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4)若最後地形如上圖(三)的海階地形,則可能發生的地質作用為下列何者? ... 地質事件編排原理是先發生的地質事件,總會為後來發生的地質事件所影響,故被截切者年代必 1-1 4 1.宇宙大霹靂爆炸至今約 (1)十萬年 (2)一億五千萬年 (3)十億年 (4)一百多億年 3 2.天文學家估計銀河系的直徑約 (1)一億五千萬公里 (2)4.3光年 (3)十萬光年 (4)一百多億光年。

3 3.光每秒鐘繞地球約多少圈? (1)1圈(2)5.5圈(3)7.5圈(4)10圈。

1 4.目前宇宙絕大部分的物質是 (1)氫與氨 (2)氫與氧 (3)氮與氧 (4)二氧化碳與氧。

1 5.月亮距離地球約38萬公里,請問月光傳到地球的時間約需幾秒? (1)1.3秒(2)8.3分(3)5小時多(4)不一定。

  6.天文上常用【光年】作為距離單位,指光以光速走一年的距離。

  7.離太陽系最近的一顆恆星(毗鄰星)距離地球約【4.3】光年。

  8.我們所處的「銀河系」約有【兩干億】顆恆星。

2 2 1.「類地行星」比「類木行星」 (1)體積較大 (2)密度較大 (3)質量較大 (4)以上皆是 4 2.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1)太陽大約在46億年前誕生 (2)太陽是由一團星際雲氣與微塵逐漸凝聚而成的 (3)太陽誕生後,穩定地發出光與熱,直到今天 (4)圍繞太陽的各類天體等待太陽形成後,一同構成了「太陽系」。

4 3.下列有關類地行星的敘述,何者錯誤? (1)類地行星以地球為代表 (2)其有岩石的外殼,體積較小,密度較大 (3)類地行星的平均密度約為水的五倍,而岩石地殼密度約為水的兩至三倍 (4)類地行星內部物質是鉀、鋁等元素居多。

  4.太陽【輻射】與【太陽風】,將周圍的氣體與微塵往外吹,大部分較輕的物質如水、氫、氦被吹至外圍,較重的物質則被保留在內圍,後來便形成類似地球的行星,稱為類地行星。

  5.金星的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占【96%】;而火星的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占【95%】 1-3 1 1.下列何者不是地球形成初期所具有主要的原始大氣成分? (1)氧(2)甲烷(3)氨(4)氫。

4 2.地球形成的初期,熔融的物質在漸漸冷卻的過程中,何者正確? (1)重的物質下沈,如鐵、鎳等金屬最重沈在核心形成地核 (2)次重的物質形成厚約三千公里的地函 (3)地函之上的地球表層,則是含矽、鋁氧化物等較輕物質的地殼 (4)以上皆是。

1 3下列何者是地球形成過程中,最晚形成的大氣成分? (1)氧(2)二氧化碳(3)氦、氫(4)以上皆非。

1-4 2 1.關於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命之敘述,下列何者較不合理? (1)發生於海洋中 (2)大約出現於46億年前 (3)是一種藍綠藻 (4)生命構造非常原始簡單。

1 2.下列有關生命演化的敘述,何者正確? (1)化石的研究有助於對生物演化的瞭解 (2)最早的生命出現在陸地 (3)恐龍於兩億年前全部滅絕 (4)人類曾經和恐龍共存於地球上。

  3.科學家根據化石的證據,判斷地球上最早的生物出現於【海洋】。

(陸地或海洋)   4.地球演化過程中,在【臭氧】層形成後,便能有效的阻擋對生命有害的紫外線。

  5.海洋生物向陸地發展過程中,首先是【蕨類】植物,然後是昆蟲,再來是兩棲類,最後才出現陸上的【脊椎】動物。

2-1 1 1.在多少年前全球連成一體,形成盤古大陸? (1)二億(2)五千萬(3)一億(4)三億 1 2.下列有關板塊的敘述,何者正確? (1)七大板塊中的太平洋板塊,幾乎全為海洋地殼 (2)軟流圈與岩石圈的分別在於組成物質的物理性質不同 (3)七大板塊的南美洲只有大陸地殼 (4)板塊的邊界通常是人為假定的界線。

