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燈泡的物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切斷電燈的電源,同時睜開眼睛。

注意看燈泡的亮度如何的變化? 如果有可以調整亮度的燈泡,將其亮度逐漸增加,燈泡所發出光的顏色 ... 電燈泡的物理最近修訂時間:  電燈泡發光的部位是那裡?它發出哪些光譜線? 為何燈泡用久後會黑黑的?(快壞了?) 為何燈泡會燒壞?是怎麼回事?而且通常是在打開的瞬間? 為何有些燈泡壽命較長?差別在那裡? 當燈泡強度由弱逐漸增強時,所發出光線顏色如何變化? 古代的人們點著微弱的煤油燈,尤其煤油很容易藉由毛細現象由瓶內滲出, 臭臭的煤油味,讓人聞了都感覺難受!想起那時的生活可真是辛苦。

現代的我們只要輕按一下開關,便可打開電燈照亮屋內的一切, 電燈的光線比起日光燈更有著溫暖的感受!(比較有『家』的感覺) 動動手,試試看 找幾個電燈泡,切換電源的開關,燈泡是否瞬間就亮了呢? 在一個黑暗的房間裡,先打開燈泡開關。

閉著眼睛數秒鐘後,(為什麼要先閉著眼睛呢?有何好處?) 切斷電燈的電源,同時睜開眼睛。

注意看燈泡的亮度如何的變化? 如果有可以調整亮度的燈泡,將其亮度逐漸增加,燈泡所發出光的顏色如何改變呢?   燈泡靠著加熱內部的燈絲(燃點高的鎢絲),使其達到高溫(約2500℃)。

藉由熱輻射而產生可見光。

當物體的溫度低於400℃時,所輻射出的電磁波大多為人的眼睛所無法偵測的 紅外線。

高於400℃時在暗室內人眼可以感受微弱的亮光。

當溫度逐漸增高時, 不僅可見光的強度會增強,顏色也會由暗紅(500℃)轉澄,轉黃而至白光。

在1700℃時會輻射出類似蠟燭的橘紅色光。

若溫度達5800℃則能產生如太陽一般的光線。

物體熱輻射會產生各種不同頻率(波長)的電磁波。

如上圖依照波長由長而短,有AM收音機(數百公尺),短波(shortwave),VHF/UHF 及 FM(公尺)等無線電波。

微波(microwave),紅外線(Infraredlight),可見光, 紫外光(Ultraviolet),X-射線,以及Gamma射線。

人眼所能觀測到的可見光,只是電磁波譜內的極小段。

燈泡燈絲所發出來的熱輻射主要在紅外線,可見光以及紫外光的小範圍內。

卻恰好包含著對人眼所能觀測的可見光。

物體熱輻射所發出的電磁波不同波長(或頻率)的強度分佈,我們稱為頻譜。

熱輻射頻譜與溫度及表面的性質有關(吸收與輻射電磁波的能力), 對於鎢絲而言,射入表面的電磁波幾乎百分之百會被吸收。

(吸收與輻射係數為 1) 因此其熱輻射接近頻譜只與溫度有關的黑體輻射。

上圖是三種不同溫度的黑體所輻射出的頻譜圖。

可以發現燈泡並不是一種很有效率的發光裝置。

大部份的熱輻射都在紅外線(熱)的部份,約僅有5%的能量屬於可見光的範圍。

只有當溫度超過5000℃時,才會有大部份的能量在可見光範圍內。

因為燈絲溫度較太陽光低,因此紅黃部份頻率光線較強。

本世紀的照明改良都在如何提高發光效率與頻譜的改進。

    黑體輻射(單位時間單位波長所輻射能量密度)頻譜所遵循的公式 3000K4000K5000K6000K 7000K8000K的黑體輻射能譜 上圖是一個黑體在不同溫度時所輻射出在可見光範圍內光線的顏色。

