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學科能力測驗試題特色-【社會】 | 大考中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11 學年度學測地理試題難度為中等,維持長久以來地理試題著重地圖、圖表、照片影像判讀的特色。

作答非選擇題需要運用多元能力,但試題難度並不高,問題明確,考生只要閱讀 ... 下載專區 術科行政 相關網站 ENGLISH LINE官方帳號 最新訊息新聞稿/聲明 會議/活動訊息 出版訊息 求才啟事 關於中心簡介 組織架構 各單位職掌 我們的主任 國際交流兩岸交流 亞洲英語語言測驗學術論壇(AFELTA) 各國參訪 其他 公開資訊個人資料保護 捐助章程 董事.監察人名冊 預算 決算 會計師查核報告 政策宣導相關廣告執行情形 我們的位置 高中英語聽力測驗考試訊息 試務專區 簡介 考試說明 試題示例/參考試卷 高中英文參考詞彙表 選才文摘 統計資料 成績證明 下載專區 常見問題 學科能力測驗考試訊息 試務專區 簡介 考試說明 參考試卷 研究用試題 試辦考試110試辦考試訊息 110試辦試題與解析 109試辦試題與解析 歷年試題及答題卷一般試題 特殊試題 特殊答題卷 佳作 選才文摘 統計資料 工作報告 成績證明 下載專區 分科測驗(110前指考)考試訊息 試務專區 簡介 考試說明 參考試卷 研究用試題 歷年試題及答題卷一般試題 特殊試題 特殊答題卷 佳作 選才文摘 統計資料 工作報告 成績證明 下載專區 宣導與研習簡報與短片 研習訊息 生涯輔導生涯測驗 生涯訊息 出版/訂購簡章考試簡章 試題系列學科能力測驗系列 指定科目考試系列 英語聽力測驗系列 心理測驗興趣量表 大學學系探索量表 其他考試學刊 升學輔導類 購物車 訂單查詢 訂購注意事項 選才電子報當期內容 各期目錄 專題報報 試訊快遞 招生選才 教育服務 學習錦囊 科普專區 數字真相 研究論述專欄 中心剪影 選才電子報 當期內容 各期目錄 專題報報111分科測驗簡介 111學測試題特色與非選評分原則說明 111學測後的選擇校系 110年試辦考試 110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考科試題特色 110學年度指考非選擇題評分標準說明 110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考科試題特色 試訊快遞學測 指考 英聽 術科 試辦考試 分科測驗 招生選才理念與制度 制度實施 考招 教育服務選才育才 教育推廣 線上課程 哈燒出版品 高一學習小叮嚀 大學圖書館尋理 學習錦囊高中生專區 科普專區 數字真相 研究論述專欄徵稿啟示 本期論文 歷年學刊 中心剪影 回上一頁 友善列印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分享: 分享到我的Facebook 分享到我的Twitter 分享到Line 第330期 首頁 選才電子報各期目錄第330期111年學科能力測驗試題特色-【社會】 文章單元 專題報報111學測試題特色與非選評分原則說明 111-04-15 第330期 高雄市立路竹高級中學歷史科教師/廖珮君、國立新化高級中學地理科教師/鄭惠銘、高雄市立文山高級中學公民與社會科教師/聶松齡、大考中心研究員/陳俊佑、林心捷、胡雲薇、林東霆 撰 111年學科能力測驗試題特色-【社會】 一、前言 111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社會考科(簡稱「學測社會」)試卷共分二部分,第壹部分為46題單選題,每題2分,共計92分,其中包含10題組;第貳部分為混合題或非選擇題,共9組混合題組,內含單選題11題、非選擇題10題,總計占分52分,詳見表1。