4 3.大陸漂移的動力來源為 (1)海面升降(2)造山運動(3)地殼均衡(4)海底擴張。

1 4.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1)大陸漂移的說法是在海底擴張提出之後 (2)大陸漂移至今仍在進行 (3)現在的印度以前並非在目前的位置 (4)海底擴張的形成和地函內的熱對流有關。

  5.地球外層是由【七】個大板塊及一些小板塊構成。

2-2 1 1.聚合性板塊交界處發生地殼變動,最常見的斷層是 (1)逆斷層(2)正斷層(3)移斷層(4)右移斷層。

2 2.在張裂性板塊交界的岩層,是以受何種力為主? (1)壓力(2)張力(3)推擠力(4)剪應力。

1 3.各大洋的中洋脊地區,主要板塊交界性質為 (1)張裂性(2)聚合性(3)錯動性(4)混合性。

3 4.哪一種地質構造最容易在張裂性板塊交界處產生? (1)褶皺 (2)逆斷層 (3)正斷層 (4)深成巖的存在。

1 5.下列有關造山運動的敘述,哪一項是正確的? (1)河階地形是造山運動的證據 (2)造山運動的速度都很快 (3)造山運動只發生在古生代以前券市場 (4)岩石的性質與造山運動無關 1 6.塊間的相互運動與哪一種作用無關? (1)侵蝕作用(2)變質作用(3)火成活動(4)地震。

2-3 1 1.臺灣位於哪類型板塊交界帶? (1)聚合性(2)張裂性(3)錯動性(4)混合性。

1 2.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推擠而隆起造成 (1)臺灣島(2)冰島(3)喜馬拉雅山(4)紅海。

1 3.就臺灣的地體構造而言,何處以西是歐亞板塊? (1)中央山脈 (2)東部海岸山脈 (3)玉山山脈 (4)雪山山脈。

2 4.我們常見馬路旁邊有變形的岩層,如褶皺、斷層,此變形的岩層原始大都發生在 (1)地表 (2)地下深處 (3)地殼薄弱處 (4)水圈、氣圈所及之處。

1 5.就臺灣的地體構造而言,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1)菲律賓海板塊擠到歐亞板塊上方 (2)海岸山脈的沈積物是來自菲律賓海板塊 (3)臺灣巖岸可發現褶皺構造 (4)菲律賓海板塊仍繼續在推擠中。

  6.臺灣海岸山脈是為【菲律賓海】板塊的一部分,而新竹桃園一帶是屬於【歐亞】板塊的一部分。

3-1 1 1.侵蝕作用,最主要的營力是 (1)流水(2)冰川(3)風(4)波浪 2 2.河谷的源頭山崩或大量土石滑動,可造成 (1)河谷加寬(2)河谷加長(3)河谷加深(4)以上皆是。

3 3.河流加長的侵蝕作用為 (1)側向侵蝕(2)向下侵蝕(3)向源侵蝕(4)以上皆非。

4 4.控制岩石碎屑在水中運動的因素,下列何者最正確? (1)巖屑本身大小 (2)巖屑的形狀 (3)流水的流速 (4)以上皆是。

2 5.侵蝕作用中,最主要的自然媒介物是 (1)風(2)流水(3)海浪(4)冰川。

1 6.地球表面逐漸夷平,是由於哪兩種作用同時進行的緣故? (1)風化和侵蝕 (2)風化和沈積 (3)風化和搬運 (4)侵蝕和沈積。

4 7.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1)不同的岩石抵抗風化和侵蝕的能力有別,因此產生差異侵蝕現象 (2)砂岩、頁岩互層地區,砂岩通常能造成尖銳突出的山頭景觀 (3)頁岩層則成低窪的山谷,與砂岩相互輝映成為崎嶇不平的現象 (4)以上皆非 3 8.下列何者是河流向下侵蝕的證據? (1)兩岸岩層土壤受流水磨蝕引起土石崩落 (2)河流發源區的岩層、土壤鬆動滑落 (3)上游河谷中泥沙少,多是裸露岩層 (4)河谷被挖的很深而成U型谷。

2 9.花蓮太魯閣峽谷的形成 (1)是冰川退縮的現象 (2)是受到強烈的河流侵蝕作用造成的 (3)是波浪侵蝕作用造成的 (4)是地震山崩造成的。

2 10.有關鵝卵石的成因,下列哪一項說明最為合理? (1)在河床受到嚴重風化作用所造成 (2)岩石從河流上游至下游,經長途搬運、摩擦而成 (3)在水中受到化學變化沉澱的作用 (4)小細沙聚集凝結而成。

