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校園暨博物館群導覽線上登記系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校園導覽. more. 導覽區域以校總區為主,著名景點如上圖所示,因總面積達115公頃,自大門口至圖書館前的椰林大道總長已超過600公尺,所以為了您行程的從容性,建議您 ... 快速查詢 選擇地點 校園導覽 臺大校史館 人類學博物館 地質標本館 物理文物廳 農業陳列館 植物標本館 動物博物館 檔案館 昆蟲標本館 醫學人文博物館 磯永吉小屋 臺大生態導覽 清代先民聚落主題導覽 校總區空間歷史主題導覽 選擇時段 上午 下午 搜尋 最新公告 全部 各博物館 校園導覽 more 2022-04-22 博物館群消息 配合校內防疫措施2022年5月博物館群各館防疫措施 2022-02-17 博物館群消息 228和平紀念日校園導覽及博物館暫停受理導覽服務申請 2022-01-27 臺大校史館消息 臺大博物館群農曆新年連假休館公告 2022-04-22 博物館群消息 配合校內防疫措施2022年5月博物館群各館防疫措施 2022-02-17 博物館群消息 228和平紀念日校園導覽及博物館暫停受理導覽服務申請 2022-01-27 臺大校史館消息 臺大博物館群農曆新年連假休館公告 2021-04-21 校園導覽消息 別錯過【臺大生態導覽】 2021-04-14 校園導覽消息 校園導覽最新消息 校園導覽 more 導覽區域以校總區為主,著名景點如上圖所示,因總面積達115公頃,自大門口至圖書館前的椰林大道總長已超過600公尺,所以為了您行程的從容性,建議您安排 校園導覽的時間至少為1小時,如需增加室內博物館或拜會行程,請另增加時間長度。

博物館導覽 自然史科技史文化 地質標本館    臺大地質科學系擁有大量珍貴的典藏標本,包括有化石標本、礦物標本、岩石標本,總數超過三千五百件以上。

標本主要來源為日據時代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地質科研究用之標本、本系退休教授所捐贈之私人典藏標本、由國外特別選購教學用之標本、以及本系師生多年來於野外採集之國內主要岩礦標本等,質與量均非常豐富,近年來常有許多國、中小學來本系參觀。

然而本系為臺大相當具歷史之科系,因此設施上不免老舊,為因應廣大參觀需求,本系於民國九十二年九月開始規劃將較珍貴且具教學及研究用途之標本重新編碼整理,成立「臺大地質標本館」來保護這批珍貴的標本,並於民國九十六年加入臺灣大學博物館群,與臺大各博物館以合作發展的方式,營造出整體典藏、展示、推廣之優質環境,俾在教學研究功能之外,更能走出校園迎向大眾,發揮社會服務的功能,塑造臺大社會新形象。

        地質標本館位於臺大地質科學系系館旁,屋脊上的圓柱型天窗、黑瓦及兩旁的五邊形長窗是典型的日式建築特色。

內部屋樑以臺灣檜木為材料,樑柱間多以卡榫銜接,歷經70餘年至今仍完好如初,可說是臺大僅存幾棟日式小屋中保存最完好的一棟。

館內右側展示櫃擺放的主要是歷年收藏的岩石、礦物標本。

地質系並將珍貴的標本重新編碼整理,除了以數位檔的方式保存這些價值匪淺的標本外,並開放實體標本參觀。

另外為了使地質科普及教育深入一般大眾,本館左側定期舉辦不同主題的展覽,從探討臺灣地質環境到本系研究成果展,內容多變活潑並富含教育意義。

標本館嘗試以生動有趣的插圖、說明,搭配展示標本,將地質科學從艱澀難解的理論轉變成生活化的知識,並期許透過這些展覽能讓民眾更了解我們居住的環境,激起「生於斯,長於斯」的愛鄉情懷。

植物標本館    本館位在一號館與女五宿舍之間,包含植物標本館、烤房、日治時期庭園、臺北濕地植物區、蕨園及一棟臺大早期的玻璃溫室。

       植物標本館創立於1929年。

成立以來即不斷在臺灣及其鄰近地區—如東南亞、太平洋島嶼等地進行植物調查與採集,為目前研究臺灣與東南亞植物資源的重要機構。

本館也經常與國外約150個相關機構互相交流與交換標本,館藏標本十分豐富多樣,數量達二十六萬份以上,除包含植物學上最珍貴的模式標本一千餘份,此外,更具特色的是擁有五十年前採集且具高研究價值的歷史珍藏標本六萬餘份。

