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匡扶海軍或誆海軍?震海案膠著之際,國造輕巡防艦的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21年與2022年之際,關於我國海軍的話題焦點,莫過於餘波盪漾的「輕型巡防艦」了。

2021年12月3日,據傳由於國艦國造4500噸巡防艦「震海計畫」戰鬥 ...  是匡扶海軍或誆海軍?震海案膠著之際,國造輕巡防艦的利弊(上)|廖英雁|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 全產品速覽 服務 會員中心 U利點數 我的新聞 歷史新聞 活動專區 udn粉絲團 udnline好友 新聞評論 聯合新聞網 願景工程 轉角國際 鳴人堂 倡議家 時事話題 世界日報 股市理財 經濟日報網 房地產 基金 中經社 樂透 發票 生活娛樂 噓!星聞 優人物 udnSTYLE 500輯 遊戲角落 發燒車訊 元氣網 運動 NBA台灣 野球夢田 運動筆記 健行筆記 閱讀創作 讀書吧 讀創故事 udn部落格 u值媒體 聯合文學 聯經出版 聯文雜誌 文創購物 數位文創 IP授權 瘋活動 售票網 買東西 報時光 更多產品 聯合知識庫 聯合電子報 聯合影音網 聯合學苑 有行旅 APP行動網 新冠肺炎 時事觀察 軍事評論 鳴人放送 法律評論 鳴人選書 影評 作者群 最新 荷蘭自行車大國是如何煉成的?淺談開放文化、公民與治理 10:15 是匡扶海軍或誆海軍?震海案膠著之際,國造輕巡防艦的利弊(上) 廖英雁 20Jan,2022 2018年,中科院曾展出台船合作的1400噸輕型巡防艦概念圖。

圖/中科院Youtube頻道 2021年與2022年之際,關於我國海軍的話題焦點,莫過於餘波盪漾的「輕型巡防艦」了。

2021年12月3日,據傳由於國艦國造4,500噸巡防艦「震海計畫」戰鬥系統自力開發延宕多時、海軍與中科院各執一詞,在某位國安會諮詢委員建議、層峰批准下,海軍將暫時擱置震海計畫,修改其戰系構型,另外建造八艘2,000噸到2,500噸的輕巡防艦,分為四艘防空型、四艘反潛型,盡速在2027年前填補戰力空隙。

據稱南部造船業雙雄更已躍躍欲試,可望在2023年開工建造第一艘。

這起消息極具震撼性,發展更是急轉直下。

12月12日,海軍厲聲駁斥「輕巡防艦連預算科目都還未編列」,表示已另訪商找到合適的戰系,未來會藉由盟邦協助自某國購得,並由台船取代中科院擔任4,500噸巡防艦主合約商。

但在「闢謠」見報數天前的同月7日,正是海軍司令部自行於政府電子採購網登載「高效能艦艇後續艦四至六艘監造」技術服務案、「輕型巡防艦防空型及反潛型監造」技術服務案等兩項公告(案號PT11005L),「公開徵求」輕型巡防艦的監造方案,亦即在取得資料後就可直接進行限制性招標。

此事於18日由上報披露後,大眾才明白「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這項公告於2021年12月14日修正,23日前後撤下,證實海軍仍未放棄震海計畫,但也在為可行的備案暖身,也就是以傳言中2,000到2,500噸、分成防空及反潛型的輕巡防艦,先行汰除最老邁的濟陽級(我國1990年代向美國買斷的Knox級)巡防艦。

2021年12月7日,海軍司令部刊出輕型巡防艦防空型及反潛型監造的技術服務案,14日修訂公告,隨後撤下,證實輕巡防艦規劃案確有其事。

圖/截自政府電子採購網 陽春巡防艦,外界猛質疑 根據各界已知資訊,海軍規劃國艦國造的防空、反潛型輕巡防艦,噸位介於2,000噸到2,500噸之間,武裝預計為76快砲、雄風系列反艦飛彈、海劍二中短程防空飛彈與海劍羚近迫防禦飛彈、輕型魚雷發射管,能容納一架反潛直升機落艦,也可望搭載國造的相位陣列雷達、配備分散式架構的「迅聯」戰鬥系統。