11右圖(311a)為一條河流的示意圖,試回答下列各題:   (1)就A、B、C三處而論,沈積作用最顯著的是【C】   (2)就A、B、C三處而論,其中向下侵蝕作用最強的是【A】。

  (3)河谷近似"V"字形的點為【A】。

  (4)河谷內多細沙之處為【C】。

  (5)河谷內多圓滑的鵝卵石之處是【C】。

3-2 3 1.下列何者最能使河道流速減低? (1)坡度大(2)河床狹窄(3)曲流處(4)以上皆可 3 2.地球上分佈最多的沈積物在 (1)湖泊(2)海灘(3)海洋(4)沙漠。

4 3.影響河道變化的因素有 (1)河水流量 (2)河道坡度 (3)河底泥沙的粗細 4)以上皆是。

3 4.你知道什麼叫做基準面嗎?右圖為一河床剖面,試找出A、B、C、D中何點為該河基準面? (1)A(2)B(3)C(4)D 1 5.在海水面以上的主要地質作用是 (1)侵蝕作用(2)造山運動(3)沈積作用(4)搬運作用。

4 6.下列哪了項因素將使河流侵蝕營力增強? (1)流量減少(2)流速減小(3)陸地下降(4)海平面下降。

3-3 3 1.河道侵蝕、沖刷帶走沈積物出海,能使海岸線向海的方向移動,進而產生何種地形? (1)海蝕平臺(2)海蝕崖(3)海埔新生地(4)沙丘。

3 2.臺灣中、南部沿海,盛行由北向南的沿岸流,這等沿岸流會輸送泥沙等沈積物,造成漂沙並形成 (1)沙丘(2)沙坑(3)沙洲(4)流沙漩渦。

3-4 1 1.北部濱海公路沿線,可以看見許多海蝕崖或海蝕平臺景觀,若不考慮地殼變動,則單以海平面以上的侵蝕力判斷,則我們認為 (1)海蝕崖繼續受波浪的侵蝕後退而形成海蝕平臺 (2)海蝕平臺受波浪的下切侵蝕造成海崖景觀 (3)海蝕崖與海蝕平臺同時發生 (4)以上皆非。

2.下圖(一)為海蝕崖和海蝕平臺形成的情形:   (1)圖中海蝕崖受波浪侵蝕,會使海岸線向【右】移。

(填左或右)   (2)同圖中,海浪侵蝕海蝕崖基底部分,可能引起下列何種地質現象? (A)山崩(B)海底地震(C)土石流(D)地殼上升。

【A】。

  (3)在上圖(二),海蝕平臺是指【B】部分。

(以A、B或C表示)   (4)若最後地形如上圖(三)的海階地形,則可能發生的地質作用為下列何者? (A)板塊擠壓陸地隆起 (B)海水面上升 (C)海水面下降 (D)陸地下降 (E)海底地震 (F)向源侵蝕能力增強。

【A、C】。

(複選) 4-1 4 1.河川把陸上的淡水送進大海後, (1)海變更大更深 (2)淡水越來越少 (3)淡水永留海中 (4)再藉水循環分配到世界各處。

3 2.水循環中大多數時間水駐留在 (1)地下(2)空中(3)海中(4)南北極冰川中。

1 3.在太陽系中,地球可說是一個水的行星,表面佔多少%覆蓋著海洋? (1)71%(2)80%(3)90%(4)6I% 2 4.在地球上僅佔2%的淡水中,絕大部分凍封在極區及高山的冰川,僅極少部分為可供給人類灌溉及飲用,約占 (1)O.05%(2)0.5%(3)5%(4)0.005% 2 5.根據下表選出人類可利用的淡水最多的早何項? 表:地球上的水體及占總水量的百分比, 水體 百分比 (1) 海水及海冰 97.957% (2) 冰川 1.641% (3) 地下水 0.365% (4) 河水與湖水 0.036% (5) 空氣中的水氣 O.001% 4 6.承上題,可用的淡水佔地球總水量的百分比是多少? (1)2.043%(2)2.006%(3)1.677%(4)0.401%。

