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長調-無形文化遺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長調是一種抒情曲,特點是大量使用裝飾音和假聲、綿長悠遠的流動性旋律、豐富的節奏變化、極為寬廣的音域和即興創作的形式。
上升的旋律節奏緩慢穩定,下降的旋律常常插入 ...
今日瀏覽人次:1343
累計瀏覽人次:3597534/
2022年7月14日星期四
作者名稱:
MinistryofCulture
版權宣言:
©UNESCO
蒙古長調
UrtiinDuu,traditionalfolklongsong
國家:
蒙古,中國
所在地區:
亞洲及太平洋地區
方位:
北緯46.86度東經103.84度
入選年分:
2008(2003)
遺產類別:
表演藝術,傳統手工藝
國家:蒙古,中國
「長調」(UrtiinDuu)是蒙古歌曲最主要的兩種形式之一,另一則是短調(BorginDuu)。
長調是一種在重要慶典中常見的儀式性表演,例如婚禮、新居落成、嬰兒誕生、馬駒烙印、那達慕慶典(見82頁)等,在蒙古社會中扮演非常鮮明和尊榮的角色。
長調是一種抒情曲,特點是大量使用裝飾音和假聲、綿長悠遠的流動性旋律、豐富的節奏變化、極為寬廣的音域和即興創作的形式。
上升的旋律節奏緩慢穩定,下降的旋律常常插入活潑的三音重複句式,模仿草原生活步調,演唱和創作皆與牧民生活緊密相關。
一般認為長調的歷史可追溯到2000年前,也記載於13世紀的文學作品中。
時至今日,長調仍保留著豐富多樣的地域性風格。
1950年以來,都市化及工業化日益取代傳統的游牧生活,導致蒙古遊牧族群逐漸喪失傳統的生活與藝術表現。
此外,草原逐日荒漠化,許多家庭轉而定居在城市裡,長調裡許多傳統主題例如頌讚牧民美德和遊牧經驗等都失去了其意義與連結。
馬祖列島位於臺灣海峽西側,由36座島礁組成,星羅棋佈於閩江口外,串連為一海上明珠。
堅硬的花崗岩是大地天賦的素材,丘陵起伏、岩岸蜿蜒,構成馬祖的基礎地形特色。
而遠從6,000年前新石器時代史前人類的島嶼生活遺跡、漢朝閩越族避走海外形成海洋民族、清初閩東沿海漁民和少數泉州人蜂湧移居,就地取材、打石砌牆、圍牆築屋,在各個澳口沿等高線形成依山的聚落,構成了現在馬祖獨特的聚落型態;至國共內戰,馬祖成為軍事重地,銘刻上坑道、碉堡、標語、砲臺等戰地烙印,在山陵起伏下,是一條條坑道的交織,密度為全世界之冠。
馬祖戰地文化是全世界從「熱戰」到「冷戰」,以致於邁向目前「和平共處」階段,保存最完整、最佳的示範點,更是全球獨一無二的戰爭文化遺址。
德國柏林圍牆只留小段供人憑弔;南北韓38度線處於準戰爭狀態;越南前南、北越鴻溝消滅殆盡;馬祖對岸的馬尾對峙期間設施也已幾無保存。
加上馬祖閩東文化之搭配,更是獨步全球的優勢。
另外,原被生態界以為已經絕種的「黑嘴端鳳頭燕鷗」,2000年再度在馬祖被發現,迄今統計全世界僅存50多隻黑嘴端鳳頭燕鷗,其中有20多隻出現於馬祖,是目前全世界最多者。
馬祖
1949年,閩江、舟山群島相繼失守,美軍見留守大陳島後勤線將會過長不易長期防守,建議國民政府放棄大陳島等地,轉進金門、馬祖,對於大陸福建沿海任何軍事行動皆可提前掌控,扼守其要點,馬祖列島便成為國共抗戰的最北端防線,次年成立「馬祖行政公署」,實行軍事管制,但在這期間,行政組織相當不穩,軍事部隊事權也不統一,因此,為減少權力機關層級繁複,使權力集中,於1956年設立了「戰地政務委員會」,簡化行政層級,事權統一,軍方強勢的控管著一切事務,居民生活嚴重受到監控,管制其人口外流,並將居民納入軍事管理,建立民防組織,遂由原先安平樂業的漁村,一躍成為冷戰時期反共前哨堡壘,作為民主世界與共產政權的最前哨,馬祖實有其重要的歷史意義。
馬祖雖未經歷重大砲火摧殘,但歷史留下的軍事遺跡,卻成為我們最珍貴的文化資產。
金馬戰地文化於2009年獲遴選為臺灣17處潛力點之一。
回溯馬祖列島開發歷史,遠至六千年前約當新石器時代,就有史前人類在島嶼上過著漁獵和採集的生活。
從東莒島大坪隴考古遺址出土文物研究,證實與福州地區的曇石山遺址同屬一個文化層,跟後來的閩越文化圈,又有相當程度的關聯性。
至今馬祖人仍舊保留著蛇和青蛙的圖騰信仰,濃濃的閩越文化遺風,已經沈潛於島民生活的底層,常顯現於祭典上,表露出馬祖人報本原始的情結和質樸的一面。
漢武帝剿滅閩越國後,一批不願歸降的閩越族遁走海上,成為最早的海洋民族,這樣偉業卻被歷代皇朝貶為「蜑民」階級。
馬祖人稱呼蜑民為「曲蹄仔」,馬祖有許多曲蹄仔開發和出沒的澳口,因此有「曲蹄澳」的地名。
史載馬祖曾有兩次海禁,進行封島焦土並將島民內徙:一次在1387年,因防制倭人為禍;另一次在1661年,為防止東南沿海居民接濟鄭成功軍隊。
