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野生杜鵑花資源(上)(作者- 曾彥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他們到處搜集不同種原,大量繁殖,且培育新品種,使杜鵑花成為庭園花卉熱門商品,行銷全世界,導致全世界無論公園、廣場、植物園、花園及校園等到處 ...
最新留言
關於植物物語
綠林遊梭客
這是台大森林系植群研究室的部落格。
檢視我的完整簡介
網誌存檔
►
2013
(2)
►
八月
(1)
►
三月
(1)
►
2011
(1)
►
九月
(1)
►
2010
(1)
►
十二月
(1)
►
2009
(1)
►
十一月
(1)
▼
2008
(8)
►
十一月
(1)
►
八月
(1)
▼
七月
(2)
台灣野生杜鵑花資源(下)(作者-曾彥學)
台灣野生杜鵑花資源(上)(作者-曾彥學)
►
五月
(4)
2008年7月19日星期六
台灣野生杜鵑花資源(上)(作者-曾彥學)
【一、前言】一談到杜鵑,便會讓人聯想到陽明山的杜鵑花季。
的確,假如有親身感受到萬紫千紅、百花爭豔的勝境,就能體會出為何杜鵑花被列為世界名花。
杜鵑花在中國歷史上,最早記載於南北朝,大約五世紀左右,當時作為藥用;至唐朝時期大約八、九世紀,許多詩人便將杜鵑花作為詩詞歌賦吟詠的體材,如李白:「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迴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之後歷代便有許多文獻流傳下來。
至於當成園藝花卉則是近代的事,真正將它發揚光大,成為世界著名花卉,則是歐美各國的植物學家、園藝學家、採集家及園藝業者等。
他們到處搜集不同種原,大量繁殖,且培育新品種,使杜鵑花成為庭園花卉熱門商品,行銷全世界,導致全世界無論公園、廣場、植物園、花園及校園等到處可見杜鵑花的蹤跡。
台北著名的陽明山公園內最常見的平戶杜鵑、皋月杜鵑、西洋杜鵑及久留米杜鵑等,都是外來的園藝栽培品種,而非台灣原生杜鵑。
一般校園常見栽培的平戶杜鵑【二、分類概況】全世界的杜鵑花大約有900種左右,隸屬於杜鵑花科(Ericaceae),廣分布於北半球熱帶、亞熱帶至高山寒帶地區。
依其生長習性,概可分為地生型與著生型兩類,其中地生型杜鵑以中國大陸雲貴高原一帶為主要的分布中心,沿喜馬拉雅山脈的尼泊爾、錫金、不丹、西藏及緬甸等地向外擴展逐漸演變成今日的分布。
另一群著生型杜鵑則是以東印度群島,即印尼、馬來西亞、新幾內亞及附近島嶼為主要分布中心,再向外擴展。
亞洲大陸約有850幾種,中國就有500多種,是全世界產杜鵑花種類最多的國家;北美洲有24種;歐洲有9種;澳洲僅產1種;而非洲及南美洲則無原生杜鵑花。
台灣正好位於東亞地生型杜鵑與著生型杜鵑分布的交匯地區,加上島內氣候變化萬千,山巒層疊,地形極為複雜,因而孕育許多野生杜鵑花。
有關台灣原生的杜鵑花,最早的記載出現於1896年英國人亨利(Henry)的「台灣植物名彙」中,當時僅記載金毛杜鵑(RhododendronoldhamiiMaxim.)及台灣杜鵑(R.formusanumHemsl.)兩種,爾後陸續經過日據時代的早田文藏(1911~1921)、威爾森(1925)、佐佐木舜一(1928)、鈴木時夫(1935)、金平亮三(1936)、正宗嚴敬(1936)、大井次三郎(1937)等;光復後李惠林(1963、1973)、許建昌(1973)、應紹舜(1976)及楊遠波、呂勝由(1989)等專家學者精心研究,各學者對於台灣野生杜鵑花的種類的記載從14種至29種不等。
