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掠影[正文] - 成語檢視- 教育部《成語典》2020 [進階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浮光掠影 ; fú guāng lüè yǐng · 「浮光掠影」之「掠」,典源作「略」,「略」通「掠」,為輕拂、輕拭而過的意思。

「浮光掠影」指「表面反射的光」和「一閃而過的影子」,用 ... 教育部《成語典》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浮光掠影] 正文修訂本參考資料編輯總資料庫 浮光掠影 成  語浮光掠影 注  音ㄈㄨˊㄍㄨㄤㄌㄩㄝˋㄧㄥˇ 漢語拼音fúguānglüèyǐng 釋  義「浮光掠影」之「掠」,典源作「略」,「略」通「掠」,為輕拂、輕拭而過的意思。

「浮光掠影」指「表面反射的光」和「一閃而過的影子」,用來比喻見識粗淺,不夠仔細深入。

※語或出清.馮班《鈍吟雜錄》卷五。

後亦用「浮光掠影」比喻文章言論的內容膚淺空泛。

有時也用來形容印象不深刻。

△「走馬看花」、「浮光漾影」 典  源※清.馮班《鈍吟雜錄》卷五 滄浪云:「不落言筌,不涉理路。

」按:此二言似是而非,惑人為最。

夫迷悟相覺,則假言以為筌;邪正相背,斯循理而得路。

迷者既覺,則向來之言還歸無言;邪者既返,則向來之路未嘗涉路,是以經教紛紜,實無一法可說也。

此在教家已自如此,若教外別傳則絕塵而奔,誠非凡情淺見所測,吾不敢言也。

至於詩者,言也,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詠歌之,但其言微,不與常言同耳,安得有不落言筌者乎?詩者,諷刺之言也,憑理而發,怨誹者不亂,好色者不淫,故曰:「思無邪!」但其理元或在文外,與尋常文筆言理者不同,安得不涉理路乎?滄浪1>論詩,止是浮光略影2>,如有所見,其實腳跟未曾點地,故云:「盛唐之詩如空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

」種種比喻,殊不如劉夢得4>云「興在象外5>」一語妙絕。

〔注解〕 滄浪:嚴羽,字儀卿,一字丹丘,自號滄浪逋客。

南宋邵武人,生卒年不詳。

為文學批評家,論詩以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為上,且以禪說詩,清人王漁洋本其說而立神韻一派。

著有《滄浪詩集》、《滄浪詩話》等。

浮光略影:浮光,物體表面反射的光。

略影,即掠影,指一閃而過的影子。

「空中之色」諸句:嚴羽《滄浪詩話.詩辯》的原文作「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

劉夢得:劉禹錫(西元772∼846),字夢得,唐彭城人。

貞元九年進士,後為監察御史。

因與柳宗元參加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運動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

晚年時,曾為太子賓客,故亦稱為劉賓客。

劉氏擅長詩文,當時與白居易為好友,詩名相若。

興在象外:感興存在於表象之外。

興,音ㄒㄧㄥˋ。

詩六義之一,先言他物以引領所詠之事的詩歌作法。

典故說明「浮光掠影」,指「物體表面反射的光」和「一閃而過的影子」,都是指虛幻而難以深入觀察的事物。

這個成語可能出自於清代馮班《鈍吟雜錄》卷五這篇文章的「浮光略影」。

馮氏糾繆的對象是宋代嚴羽所寫的《滄浪詩話》。

嚴氏在《滄浪詩話.詩辯》中有一段話說:「夫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

……所謂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

」嚴氏這段話的大意是說:詩的寫作,不是用來賣弄學問,談道說理的;所以詩的最高境界最好不涉及理的談論,也不要只是賣弄語言文字。

馮班認為嚴氏用「不涉理路,不落言筌」來描述詩的寫作是大有問題的。

詩是用來「言志」,也就是用來「說出意念」的,只是為了把感情充分發抒,所以演變成詠歌,這雖然和正常言語不同,但也是「言」呀!怎能說「不落言筌」呢?詩也可以拿來表述諷刺的情感,這也就是論理呀!怎麼可以說是「不涉理路」呢?因此他認為嚴羽的見解就像嚴氏自己形容盛唐詩所用的一些比喻:「空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一樣,都是「浮光略影」,看起來似有見地,其實就像一個人的腳跟沒踏在地面上一樣,是相當地空泛,不可信的。

