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骨鋼筋混凝土結構RC梁與SRC柱之接合設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其解說並強調:「為使應力傳遞平順,若設計上需要SRC柱與RC梁相接時,應採用漸進方式來進行構材斷面之轉換續接,即先以SRC柱接一般SRC梁,再將SRC梁轉換為 ... 發佈訊息: 大口徑輸水幹管修復案例探討 慨談南橫全線邊坡防護工程 工程會表示公共工程查核機制早已存在 鋼橋遭落石重創緊急搶通之管理及執行 談基礎「巨積混凝土」溫控計畫案例與建言 首頁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使用條款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網站地圖 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 技師報 專業文章 文章分類 工程知訊水土保持工程鑑定施工技術營建管理地工技術結構設計法規法令 文章排序 精選文章最新文章最多點閱文章搜尋 專欄報導 技師報社論工程專家專欄主任技師專欄公會活動專欄 專業服務 中英日工程名詞查詢 結構標準圖 鋼筋混凝土 鋼結構 工程翦影 工程圖像Gallery 工程影像Video 會員登入 會員登入 記得我 -> 您目前位置: 首頁結構設計鋼骨鋼筋混凝土結構RC梁與SRC柱之接合設計 詳細內容 分類:結構設計 作者陳純森技師 2017-06-27 點擊數:28033  列印  Email 鋼骨鋼筋混凝土之建築結構,若採用RC梁與SRC柱相銜接時,其鋼柱面必須妥善設置鋼骨托梁,讓RC梁之應力逐漸傳遞至SRC柱,不應將RC梁直接與SRC鋼柱連接。

SRC規範第8.7.2節規定:「當設計鋼骨鋼筋混凝土柱與鋼筋混凝土梁相接時,為使應力傳遞平順,應使鋼筋混凝土梁之應力先傳遞至鋼骨鋼筋混凝土梁上,再由鋼骨鋼筋混凝土梁與鋼骨鋼筋混凝土柱相接合。

」其解說並強調:「為使應力傳遞平順,若設計上需要SRC柱與RC梁相接時,應採用漸進方式來進行構材斷面之轉換續接,即先以SRC柱接一般SRC梁,再將SRC梁轉換為RC梁。

」。

依照上述規定,RC梁接SRC柱時,其力量之轉換,宜採用圖1方式設計,照片1則為實際施工之方式。

圖1RC梁與SRC柱接頭之設計【4】 照片1RC梁與SRC柱接頭之施工【4】 為了使RC構材的應力,能順利轉換至SRC構材上,規範8.7節建議在轉換段之鋼骨,可以配置適當的剪力釘;轉換處之RC部份,亦可加配補強箍筋與長向補助筋,如圖2所示。

圖2梁轉換段之補強【2】 RC梁轉換為SRC梁斷面之要點 規範8.7.1節規定,鋼骨鋼筋混凝土梁轉換成鋼筋混凝土梁,或鋼骨鋼筋混凝土柱轉換成鋼筋混凝土柱時,應檢討下列各項: 1.轉換處儘可能位於該構材反曲點附近,彎矩較小的位置。

2.轉換處應配置適當的剪力釘與箍筋,使鋼筋混凝土與鋼骨間能有效傳遞應力。

3.轉換處之鋼筋混凝土部份之彎矩強度,應大於該處需求彎矩之1.1倍;若有不足,則應於轉換處加設補強鋼筋。

斷面之轉換設計 鋼筋混凝土梁轉換成鋼骨鋼筋混凝土梁時,依規範規定在轉換處附近應配置局部加強之「插入鋼筋」與「剪力傳遞筋」,以強化漸變斷之構材強度,其示意如圖3,圖3(a)為RC梁左端之轉換,右端為RC梁接RC柱不須轉換,圖3(b)則兩端均須轉換。

圖3轉換段之插入鋼筋與剪力傳遞筋【3】 參考圖4,依照規範8.7.1節規定,轉換處之鋼筋混凝土彎矩強度,必須大於該處需求強度之1.1倍;若有不足,應以插入鋼筋加強不足。