根據1999年出版的第二版台灣植物誌則將台灣原生杜鵑處理為15種,其中特有種有11種,特有種比例高達73﹪。
1999年日本學者Kurashige發表台灣另一新種杜鵑植物,稱為棲蘭山杜鵑,模式標本採自宜蘭縣棲蘭山一帶。
故台灣現有原生杜鵑花有16種。
茲將這16種台灣的原生杜鵑花分述如下:(一)南澳杜鵑(RhododendronbreviperulatumHayata)別名:埔里杜鵑、毛柱杜鵑特色:南澳杜鵑在外觀形態上與紅毛杜鵑相似,但南澳杜鵑雄蕊5枚可與紅毛杜鵑雄蕊10枚區別。
形態特徵:常綠小灌木。
葉半紙質,橢圓形,兩面披剛毛。
花頂生,花冠漏斗狀,淡紫紅色,偶見白色品系;雄蕊5枚。
蒴果圓錐形。
生育環境:喜生長於干擾過後的環境,如崩塌地或裸露地等,屬演替早期的先驅陽性植物,常見於臺灣二葉松或臺灣五葉松林下的灌木層。
自然分布:台灣特有種。
主要分布臺灣中央山脈中部兩側海拔400至2,200m地區,可見於台中、南投、嘉義、花蓮及宜蘭等縣。
族群現況:目前族群數量普通,族群結構穩定,但自然分布集中於中央山脈中部兩側山地,中橫公路又貫穿其中,因此生育地有隨時受人為干擾的風險存在。
瀕危等級:低危級(LowerRisk,LR)(二)西施花(RhododendronellipticumMaxim.)別名:青紫花、阿里山杜鵑特色:花冠是典型的漏斗狀,與其他的野生杜鵑花不一樣。
花型大、花色美,可做為台灣原生綠美化樹種。
形態特徵:常綠小喬木。
小枝光滑。
葉半革質,長橢圓形,兩面光滑。
花芽2-5個頂生,每一花芽僅一朵花,稀2朵;花冠漏斗狀,白至淡紅色,雄蕊10枚。
蒴果長橢圓形。
生育環境:常出現於低、中海拔闊葉林或針闊葉混交林邊緣,屬次優勢層耐陰性植物。
自然分布:廣泛種。
分布中國、日本、琉球及台灣等地。
台灣普遍分布於海拔200至2,400m地區,可見於台北、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南投、嘉義、高雄、屏東、花蓮及宜蘭等縣。
族群現況:目前族群數量普通,族群結構穩定。
瀕危等級:低危級(LowerRisk)。
(三)台灣杜鵑(RhododendronformosanumHemsl.)特色:台灣杜鵑可長成大喬木,是台灣原生杜鵑花中唯一可形成森林的杜鵑。
形態特徵:常綠喬木。
葉革質,長披針狀形,葉面光滑,葉背披灰白色貼伏狀毛茸。
花頂生;花冠鐘形,白至淡紫紅色,雄蕊10枚。
蒴果長子彈形。
生育環境:常生長於低至中海拔的嶺脊或陡坡地區,且常常形成局部的純林,屬耐陰或半耐陰性植物。
自然分布:台灣特有種。
分布本島海拔600至2,400m地區,可見於台北、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南投、嘉義、高雄、屏東、花蓮及宜蘭等縣。
族群現況:目前族群數量尚豐富,族群結構穩定。
瀕危等級:低危級(LowerRisk)。
(四)南湖杜鵑(RhododendronhyperythrumHay.)特色:花後長出密黃褐色毛茸的幼葉是它在外觀形態上最大的特徵。
形態特徵:常綠小喬木。
葉厚革質,長橢圓狀披針形,葉面光滑,葉背披黃褐色貼伏狀毛茸。
花序頂生;花冠鐘形,花色白至淡紫紅,雄蕊10枚。
蒴果長子彈形。
生育環境:喜歡石灰岩的環境,常生長於中高海拔稜脊處、陡坡或林緣地。
屬陽性植物。
自然分布:台灣特有種。
分布海拔1,400至3,700m的山區,僅見於台中及花蓮兩縣境內的南湖大山、清水山及嵐山等高山。
族群現況:目前族群數量少,族群結構尚穩定,但因生育地狹隘,加上又是登山客活動地區,有受干擾之虞。
瀕危等級:易危級(Vulnerable)。