此艦可能的載台,來源有二:其一,是以中科院與台船2018年高雄國際海事展推出的1,400噸輕巡防艦概念為藍本,結合海軍2019、2020年間的「國艦國造新型艦艇船模水槽試驗案」研究基礎,放大構型為2,500噸、穿浪船艏的高速排水型單體船,具有較先進的雷達匿蹤外型。

其二,是根據海巡署現役2,000噸巡防救難艦(台南艦、新北艦)及新造1,000噸巡防救難艦(CG1001)的船型進行修改;此即聯合船舶設計發展中心(現簡稱為「船舶中心」)當年的RD-200高速排水型單體船,據稱原為因應海軍「光華五號」二級艦所開發,早在1998年便曾送抵瑞典的SSPA進行非規則波斜浪試驗,在該計畫取消後才於2007年轉供海巡署使用,具有完整的設計產權和操作參數,惟缺乏雷達匿蹤外型。

RD-200高速排水形單體船,已有海巡署的2,000噸艦、新造1,000噸艦等實績,是成熟的載台。

圖/國科會專題報告(編號:NSC97-2221-E-019-050-MY3) 儘管如此,國造輕巡防艦的規格,從見報起便備受質疑。

軍事觀察家梅復興、呂禮詩均直陳,這樣的載台,其實反艦火力與700噸級的塔江艦相差無幾,反潛能力也許較佳(但效能尚待驗證),但偵蒐能力比起塔江艦的少數優勢,只在於能安裝較高、較大型的旋轉式相列雷達,甚至可能相去不遠。

而輕型巡防艦必須分為防空、反潛兩構型,更引來兩人「是否魚與熊掌不可充分兼得」、「犧牲戰力,加劇台海軍力向中國傾斜」的批評。

各大軍事論壇也不乏網友「高不成,低不就」的批判。

海軍在震海計畫膠著之際,考慮以輕巡防艦填補戰力空隙,的確令人意外。

原先4,500噸的震海艦,都無法容納自製四面固定式相列雷達、且迅聯戰鬥系統整合緩慢,如今要建造滿載排水量僅略高於2,000噸、更難容納全套高性能戰系、僅有二級艦水準的艦艇,自然讓人質疑:這與當初的12項造艦計畫是否符合、對海軍能有多少助益?但從某些角度來思考,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中科院與台船2018年展出的輕巡防艦概念圖,從尺寸、裝備到性能,廣泛受到網友詬病。

圖/中科院Youtube頻道 優點一:落實任務分層負責、編制與升遷正常化 首先從艦隊編制、人員歷練、人力運用、任務分層來看,二級艦確實有存在的理由。

我國海軍作戰艦艇從1950到1980年代末期皆維持三級制(一級艦艦長為上校階、二級艦中校階、三級艦少校階),但從1990到2000年代陸續換裝二代艦後,便打破既有常規,擁有高達26艘一級艦(基隆級、成功級、康定級、濟陽級),三級艦卻僅有12艘(錦江級、沱江級),二級艦更在「山字號」除役後完全掛零。

如此不但使耐波性、居住環境都較差的三級艦,經常被迫負擔超過原始設計極限的任務,加速結構老化,也讓一級艦疲於奔命。

主戰艦艇的主官養成訓練與升遷管道,則因「三級艦過少,一級艦過多,二級艦懸缺」的畸形編制,產生極大的跨越梯度跟挑戰,並非理想情形。

若以八艘新型二級艦替換現役一級艦中的六艘濟陽級,海軍主戰艦隊將從如今「26:0:12」回到蜂腰狀的「20:8:12」比例,讓少校到中校的升遷管道較為寬裕,三級艦主官可循序漸進向上歷練,也有助於擇優考核(在此暫時忽略人事關說因素)。

而比較操作人力需求,現役濟陽級每艘高達267人、六艘共需1602人;新型輕巡防艦每艘約需70到100人、八艘僅需800人,以自動化程度較高的新艦汰換舊艦,能紓解志願役軍士官兵長期招募不足的困境,若屆時仍有編餘人力,可轉往岸置反艦飛彈單位,因應美國近年來售台四百枚機動型岸置魚叉飛彈,海軍大幅擴編岸置反艦飛彈部隊的需求。