海禁卻困不住馬祖人冒險犯難的海洋性格。
清初,閩東沿海漁民和少數泉州人仍蜂湧移住澳口,汲汲營造家園。
於是就地取花崗岩,打石砌牆、圍牆築屋,在各個澳口沿等高線形成依山的聚落。
如今,「一村一澳口」的聚落型態構築了獨特的聚落景觀。
而堅實的花崗岩牆體和滿佈壓瓦石的屋頂,造就馬祖鮮明的建築風格。
方正的「一顆印」民居和醒目的廟宇封火山牆,相映成趣。
聚落內,村民習於操弄福州語腔調,世代傳頌澳口保護神:「白馬尊王」的守土聖跡;傳統生活仍如以往,村民依歲時節氣敬神祭祖,日復一日形塑著閩東人文的風采。
而原是村民自家釀製的老酒,今日成為公營酒廠的招牌,名聲遠播。
1947年,國共內戰情勢慘烈,國民政府節節敗退,中共揮軍南下,國民政府將軍隊部署於東部沿海一帶的島嶼,企圖封鎖華中地區與福建廣東沿海一帶對外聯絡,建立防禦陣線,以嵊泗列島鎖住長江與上海,以舟山群島鎖住淮河與東海漁場,以馬祖列島控制閩江口流域,以金門封鎖廈門。
1968年起,馬祖地區國軍基於攻防一體之戰略指導與作戰任務需要,在南竿、北竿、西莒及東引,以人工一刀一斧、日夜不停趕工方式,在堅硬的花崗岩中開鑿出「北海坑道」、「安東坑道」、「午沙坑道」這些供登陸小艇使用之坑道碼頭,藉以保持戰力於九天之下,坑道密度為世界之冠,形成特殊的戰地景觀。
馬祖島上充滿「反攻大陸」、「蔣總統萬歲」、「爭取最後勝利」、「軍民合作」、「枕戈待旦」等標語,以及馬祖各式各樣地下石室、坑道、射口、砲臺、廚房、廁所等防禦工事軍事據點。
這些冷戰時期戰地文化景觀,反映了當時特殊的時空情境,加上燈塔、民間信仰廟宇及碑碣,符合世界遺產登錄標準第二及第四項。
馬祖獨特的戰地文化,兼具從「負面世界遺產」(對抗、戰爭、悲劇)走向「正面世界遺產」普世價值(和解、和平、喜劇)的教育示範與啟示作用,代表人類追求和平共存的普世價值,符合世界遺產登錄標準第三項。
無形文化遺產
http://www.unesco.org/culture/ich/index.php?RL=00115
姓名:
聯絡電話:
電子郵件:
內容:
驗證碼:
提醒您,勘誤表單欄位皆必填,請確認資料正確再送出,謝謝。
傳統宣紙製造手工藝
山清水秀,溪水潺潺,獨特的優良水質和溫和氣候,是中國東南方安...
馬頭琴傳統音樂
馬頭琴蒙語稱作「莫林胡耳」,是一種飾以馬頭的二絃琴。
七個多世...
中國皮影戲
中國皮影戲是一種以皮製或紙製的彩色影偶形像,伴隨著音樂和唱腔...
牧牛傳統和牛車工藝
傳統牛車(carreta)是哥斯大黎加最著名的工藝,從19世...
早池峰神樂(はやちね...
在十四或十五世紀,位於日本北方島嶼省份岩手縣的居民,將早池峰...
伊法占卜系統
伊法占卜系統利用廣泛的文獻和數學公式,是約魯巴(Yoruba...
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世界遺產|無形文化遺產|世界記憶|學習資料庫|問答集Q&A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AllRightsReserved©2013版權所有
電話:(04)2217-7777‧傳真:(04)2229-1993‧地址:40247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最佳瀏覽狀態:IE8.0以上版本‧螢幕解析度1024*768
延伸文章資訊
- 1長調- 翰林雲端學院
清.萬樹《詞律.發凡》:「自草堂有小令、中調、長調之目,後人因之,但亦約略云爾。」 字數較多的詞調。清朝毛先舒以九十一字以上者為長調。
- 2詞長短句小令中調長調詞牌單調雙調三疊四疊 - 網路展書讀
自明嘉靖顧從敬刻本輯《草堂詩餘》以小令、中調、長調為目錄以後,舊詞譜即據以為例。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稱中調,九十一字以上稱長調。清人 ...
- 3長調-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音樂被稱為「長調」不僅是因為歌曲的長度,還因為每個字的音節會被延長。一首四分鐘的歌可能僅有十個字。一些長歌如Uvgin shuvuu khoyor,也叫作Jargaltain delger(老人...
- 4長調- 翰林雲端學院
出自:《草堂詩餘》,清朝毛先舒以九十一字以上者為長調。 字數較多的詞調。
- 5長調- 教育百科| 教育雲線上字典
字數較多的詞調。清朝毛先舒以九十一字以上者為長調。清.萬樹《詞律.發凡》:「自草堂有小令、中調、長調之目,後人因之,但亦約略云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