  表1 111學測社會考科試卷架構 題數與題型 題號 科目 說明 占分 第壹部分 共46題選擇題 (含10題組) 1-4 公民與社會 單選題46題 每題2分 共 92分 5-17 歷史 18-22 地理 23-25 單科題組(公民) 26-27 單科題組(歷史) 28-29 單科題組(地理) 30-31 32-33 34-35 36-37 38-41 合科題組(史地公) 42-43 合科題組(地公) 44-46 合科題組(史地公) 第貳部分 共9組混合題組 47-48 公民混合題組 單選題11題 非選擇題10題 選擇題 每題2分 共22分 非選擇題 每題3分 共30分 合計52分 49-50 51-52 53-54 55-56 歷史混合題組 57-58 地理混合題組 59-60 合科混合題組(地公) 61-64 合科混合題組(史地公) 65-67 合科混合題組(史地公) 二、試題特色 綜觀111學測社會考科整卷,試題取材多元,內容涵蓋基礎知識、分析詮釋、反思評鑑、問題探究及跨領域整合等能力,並輔以情境設計與混合題型的編組,提升測驗的層次感與議題的廣泛性。

具體說明如下: (一)合科題 題組61-64題為史地公合科題,命題情境以新課綱重視的原住民族議題,引導考生思考現今臺灣原民政策與日殖政府密切相關,而以集團移住為例,殖民政府用意為何?如何遷移?現代人權觀念如何影響原民政策? 第61題歷史題從自時間脈絡探究現今原民傳統領域議題,部分導因於日治時期的集團移住計畫,本題答對率[1]83%,鑑別度0.24,屬於容易而鑑別度中等的試題。

第62題公民題從人權角度檢視現今原民政策精神,本題答對率44%,鑑別度0.22,屬於中偏難而鑑別度中等的試題。

第63題歷史非選擇題測驗考生根據題文中日治時期集團移住的歷史背景,判斷總督府推行政策的主要目的,並寫出理由。

第64題地理非選擇題則要求考生於答題卷繪出示意圖,以評量將文字轉換為圖像的能力。

(二)歷史題 本卷歷史試題特色包含取材多元、情境入題、注重文本閱讀、強調分域互動與時代脈絡,並能兼顧跨科整合、議題融入等元素,能有層次地檢核考生能力,也能呼應108課綱的主要精神。

以下擬舉歷史第6題為例來說明。

本題測驗考生能否根據歷史解釋所反映的觀點,判斷學者的研究主題。

從題幹所述之「人民才是我們應該關心的主體」,可知其研究方向偏向社會史與文化史。

選項中的政府屯田政策、職官制度演變或殖民體制,都與傳統史觀偏重由上而下的統治者視角有關,僅沿海的王爺信仰能反映民間社會的活動與現象,凸顯人民在歷史中扮演的角色。

從考後統計結果來看,本題全體考生答對率高達79%,鑑別度0.45,是道中偏易、高鑑別度,構思精良的佳題。

命題團隊把握108課綱強調活學活用的精神,透過資料性質與研究主題的結合,測驗考生在先備知識的基礎下,進一步發揮史學考察與分析的能力。

(三)地理題 以地理試題來說,除了結合當代議題的情境題維持很多外,注重地圖、圖表、影像判讀的試題特色依然穩定出現。

地理試題整體特色如下: 1.取材大致符合授課時數比例,以地理系統最高;學習內容單元多且平均。

2.強調地理技能的應用。

3.問題探究題目比例高。

4.混合題題型新,但非選擇題難度不高。

此次社會科最大的變革就是混合題題型。

在全卷總題數67題中,混合題就占了21題,其中包括單選題11題、非選擇題10題。

此次地理非選擇題的作答方式包括簡述判斷依據、辨析差異、地圖繪製,評量考生擷取資訊、溝通表達與符號運用的能力,以落實素養導向的精神。

儘管運用能力多元,但因有指考非選擇題與試辦考試可供參考練習,考生不會太陌生,加上此次試題難度並不高,問題明確,考生只要閱讀理解題文,或熟悉課本中的概念,就可順利掌握答案。