(五)烏來杜鵑(RhododendronkanehiraiWilson)別名:柳葉杜鵑、金平氏杜鵑特色:烏來杜鵑是台灣原生杜鵑花中,唯一屬於亞熱帶低海拔的河岸杜鵑,喜歡出現在溪旁的岩石峭壁上。
形態特徵:常綠小灌木。
葉半紙質,線狀披針形,兩面披褐色剛毛。
花頂生,花冠漏斗狀,有桃紅、粉紅、淡紫、紫紅等四種顏色,雄蕊10枚。
蒴果長橢圓形。
生育環境:常出現在河岸兩旁的岩石隙縫中,為典型的河岸杜鵑。
屬陽性先驅植物。
常與木槿、甜根子草、小葉桑等伴生。
自然分布:台灣特有種。
原生育地僅分布於臺灣北部新店溪上游的北勢溪,海拔100~300m的溪畔,以乾溝、鸕鶿潭一帶為主要分布中心。
為本島原生杜鵑植物中族群數量最少,分布最狹隘的一種。
民國七十三年翡翠水庫竣工後,將其生育地全部淹沒,目前已無野外分布地。
族群現況:自從民國七十三年翡翠水庫竣工後,生育地全部淹沒,十幾年來皆無野外採集記錄,目前僅有少數移植栽培者。
瀕危等級:野外絕滅級(ExtinctintheWild,EW)。
民國七十七年政府曾公告為法定珍貴稀有植物。
(六)著生杜鵑(RhododendronkawakamiiHayata)別名:川上氏杜鵑特色:為台灣野生杜鵑花中,唯一具有黃色花冠及唯一屬於著生型的杜鵑。
本種僅出現在本島海拔高度約在1,500m至2,500m左右的山區,是台灣霧林帶的指標植物;在世界植物地理上,它可能是東印度群島著生型杜鵑分布的北界。
形態特徵:著生性常綠小灌木。
葉半革質,長橢圓形,兩面光滑。
花2-5個頂生,花冠漏斗狀,黃色,雄蕊10枚。
蒴果長橢圓形。
生育環境:常著生於中海拔闊葉林或針闊葉混交林優勢植物冠層枝幹上,以紅檜的樹上較常被附著。
自然分布:台灣特有種。
台灣普遍分布於海拔1,500至2,500m山地,可見於台北、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南投、嘉義、高雄、屏東、花蓮及宜蘭等縣。
族群現況:目前族群數量普通,族群結構穩定。
瀕危等級:低危級(LowerRisk)。
(七)守城滿山紅(RhododendronmariesiiHemsl.&Wilson)別名:馬里士杜鵑特色:守城滿山紅花冠深裂,且常常二三分裂,左右對稱,頗為特殊。
形態特徵:常綠小灌木。
葉橢圓形,半紙質,兩面披柔毛、常三葉輪生於枝條頂端。
花頂生,花冠二三分裂,左右對稱,淡粉白至粉紅色,偶見白色品系,雄蕊10枚。
蒴果長橢圓形。
生育環境:陽性植物,於土壤及空氣潤濕的環境中生長較為良好,其生育地為灌叢或草生地之陡坡居多。
自然分布:廣泛種。
分布中國及台灣等地。
台灣分布於海拔200至1,800m地區,可見於苗栗、台中及南投等縣。
族群現況:目前族群數量普通,族群結構穩定。
瀕危等級:低危級(LowerRisk)。
(八)細葉杜鵑(RhododendronnoriakianumiT.Suzuki)別名:志佳陽杜鵑、北部高山紅花杜鵑特色:細葉杜鵑是台灣野生杜鵑花中葉片最細小者。
形態特徵:常綠小灌木。
葉細小,,葉片長度常不及1cm,半紙質,橢圓形,兩面披剛毛。
花頂生,花冠漏斗狀,淡紫紅色,雄蕊7~10枚。
蒴果長橢圓形。
生育環境:常出現於中海拔開闊草生地或二葉松林下與高山芒混生,屬陽性植物。
自然分布:台灣特有種。
分布於本島中北部海拔1,500至2,800m地區,可見於新竹、台中及南投等縣。
族群現況:目前族群數量普通,族群結構穩定。
瀕危等級:低危級(LowerRisk)。
(九)金毛杜鵑(RhododendronoldhamiiMaxim.)特色:金毛杜鵑是台灣所有的野生杜鵑花中,垂直海拔分布幅度最大,從海拔250m到2,700m的山區零零落落地出現。
形態特徵:常綠小灌木。
葉半紙質,橢圓形,兩面披腺毛。
