼音的條目包含FAS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L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尚未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繁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視圖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維基導遊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CatalàMìng-dĕ̤ng-ngṳ̄CebuanoČeštinaDanskDeutschEnglishEspañol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客家語/Hak-kâ-ngî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Gĩkũyũ한국어KurdîMalagasy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KapampanganPolskiپنجابیPortuguêsРусский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ไทยTagalogTürkçeئۇيغۇرچە/Uyghurch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TiếngViệtWinaray吴语文言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