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的英雄還是撒旦?Aaron Stern——美國電影分級制背後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1972年時,美國電影分級主要分為四種,分別是G(老少咸宜)、PG(17歲以下建議家長陪同,可能不適合十歲以下的孩子)、R級(17歲以下須由家長或監護人 ...  好萊塢的英雄還是撒旦?AaronStern——美國電影分級制背後的爭議推手|翁煌德|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 全產品速覽 服務 會員中心 U利點數 我的新聞 歷史新聞 活動專區 udn粉絲團 udnline好友 新聞評論 聯合新聞網 願景工程 轉角國際 鳴人堂 倡議家 時事話題 世界日報 股市理財 經濟日報網 房地產 基金 中經社 樂透 發票 生活娛樂 噓!星聞 優人物 udnSTYLE 500輯 遊戲角落 發燒車訊 元氣網 運動 NBA台灣 野球夢田 運動筆記 健行筆記 閱讀創作 讀書吧 讀創故事 udn部落格 u值媒體 聯合文學 聯經出版 聯文雜誌 文創購物 數位文創 IP授權 瘋活動 售票網 買東西 報時光 更多產品 聯合知識庫 聯合電子報 聯合影音網 聯合學苑 有行旅 APP行動網 俄烏戰爭 時事觀察 軍事評論 鳴人放送 法律評論 鳴人選書 影評 作者群 好萊塢的英雄還是撒旦?AaronStern——美國電影分級制背後的爭議推手 翁煌德 26May,2021 1970年代現象級的恐怖經典《大法師》,電影送交分級時,就連片商與導演都認為應該會被評為X級(17歲以下不得觀看);結果艾倫.史鄧(AaronStern)破例准許該片不必剪輯就能取得R級(17歲以下須由家長或監護人陪同)。

此片後來成為美國一代人的集體回憶,以及部分人的驚嚇陰影。

圖/電影《大法師》劇照 在1970年代初,對於美國人而言,有些人認為他是重振美國電影的英雄,也有另一部分的人指控,他是摧毀好萊塢的撒旦。

艾倫.史鄧(AaronStern)辭世的消息是在日前才傳出。

4月逝世的史鄧,享耆壽96歲。

他在1970年代是好萊塢電影評級委員會(MPAA)的核心委員,也曾擔任三年的主席。

在當時,美國電影協會主席傑克.瓦倫蒂(JackValenti)取消了自1930年以來籠罩好萊塢電影製作的「海斯法典」(Hayscode)1,認為與其限制美國電影人什麼電影能拍、不能拍,不如採取「自願性電影分級制」,讓任何題材的電影都能適得其所。

而艾倫.史鄧便是他手下的愛將。

艾倫.史鄧(圖中)在1970年代是好萊塢電影評級委員會(MPAA)的核心委員,也曾擔任三年的主席。

有人認為,史鄧因掌握了電影分級的大權,從而影響了七零年代往後美國電影的樣貌。

圖/MPAA電影評級畫面截圖、RobertsonScholarsProgram 七零年代「美國電影分級制」的推手 艾倫.史鄧原本跟電影業沒有任何關係,他是一個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的精神科醫師,總是給人一種老練而周到的親和印象。

在瓦倫蒂的邀請之下,他果決地將管理分級制度的職責一肩扛起,真的相信自己的工作能帶給社會正面的回饋。

他曾強調,分級制度不是為了迫害電影,反而促使電影發展更健全,並且給予家長一個全面的觀影指南。

在1972年時,美國電影分級主要分為四種,分別是G(老少咸宜)、PG(17歲以下建議家長陪同,可能不適合十歲以下的孩子)、R級(17歲以下須由家長或監護人陪同)和X(17歲以下不得觀看)。

艾倫.史鄧不僅落實分級制度(尤其確立了PG級的定義),也會事前提供觀影者一部片的「暴力場面、粗話、性場面」次數統計。

不甘只是作為藏鏡人的史鄧,不僅在幕後推動分級,也經常受訪推廣分級制度對美國社會的良善影響。

但顯然不是所有人都這麼認為。

在當時,許多自由派美國人——尤其是年輕世代——主張不該有任何分級制度,即便超過五成的主流民意認為分級制度真的有所助益。

事實上,危險之處在於,當分級制度上路之後,也意味著史鄧與他麾下的委員會掌握了某種權力,當他們認定一部電影是X級,便意味著全美國可能50%的戲院將不願放映這部電影,超過30個城市的媒體也不會報導相關資訊。