另外,108課綱的學習內容新增了「問題探究」層次,強調學習概念在生活中的應用。

此次命題設計與「問題探究」相關的就有9題。

以第20題為例,本題以某小組利用電話簿進行都市議題的探究,評量考生擷取資訊、運用電話簿資料來探究都市發展的能力。

由考後統計結果顯示,本題答對率64%、鑑別度0.25,為中偏易,中等鑑別度的試題,考生作答時可以判斷該小組可從不同年份的電話簿上獲得各行業別的營業場所數量、地址、電話,進而歸納都市居民的主要經濟活動變遷,推知最可能的探究主題為選項(A)臺東市都市機能結構變遷。

命題團隊結合考生的生活經驗及先備知識,測驗考生問題探究的能力,呼應12年國教總綱「自主行動」的核心素養。

(四)公民與社會題 本次公民與社會科試題特色,仍保持「強調學科知識與情境結合」的趨勢,著重評量考生應用學科知識以解決社會情境或學術情境問題需要的「閱讀理解能力、圖表判讀能力、議題分析能力、反思評價能力」等能力,並兼顧跨領域/跨學科、重要議題融入等要素,配合不同題型(單選題、混合題型)以對考生進行多層次的檢核。

以下以第49-50題組為例。

此題組是以統計表格的方式,呈現某國某項民意代表選舉中的女性參選狀況,測驗考生能否解讀圖表數據,並結合有關選舉制度的先備知識來回答問題。

第49題的解題關鍵,就在於考生正確判讀圖表、針對每個選項進行閱讀理解與分析,分析各選項的描述是否能夠從圖表數據所推導出來,因此對於考生的能力考核是有層次且多方面的。

本題的整體答對率為37%、鑑別度為0.38,屬於中間偏難、中鑑別度的題目。

第50題則為非選擇題。

考生要能從圖表中解讀出此項選舉有「當選總席次數高於選區總數」此要素,並配合先備知識,據以判斷出此項民意代表選舉屬於「複數選區制度」,再與我國選舉制度比對,以得出非選擇題左欄應勾選「縣市議員」。

而右欄題目並非要求摘述,而是考生須經過前述思考並以自己的話語進行回答,因此本題除了圖表判讀能力、整合運用能力外,還加強測驗了考生的表達說明能力,是一道評量面向相當全面的題目。

三、回饋高中的教與學 (一)歷史 本卷歷史科試題強調注重時代脈絡和重大課題,因此包括歷史考察、人群移動、文化交流、多元族群及現代社會等等,所有的主題皆有所涉獵。

題目設計的樣態上佐以圖片和圖表外,文本的情境設計亦強調生動具有臨場感。

因此,考生在作答時除了藉由閱讀來掌握文本的意義與內容外,也需整合不同學科的知能,融會貫通,在理解的基礎上透過推理和分析來作答。

歷史教學現場往往受限於時間與空間,傳統呈現的教學模式以文字敘述為主。

然而,現今各家出版社的教本已經逐漸朝向多元與活潑的資料呈現為基調,目的在於擴增學生學習的視野以及多元思考的方向。

因此,身在教學現場的我們,也需以更開闊的思維來思索如何帶領學生,將歷史科的各項主題,不拘泥於其中一部分,利用更多元的資料來豐富課程,在進行討論與探究課程中能有更多互動與交流的機會。

又或者,適當的利用手邊的文本,帶領學生學習將文本資料放進歷史脈絡中,分析理解作者的觀點與形成的背景,進一步分析、歸納、整合及評價,文本使用的適當,對學生學習而言也是相乘的效果。

此外,108課綱強調歷史能與地理、公民與社會或其他科目做適當協作,以拓展學習者的視野和統整能力。

歷史學科本就是與其他課程合作的好夥伴,利用與其他科目合作的方式,除了能豐富歷史課程的內涵,擴大學習的知識群,更期望能讓學生在跨學科的培養下,對時代脈絡及各種重大議題皆能夠具有分析、思辨、統整、評估與批判的能力培養。

