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媒體的生存| 管中祥/ 燦爛時光 - 獨立評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台灣民主化過程中出現的黨外雜誌、另類錄影帶、民主台、地下電台都在台灣政治史與媒體史上扮演重要角色。

只是過去另類媒體對抗的是威權政體,現在除了監督 ... 媒體識讀 另類媒體的生存 作者 管中祥 2014-06-26 圖片來源:ThomasGeiregger(CCBY2.0) 已成功複製連結 雖然,「另類媒體(alternativemedia)」是在1960年代左右才出現的概念,但在人類歷史上,並不是一件新鮮事。

例如,湯瑪斯潘恩透過革命小冊子主張美國獨立;英國國會議員JohnWilkes發行報刊鼓動人民批判皇室與封建體制,都是早期的另類媒體,而他們又被稱為「激進新聞(Radicaljournalialism)」。

台灣民主化過程中出現的黨外雜誌、另類錄影帶、民主台、地下電台都在台灣政治史與媒體史上扮演重要角色。

只是過去另類媒體對抗的是威權政體,現在除了監督政府,更要對抗資本集團,以及旗下媒體共同建構的主流價值。

最近幾年台灣社會常用「獨立媒體」形容這些相對具反叛性媒體,不過,這種說法反而不易突顯出另類媒體應有性格。

簡單說,只要資金獨立、運作獨立,都能稱之為「獨立」媒體,但這樣的媒體未必「另類」,相反的,也可能靠近於優勢的權力體系,複製主流的「政治」價值。

「獨立」媒體也未必會站在弱勢者的位置,讓/為弱勢發聲,有些媒體即使在社會中發出異見,也可能只是某些異議團體的附庸,不具另類媒體應有的主體性。

另類媒體除了提供主流社會的異議之聲、另類選擇,更大的目在於促成社會改革,也就是必須要推動整體社會進步為目標。

另類媒體在運作上重視內部民主化,在組織上,與強調科層分工權力結構的主流媒體有所不同,是平行、對等的組織關係,而非傳統媒體的分工型態,決策共同討論,甚至由下而上,充分尊重前線記者的判斷與自主。

另類媒體並不是為存在而存在,更重要的是不斷反思其存在的目的。

但即使如此,財務仍是另類媒體最大的問題,也是另類媒體難以維持的的原因,雖然,獲利或利潤極大化並不是另類媒體的存在目的或成功標準,但如何活下去,進而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卻是另類媒體必要思考的問題。

台灣的另類媒體或獨立媒體工作者大致透過幾種方式維持經營。

一是「母體支持」,過去的台灣立報、破報大部分的資金由世新大學提供以維持營運;二是「販售新聞」,部分的獨立媒體工作者除了自主報導,也會與主流媒體簽訂合約,以個案或專題方式提供新聞,是典型的Freelancer;而「申請補助」是另一種常見的作法,這些另類媒體會向大型NGO或政府申請經費,雖然可以有較充裕的資金,但其獨立性容易引發質疑;第四則是以「社會企業」的方式經營,透過販售其它商品所得支持獨立媒體的運作,例如,上下游新聞市集便是透過市集平台販售農產品,支持新聞部門運作;最後則是「公眾集資」,透過公眾集資平台或直接捐款,向社會大眾募款,而這也是最穩定的資金來源,並且較不易受到外力的影響。

另類媒體的運作未必只會透過單一財源,有些則會採取多種財源模式,以擴大來源及維持穩定。

經常有人問我,如何讓另類媒體能夠更普及,有更大的影響力,我的回答很簡單,直接捐款給這些媒體,畢竟大部分的另類媒體並不依靠廣告生存,也不能只有單一的資金來源,公眾若能固定捐款支持,作為另類媒體的主要經濟來源,讓閱聽人和獨立媒體之間不是消費關係,而是伙伴關係,這樣才是另類媒體的生存之道。

瀏覽次數:9349 已成功複製連結 訂閱電子報 給您當週最熱議題,飽覽多元觀點! 立即訂閱 延伸閱讀 關鍵字: 另類媒體 獨立媒體 台灣立報 破報 上下游新聞市集 管中祥 燦爛時光 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曾任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長期參與媒體改革運動、關注人權與文化議題。

強調媒體改革運動的核心價值為傳播公民權。

深化台灣社會公民媒體意識,結合各界力量推動社區大學媒體識讀,進而培養公民記者,同時鼓勵公民記者發揮自身影響力持續參與社會改革。

積極與公民團體合作,關注弱勢者人權,關注環保、人權、弱勢、移工、農業等社會議題與媒體間的關係。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管中祥 燦爛時光 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曾任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長期參與媒體改革運動、關注人權與文化議題。

強調媒體改革運動的核心價值為傳播公民權。

深化台灣社會公民媒體意識,結合各界力量推動社區大學媒體識讀,進而培養公民記者,同時鼓勵公民記者發揮自身影響力持續參與社會改革。

積極與公民團體合作,關注弱勢者人權,關注環保、人權、弱勢、移工、農業等社會議題與媒體間的關係。

熱門文章 1 進科技業才有用?那些「不念書」的孩子在時尚界發光發熱,不輸給護國神山 2 確診以後怎麼辦?保險理賠要準備什麼?完整走過10+7的確診心得 3 劉軒自述從「宅男」到「超男」的人生轉變:當你準備好,貴人自然到! 4 異鄉人的台北人圖鑑 5 56歲的遺書與28歲的老後安養計畫 訂閱電子報 時事、國際、社會、教育、性別⋯⋯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飽覽當週最熱議題與多元觀點! 立即訂閱 支持獨立評論,成為天下雜誌全閱讀訂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