  7.水循環三步驟:【蒸發】、【凝結】、【降水】   8.大部分的水儲存於【海洋】   9有【98】%的水儲存於海洋。

(取整數) 4-2 3 1.下列有關地下水的敘述,何者正確? (1)地下水流動得很快 (2)地下水補注很快 (3)深井的地下水年齡有的很老 (4)愈老的地層含地下水愈多。

2 2.受壓地下水層是 (1)夾於兩透水層間 (2)夾於兩不透水層間 (3)只有上為透水層下為不透水層 (4)只要上為不透水層。

1 3.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1)我們取用的地下水不可能取自數萬年前的降雨 (2)地下水的補充大部分靠雨水 (3)水在地球上的分配甚不均勻 (4)地下水抽取過度會造成地層下陷。

4-3 3 1.海水朝以一定方向流動的現象稱為 (1)潮汐(2)波浪(3)海流(4)引潮力。

2 2.對於黑潮的敘述,何者正確? (A)它是北太平洋的主要海面波浪之一 (B)它在台灣東部寬約100公里,離岸很遠 (C)它的流動方向是由南方向北 (D)它是由北赤一道而來,水溫較高。

(1)(A)(B)(2)(C)(D)(3)(A)(C)(4)(B)(D) 4 .某人乘船經過臺灣東部外海黑潮流經的海面,他曾發現此洋流 (1)流速相當緩慢 (2)由北向南流 (3)水色非常透明 (4)水的溫度較高 3 4.下列哪一種海流的方向最容易改變? (1)大規模的海流 (2)黑潮及親潮 (3)靠近岸邊的海流 (4)以上三種都易改變。

1 5.下列有關水圈之敘述,何者正確? (1)引起海面波浪最主要原因為風,風愈大波浪愈高 (2)在近岸海域用漁船拖網捕魚,船行方向應順海流而行,以省能源 (3)依海底地形區分,最靠近陸地者為海底盆地 (4)流經臺灣東岸的黑潮,因水溫較低,所以呈藍黑色。

4 6.下列有關海洋的敘述,何者正確? (1)海水的潮汐主要是受太陽引力影響所致 (2)滿潮和乾潮問的水位差,稱為潮汐 (3)世界各地,每日皆僅有一次滿潮和乾潮 (4)接近赤道之海面,因為高溫多雨,所以海水淡而溫暖。

2 7.有關臺灣沿海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1)黑潮流經臺灣東部,影響臺灣的氣溫與漁產 (2)臺灣東側的海底地形坡度較西側平緩 (3)河流的汙染物經大雨沖刷至河口,易使沿海的養殖貝類死亡積 (4)臺灣東北部海岸因受季風影響,有明顯的海蝕地形。

  8.試回答下列問題: (1)乾潮與滿潮問的水位差稱為【潮差】 (2)潮汐週期大約平均是【12小時2.5分】 (3)每日各有【2】次滿潮與乾潮。

(4)每隔一日,滿潮或乾潮的發生時間,平均延遲約【50】分鐘。

  9.右圖為一海浪剖面圖,則: (1)岸邊應在【B】。

(填A或B) (2)波浪前進方向為【B】。

(填A或B) (3)比較深的地方應在【A】。

(填A或B) 4-4 4 1.下列敘述是關於海洋的自淨能力,何項敘述不正確? (1)細菌及微生物能分解海洋中的腐爛動、植物 (2)泥沙、黏土、生物遺體能吸附海中的元素,沈積到海底 (3)魚、蝦、貝類可清除一些海水中的物質和重金屬 (4)海洋自清的能力是無限的。

1 2.(A)工廠廢水百接排入河流(B)隨手把飲料罐丟於海邊(C)漁船停泊港口(D)農場大量使用農藥增加生產(E)增加海洋中的溶氧量。

以上不曾造成海洋汙染的有幾項? (1)1(2)2(3)3(4)4。

4 3.下列敘述何項是正確的? (1)臺灣山高水急,汙染物質靠雨水沖入海中,同減少汙染 (2)重金屬被海洋生物吸收,累積體內達到海洋自淨作用,不曾造成汙染 (3)殺蟲劑極為穩定容易被破壞分解,進入生物體內也不曾殘留體中 (4)浮濫使用農藥的結果,科學家甚至在南極大陸的企鵝體內化驗出農藥的殘跡。

5-1 4 1.為何在討論大氣的組成時,往往把水氣除外? (1)水氣不是氣體 (2)水氣易和其他氣體發生化學變化 (3)水氣易凝結在灰塵上 (4)水氣的含量變化大。