(二)地理 111學年度學測地理試題難度為中等,維持長久以來地理試題著重地圖、圖表、照片影像判讀的特色。

作答非選擇題需要運用多元能力,但試題難度並不高,問題明確,考生只要閱讀理解題文,或熟悉課本中的概念,並於平時多練習表達,就可順利拿到分數。

儘管部分試題測驗目標屬於較高層次,但仍以取材基本概念為主,這代表在教與學過程中上仍要熟悉基本概念。

此外,今年命題設計取材學習內容的單元多且平均,且試題內容不偏版,既符合新課綱依據,也落實大考中心的學測說明,更凸顯跨學科整合貫通的趨勢。

高中老師們在教學上,不妨多加依循課綱內容來進行教學,加強基本概念的學習,並注重「問題探究」層次的練習,多以日常生活中的國內外議題或情境,讓學生進行實作與討論。

方式可包括圖文材料的蒐集、觀察、影像判讀與閱讀擷取,分析推論方面的文句簡述、口語表達,並引導學生進行反思評價,更可鼓勵學生嘗試從歷史、地理、公民不同角度對同一議題進行連結、介紹、析論。

對於學習成就較低之學生,也不妨先簡化問題、調降提問層次,或是提供選項,或是要求擷取資訊,摘要簡述即可。

要提醒的是,從非選擇題的設計與評分標準來看,建議教師們在進行非選擇題的設計或實作時,問題應力求明確,並給予清楚的作答方向,而非一味限縮答案內容,這樣才有利學生回答。

(三)公民與社會 公民科的題目一向強調學科知識與情境結合的趨勢,非今年獨有。

但今年學測的題目則在此種結合上有所新意。

例如今年第23題,題目設計上並非選項有明確的對錯,而是考生需「推論」政府長照政策的核心精神,對於考生能力有更高層次的評量,已經觸及到教育學家布魯姆(Bloom)的認知領域六層次中的第四層次「分析」的階段,呈現情境素養題在題型設計和評量層次的創新。

未來高中教師可於教學時,逐步提高層次,陪伴考生利用學科知識,對於社會情境所凸顯的議題、規範、數據資料等進行進一步的分析、推論與總結,產生獨屬於考生自行思考後方能產生的學習成果。

另外,探究與實作則是108課綱新增的課程內容,雖非學測試題的施測範圍,但其精神與素養導向趨勢互相呼應,都重視培養考生接觸情境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前述的第49-50題組,就需要考生去理解數據、推論數據所呈現出來的社會現狀與規範影響,讓考生作題同時,也可體會到社會議題的複雜性,並反思規範的內涵與影響力。

因此,教師或可在教學中多鼓勵考生接觸不同類型的素材;解讀素材時也進一步的反思這些素材所反映的社會現況、鼓勵考生自發性的去思考可以如何進一步蒐集資料、加深瞭解,持續保持對於社會議題的關注與關懷,觸發與訓練考生更高層次的學習表現。

最後,從111年學測開始,大學入學考試的公民與社會科試題,都加入非選擇題。

教師或可於教學中使用情境,從尋找重點、書寫摘要開始,漸進培養考生自行書寫文字來表達其整合、理解、分析乃至推論、佐證自身想法的能力。

四、結語 綜觀本次社會考科試卷,可發現既有新的改變,也有舊的延續,延續的是社會考科強調培養學生探究、整合、分析、反思與應用能力,以及近年來持續著重的情境議題融入學科知識,並朝向跨學科、跨領域整合的素養命題。

新的改變則可包含兩層面:外在面以新型學測所導入混合題型、非選擇題,搭配卷卡合一新式答題卷,提升測驗的層次與問題的深度。

內涵面則囊括108課綱社會領域內容的新風貌如反思社會、人群移動、全球化等,也重視108課綱的解讀資料、歷史考察、問題探究等重要技能;並延續近年來發展的合科題組,符合領域內合科發展的教育趨勢,有助促進議題導向的合科教學設計。