此外,二級艦的載台空間、耐波性、續航力,均優於三級艦,可在更廣闊的水域執行中低強度海上巡防、短程防空、快速運補乃至反潛護航任務,成為真正的海上軍馬(workhorse),分擔我國海軍一級艦的責任,撙節操作成本,落實「三級艦棕水到綠水、二級艦綠水到藍水、一級艦藍水」分層分域負責的目標。

位屬三級艦的錦江級,原為500噸的近岸巡邏艦,因海軍缺乏二級艦而常常「越級打怪」並不斷增加武裝,導致結構快速老化。

圖/中華民國海軍官網 優點二:配合國艦國造口號、兼顧現實水平的妥協 再從技術、備戰、政治三方面觀察,國造輕巡防艦或許是較能扶植中科院研發能量、滿足海軍中低強度敵情威脅,解開雙方震海計畫遺留僵局的「下台階」。

回溯2014年海軍公布「未來15年兵力整建願景」、2016年提出「12項國艦國造計畫」時,震海計畫「整體獲得規劃書」的初期規格,是以台船設計的4,500噸船體,容納中科院將自製四面固定式被動相列雷達(PESA)、海弓三防空飛彈、技轉美造Mk41垂直發射系統整合而成的迅聯戰鬥系統,並未要求整合電戰與聲納系統。

誰知中科院戰系研發從2018年一路延宕(據稱是因為美方Mk41戰術型輸出許可延遲一年),等到終於在2020年通過初期戰鬥測評,海軍已出於某些考量(包括解放軍海軍已大幅成長,且PESA已面臨消失性商源問題,未來四十年壽期內會落伍)變更需求,要求中科院戰系能整合電戰與聲納系統,相列雷達偵搜能力也要與國外先進主動相列雷達(AESA)相等。

問題是,中科院的PESA雷達技術雖然成熟(咸信源自於1980年代RCA技轉的長白雷達),卻也較為老舊,比起偵搜性能相等的新式AESA雷達,所需體積與重量較大,能源效率較差、消耗功率較高,意味要動用噸位更大、供電功率更強的船體。

當海軍提高4,500噸載台的性能要求後,原先的四面固定式PESA雷達勢必跟著「長高長胖」到擠不進載台,得另覓國外功能更強、體積更緊緻、戰系更先進的產品配合,中科院到手的訂單等於飛了。

2021年12月29日,中科院院長張忠誠在立法院辯稱「此型(PESA)雷達是針對『當初』『近岸巡防艦』來作的,沒有過大」,正好說明了此案「海軍要4,500噸,中科院要6,500噸」的轉折過程與爭議來源。

中科院海鷹眼雷達高度參考SMART-S系列,但屬於AESA雷達,並非單純的仿製品。

製表/廖英雁,2022. 中科院並非沒有發展AESA雷達,2020年7月、10月刊載於《新新季刊》的S波段海用旋轉式相列雷達(俗稱「海鷹眼」)便是初步成果。

其外型酷似法國Thales集團的SMART-S系列單面旋轉PESA雷達,公開性能諸元介於SMART-S與SMART-SMk2兩代之間(掃描仰角上限70°;水平方向靠機械旋轉達到360°掃描,採電子穩定;防禦模式時每分鐘27轉,偵搜距離167公里;能同時追蹤500個空中/水面目標,有三個海面射控頻道、具備飛彈上下鏈功能),而海鷹眼使用AESA技術與氮化鎵固態功率模組,比SMART-S系列更進步,也可看到國人自研的努力。

不過,SMART-S系列雷達採單面旋轉式設計,資料更新率最高僅2.2秒/次,掃描仰角上限70°也缺乏對上方高角度空域的感知能力,可見其為應對中低強度威脅的產品,主供歐洲國家4000噸以下的艦艇使用。