為了達到審查標準,許多電影工作者因此被迫在史鄧的指示下對影片進行刪減,而史鄧也樂於此道。

但問題是,什麼樣的電影可以被列為R級、什麼樣的電影該列為X級,其實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衡量基準,標準掌握在史鄧手上。

雖然他自認是一個自由主義者,但他與教會關係過從甚密,同時本身對同性戀研究的見解,也影響了他的判斷。

什麼樣的電影可以被列為R級、什麼樣的電影該列為X級,其實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衡量基準,標準掌握在史鄧手上。

圖為美國1970年代,被評為X級的三部知名電影。

圖/電影《深喉嚨》、《Iwantyou!》、《FleshGordon》海報 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Kubrick)的兩大「禁片」經典作品——《發條橘子》原本被評級為X,後來微調刪減30秒的性暴力畫面後,才拿到R級並於1972在美國上映;1980年上映的《鬼店》當時則是拿到R級。

圖/電影《發條橘子》、《鬼店》海報 手握電影場面的生殺大權 在1971年接受的一次廣播採訪中,史鄧說明了他對《午夜牛郎》(MidnightCowboy,1969)評級的看法(在1969年至1970年間,他是委員會的顧問),他說: 這對一個成年人來說沒問題,如果你選擇同性戀生活,那很好。

但在你做出這個選擇前,你應該了解同性戀所代表的意義。

言下之意,史鄧認為同性戀是一種選擇,也暗示了觀眾可能會因為觀賞此片而成為同性戀。

在上任評級委員會之前,史鄧博士的主要研究領域是自戀(narcissism),他曾指出同性戀者全是自戀者,他們選擇成為同性戀是因為他們只能愛跟自己一樣的人,而這個選擇是源於恐懼,通常是因為他們與異性相處不順暢所致。

為了避免《午夜牛郎》導致美國同性戀激增,史鄧力主將該片評為X級,但當時製作此片的聯藝公司也深知電影本來就不是大眾口味,反而以此作為賣點,得到更多矚目。

但不是每部電影都能承受市場因分級制度而縮小的風險,山姆.畢京柏(SamPeckinpah)的《StrawDogs》(1971)最初被評為X級,為了符合R評級,就被迫刪減了一場強暴戲碼。

不過性愛戲並不意味著一定會被評為X級,只要不是把性愛描寫得太愉悅與享受的戲,都有機會過關。

而男性的性器官如果出現肯定是X級,但女性的裸露卻有機會評為R級。

提到大麻,也是一律X級。

在委員會裡,你可能會看見七位超過50歲、中產階級的保守白人拿著紙筆,寫上他們希望刪減的特定場面與理由,並給上修改建議。

如此場面著實令好萊塢電影人感到無所適從。

片商由於擔心拍了之後片子上不了,索性在劇本階段就送交好萊塢電影評級委員會,請求給予建議(但這更像是一種變相的審查)。

1970年十月,九部送交的劇本,有六部被評為X級,委員會也附上了修改的建議回覆。

其中,《外科醫生》(M*A*S*H,1970)原本也被威脅將列為X級,只不過是因為片中出現對宗教的嘲弄。

《午夜牛郎》是史上第一部被評級為X級,並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電影。

該片一開始其實是被MPAA評級為R,但因為同志情節等場面,最終首映時仍被定為X級,直到奧斯卡獲獎後才「解禁」。

圖/電影《午夜牛仔》海報、IMDb 英雄還是撒旦? 艾倫.史鄧在1971年六月正式上任,他猶如分級制度的大使一般,頻頻躍上公眾視野,在脫口秀上與影評人雷克斯.里德(RexReed)與喜劇名家梅爾.布魯克斯(MelBrooks)唇槍舌戰。

雖然口口聲聲說自己的所作所為是為了保護孩子、保護電影,但在其主導之下,反而使得美國電影製作更趨保守,許多電影不是拍了被刪,而是壓根在劇本階段就被審查而沒拍。

到最後,連保守派美國人都有所微詞,因為艾倫.史鄧實在有些過於享受「仲裁者」的地位,行事開始越來越魯莽。

當《大法師》(TheExorcist,1973)送交分級的時候,華納公司與導演威廉.弗萊德金(WilliamFriedkin)已經做好心理準備,電影要被評為X級,結果艾倫.史鄧親自致電弗萊德金,向他說有鑒於他個人非常喜歡這部電影,也認為該片「非常重要」,所以他決定破例准許該片不必剪輯就能取得R級。