1 2.大氣的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 (1)氮(2)氧(3)水蒸氣(4)二氧化碳。

3 3.在大氣中唯一能有三相變化的成分是 (1)氧氣(2)氬(3)水氣(4)臭氧。

2 4.氮、氧、氫、二氧化碳、臭氧、水蒸氣、氖,上述屬於變動組成約有 (1)2種(2)3種(3)4種(4)5種。

1 5.大氣像一層透明薄膜覆蓋著地球表面,從地表以上的10公里的範圍是天氣現象變化的主要區域,我們稱之為 (1)對流層(2)平流層(3)中氣層(4)增溫層。

3 6.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1)對流層內正是我們生活的氣層,所有天氣現象亦在本層發生 (2)雲、雨、颱風、龍捲風等皆發生在對流層 (3)對流層內氣溫隨高度增加兩增加 (4)對流層內氣壓隨高度增加而降低。

2 7.下列對於大氣的敘述,何者正確? (1)大氣是五種氣體組成的混合物 (2)大氣的組成會隨時間、地點而略有改變 (3)大氣中以水氣的含量變化最小 (4)水氣含量在熱帶洋面上含量很少,主要含量大的地方是沙漠。

5-2 1 1.下列何者能有效阻止宇宙輻射線中的紫外線過量照射地表生物? (1)臭氧(2)水蒸氣(3)氮氣(4)二氧化碳。

1 2.關於臭氧的特性,下列何者正確? (1)可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線 (2)大量聚集在對流層 (3)無味,黃色而不活潑的氣體 (4)對生物沒有保護作用。

4 3.有關地球大氣的敘述,何者正確? (1)地球形成以來,大氣成分始終不變 (2)今日地球大氣的成分主要是氧和二氧化碳 (3)夜晚大氣的溫度較白天低,是因為地表不曾發射紅外線 (4)如果沒有溫室氣體,地表的平衡溫度會比現在低。

2 4.太陽中危險的紫外線,約有98%在臭氧層中被吸收轉換成熱能,地球上的生物才不致於受傷害,若以大氣的垂直結構分析,臭氧層應在哪一層? (1)對流層(2)平流層(3)中氣層(4)增溫層。

  5.大氣的組成包括氧、氮、水氣、甲烷、臭氧、二氧化碳等,試回答下列有關大氣的問題: (1)大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哪兩種?【氧、氮】 (2)大氣中含量變化最大的氣體是哪一種?【水氣】 (3)大氣中吸收紅外線的氣體主要有哪三種?【水氣、甲烷、二氧化碳】 (4)最能吸收紫外線的氣體是哪一種?【臭氧】 (5)造成天氣陰睛變化的氣體是哪一種?【水氣】   6.如下圖(一),若A、B表示臺灣南、北某地區之降雨量區域,請問以下何者正確? (1)代表臺南地區的是曲線【B】。

(填A或B) (2)代表臺北地區的是曲線【A】。

(填A或B) (3)影響降雨量的原因是什麼?(A)溫室效應(B)海流(C)風向(D)風颱(E)梅雨。

【D、E】。

  7.如上圖(二),以1961~1990年的年均溫度為基準,所繪出的1885-1995年間全球平均之地球表面溫度對該基準值的偏離情形,由圖可發現。

(1)全球溫度有【增高】趨勢。

(填增高、降低、相等) (2)由於圖上的溫度變化趨勢,目前世界各國已聯合簽訂公約,限制什麼氣體的排放量?【二氧化碳】。

5-3 2 1.地球上,對紫外線的防護是靠 (1)對流層內的臭氧 (2)平流層內的臭氧 (3)地面附近的水氣 (4)地面附近約二氧化碳。

2 2.一旦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過高,最可能引起哪一種後果? (1)氣溫下降 (2)海平面上升 (3)地盤下陷 (4)臭氧洞擴大 4 3.下列何者為大氣的功用:(A)維持地球溫度的恆定(B)防止地球受宇宙輻射線過量照射(C)防止太空外物入侵。

(1)(A)(B)(2)(B)(C)(3)(A)(C)(4)(A)(B)(C) 4 4.目前已知南極上空的臭氧逐漸減少,使抵達地表的紫外線增加,下列哪一項敘述符合事實? (1)臭氧集中在對流層內 (2)紫外線的增加,會使地球提早進入另一次冰期 (3)臭氧濃度減少,不曾傷害地面上的生物 (4)陽光中的紫外線,大部分在臭氧層被吸收。

