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性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華嚴宗則以眾生之佛性圓滿具足一切因果性相,有情具足成佛之可能性為佛性,非情只具有真如之理稱法性,而成佛則只限於有情眾生。

此外,三論宗大師吉藏則主廢除有關佛 ... 回首頁 網站地圖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詞彙查詢 下載專區 詞彙建議 審譯會 × 請輸入您的使用者帳號密碼 帳號 請輸入註冊的email。

密碼 密碼英文字母有分大小寫。

登入 離開 釋義 翻譯 回簡目列表  修訂/勘誤建議 單筆輸出 佛性 蔡纓勳 2000年12月 教育大辭書 名詞解釋:  佛性,又作覺性、如來種性;謂一切眾生皆具覺悟之性,名佛性。

性,有恆常不易、自體如此之義,如〔北本涅槃經〕卷二十七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如來常住無有變易。

」佛性的理論由此而來。

  佛性的思想理論,為大乘佛法中之重要問題之一。

在原始、部派佛教中,由於但信一佛,並無十方佛及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的明確觀念,卻有相應於佛性的觀念,天親菩薩著〔佛性論〕一書,〔破執分第二〕中論到:如依分別部說,一切凡聖眾生,並以空為其本;以凡聖眾生皆從空出故,空是佛性,佛性即大涅槃。

若依毘曇薩婆多部則認為:一切眾生無有性得佛性,但有修得佛性;並分別眾生有三種,即(1)定無佛性,永不得涅槃,如一闡提犯重禁者;(2)不定有無,修時則得,不修不得;(3)定有佛性,指三乘人。

  到了大乘佛教時代,無論印度或中國,佛性論即成為各宗派熱烈而深入研討的問題。

〔佛性論〕中,天親又提到佛陀為何要說眾生具有佛性?原因是「為除五種過失,生五功德故」,五過失即:(1)為令眾生離下劣心故;(2)為離慢下品人故;(3)為離虛妄執故;(4)離誹謗真實法故;(5)離我執故。

所生五功德即:(1)起正勤心;(2)生恭敬事;(3)生般若;(4)生闍那(智慧);(5)生大悲。

至於天親則將佛性分為三種:(1)住自性佛性:指凡夫所本具之佛性;(2)引出佛性:借修得而成之佛性;(3)至得果佛性:圓滿佛果時所顯之佛性。

至於中土之佛性論,則以唯識、天台、華嚴三家立論最周密。

  唯識宗分佛性為二:(1)理佛性:以眾生所依之本體,乃不生不滅法性之妙理,故稱理佛性;(2)行佛性:各人第八阿賴耶識中所具之成佛果的無漏種子,稱行佛性,又分具與不具,具者如菩薩、聲聞、緣覺之三乘行者,不具者如一闡提。

  天台宗分佛性為五:(1)正因佛性:眾生本具之佛性;(2)了因佛性:觀悟佛理所得之智慧;(3)緣因佛性:緣起智慧之緣的所有善行;(4)果佛性:圓滿菩提之智德;(5)果果佛性:指涅槃之果德。

  華嚴宗則以眾生之佛性圓滿具足一切因果性相,有情具足成佛之可能性為佛性,非情只具有真如之理稱法性,而成佛則只限於有情眾生。

  此外,三論宗大師吉藏則主廢除有關佛性之種種議論,而以非因非果之無所得中道為佛性。

佛性 以進行詞彙精確檢索結果 出處/學術領域 英文詞彙 中文詞彙 以佛性進行詞彙精確檢索結果 出處/學術領域 中文詞彙 英文詞彙 引用網址: 推文 評分 評分 相關詞彙 詞彙建議 暫無建議訊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