[1]本中心網頁提供的統計數據中,單選題的P值稱為「答對率」;多選題的P值代表全體考生的得分情況,以「得分率」稱之,詳見〈一起來認識學測與指考的試題答對率〉。

更新日期:111-04-15 瀏覽人次:908 TOP 最新消息新聞稿/聲明 會議/活動訊息 出版訊息 求才啟事 關於中心簡介 組織架構 各單位職掌 我們的主任 國際交流 公開資訊 我們的位置 高中英語聽力測驗考試訊息 試務專區 簡介 考試說明 試題示例/參考試卷 高中英文參考詞彙表 選才文摘 統計資料 成績證明 下載專區 常見問題 學科能力測驗考試訊息 試務專區 簡介 考試說明 參考試卷 研究用試題 試辦考試 歷年試題及答題卷 佳作 選才文摘 統計資料 工作報告 成績證明 下載專區 分科測驗(110前指考)考試訊息 試務專區 簡介 考試說明 參考試卷 研究用試題 歷年試題及答題卷 佳作 選才文摘 統計資料 工作報告 成績證明 下載專區 宣導與研習簡報與短片 研習訊息 生涯輔導生涯測驗 生涯訊息 出版/訂購簡章 試題系列 心理測驗 其他 購物車 訂單查詢 選才電子報當期內容 各期目錄 專題報報 試訊快遞 招生選才 教育服務 學習錦囊 科普專區 數字真相 研究論述專欄 中心剪影 個人資料保護 資通安全政策 我們的位置 Line官方帳號 電話:(02)2366-1416(代表號) 語音查詢:(02)2364-3677 傳真:(02)2362-0755 地址:106032臺北市大安區舟山路237號 郵政信箱:100971臺北汀州郵局第64號信箱 更新日期:111-08-08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版權所有©2022AllRightsReserved. 關鍵字 首頁 最新訊息新聞稿/聲明 會議/活動訊息 出版訊息 求才啟事 關於中心簡介 組織架構 各單位職掌 我們的主任 國際交流兩岸交流 亞洲英語語言測驗學術論壇(AFELTA) 各國參訪 其他 公開資訊個人資料保護 捐助章程 董事.監察人名冊 預算 決算 會計師查核報告 政策宣導相關廣告執行情形 我們的位置 高中英語聽力測驗考試訊息 試務專區 簡介 考試說明 試題示例/參考試卷 高中英文參考詞彙表 選才文摘 統計資料 成績證明 下載專區 常見問題 學科能力測驗考試訊息 試務專區 簡介 考試說明 參考試卷 研究用試題 試辦考試110試辦考試訊息 110試辦試題與解析 109試辦試題與解析 歷年試題及答題卷一般試題 特殊試題 特殊答題卷 佳作 選才文摘 工作報告 統計資料 成績證明 下載專區 分科測驗(110前指考)考試訊息 試務專區 簡介 考試說明 參考試卷 研究用試題 歷年試題及答題卷一般試題 特殊試題 特殊答題卷 佳作 選才文摘 工作報告 統計資料 成績證明 下載專區 宣導與研習簡報與短片 研習訊息 生涯輔導生涯測驗 生涯訊息 出版/訂購簡章考試簡章 試題系列學科能力測驗系列 指定科目考試系列 英語聽力測驗系列 心理測驗興趣量表 大學學系探索量表 其他考試學刊 升學輔導類 購物車 訂單查詢 選才電子報當期內容 各期目錄 專題報報111分科測驗簡介 111學測試題特色與非選評分原則說明 111學測後的選擇校系 110年試辦考試 110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考科試題特色 110學年度指考非選擇題評分標準說明 110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考科試題特色 試訊快遞學測 指考 英聽 術科 試辦考試 分科測驗 招生選才理念與制度 制度實施 考招 教育服務選才育才 教育推廣 線上課程 哈燒出版品 高一學習小叮嚀 大學圖書館尋理 學習錦囊高中生專區 科普專區 數字真相 研究論述專欄徵稿啟示 本期論文 歷年學刊 中心剪影 下載專區 術科行政 相關網站 ENGLISH LINE官方帳號 考生體驗網影音專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