6-1 1 1.天氣現象大都發生在大氣圈的哪一層? (1)對流層(2)平流層(3)中氣層(4)熱氣層。

1 2.關於雲和霧的區別,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山頂的人隱身在濃霧中時,山下的人都認為是雲罩住山頂了 (2)雲為冰晶,霧為水滴 (3)雲為水滴,霧為冰晶 (4)雲在靠近地面附近生成,霧則在較高處生成。

3 3.當一團空氣上升至新高度所發生的變化,下列敘述正確的有幾項?(甲)同體積會膨脹(乙)壓力會調整到和外界相同(丙)氣溫因和外界較冷的空氣混合而下降(丁)容易飽和,可能會形成雲朵。

(1)1項(2)2項(3)3項(4)4項。

2 4.有關北半球空氣流動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1)空氣會由低氣壓區流向高氣壓區形成風 (2)地球自轉和地表摩擦力會影響空氣的流動方向 (3)低氣壓區空氣呈順時鐘方向流入中心 (4)地面高氣壓區因空氣上升,天氣晴朗。

1 5.下列哪一種情形不易導致降水? (1)地面在高氣壓籠罩之下 (2)颱風過後,引進西南氣流 (3)臺灣北部山區,冬季東北季風增強 (4)夏季午後旺盛的上升氣流   6.下列四圖中,H為高氣壓,L為低氣壓,箭頭曲線代表風向, 試問: (1)北半球的高、低氣壓系統分別為【B、C】 (2)南半球的高、低氣壓系統分別為【A、D】 7.右下圖為北半球內某一氣團由內吹出AB兩路徑之氣流,試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的黑色曲線是代表【等氣壓】線。

(2)線上12是代表氣壓為【1012】百帕。

(3)A、B兩地風速以路徑【A】較強勁。

(4)此地區中心為【高】氣壓中心。

(填高或低) (5)此地區的氣流方向是【順】時針。

6-2 1 1.有關冷鋒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1)暖空氣推向冷空氣 (2)冷鋒移過,帶來冷氣團 (3)冷鋒易出現在冬天 (4)冷鋒過境前,氣溫較高。

1 2.有關臺灣冬季的天氣,正確的是 (1)受蒙古地區的大陸氣團的影響 (2)北部盛行東北季風,南部盛西南季風 (3)中、南部是雨季 (4)易形成許多暖鋒。

4 3.冷鋒過境,下列何種現象錯誤? (1)有時一天之內,會造成氣溫大幅下降,而形成寒流 (2)天氣將轉陰有雨 (3)氣溫下降,氣壓上升 (4)風速改變、風向不變。

2 4.臺南位處臺灣之西南部,因受中央山脈阻隔,因此一年中的降雨量主要集中於 (1)1~4月 (2)5-9月 (3)10-12月 (4)雨量全年分佈平均。

3 5.形成梅雨的鋒面我們稱為 (1)暖鋒(2)冷鋒(3)滯留鋒(4)冷暖鋒。

2 6.在春末夏初適時紓解臺灣的旱像是 (1)冷鋒的雲雨(2)梅雨(3)颱風(4)春雨。

1 7.梅雨來臨時,天氣為 (1)陰雨綿綿 (2)乾燥晴朗 (3)多為陣雨 (4)睛時多雲,偶陣雨。

  8.下圖(一)中的黑線代表鋒面,黑線箭頭(F、G、H)代表移動的空氣, 請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Z處是(A)冷鋒(B)暖鋒(C)滯留鋒。

【B】 (2)圖上何處是冷空氣?(A)H(B)H、F(C)F、G(B)H、G。

【C】 (3)圖中X虛的鋒面符號為   9.下圖(二)為AB二地區天氣圖中等壓線情形: (1)圖中06是代表【1006】百帕。

(2)若AB均在南半球,則AB間氣流關係應為下列何者?【D】 7-1 1 1.地質事件編排原理是先發生的地質事件,總會為後來發生的地質事件所影響,故被截切者年代必 (1)較老(2)較新(3)不一定(4)以上皆非。

1 2.關於地質事件的敘述,何者有誤? (1)先沈積的岩石層多在上層 (2)受影響的地質事件年代較老 (3)地層記錄的是地質事件 (4)巖脈(火成岩)比其周圍之變質岩年輕。