燈絲的加熱是靠帶電粒子在燈絲內流動時,將電能藉由碰撞轉換為燈絲的熱能。

燈絲的溫度會逐漸升高直到輸入的熱能與燈絲的熱輻射功率相等時,達到熱平衡。

最早期的燈絲,是採用碳(carbon)與白金(platinum)。

碳原本是最有希望的材料。

1879年愛迪生曾經試用碳燈絲且使用了數百小時。

雖然『碳』有極高的熔點(3550℃),但是卻有著低的『昇華』溫度。

在低溫時直接由固體昇華為氣態。

因此很容易消耗,使用壽命短。

而且必須完全隔絕空氣(會在空氣內燃燒)。

目前幾乎都是使用熔點為(3410℃)的鎢絲,優點是低於熔點時其『昇華』的速率較低。

因此可以加熱到較『碳絲』更高的溫度。

鎢絲一樣會在空氣中燃燒,因此需要燈泡抽成真空。

為了使更多的電能能夠轉換成熱能,必須要增加『鎢絲』的電阻, 因此想方法使其增長且變細。

如右圖 60瓦特的鎢絲直徑約25微米(25μm,約頭髮直徑的1/4) 長度約2公尺(沒錯),纏繞成僅2公分長的細圈。

為了減少最後燈絲直線長度, 通常燈絲都是先繞成直徑0.25mm(釐米)的圈圈, 再繞成螺旋狀的燈絲。

(由於製造不易,直到1937年才成功製成) 為了避免燈絲的昇華,燈泡內注入了惰性氣體。

這些氣體主要為氬氣(argon) 並且不包含氧氣。

藉由碰撞使部份氣化的鎢原子能夠重回燈絲。

雖然惰性氣體增加了燈絲的使用壽命,但是也付出了一些代價。

原本真空的燈泡內由於惰性氣體的存在增加了熱的傳導與對流, 帶走了能量,於是降低了平衡的溫度。

昇華的鎢氣於惰性氣體內形成微弱的粒子也藉由對流在燈泡內表面形成黑點。

由於氪氣是較不良的熱傳導體,灌充氪氣的燈泡比一般灌氬氣的燈泡 有更高的效率發光, 但是氪氣僅佔大氣中百萬分之一的含量,因此製作成本高出較多。

為了增加燈泡的使用壽命,可以加長鎢絲的長度。

讓熱能分佈在更長的空間內, 於是會降低燈絲的溫度,自然減低昇華的情形,也就延長了燈泡的壽命。

可是因為溫度也降低了,因此產生可見光的發光效率也降低了。

燈泡變得較暗,需要較高功率的燈泡才能產生相同的亮度。

雖然增加了燈泡的使用壽命省了點錢,但是所浪費的電能是否值得,就值得考量。

因此長壽命燈泡通常使用在不易更換燈泡的場所較划算。

若是使得燈絲的長度更長,其溫度溫度更低,甚至只發出暗紅的微弱燈光, 卻仍然可明顯的感受所發出的熱(紅外線)。

另外對於早期照相使用的閃光燈,為了要能產生更接近於太陽光的頻譜, 於是縮短其燈絲長度,使其在更高的溫度下工作,因此其工作壽命也就縮短為數小時。

(燈絲內加入的氣體,使得所產生的頻譜相當於約4500℃黑體的頻譜--高於燈絲溫度)    網友來函指出目前很多相機的閃光燈利用高壓填充Xenon的燈管放電 產生電弧發光 較高溫的頻譜對於彩色照相有重要的影響, 一般燈泡會顯示過多紅色部份的影像(為什麼呢?)。