動物博物館    臺大動物博物館成立於1928年,自臺北帝國大學時期以來,典藏了許多珍貴的動物標本。

早期的標本主要記錄了臺灣本土及東南亞和海南島等鄰近地區的動物相,種類則包括鳥類、哺乳類、貝類及珊瑚等;爾後因應經濟發展需求,專注於鼠類及魚類的收集;近年來的收藏則取決於老師研究方向,例如屬於環節動物的蚯蚓、種類繁多的仔稚魚,以及蝙蝠和鼩鼱等小型哺乳動物,皆有老師進行有系統的分類研究。

目前總館藏超過兩萬件。

        直到1999年前,標本大多存放在靠近校門口一號館的古老木櫃中,一些大型動物的骨骼標本,例如鴕鳥及馬來貘,則擺放在入口兩旁的櫃子;而懸吊在一號館走廊天花板的小鬚鯨及領航鯨骨骼標本,更是許多老臺大人的記憶。

1999年,這些標本隨著動物學系由一號館搬遷至臺大農場旁的生命科學館,經重新整理後,於生命科學館一樓的展示廳即進行簡單的陳列展示及解說。

        自2007年起,於生命科學館一樓展示廳,規劃「生命科學新體驗」特展,開放展示標本包括鬚鯨、齒鯨、亞洲象,以及一些鳥類標本。

這些標本,統合在「聲音」的主題下,一方面可顯現牠們多樣的生態特性以及動物本能,另一方面也希望這個特展能帶給參觀者生命科學的新體驗。

        未來,在臺大博物館群的架構之下,生命科學院將統合動物博物館及植物標本館。

除規劃將兩幢位於一號館後方的校舍重新整修,以作為新的生命科學展示廳外,也將結合戶外植物展示區及日據時代溫室等周遭環境,成為「生命科學博物館園區」。

期能透過博物館內外之展示,賦予標本及老建築新的生命力,並可作為科學研究與民眾生活的橋樑。

昆蟲標本館    臺大昆蟲館創立於1936年,位於蟾蜍山下,地址為羅斯福路4段113巷27號。

昆蟲館為磚造2層樓房,建坪約1,000平方公尺,擁有獨特的歷史。

昆蟲標本館即位於此館207室,面積72.5平方公尺,是目前國內昆蟲標本中最具歷史意義的典藏資產之一,其中不乏百年以上之老標本與無數珍貴標本。

標本蒐藏源自18世紀初期,除了典藏日據時代以及光復後的標本外,1980年開始,在國科會的鼓勵下,昆蟲學系師生積極展開臺灣昆蟲相調查,使得昆蟲標本數量激增。

不僅大幅提昇教學品質,支援標本展示以及舉辦昆蟲研習營,同時也培育出昆蟲學菁英,活躍於國際舞臺。

本室珍貴又豐富的昆蟲標本蒐藏,是關心昆蟲學界發展重要的文化資產。

       本室的蒐藏依性質可概分為模式標本、研究標本、教學標本、展示標本四類。

蒐藏空間及內容包括:1.典藏區:典藏之標本超過33萬個體,主要包括半翅目(Hemiptera)、直翅目(Orthoptera)、革翅目(Dermaptera)、等翅目(Isoptera)、襀翅目(Plecoptera)、毛翅目(Trichoptera)、蜻蛉目(Odonata)、蜉蝣目(Ephemeroptera)、脈翅目(Neuroptera)、雙翅目(Diptera)、鱗翅目(Lepid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及長翅目(Mecoptera)等為主。

2.特展區:推廣昆蟲學知識,讓民眾對昆蟲學之應用及學術研究有進一步認識。

展示主題包括昆蟲館紀事、寬尾鳳蝶的發現、保育類昆蟲區、民俗昆蟲及文化區、標本教育區、昆蟲生態區、教師主題區、採集教育區、多媒體互動區及世界昆蟲區等。

期望本昆蟲標本蒐藏能夠配合各博物館室,善用優勢,為長遠的發展佈局。

以合作發展的方式,營造整體典藏、研究、展示、推廣之優質環境,俾在教學研究功能之外,引領您進一步探索本校昆蟲學發展歷程點滴,更能走出校園,迎向大眾,發揮社會服務的功能。

物理文物廳預約導覽長度:30-40分鐘,本館距大門口5分鐘。

    臺大物理文物廳成立於2005年,位於臺灣大學二號館原子核物理實驗室原址,展館主要展示亞洲最早期Cockcroft-Walton型直線加速器及其相關科學文物,以達科學研究展示及發揮科學教育推廣的功能。