此外,依據日本建築學會【3】之建議,RC梁傳遞至鋼梁的彎矩,絕大部分經由鋼梁懸臂端1/3長度(即L/3,L為鋼梁長度)範圍的混凝土承壓力Cc,如取剪力傳遞筋的結點為自由體,得知剪力傳遞筋拉力Tw與插入鋼筋拉力Ta,及混凝土承壓力Cc之力學平衡關係,如圖中之「細部"a"」,最外側之Cc與縱軸成45o交角,各Cc之總合力成為鋼梁懸臂端之集中載重,衍生為鋼梁之彎矩。

根據上述原則,可分別計算插入鋼筋之數量與剪力傳遞筋之需求量。

詳細設計之計算實例可參閱文獻【3】或文獻【4】。

圖4剪力傳遞至鋼梁之機制【3】 轉換段採用剪力釘設計 若剪力傳遞筋之配置過度密集時,可利用鋼梁之翼板加銲剪力釘,以分攤部分之應力傳遞。

參考圖5,(a)圖為原RC梁之彎矩圖,P.I.為梁之反曲點,梁左端之總彎矩,包括直通鋼筋混凝土所貢獻之彎矩Mrc及鋼梁提供之彎矩Ms。

Mrc之範圍詳圖(b)I所示。

若鋼梁之懸臂長度為L,由剪力傳遞筋所衍生之鋼梁固定端彎矩為Mv,其範圍詳圖(c)II所示。

插入鋼筋之力偶可藉剪力釘之功用而貢獻Mr之彎矩,其範圍詳圖(d)III所示,圖(d)之剪力釘可減少剪力傳遞筋之負擔,進而減少剪力傳遞筋之用量。

至於插入鋼筋與相關混凝土所貢獻之彎矩強度則如圖(e)IV所示。

圖5轉換段之應力與傳遞【4】 結論 鋼骨鋼筋混凝土之梁柱接頭,業界常用RC梁之主筋續接器,直接銲在SRC之鋼柱上,其實並不符合建築技術規則與SRC規範之規定,如欲符合規範之設計,日本建築學會務實之設計細則與指針,是頗值得參考的。

1.建築技術規則(100年3月)。

內政部。

2.鋼骨鋼筋混凝土構造設計規範與解說(100年3月)。

內政部。

3.鉄骨鉄筋コンクリート造配筋指針同解說(94年7月)。

日本建築學會。

4.陳純森(106年5月)。

鋼骨鋼筋混凝土工程實務。

科技圖書公司。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柱PMM雙向彎矩作用下塑鉸之研究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精選文章新進文章 台灣營建業的再進化 鋼結構韌性切削接頭超音波檢測施作的問題 人行橋垂直振動舒適度之初步評估 多震台灣談外觀奇特建築物之安全 免開挖工法概述 地下結構體滲漏水解析(下) 鋼橋疲勞破壞之探討 以鋼筋混凝土雙核心柱取代SRC柱可行性探討 技師報 2022-05-31 技師報第1329期 施工技術 2022-05-31 大口徑輸水幹管修復案例探討 水土保持 2022-05-31 慨談南橫全線邊坡防護工程 技師報社論 2022-05-31 第1329期社論-抗震師法抗疫落實超前佈署 技師報 2022-05-25 技師報第1328期 工程知訊 2022-05-25 工程會表示公共工程查核機制早已存在 標題及其它 2022-05-25 時間不存在的墨西哥 技師報社論 2022-05-25 第1328期社論-租稅優惠再延五年積極驅動危老重建 Tweet 您可能有興趣文章: 詳細內容 分類:結構設計 2022-05-13 詳細內容 分類:結構設計 2022-04-28 詳細內容 分類:結構設計 2022-04-21 詳細內容 分類:結構設計 2022-04-08 詳細內容 分類:結構設計 2022-03-29 點我閱讀更多...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

Clos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