結果成千上萬美國人帶著孩子進場,看到被邪靈附身的琳達.布萊爾(LindaBlair)拿著十字架自慰的畫面,創造了票房佳績,但也造成了不少美國孩童的心靈創傷,至少有四起因為觀賞本片而精神病發的案例傳出。

換句話說,《大法師》之所以有機會成為時代下的恐怖經典、一整個世代美國人的集體回憶,正是出於艾倫.史鄧個人的評級「私心」。

但也有另一個說法是,華納花費在該片的成本太高,對委員會多少產生了一些壓力(只差沒有直接指控史鄧有收受任何好處)。

艾倫.史鄧引發的爭議從來沒少過,早在1972年四月,兩位被派進去委員會當年輕人意見代表的史蒂芬.法柏(StephenFarber)與艾絲黛兒.沙加斯(EstelleChangas)便曾投書《紐約時報》指控艾倫.史鄧。

他們揭露了被迫「閹割」的電影清單,包括《五百年後》(THX-1138,1971)、《TheLastMovie》(1971)等,認為有些電影之所以最後在節奏表現上不盡人意,不是導演問題,而是委員會所致。

但與此同時,卻也有電影人肯定史鄧的貢獻,其中護航之聲令人驚訝地來自山姆.畢京柏等作品被刪減的導演。

不過在爭議聲之下,史鄧最終還是在1974年下台,轉進哥倫比亞影業任職。

此後他也成為了一些導演的私人分級顧問,例如他曾為出現同志情節的威廉.弗萊德金新作《虎口巡航》(Cruising,1980)擔任顧問,為該片爭取到了R級。

之後史鄧轉赴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任教,並曾擔任老虎管理公司的對沖基金首席營運長,也曾出版一本關於自戀的專書《我:自我陶醉的美國人》(I:Self-euphoricAmericans,1979)。

當被問到過去執掌大權的爭議經歷,史鄧無奈地說: 你不可能坐擁這個位置還能被喜愛。

1981年,當時力推他上任的瓦倫蒂向美國公眾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他說:「我錯在不該提拔一個精神科醫師來為電影分級進行評估。

」史鄧聽聞之後,表示不予置評。

1973美國田納西州一家電影院外,民眾大排長龍等著進電影院觀看《大法師》。

電影的部分驚駭畫面,創造了票房佳績,也造成了不少美國孩童的心靈創傷,至少有四起因為觀賞本片而精神病發的案例傳出。

圖/flickr@monstersforsale 「不是每個人都滿意」 1984年,介於R級跟PG級之間的PG-13級導入。

1990年,由於X級已經被視為「情色電影」的代名詞,遭致X級的藝術電影被邊緣化。

美國電影協會遂宣布X級走入歷史,取而代之的是更中性的NC-17級。

現在美國電影分級制度便維持:G、PG、PG-13、R、NC-17五個分級。

直到現在艾倫.史鄧仍然備受爭議。

一方面,比起1970年代初期,現代人普遍都接受電影分級的觀念,認為確實需要給觀眾一個適切的指南。

當時他在電視上大聲疾呼分級之必要,卻經常遭受自由派的惡毒嘲諷,以現在眼光看來,這些批評或許並不公允。

對照目前中國市場,許多電影人反而在呼籲政府能夠落實分級制度,因為沒有分級制度,便意味著創作必須有所限制,以確保所有電影孩童都能欣賞。

但在當時評級制度尚未落實清楚的時代,艾倫.史鄧是否濫用其職權,甚至導入不合時宜的價值觀來評判電影,從而影響了當時美國電影的樣貌,也是他至今遭受非議的主因。

2021年4月13日,艾倫.史鄧在紐約曼哈頓過世,《紐約時報》的開頭亦因而給予了他一個模糊不清的論定—— 他是一個來自紐約的精神科醫師,在好萊塢協助制定關於情色與暴力電影場面的守則。