        為探究量子世界的奧秘,二號館原子核實驗室裡,經歷兩代科學研究者致力於直線型加速器的建置與研究。

臺大原子核實驗室第一座加速器,是在臺北帝國大學時代,由當時物理講座荒勝文策教授的團隊所建造,於1934年完成追加實驗,為亞洲創舉而震驚日本學界。

二次大戰後臺灣大學物理系成立,首任系主任戴運軌教授籌設重組高壓直線加速器,由留任臺大的荒勝團隊成員太田賴常教授,帶領許雲基、周木村、林松雲、許玉釧重組加速器,於1948年再次完成時驗完成人工擊破鋰原子的實驗,文物廳目前展示的加速器為此時期所建造。

        臺大團隊在許雲基教授帶領下,致力提煉重水,在離子源、加速器本體、電磁鐵設備、觀測裝置上,不斷進行改良,另發展碳十四年代定年技術,協助地質系、人類系之研究。

直至1985年許雲基教授退休,加速器也隨之面臨被拆解的命運,技師們將之分藏各處近二十年。

        本廳試圖重現當年的實驗室,作為臺灣科學史上物理學家為追求科學真理,堅持理想與勇氣的具體見證。

2005年由許雲基教授團隊帶領年輕的一代合力,重組亞洲第一台直線加速器,成立物理文物廳以發揮科學教育功能的構想,並以影像紀錄及口述紀錄片串起科學的脈絡。

        文物廳除了展示原子核物理實驗主體,還展出當時所使用的科學相關器材,如自臺北帝大時期存留至今的古董天秤、臺灣特有的放射性礦石「北投石」、手搖機械式計算機、氣壓計、用以觀察帶電粒子行進軌跡之手搖型雲霧室,以及眾多早期由物理系老技師吹製的各種玻璃儀器。

目前更新增普通物理實驗教學儀器與文物資源,有內容深入淺出的科普資料,與珍貴的口述紀錄片,作為學習科普知識的最佳管道。

聯絡電話:(02)3366-4430、(02)3366-3769 網站連結:https://reurl.cc/3LGlWj   農業陳列館    本館隸屬生物資源暨農學院,由農復會補助成立於民國53年4月29日,成立宗旨在於呈現臺灣農業發展及改革的過程與成果。

過去本館曾長期做為我國對外推展農業外交的窗口,為參訪外賓必到之地;目前因應時代趨勢,已逐漸轉型為辦理各種環境保育及推廣臺灣農業的特展場所。

透過逐步改善各項軟硬體設施,農業陳列館以更具現代感的展示設計,融合本土農業及環境教育等主題概念,為社會大眾及中小學生提供教育場所。

近年曾推出的展覽主題,包含:外來種生物、本土濕地植物、防疫檢驗、本土水果等豐富主題,頗受校外及社區人士好評。

        本館之建築硬體-洞洞館,屬臺北市定歷史建築,為著名的張肇康建築師所設計;建築體上陶瓷環洞與方圓線條,展現了中西建築思維的激盪與融合;高台、迴廊、圓梯等結構要素,處處具有特殊巧思,在臺灣建築史上佔有極重要地位。

本館目前空間規劃:一樓為特展區,二樓為常設展及特展二區,三樓為教室兼演講廳。

由於地點鄰近臺大校門口,日常入館人數穩定,也長期為參訪臺大人士提供歇腳及駐足、詢答之處,為臺大對外關係長期默默貢獻。

        本館目前除每年推出二至四次各式主題特展外,亦常辦理各項演講及DIY活動等,積極進行各種教育推廣活動,以永續經營為目標,未來希望可長期做為臺大對外的服務窗口與步道起點。

臺大校史館校史館緣起     校史館常設展區位於舊總圖書館二樓中央閱覽廳。

舊總圖書館起造於1929年臺北帝國大學(1928.3-1945.8),歷經五次擴建終至今日規模。

1998年夏,總圖書館遷至椰林大道終點的新館,該建築轉交文學院使用,同時也被臺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保護。

