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無常經 - 華人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佛說無常經》是一篇佛教經典。

大唐三藏法師義靜奉制譯。

佛說無常經《佛說無常經》是一篇佛教經典。

大唐三藏法師義靜奉制譯。

基本簡介佛經名。

大唐三藏法師義靜奉制譯。

經文全文:稽首歸依無上士,常起弘誓大悲心。

為濟有情生死流,令得涅盤安隱處。

大舍防非忍無倦,一心方便正慧力。

自利利他悉圓滿,故號調御天人師。

稽首歸依妙法藏,三四二五理圓明。

七八能開四諦門,修者鹹到無為岸。

法雲法雨潤群生,能除熱惱蠲眾病。

難化之徒使調順,隨機引導非強力。

稽首歸依真聖眾,八輩上人能離染。

金剛智杵破邪山,永斷無始相纏縛。

始從鹿苑至雙林,隨佛一代弘真教。

各稱本緣行化已,灰身滅智寂無生。

稽首總敬三寶尊,是謂正因能普濟。

生死迷愚鎮沉溺,鹹令出離至菩提。

生者皆歸死容顏盡變衰強力病所侵無能免斯者假使妙高山劫盡皆壞散大海深無底亦復皆枯竭大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未曾有一事不被無常吞上至非想處下至轉輪王七寶鎮隨身千子常圍繞如其壽命盡須臾不暫停還漂死海中隨緣客群苦循環三界內猶如汲井輪亦如蠶作繭吐絲還自纏無上諸世尊獨覺聲聞眾尚舍無常身何況於凡夫父母及妻子兄弟並眷屬目觀生死隔云何不愁嘆是故勸諸人諦聽真實法共舍無常處當行不死門佛法如甘露除熱得清涼一心應善聽能滅諸煩惱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

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

爾時佛告諸苾芻。

有三種法。

於諸世間。

是不可愛。

是不光澤。

是不可念。

是不稱意。

何者為三。

謂老病死。

汝諸苾芻。

此老病死。

於諸世間。

實不可愛。

實不光澤。

實不可念。

實不稱意。

若老病死。

世間無者。

如來應正等覺。

不出於世。

為諸眾生說所證法及調伏事。

是故應知。

此老病死。

於諸世間。

是不可愛。

是不光澤。

是不可念。

是不稱意。

由此三事。

如來應正等覺。

出現於世為諸眾生。

說所證法及調伏事。

爾時世尊。

重說頌曰:外事莊彩鹹歸壞內身衰變亦同然唯有勝法不滅亡諸有智人應善察此老病死皆共嫌形儀醜惡極可厭少年容貌暫時住不久鹹悉見枯羸假使壽命滿百年終歸不免無常逼老病死苦常隨逐恆與眾生作無利爾時世尊。

說是經已。

諸苾芻眾。

天龍藥叉揵闥婆阿蘇羅等。

皆大歡喜。

信受奉行。

常求諸欲境不行於善事云何保形命不見死來侵命根氣欲盡支節悉分離眾苦與死俱此時徒嘆恨兩目俱翻上死刀隨業下意想並慞惶無能相救濟長喘連胸急短氣喉中乾死王催伺命親屬徒相守諸識皆昏昧行入險城中親知鹹棄捨任彼繩牽去將至琰魔王隨業而受報勝因生善道惡業墮泥犁明眼無過慧黑暗不過痴病不越怨家大怖無過死有生皆必死造罪苦切身當勤策三業恆修於福智眷屬皆捨去財貨任他將但持自善根險道充糧食譬如路傍樹暫息非久停車馬及妻兒不久皆如是譬如群宿鳥夜聚旦隨飛死去別親知乖離亦如是唯有佛菩提是真歸仗處依經我略說智者善應思天阿蘇羅藥叉等來聽法者應至心擁護佛法使長存各各勤行世尊教諸有聽徒來至此或在地上或居空常於人世起慈心晝夜自身依法住願諸世界常安隱無邊福智益群生所有罪業並消除遠離眾苦歸圓寂恆用戒香塗瑩體常持定服以資身菩提妙華遍莊嚴隨所住處常安樂佛說無常經附一:臨終方訣若苾芻苾芻尼。