3 3.如右圖,下列地質事件,發生之先後次序為何?(甲)逆斷層的發生(乙)砂岩沈積(丙)礫岩沈積(丁)巖脈的侵入(戊)砂岩層與礫岩層間侵蝕面的侵蝕作用。

(1)(甲)(乙)(丙)(丁)(戊) (2)(丙)(乙)(甲)(丁)(戊) (3)(丙)(戊)(乙)(丁)(甲) (4)(丙)(戊)(乙)(甲)(丁)。

1 4.承上題圖,下列有關圖中地層之敘述何者錯誤? (1)圖中之斷層是屬於正斷層 (2)礫岩、砂岩均屬於沈積巖 (3)礫岩層、砂岩層形成年代均較巖脈早 (4)礫岩層形成年代較砂岩層早。

  5.若地層的沈積順序為ABCDE,又每沈積一層需5萬年,若每侵蝕一層需7萬年,今有如右圖之地層 (1)由A沈積至C有無時間的中斷?【無】 (2)在A、B、C、D、E中最古老的地層為【A】 (3)開始沈積A至完成E(曾完成D的)約需【32】萬年。

7-2 1 1.哺乳類在地球上佔有優勢地位是開始於 (1)新生代(2)始生代(3)中生代(4)原生代。

3 2.有恐龍化石出現的地質時代為 (1)原生代(2)古生代(3)中生代(4)新生代。

3 3.有三葉蟲出現的地質時代是 (1)始生代(2)原生代(3)古生代(4)中生代。

3 4.下列何種岩石較容易找到化石? (1)玄武岩(2)變質岩(3)頁岩(4)熔岩。

1 5.最古老的生命證據約在 (1)34億年前 (2)46億年前 (3)1億6千年前 (4)6億年前 2 6.甲地層有大量三葉蟲化石,乙地層有許多哺乳類化石,丙地層有許多恐龍化石,按地層之先後排列,其次序為 (1)乙甲丙(2)甲丙乙(3)甲乙丙(4)丙乙甲。

4 7.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1)化石可以是古代的生物 (2)化石可以是古代生物的遺骸 (3)化石可以是古代生物的痕跡 (4)實驗室可以製造出化石。

3 8.下列何者不是化石? (1)史前岩石中雨滴痕跡 (2)古生物活動所遺留下來的痕跡 (3)天然產出均勻、無機的固態物質 (4)岩石中的恐龍足跡。

4 9.下列哪一種化石是以經過改變的形式保存下來? (1)放射蟲的矽質部分 (2)琥珀中的蒼蠅 (3)恐龍骨骼的鈣質部分 (4)矽化木。

7-3 1 1.下列何者不是寶石礦物的特徵? (1)節理面(2)硬度高(3)顏色鮮艷(4)稀少。

1 2.中國人喜愛的玉,若屬角閃石類,則稱為 (1)軟玉(2)硬玉(3)輝玉(4)以上皆非。

2 3.同上題,若屬於輝石類,則稱為 (1)軟玉(2)硬玉(3)閃玉(4)以上皆非。

2 4.紅寶石與藍寶石的主要化學成分是 (1)二氧化矽 (2)三氧化鋁 (3)三氧化錳晶體 (4)碳酸鈣。

1 5.寶石中以鑽石、紅寶石、藍寶石最為珍貴,因為它們可以避免被塵埃中的石英砂磨損。

這些寶石其有哪一種良好的物理性質,才可以永保光澤? (1)硬度(2)節理(3)晶形(4)條痕。

7-4 1 1.下列有關化石燃料的敘述,何者錯誤? (1)是無機礦物 (2)是非再生資源 (3)化石燃料以煤、石油和天然氣三種為主 (4)由生物有機體轉變而成。

4 2.人類生活所依賴的各種物質,其中許多是來自地下的礦物和岩石,下列何者正確? (1)蘊藏在地殼裡,有經濟價值的礦物和岩石稱為礦物資源 (2)提供熱能的礦物資源則稱能源 (3)岩層中,有經濟價值的礦物富集的所在,叫做礦床或礦藏 (4)以上皆是。

1 3.下列有關化石燃料的敘述,何者錯誤? (1)主要成分是碳氫化合物 (2)固體、液體、氣體均有 (3)保存了古代太陽能 (4)都是古代生物埋藏在岩層裡變成的。