    臺大校史館展示廳的籌設追溯於2004年5月間,由當時陳維昭校長指示總務處與圖書館共同完成,總務處負責古蹟修繕與機電硬體設備,而圖書館則負責校史展示規劃與設計。

歷經一年密集作業,2005年6月22日陳校長卸任前主持校史館揭幕儀式,此後,舊總圖書館建築即以『校史館』稱之。

新任校長李嗣涔於同年10月初指派校史館由圖書館負責營運,於是校史館在11月7日正式對外開放參觀並提供導覽服務。

    2007年春,校史館獲本校藥學系旅美校友李華林先生(1957年畢)之川流基金會捐款設置特展廳於後棟東側二樓。

為感念李先生愛校美意,並期勉校史特展與參觀人潮川流不息,將校史特展廳命名為『川流廳』(Chyun-liuExhibitionHall)。

同年校慶日(11月15日)川流廳剪綵啟用,首度校史特展為『臺大博物館群展』。

    校史館常設展區面積約754平方公尺,川流廳約302平方公尺,辦公區域約51平方公尺。

圖書館銜校長之命,以校史館為核心館,於2007年起努力推動臺大博物館群計畫。

    校史館在常設展與特展的規劃、維護、導覽之外,尚進行校史文物徵集與臺大記憶募集作業,希望在圖書館校史資料區以及總務處校檔案室完整公文書之外,再多方面記錄並保存臺大的有形與無形的校史資產。

為此,校史館在展示廳之外,於水源校區飲水樓爭取到約196平方公尺的面積,作為典藏校史文物庫房之用。

人類學博物館    臺灣大學人類學系「人類學博物館」於2010年11月重新開幕。

本館的收藏承接自臺北帝國大學時代,「土俗人種學講座」標本室的收藏。

帝大改制為臺灣大學後,很快的成立了考古人類學系。

帝大時期的收藏也就成為考古人類學系標本陳列室的核心收藏。

        本館收藏包括實體標本與影音資料(相片、影片與錄音)。

實體標本分別屬於民族學與考古學兩個主要範圍。

影音資料有部分仍然在處理當中,其他多已公開,可以在網站上搜尋。

人類學系標本陳列室時期,設有兩個陳列室分別展出「考古學標本」與「民族學標本」。

目前位於舊總圖西翼的新場地,先行開放「民族學展示廳」,稍後將再開放「考古學展示廳」。

        臺灣大學人類學系「人類學博物館」由教學與研究為主的小型專業人類學博物館,轉型為對社會大眾開放兼具社會教育使命的大學博物館。

新的場地、新的使命與不同的展示觀念,在在都是本系為推動臺灣社會跨文化理解所做的努力。

檔案館從檔案中洞觀歷史,在檔案中品味藝術 一個樸素安靜的地方 一種看似一成不變的簡單工作 卻因為簡單的執著 為記憶留下了紀錄         臺大檔案自1945年迄今,記載臺灣大學學術發展的事蹟,典藏臺大人辛勤耕耘的軌跡,於2007年8月搬遷至水源校區飲水樓後,成立檔案館,將過去被視為歸檔公文的文件,轉換成紀錄歷史軌跡的檔案。

臺大檔案不僅走出庫房,更進一步結合數位資訊科技與專業工藝技術,呈現多元價值的新風貌與豐富的新意象。

        在配合2008年臺大八十週年校慶對外展出後,吸引諸多單位團體積極參訪。

如此融合行政作業與藝術人文的創意呈現,有效提升檔案教育功能,被稱許為全國各單位的指標性作為。

臺大重視保存檔案之用心亦備受肯定。

檔案館依照歷史脈絡與特殊主題,將重要檔案藏品分為以下展示區域: 一、大學誕生.奠定基礎1928年03年17日『臺北帝國大學』正式成立。

帝大時期之教學、研究、建設、圖書儀器設備等,為日後臺大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二、承先啟後.開創未來1945年教育部特派員羅宗洛先生自帝大末任總長安藤一雄手中,接收大學,並成為臺大第一任校長。

從移交接收階段的檔案中,亦能發現校名從『國立臺北大學』確定為『國立臺灣大學』之歷程。

三、風起雲湧.社會互動從1949年熱血青年奮起的四六事件,到1980年代呼籲大學改革的訴求,學生始終是學校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也是與社會互動的重要關鍵。

四、檔案工作.舊時回憶例行性的行政業務,看似平淡也易被忽略,卻留下歷史記憶與無形資產。

五、檔案.印信.藝術臺大歷史悠久,使用過之印信圖記數量驚人,綜合起來頗有金石藝術的視覺震撼。

醫學人文博物館    臺大醫學院是臺灣醫學教育史上最悠久的學校,其淵源可追朔至1897年,日本人在臺北病院設立醫學講習所,開始招生授課,以台灣年輕人為對象進行醫師培育。