而海鷹眼雷達承襲這些特點之外,天線振子又採用八木宇田(Yagi-Uda)天線,儘管偵搜距離較長、指向性佳,離軸掃描範圍卻也較小(約20°到40°),不如國外以偶極子天線和貼片天線為主流的AESA雷達(掃瞄範圍廣達120°到140°),造成其戰場監控、感知、管理、接戰能力仍難以和四面固定式相列雷達比擬,容易被不同方向出現的多個超音速目標掠海突破防禦。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中科院迄今能交出的最佳艦用雷達成績單,就是海鷹眼了。

海軍在震海計畫延宕多時後,喊出「載台國造、戰系外購」,恐怕也與中科院AESA技術進度較落後,仍未產出四面固定式AESA雷達、由其研發可能緩不應急有關。

但凡事總有一體兩面。

AESA雷達已確定是艦用雷達未來的主流。

若由國安會出面為海軍另建一案,以國造的海鷹眼雷達、海劍二防空飛彈及迅聯戰鬥系統搭配新型二級艦,則其對空偵搜性能和多目標接戰能力比起現役艦艇,仍然有所成長。

例如:現役編制一級艦的成功級巡防艦,號稱有「艦隊區域防空」能力(標準一型MRBlockVI飛彈射程46公里、射高1萬9800公尺),理論上備彈40枚,但Mk13單臂發射器備射彈僅一枚、最高射速八秒一發;艦上的AN/SPS-49(V)5長程L波段雷達無法測高、不具照明功能,接戰須交給一具STIR照明雷達負責遠程和一具CAS雷達對抗近程目標,標一飛彈又必須全程照明(HomeAlltheWay,HAW),導致實際接戰多目標時(尤其是末端彈道能衝刺到4馬赫的超音速反艦飛彈)很容易被飽和。

至於規劃中的輕巡防艦,海劍二飛彈射程固然短於標一飛彈(約與法國Aster-15相當,15到30公里),幸有左、右斜向發射箱能減短發射間隔,16枚備彈理論上均為備射彈,射速明顯高於Mk13發射器,助推火箭與燃氣舵則能使飛彈發射後快速轉向。

海劍二2.4馬赫的極速略遜於標一飛彈的2.5馬赫,但以海鷹眼雷達的分時上/下鏈功能,可對飛彈中途修正慣性導引誤差,等到彈道末端再開啟主動尋標器,使飛行路徑較有效率,也有利於接戰多目標。

海鷹眼雷達比起美軍最新型的AN/SPY-6系統雖然望塵莫及,不過數位塑波能力、資料更新頻率、同時追蹤目標數,仍然超越海軍現役最強基隆級驅逐艦上的AN/SPS-48E相列雷達,是以綜合而言,輕巡防艦的「近程區域防空」能力,應該不遜於或略優於成功級。

被動相列的蜂眼雷達原為陸軍低空預警之用,但在艦艇防空上,除了X波段波束精確度較佳之外,戰場監控、感知、管理、接戰能力都遜於海鷹眼雷達。

圖/聯合報資料照 再看曾被比較的對象,即新一代三級艦「塔江級」,雖也有16枚海劍二防空飛彈,但持平而言,其對空偵搜只靠一具艦用版蜂眼雷達(單面旋轉式PESA、X波段、每分鐘30轉、探測距離約54公里,最高約一萬公尺、掃描仰角上限60°、能同時追蹤64個目標),另一具STIR照明雷達則主為導引火砲射擊,且兩者只有飛彈上鏈(uplink)模組而不具下鏈(downlink)模組,優化彈道能力僅有「半套」,雷達高度低、視野侷限,可知塔江級僅能勝任「點防禦」,並不具備新二級艦的近程區域防空能力。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海軍與中科院在「迅聯專案」投注67億2543萬餘元,耗時逾五年,辛苦整合四面固定式PESA、海弓三、Mk41垂直發射系統仍難以滿足需求,導致震海計畫可能改採外購戰系(目前傳出可能是洛馬集團的AN/SPY-7),確實是一大慘敗。

此後若以海鷹眼雷達作為國造AESA的基礎,先以較小的新造二級艦為載台,持續「小步快跑」驗證並精進設計,既可達到國艦國造的政治目的,也可培養自主國防能量,為日後建造更大型的主戰艦艇累積經驗。