花頂生,花冠漏斗狀,磚紅色,雄蕊10枚。
蒴果長橢圓形。
生育環境:先驅陽性植物,適應力強,尤耐瘠薄的土壤,多見於林道,產業道路兩旁邊坡、火燒跡地、崩塌地及河谷壁等,常形成灌木草叢之植被地區。
自然分布:台灣特有種。
分布於本島低海拔至2,700m地區,可見於台北、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南投、嘉義、高雄、屏東、花蓮及宜蘭等縣。
族群現況:目前族群數量普通,族群結構穩定。
瀕危等級:低危級(LowerRisk)。
(十)馬銀花(RhododendronovatumPlanch)特色:馬銀花花瓣多為粉紅偏白,主要分布台灣中北部低海拔山區,葉片卵形,可與其變種長卵葉馬銀花葉片長卵形區別。
形態特徵:常綠小灌木。
葉半革質,卵形,兩面光滑。
花芽腋生;花冠漏斗狀,白至淡粉紅色,雄蕊5枚。
蒴果長橢圓形。
生育環境:生長於河谷兩岸陡坡,屬陽性偏中生之植物,在土壤略濕潤地區生長較為良好。
自然分布:廣泛種。
分布中國大陸及台灣等地。
台灣主要分布於中北部山地於海拔200至1,800m地區,可見於苗栗、台中及南投等縣。
族群現況:目前族群數量普通,族群結構穩定。
瀕危等級:低危級(LowerRisk)。
(十一)長卵葉馬銀花(RhododendronovatumPlanchvar.lamprophyllum(Hayata)Y.C.Liu,F.Y.Lu,&C.H.Ou特色:是一種分布比較侷限的特有種杜鵑花,僅出現在南部高雄山區,野外不常見。
形態特徵:常綠小喬木。
小枝光滑。
葉半革質,長卵形,兩面光滑。
花芽腋生;花冠漏斗狀,白至淡紫色,雄蕊5枚。
蒴果長橢圓形。
生育環境:常出現於低、中海拔闊葉林或針闊葉混交林邊緣,屬下層耐陰性植物。
自然分布:台灣特有種。
分布於南部高雄縣海拔1,700至2,200m地區。
族群現況:目前族群數量不多,族群結構不穩定,且因生育地狹隘,加上又是登山客活動地區,有受干擾之虞。
瀕危等級:瀕危級(Endangered,EN)。
(十二)玉山杜鵑(RhododendronpseudochrysanthumHay.)別名:森氏杜鵑、紅星杜鵑特色:玉山杜鵑是台灣分布海拔最高的杜鵑,可達3,800m。
形態特徵:常綠小灌木。
葉革質,橢圓形,葉面光滑,葉背幼時披密毛茸,成熟時則光滑。
花芽頂生;花冠鐘形,白至淡紫紅色,雄蕊10枚。
蒴果長子彈形。
生育環境:主要生長於高海拔的林緣、稜脊或陡坡的灌叢地區,常與玉山圓柏或玉山箭竹形成優勢的植物社會,屬耐陰或半耐陰性植物。
自然分布:台灣特有種。
分布台灣本島海拔1,700m以上高山,可見於新竹、苗栗、台中、南投、嘉義、高雄及花蓮等縣。
族群現況:目前族群數量尚豐富,族群結構穩定。
瀕危等級:低危級(LowerRisk)。
(十三)紅毛杜鵑(RhododendronrubropilosumHayata)特色:紅毛杜鵑稱霸台灣中海拔山區開闊地,花色鮮紫紅,非常引人注目。
形態特徵:常綠小灌木。
葉橢圓形,半紙質,不反捲,兩面披剛毛。
花芽頂生,花冠細小,漏斗狀,淡紫紅色,偶見白色品系,雄蕊10枚。
蒴果長橢圓形。
生育環境:喜生長於開闊及台灣二葉松、華山松的疏林中,常與高山芒、玉山箭竹及巒大蕨等混生,屬先驅性的陽性植物,亦為中、高海拔山區火災適存之植被。
自然分布:台灣特有種。
台灣普遍分布於中部海拔1,000至3,300m山區,可見於新竹、苗栗、台中、南投、嘉義、高雄、屏東、台東、花蓮及宜蘭等縣。
族群現況:目前族群數量普通,族群結構穩定。
瀕危等級:低危級(LowerRisk)。