1899年4月正式成立『臺灣總督府醫學校』。

歷經多次改名及擴大規模,於1936年正式設立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

        「醫學人文博物館」為兩層建築,由日本建築師近藤十郎所設計,風格屬於文藝復興後期樣式。

最早完成的部分為生化學藥理教室(面向中山南路的樓座,1907年12月竣工),隨後完成本館及玄關(面向仁愛路的樓座,1913年11月竣工)。

        本館採紅磚結構,室內大廳挑高二層,樓板為工型鋼樑及鋼筋混泥土。

大廳及廊道有許多拱廊,館內大廳、主牆及樑柱皆飾以優美線條及雕刻,頗為古樸、高雅而精緻。

大講堂頗具氣派,音響效果亦佳,除了上課外,也常作為音樂會的場地。

屋頂原為十九世紀法國盛行的曼薩爾式,鋪以石板瓦及銅葺,斜頂上開有小圓窗。

然1930年館內發生火災,屋頂燒毀,修復時失去初建時原貌。

        1945年後,經臺大校方重新登記,編為「二號館」,主要作為行政辦公和部份教室之用。

        1980年醫學院區進行整建,二號館的大講堂部份首遭拆除,整個醫學院區內舊有建築僅剩二號館大廳及西側部份建築,謝博生院長及院內師長有鑑於二號館為院區內僅存之古老建築物,更是醫學院與臺灣醫學教育百年來發展歷程的歷史見證,故提議修復保存這棟具有醫學院歷史意義及精神象徵的建築物。

        1995年1月開始向校友發起募捐,籌措整修經費,同年8月展開修復工程,1998年2月21日以「醫學人文館」名稱正式啟用。

周邊並規劃景觀闢建庭園,命名為景福園。

醫學人文館之保存與修復,以注入人文精神於古蹟建築為主,並彰顯其長期伴隨臺灣本土醫學發展的珍貴歷史價值。

啟用後,主要作為醫學院推廣醫學人文教育、展示醫學相關文物及進行本院校友師生交誼之中心,期能激勵學生師法前人、承先啟後,發揮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2008年11月加入臺灣大學博物館群,轉型為「臺大醫學人文博物館」,開放給大眾參觀。

館內的文物典藏及展示以臺灣醫學史為重點,揭示醫學院在臺灣現代醫學及醫學教育發展之貢獻,並展現醫學各領域在臺灣發展之過程與特色,同時提供教師作為醫學人文領域之教育及研究材料,期望引導醫學院學生及一般觀眾對於「人」從生理、心理、社會等各面向的全面關注與理解,建立以人為中心的關懷精神與文化。

磯永吉小屋開館時間每星期三、六、日,上午時段為9:30-12:00,下午時段為14:00-16:30。

開館時間如有更動,均以磯小屋網站公告為準。

磯小屋(磯永吉教授紀念館)是一座木造建築,竣工於1925年2月28日。

在總督府高等農林的時代以及臺北帝大的時代,其用途是作為農學科學生的農場實習準備室以及考種的場所。

是當時的農場實習課程的專屬使用空間,當時的幾位農場實習老師是:小河虎之介、甫立實及小松小一郎(根據《榕畔會史》)。

在戰後,其用途由學生的實習場所轉變為幾位教授的研究室及實驗室。

農藝系的幾位前輩老師:林正義、賴光隆、林安秋及曾美倉都曾經使用過小屋作為研究室及實驗室。

在1973~1978年間,賴光隆、林安秋及曾美倉陸續將研究室遷往四號館,林正義則將研究室遷往考種館。

以至於全館僅農場實習準備室改成為育種準備室,其餘的空間淪為舊家具存放空間以及研究生的臨時住所。

其後經郭華仁系主任(2005~2008)以及王裕文組長(農場管理組)的努力,向市政府申請古蹟鑑定,並在2009年7月獲准核定為市定古蹟以及臺灣大學的歷史建物。

之後加入臺灣大學校園博物館群,成為校園景點之一。

    主題導覽 清代先民聚落主題導覽臺大生態導覽校總區空間歷史主題導覽 清代先民聚落主題導覽對象團體預約,12歲以上,人數至少5人,至多30人。

日期週一至週五,可預約時間9:00-11:30或14:00-17:00,全程2小時,不可調整時間。

前往報名臺大生態導覽對象團體預約,國小3年級以上,人數至少10人,至多40人。

日期週一至週五,可預約時間9:00-11:30或14:00-17:00。

全程1~2小時,時間長短可討論。

前往報名校總區空間歷史主題導覽對象團體預約,12歲以上,人數至少5人,至多30人。

日期週一至週五,可預約時間9:00-11:30或14:00-17:00,全程2小時,不可調整時間。

需資深導覽員解說,請提早詢問。

前往報名 預約行事曆申請查詢服務說明線上申請最新消息滿意度調查戶外導覽滿意度調查主題導覽滿意度調查博物館參觀暫不需填寫滿意度 回首頁回訪客中心回博物館群聯絡我們管理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