但對此,不是每個人都滿意(Noteveryonewaspleased.)。

史鄧是否濫用其職權,甚至導入不合時宜的價值觀來評判電影?對於史鄧的分級守則——「不是每個人都滿意。

」圖/電影《發條橘子》劇照 參考資料 StephenFarberandEstelleChangas(1972,April9).PuttingtheHexon‘R’and‘X’.TheNewYorkTimes.SamRoberts(2021,May19).Dr.AaronStern,WhoEnforcedtheMovieRatingsCode,Diesat96.TheNewYorkTimes. 共和黨人威爾.海斯(WillHarrisonHays)在接任美國電影協會(MotionPictureAssociation,M.P.A.A.)負責人後,於1930年推行「電影製作規範」(MotionPictureProductionCode),又稱「海斯法典」(Hayscode)。

內容要求電影不得有直接或間接的裸露場面、跨種族戀愛、非法藥物交易、嘲弄神職人員等情節。

該守則對美國電影影響甚鉅,直到1960年代時代日趨開放,好萊塢方才屏棄該製作守則。

電影史 影評 翁煌德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贊助作者,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贊助 贊助說明 為了鼓勵作者持續創作更好的內容,會員可以使用「贊助」功能實質回饋給喜愛的作者。

可將您認為適合的點數贈送給作者,一旦使用贊助點數即不得撤銷,單筆贊助最低點數為{{min}}點,最高點數沒有上限。

U利點數1點=NTD1元。

我已詳閱贊助說明,且同意站方的使用條款。

確認送出 您當前剩餘U利點數:{{balance}}點;前往購買點數。

延伸閱讀 《從前,有個好萊塢》:一封寫給60年代美國流行文化的情書 香港電影是中國電影嗎?從審查制與合拍片談起 大銀幕裡的中美交鋒:中方談資削弱,電影市場前景未明 《花漾女子》:「不完美」的另類女性復仇電影 好萊塢大電影時代:roadshow映演的眉眉角角 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被紅色滲透的好萊塢影業 作者其他文章 無視人權爭議參加北京冬奧等同助紂為虐?這部電影告訴你沒這麼簡單 三個《大都會》:手塚治虫後悔創造了原子小金剛? 新星群的凝聚與誕生——評2021年關渡電影節 時勢造電影?談《摩托車日記》殘酷現實,與觀影的意識形態 撲朔迷離的《戰爭機器》:美國與阿富汗的現實矛盾顯影 同床異夢下的轉型正義:《阿依達的救援行動》將帶來和解還是分裂? 2021奧斯卡紀錄片盤點(下):戰火、革命之火與療癒奇作 2021奧斯卡紀錄片盤點(上):非裔美國人的生命故事 2021奧斯卡入圍名單點評:疫情輾壓後的奧斯卡,還有什麼看頭? 「純屬虛構」的英國王室故事?《王冠》沒拍的「愛爾蘭衝突」 在海上「獨立建國」的那個男人:兼談Netflix的《玫瑰島》精神 當事人該為「真實事件」改編電影背書?談《無聲》的原型爭議 新銳導演第一站:北藝大「關渡電影節」有什麼看頭? 桃園電影節競賽意義何在?別具一格的「台灣獎」入圍作品 從《E.T.外星人》到《神鬼交鋒》:史蒂芬史匹柏電影的家庭密碼 看更多內容 留言區 翁煌德 現任梅花鹿影展、光孚影展策展人。

台灣影評人協會常務理事。

粉絲專頁「無影無蹤」。

最新文章 只看到月經帶來的垃圾量,而看不見「女性」的婦女節記者會 劉維人、廖珮杏/民主的極限:人民必須為國家做的壞事負責嗎? 《翻轉首爾》:城市不該總是如此,與社會議題交織的生命故事 《金魚妻》:親密關係的「放棄」與「寬恕」 彭銘得/爭取配額?濫捕虐待?台灣遠洋漁業「權宜船」的光與影 最多瀏覽 拜登提供俄羅斯攻烏情報盼阻戰爭,卻慘遭中共背刺? 踢爆七條之一修法漏洞:教科書等級議事技巧,交通部騙過整個立法院? 《金魚妻》:親密關係的「放棄」與「寬恕」 趙家緯/303全台大停電事件:停電是因為電力不足嗎? 只看到月經帶來的垃圾量,而看不見「女性」的婦女節記者會 鳴人堂臉書專頁 鳴人堂 TOP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