8-1 3 1.地震發生時,以地面震撼或破壞的程度表示時,稱為 (1)地震規模 (2)芮氏地震規模 (3)震度 (4)等震帶。

2 2.甲地地震規模為4時,可能是 (1)房屋倒塌山崩地裂 (2)屬於中農 (3)遠離甲地的地震儀,測得規模值必小於4。

4 3.下列有關地震的敘述,何者正確? (1)各地點所測得的地霞強度均相等 (2)中洋脊所發生的地震強度大多為深源地震 (3)離震央愈遠,則地震規模越小 (4)地震規模不隨距離遠近而改變。

4 4.有關防震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1)大規模的土地開發,應確實做地質調查,避開地質不佳處 (2)建築物結構體應加強耐震設計 (3)平時養成隨手關好天然氣或瓦斯開關的習慣 (4)地養的發生無法預測,做什麼防震演習也於事無補。

1 5.下列關於地震的敘述,何者是錯誤的? (1)距震央愈近,其地震規模愈大 (2)距震央愈近,其地震強度愈大 (3)地震發生最常見的原因,是由於地下岩層發生斷裂 (4)臺灣是位在環太平洋地震帶,所以時常發生地震。

8-2 4 1.氣象專線電話播報的電話號碼是 (1)110(2)104(3)119(4)166 4 2.颱風結構中出現雨量最大的區域在 (1)颱風路徑的前端 (2)颱風路徑的後端 (3)雲牆厚度最淺之處 (4)雲牆厚度最深厚之處。

1 3.颱風的能量主要來源是 (1)水氣所含的熱量 (2)副熱帶高氣壓 (3)移動速度 (4)地面摩擦力。

8-3 1 1.發生山崩的主要原因,是斜坡上的 (1)下滑力超過其摩擦阻力 (2)下滑力小於其摩擦阻力 (3)下滑力等於其摩擦阻力 (4)下滑力超過其重量。

1 2.水進入山坡土體內,容易造成山崩的原因,下列何者錯誤? (1)岩石間摩擦阻力加大 (2)岩石間摩擦力減小 (3)土體本身加重 (4)增大下滑的力量。

2 3.開路時挖掉坡腳,易造成山崩的主因為 (1)增加山坡負荷 (2)減少邊坡的側支撐力 (3)使坡度變緩 (4)以上都是。

4 4.開設集水溝、集水井、構築排水溝、排水廊道,其目的是在 (1)使坡頂負載增加,增大下滑力 (2)使邊坡的負荷重增加,減少山崩發生 (3)加速風化作用進行 (4)達到邊坡穩定效果。

3 5.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坡度愈大,土體的摩擦阻力也愈大 (2)坡頂負載愈重,其下滑力愈小 (3)雨水滲入地下,其下滑力增加且摩擦阻力減小 (4)人為開發不當,減緩山坡風化作用的進行。

1 6.順向坡易發生山崩的原因為何? (1)岩層問的摩擦力常較下滑力小 (2)岩層的下滑力常較摩擦力小 (3)此種地質較易摻入雨水 (4)此種地質較不易生長草木,不易水土保持。

4 7.山崩常在連續數日大雨之後發生,這是因為 (1)雨水滲入地下,增加了土體的重量,提高其下滑力 (2)減低土體底部與巖盤問的摩擦阻力 (3)無有效構築排水系統 (4)以上皆是。

1 8.我們作水土保持時,除了要有良好的排水系統外,尚需在山坡種植樹木,其目的是為 (1)防止山崩 (2)綠化美觀 (3)保持水分預防旱災 (4)經濟因素。

4 9.下表中描述了A、B、C、D四種情況, 請依據圖示,選出何者錯誤? (1)A組下圖所示易發生山崩 (2)B組下圖所示易發生山崩 (3)C組下圖所示易發生山崩 (4)D組上圖易發生山崩。

1 10.連續數日大雨之後之所以常發生山崩的原因,不包括 (1)表土流失 (2)雨水滲入地內 (3)增加土體重量 (4)減低岩層問的摩擦阻力。

4 11.濫墾、濫伐容易造成山崩的原因,不包括 (1)山坡缺乏植物保護 (2)加速風化作用的進行 (3)加速土壤流失 (4)邊坡失去側向支撐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