後來「浮光掠影」這個成語可能就從這裡的「浮光略影」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見識粗淺,不夠仔細深入,也用來特指文章言論的內容膚淺空泛;有時也用來形容印象不深刻。

書  證 清.藍鼎元〈方輿小序〉:「代之言者,率又浮光掠影,語焉不詳。

求其談之歷歷,如聚米畫沙,可按而行,渺未之見也。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二九五.集部.詩文評類一.滄浪詩話》:「又四靈之派方盛,世皆以晚唐相高,故為此一家之言,以救一時之弊。

後人輾轉承流,漸至於浮光掠影,初非羽之所及知譽者太過,毀者亦太過也。

」 《清朝四書文.廖騰奎.子謂子夏曰》:「思辭堅切,一洗浮光掠影之談。

其篇法氣韻,亦深有得於古文者。

」 《鏡花緣》第一八回:「總之,學問從實地上用功,議論自然確有根據;若浮光掠影,中無成見,自然隨波逐流,無所適從。

」 用法說明一、語義說明比喻見識粗淺,不夠仔細深入。

使用類別用在「敷衍隨便」的表述上。

例句 這本書要精讀,不能以浮光掠影為足。

《老殘遊記》寫得很深入,絕非浮光掠影地看看就能完全領會。

二、語義說明比喻文章或言論的內容膚淺空泛。

使用類別用在「文章膚淺」、「言談空泛」的表述上。

例句 這種浮光掠影的言論,難以令人信服。

議論必須確有根據,若只是浮光掠影,人云亦云,有何價值?這篇論文表達的思想只是浮光掠影,所見欠缺深度,結語當然不著邊際。

三、語義說明形容印象不深刻。

使用類別用在「印象不深」的表述上。

例句 浮光掠影憶往事,不堪回首話當年。

人生如夢,夢中所見只是浮光掠影罷了。

浮光掠影地遊覽,怎能深入了解各個地方的風俗民情?我當年住在北平的時間很短,如今只有些浮光掠影的印象。

那些地方我雖去過,但腦海中的浮光掠影,現在已模糊不清。

辨  識近義成語走馬看花、蜻蜓點水 參考詞語掠影浮光 ㄌㄩㄝˋㄧㄥˇㄈㄨˊㄍㄨㄤ lüèyǐngfúguāng 即「浮光掠影」。

見「浮光掠影」條。

清.延君壽《老生常談》:「歷觀古人所云,此是何等鄭重事,可輕心掉弄?如只是掠影浮光,天下何者不可為,必要作詩?」 浮光略影 ㄈㄨˊㄍㄨㄤㄌㄩㄝˋㄧㄥˇ fúguānglüèyǐng 猶「浮光掠影」。

見「浮光掠影」條。

清.馮班《鈍吟雜錄》卷五:「滄浪論詩,止是浮光略影,如有所見,其實腳跟未曾點地。

」(源) 游光掠影 ㄧㄡˊㄍㄨㄤㄌㄩㄝˋㄧㄥˇ yóuguānglüèyǐng 猶「浮光掠影」。

見「浮光掠影」條。

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丁集.卷中.譚解元元春》:「原其初,豈無一知半解、游光掠影,居然謂文外獨絕,妙處不傳,不自知其識之墮於魔,而趣之沉於鬼也。

」 清.浦起龍《讀杜心解.卷首下.少陵編年詩目譜後記》:「顧以儱侗為圓融、為通脫,游光掠影,於少陵未有處也。

」 ︿回頂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