若鄔波索迦鄔波斯迦。

若見有人將欲命終。

身心苦痛。

應起慈心。

拔濟饒益。

教使香湯澡浴清淨。

著新淨衣。

安詳而坐。

正念思惟。

若病之人。

自無力者。

餘人扶坐。

又不能坐。

但令病者。

右脅著地。

合掌至心。

面向西方。

當病者前。

取一淨處。

唯用牛糞香泥塗地。

隨心大小。

方角為壇。

以華布地。

燒眾名香。

四角燃證。

於其壇內。

懸一彩像。

令彼病人。

心心相續。

觀其相好。

了了分明。

使發菩提心。

復為廣說三界難居。

三塗苦難。

非所生處。

唯佛菩提。

是真歸仗。

以歸依故。

必生十方諸佛剎土。

與菩薩居。

受微妙樂。

問病者言。

汝今樂生何佛土也。

病者答言。

我意樂生某佛世界。

時說法人。

當隨病者心之所欲。

而為宣說佛土因緣十六觀等。

猶如西方無量壽國。

一一具說。

令病者心樂生佛土。

為說法已。

復教諦觀。

隨何方國。

佛身相好。

觀相好已。

復教請佛及諸菩薩。

而作是言。

稽首如來應正等覺。

並諸菩薩摩訶薩。

願哀愍我。

拔濟饒益。

我今奉請為滅眾罪。

復將弟子。

隨佛菩薩。

生佛國土。

第二第三。

亦如是說。

既教請已。

復令病人稱彼佛名。

十念成就。

與受三歸。

廣大懺悔懺悔畢已。

復為病人。

受菩薩戒。

若病人困不能言者。

餘人代受。

及懺悔等。

除不至心。

然亦罪滅。

得菩薩戒。

既受戒已。

扶彼病人。

北首而臥。

面向西方。

開目閉目。

諦想於佛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

乃至十方諸佛亦復如是。

又為其說四諦因果十二因緣。

無明老死。

苦空等觀。

若臨命終。

看病餘人。

但為稱佛。

聲聲莫絕。

然稱佛名。

隨病者心稱其名號。

勿稱余佛。

恐病者心而生疑惑。

然彼病人命漸欲終。

注二:日本沙門最澄顯戒論,開示大唐貢名出家不欺府官明據五十一,轉有當院行者趙元及,年三十五,貫京兆府雲陽縣龍雲鄉修德里,父貞觀為戶身無籍,誦無常經一卷等。

注三:根本說一切有部毗柰耶雜事卷第四雲:'佛言苾芻,不應作吟詠聲,誦諸經法,及以讀經。

請教白事,皆不應作。

然有二事,依吟詠聲:一謂贊大師德,二謂誦三啟經;余皆不合。

'注四:根本說一切有部毗柰耶雜事卷第四雲:'是時善和苾芻,作吟諷聲,贊誦經法。

其音清亮,上徹梵天。

時有無數眾生,聞其聲音,悉皆種植解脫分善根,乃至傍生稟識之類,聞彼聲者,無不攝耳,聽其妙音。

後於異時,憍薩羅勝光大王,乘白蓮華象,與諸從者,於後夜時,有事出城,須詣余處。

善和苾芻,於逝多林內,高聲誦經。

於時象王,聞音愛樂,屬耳而聽,不肯前行。

御者即便推鉤振足,象終不動。

王告御者曰:可令象行!答言:大王!盡力驅前,不肯移足。

未知此象意欲何之?王曰:放隨意去!彼即縱鉤,便之給園,於寺門外,攝耳聽聲。

善和苾芻,誦經既了;便說四頌,而發願言:天阿蘇羅藥叉等,乃至隨所住處常安樂。

時彼象王,聞斯頌已;知其經畢,即便搖耳舉足而行,任彼馳驅,隨鉤而去'。

注五:根本說一切有部,毗柰耶雜事卷第十八雲,佛言:'苾芻身死,應為供養!苾芻不知云何供養。

佛言:應可焚燒。

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如佛所說,於此身中,有八萬戶蟲,如何得燒?佛言:此諸蟲類,人生隨生,若死隨死;此無有過。

身有瘡者,觀察無蟲,方可燒殯。

欲燒殯時,無柴可得。

佛言:可棄河中,若無河者,穿地埋之。

夏中地濕,多有蟲蟻?佛言:於叢薄深處,令其北首,左脅而臥,以草稕支頭。

若草若葉,覆其身上。

送喪苾芻,可令能者,誦三啟無常經;並說伽他,為其咒願。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十二雲:'苾芻身死,應檢其屍。

若無蟲者,以火焚燒。

無暇燒者,應棄水中,或埋於地。

若有蟲及天雨,應共輿棄空野林中,北首而臥,竹草支頭,以葉覆身,面向西望。

當於殯處,誦無常經;復令能者,說咒願頌。

喪事既訖,宜還本處。

其捉屍者,連衣浴身,若不觸者,應洗足。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柰耶卷第四十三雲:'出尊者屍,香腸洗浴,置寶輿中。

奏眾伎樂,幢幡滿路,香菸遍空。

王及大臣,傾城士女,從佛及僧,送諸城外。

至一空處,積眾香木,灌灑香油,以火焚之,誦無常經畢;取捨利羅置金瓶內,於四衢路側,建窣堵波。

種種香華,及眾音樂,莊嚴供養,昔未曾有。

'注六:南海寄歸內法傳雲:'然依佛教,苾芻亡者,觀知決死,當日舁向燒處,尋即以火焚之。

當燒之時,親友鹹萃,在一邊坐。

或結草為坐;或聚土作台,或置磚石,以充坐物。

令一能者,誦無常經,半紙、一紙,勿令疲久。

然後各念無常,還歸住處。

'注七:根本說一切有部毗柰耶卷第二十七雲:'佛告阿難陀,營作苾芻,所有行法,我今說之。

凡授事入,為營作故,將伐樹時,於七八日前,在彼樹下,作曼荼羅,布列香華,設諸祭食,誦三啟經。

耆宿苾芻,應作犄歌拏咒願,說十善道,讚嘆善業;復應告語:若於此樹,舊住天神,應向余處,別求居止。

此樹今為佛法僧寶,有所營作。

過七八日已,應斬伐之。

若伐樹時,有異相現者,應為讚嘆施捨功德,說慳貪過。

若仍現異相者,即不應伐。

若無別相者,應可伐之。

'又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九所載者,與此略同。

回向文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所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其它詞條CarreraheysoulsisterJohnParkKUNHotel全世界都停電南沙也香喉癌性手槍未來都市桂林油炸機泡泡王蓋諾賽克特秦楊綠竹筍羅雲熙肛門廔管藥品討厭長安旅行社佛說無常經@華人百科佛說無常經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