鹵素燈則可產生較高溫的頻譜,卻不至於像閃光燈般的短壽命。

利用化學技巧使得鎢絲可以『再造』: 燈絲被裝置在石英等特殊可耐高溫及化學反應製成的燈泡內,燈泡內包含溴或碘分子。

在高溫下這種鹵元素會和被蒸發致燈泡內表面的鎢形成分子, 當這些分子碰到高溫的燈絲時,鎢會還原回燈絲。

於是可使蒸發的燈絲再度還原。

鹵元素扮演清道夫的角色,當碰到鎢原子時,將其帶到燈絲還原回去。

雖然鎢一直被昇華,但也一直被鹵素再送回燈絲。

只是被還原的鎢並非很均勻的分佈在燈絲上,而是會在某些位置匯聚形成小班點, 而終於導致燈絲的『燒斷』。

因此鹵素燈工作時溫度高於一般燈泡數百度,產生更接近陽光的頻譜,有更高的發光效率, 但使用壽命可超過2000小時。

鹵素燈仍然有它的缺點: 石英玻璃燈泡較小,而且工作時溫度非常高。

加上內部裝的是有毒的鹵元素。

不小心容易著火並造成安全上的顧慮,因此通常外面另加一玻璃管。

石英管表面若是被手指沾上,當高溫時容易損壞石英管。

鎢絲的回收循環功能只有在高溫工作時才有效,若是鹵素燈並未操作於全功率(較暗時),鎢絲會聚集在石英管壁上,使其黑黑的,減短其壽命。

因此鹵素燈需要經常在高功率下工作以清潔石英管內壁(讓鎢還原回燈絲上)。

不同功率的鹵素燈有著不同的大小。

100W的鹵素燈燈絲約為25W燈絲的四倍, 也能輻射出四倍強度的光。

若是想要改變燈泡的亮度,通常的作法是如右圖 製作兩組獨立的燈絲,例如50W及100W的燈絲。

單獨操作其中一個或同時點兩個燈絲時, 可以有三種不同功率的變化。

燈泡上通常都會標明燈泡的功率數,由於我們通常都是用110V交流電。

因此由用電功率以及電源電壓,很容易由歐姆定律算出鎢絲的電阻。

電功率P=V2/R因此R=V2/P所以100瓦的電燈泡 電阻應該是___歐姆。

可是如果你實際拿個電表量一個燈泡的電阻。

你會很驚訝的發現 實際量到的電阻和上面計算出來的電阻值不僅不一樣,而且相差很多。

為什麼呢? 如果你實際去測量鎢絲(燈泡)的電阻,利用 『鎢』在室溫20℃時的電阻係數ρ=5.8×10-8Ω-m 電阻R=ρι/A,ι長度A截面積 先估算其直徑後可以計算鎢絲的直線長度,試一試,驗證我前面說的長度對不對! 回到為何實際量到的電阻和上面計算出來的電阻值不一樣的問題上: 當你量燈泡的電阻時,燈泡並未在工作中。

等到加上電源後鎢絲會被加熱到高溫 以產生熱輻射。

已知鎢的溫度係數是0.0045/℃(每增加1℃電阻值增加的百分比) 這樣的提示應該已經很明顯了吧!那麼我就要再問下一個問題了: 由計算出的電阻是燈泡工作時的電阻值,你又已經量了室溫時的電阻值,(你應該量了吧!) 你是不是能夠估算一下鎢絲工作時的溫度呢?再度驗證我前面說的溫度 對不對! 如果你量了燈泡尚未在工作時的電阻,那麼想一想 當剛接通電源時,流經燈泡的電流與正常工作時電流比較起來如何? 你能想通為何燈泡總是在剛接通的瞬間燒斷的了嗎! 剛買的燈泡比較能夠承受那樣的變化,可是經過多次的開關,加熱--冷卻 會使其膨脹收縮 而減少其機械耐強,長久工作也會由於鎢的昇華而變細。

再加上剛通電瞬間﹍﹍﹍的變化, 『屋漏偏逢連夜雨』於是斷掉了! 有時候即使燈絲斷掉了燈泡仍然會亮。

如果燈泡的位置沒有因為燒斷而改變,因為距離很近。

電流仍然可以藉由空間的放電而導通,但這樣的情形維持不久。

關燈時由於『冷縮』會使的燈絲產生相對運動而分開更遠,甚至折斷。

(很脆) 電燈泡電源電壓與消耗電力關係 電燈泡電源電壓與電燈使用壽命的關係 歡迎批評指教!電子郵件:請按[email protected] 作者: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系黃福坤 最後修訂時間: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