(十四)台灣高山杜鵑(RhododendronrubropilosumHay.var.taiwanalpinum(Ohwi)S.Y.Lu,Y.P.Yang&Y.H.Tseng)特色:台灣高山杜鵑為適應高山惡劣的環境,減少水分散失,葉緣明顯反捲且葉背密披粗毛以對抗嚴寒的氣候。
形態特徵:常綠小灌木。
葉橢圓形,紙質,葉面披疏剛毛,葉背則密披黃褐色剛毛,葉緣反捲。
花頂生,花冠漏斗狀,淡紫紅色,偶見白色品系,雄蕊10枚。
蒴果長橢圓形。
生育環境:常出現於中、高海拔開闊草生地與玉山箭竹混生或二葉松林下與高山芒混生,屬陽性植物。
自然分布:台灣特有變種。
台灣分布於北部海拔2,800至3,000m的高山地區,可見於台北、桃園、新竹、苗栗、南投及花蓮等縣。
族群現況:目前族群數量普通,族群結構穩定。
瀕危等級:低危級(LowerRisk)。
(十五)唐杜鵑(RhododendronsimsiiPlanch)別名:大屯杜鵑、中原氏杜鵑特色:在台灣所有的野生杜鵑花中,只有唐杜鵑(大屯杜鵑)的地理分布是呈南北兩端分布。
花色鮮明艷麗,很適合栽培觀賞。
形態特徵:常綠小灌木。
葉橢圓形,半紙質,兩面披剛毛。
花頂生,花冠漏斗狀,磚紅色,雄蕊10枚。
蒴果長橢圓形。
生育環境:常出現於低、中海拔闊葉林或針闊葉混交林邊緣的岩石峭壁上或是陡坡、稜脊之林緣灌草叢中,屬半耐陰性植物。
自然分布:廣泛種。
除了台灣之外,亦分布中國大陸、日本及琉球群島等,在台灣則呈南北兩端分布。
北部陽明山、大屯山、宜蘭棲蘭山林道、牛鬥橋附近及南部南迴公路上壽卡一帶等地有採集記錄。
族群現況:目前族群數量普通,族群結構穩定。
瀕危等級:低危級(LowerRisk)。
(十六)棲蘭山杜鵑(RhododendronchilanshanenseKurashige)特色:在台灣所有的野生杜鵑花中,外觀形態與守城滿山紅非常相似,主要區別在於棲蘭山杜鵑葉常5至7片叢生枝條先端;而守城滿山紅的葉片常3葉輪生。
形態特徵:落葉灌木。
葉卵狀披針形,紙質,兩面披長毛。
花頂生,花冠深紅紫色,花瓣二三分離,雄蕊8~10枚。
生育環境:出現於中海拔闊葉林或針闊葉混交林邊緣的岩石峭壁上或是陡坡、稜脊之林緣灌草叢中,屬半耐陰性植物。
自然分布:台灣特有種。
僅分布宜蘭棲蘭山林道一帶。
族群現況:目前因分布狹隘,且族群數量少,族群結構不詳。
瀕危等級:瀕危級(Endangered,EN)。
張貼者:
綠林遊梭客
於
凌晨1:5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張貼留言(Atom)
延伸文章資訊
- 1【開花筆記】你賞的是什麼杜鵑?(中高海拔種)
- 2西施花/台灣杜鵑/玉山杜鵑/紅毛杜鵑/金毛杜鵑/細葉杜鵑/埔里杜鵑
玉玉山杜鵑 主要生長於台灣海拔3,000-4,000公尺山區(森氏杜鵑 海拔1500m左右即可遇見...葉狹長.墨綠;葉緣不反捲),常與玉山箭竹或玉山圓柏等混生,為台灣所有杜鵑類中生長 ...
- 3〖杜鵑〗遊記彙整 - 阿非邦
因此慢慢地在各地的旅程當中,開始記錄自然生長的不同品種原生杜鵑。 ... 紫紅色花組:『台灣高山杜鵑』、『紅毛杜鵑』這一組紫紅色杜鵑花。 A-2-1、中高海拔的兩種粉 ...
- 4附件3:台灣原生杜鵑花的特色
附件:台灣原生杜鵑花的特色. 著生杜鵑(川上氏杜鵑). Rhododendron kawakamii Hayata. 杜鵑科Ericaceae. 著生性常綠小灌木。葉半革質,長橢圓形,兩面光滑。
- 5台灣野生杜鵑花資源(上)(作者- 曾彥學)
他們到處搜集不同種原,大量繁殖,且培育新品種,使杜鵑花成為庭園花卉熱門商品,行銷全世界,導致全世界無論公園、廣場、植物園、花園及校園等到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