▍下篇: 是匡扶海軍或誆海軍?震海案膠著之際,國造輕巡防艦的利弊(下) 塔江級巡邏艦發射海劍二防空飛彈;彈尾助推火箭和燃氣舵清晰可見。

圖/國防部政戰局Youtube頻道 美軍 國軍 軍事評論 廖英雁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贊助作者,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贊助 贊助說明 為了鼓勵作者持續創作更好的內容,會員可以使用「贊助」功能實質回饋給喜愛的作者。

可將您認為適合的點數贈送給作者,一旦使用贊助點數即不得撤銷,單筆贊助最低點數為{{min}}點,最高點數沒有上限。

U利點數1點=NTD1元。

我已詳閱贊助說明,且同意站方的使用條款。

確認送出 您當前剩餘U利點數:{{balance}}點;前往購買點數。

延伸閱讀 「新一代巡防艦」大延宕——台灣國防產業夠務實嗎? 不符作戰需求?「微型飛彈突擊艇」的身後辯證 神盾系統的過去與未來——台灣取得神盾艦的意義 國防部的後備動員改革:淺談基幹旅的利弊得失 台美如何共構「整體性嚇阻」國防戰力,以防中共軍事冒進? 人類不再是戰場第一防線:淺談「無人載具母艦」概念的成形 作者其他文章 1895清日澎湖之役重開機(下):大砲轟斃倭兵不少?長槍拚火槍? 1895清日澎湖之役重開機(上):馬關條約割台澎?法國人是間諜? 是匡扶海軍或誆海軍?震海案膠著之際,國造輕巡防艦的利弊(下) 照片有玄機?那枚炸彈誰接的?屏東萬丹二戰空襲傳說的解謎(下) 媽祖接炸彈?潮州大空襲是也!屏東萬丹二戰空襲傳說的解謎(上) 想拚觀光,能幫歷史「加料」嗎?澎湖南進指揮所奇談的啟示(上) 想拚觀光,能幫歷史「加料」嗎?澎湖南進指揮所奇談的啟示(下) 飢荒時爽吃紅蟳?二戰末到國府接收初期,被誤解的澎湖飲食(下) 飢荒時爽吃紅蟳?二戰末到國府接收初期,被誤解的澎湖飲食(上) 平戰轉換?第二海軍?那些常見的海巡謬論及其隱憂(下) 平戰轉換?第二海軍?那些常見的海巡謬論及其隱憂(上) 火雨中的幸與不幸:1944年10月,臺灣沖航空戰裡的澎湖(下) 這只是空襲歲月的開端:1944年10月,臺灣沖航空戰裡的澎湖(上) 被虛構的「虛構歷史」?黨國教育曾灌輸「日本在二戰轟炸臺灣」? 那些年,學者專家也突棰:二戰美軍空襲澎湖史的八個烏龍(下) 看更多內容 留言區 廖英雁 廖英雁作人間語,亢顏敢為天下先。

平凡受薪族,喜愛踏實的日子,現居香格里拉。

最新文章 俄國從裏海區艦隊調動炮艇馳援黑海:一個別有洞天且暗藏玄機的軍事部署? 荷蘭自行車大國是如何煉成的?(四):開放文化、公民與治理 陳琮勛/「林義傑用BT種子釣魚」?回溯BT與著作權的愛恨情仇 翁麗淑/《流氓王信福》:為什麼要幫一個「十惡不赦」的死刑犯著書立論? 1930年代島都台北的法國電影熱(下):映畫聯盟與台灣文人的法國夢 最多瀏覽 以客為尊的服務業?一場百年大疫,加重台灣公務機關長年的行政弊病 徐巧芯違停事件啟示:台灣行人是道路使用的次等公民? 陳琮勛/「林義傑用BT種子釣魚」?回溯BT與著作權的愛恨情仇 俄烏戰場的攻擊主力兵種:永不停止追求打得更遠、更準確的砲兵 陳柏偉/強尼戴普勝訴,會是#MeToo運動與女性主義的反挫嗎? 鳴人堂臉書專頁 鳴人堂 TOP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