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無所不在的螢光 - 科學月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譬如螢光棒內外管裝雙氧水與酯類化合物及螢光染料,當管壁經過折彎而破裂,化合物間的化學反應會持續激發染料中的電子到激發態而放光,稱「化學發光( ...
網頁
首頁
科學月刊/科技報導新網站
科學月刊粉絲專頁
2017年3月29日
生活中無所不在的螢光
作者/林宮玄,任職於中研院物理所,本刊兼任副總編輯。
圖一:電子在物質中能階的躍遷,可產生螢光。
在演唱會的夜晚,每個人拿到了螢光棒,折一下就可以在黑暗中發出亮光。
在揮螢光棒的時候,不曉得有沒有人會想,螢光是怎麼來的?所有光都是螢光嗎?太陽所發出來的光可以說是螢光嗎?螢火蟲發出的光,算是螢光嗎?
什麼是螢光?
能量守恆是自然界的基本道理,光本身也是能量的一種,放出螢光也是來自於能量的轉換。
人類可以看到的光波長約400~700奈米左右,每個波長或頻率的光(電磁波)可對應到量子的光能量或光子能量──hν,h是普朗克常數(Planckconstant)、ν是電磁波頻率。
科學家常使用電子伏特(eV)來表示光的能量單位,1eV相當於帶電量為1.6×10-19庫侖的一個電子經過1伏特電位差加速後,所獲得的動能(1.6×10-19焦耳)。
紫光(400奈米)的光子能量約為3.1電子伏特左右,而紅光(700奈米)的光子能量約為1.8電子伏特。
物質是由原子所組成,元素週期表整理出每個元素所擁有的電子數目,根據包立不相容原理,電子可從最低能量的軌道或能階往上填。
我們所熟悉的物質,大部分並非單一原子,而是由數種原子所組成的分子或週期性排列成晶體。
原子相互靠近會形成不同能階、甚至能帶,這是每個原子間電子相互作用所造成的。
基態(groundstate)指的是所有電子在最低能階的狀態,其他有額外能量的狀態則泛稱「電子的激發態(excitedstate)」。
當電子受到額外能量到激發態時,電子以放光的方式釋放能量回到基態,由此方式所放出的光,可廣義稱為「螢光」。
在激發態的電子不一定要以放光的方式釋放能量,也可以轉成熱,譬如傳遞動能造成原子擾動而溫度上升。
如圖一所示,很多時候是光與熱都有,電子在激發態時,部分能量先以熱的方式釋放,之後才放出光,而放出的光子能量為能階之間的能量差。
科學上的螢光定義
科學上會以電子在激發態停留的時間,來區分螢光(fluo-rescence)與磷光(phosphorescence)。
一般來說,產生螢光的電子,在激發態停留的時間約為幾個奈秒(10-9秒)等級,如果電子停留了微秒以上,那麼就會以磷光稱之。
譬如夜明珠在白天吸收了光能量之後,電子在激發態的時間是以分鐘來計算的,黑夜中我們就可看到夜明珠慢慢釋放電子到基態所產生磷光。
手錶也常用磷光材料幫助我們在黑暗中看時間,如果用的是螢光材料,只要沒有照光,所有電子在1微秒內釋放能量放出螢光,以致我們看不到亮光。
科學或學術中所指的螢光,大部分以光讓電子到激發態再放出螢光,稱「光致螢光(photoluminescence)」。
材料吸收較高能量的光,譬如藍光(2.8電子伏特)使電子躍遷到激發態後,電子經過能量損耗放出較低能量的光,譬如綠光(2.4電子伏特)。
除了光,還有其他方式可讓電子到激發態。
譬如螢光棒內外管裝雙氧水與酯類化合物及螢光染料,當管壁經過折彎而破裂,化合物間的化學反應會持續激發染料中的電子到激發態而放光,稱「化學發光(chemiluminescence)」。
LED用電流的方式將電子注入發光材料中所放的螢光,稱「電致螢光(electroluminescence)」。
若是在真空中直接把電子發射到材料裡而發出螢光,稱「陰極螢光(cathodoluminescence)」。
螢火蟲放的光稱為生物螢光,其實也算是化學螢光。
螢光材料在吸收能量後,大部分能量可透過光的形式再放出,因此溫度不會上升太多,又被稱為冷光。
科學上有時會用「發光(luminescence)」避免討論發光機制。
圖二:散發磷光的鳥形裝飾。
(Wikipedia)
螢光的應用
日常生活中泛稱的螢光,指的是可見光。
譬如LED就是利用發光材料放螢光,屬於「電致螢光」。
LED常見在生活應用中,藍光LED更是獲得2014年諾貝爾物理獎表彰,使LED可應用在白光照明。
目前市面上的LED白光燈泡,利用藍光LED激發螢光粉中的電子,「光致螢光」而產生黃光,並與原有的藍光混合成白光。
市面上的日光燈管、省電燈泡等,藉由通電使管壁內的水銀蒸氣放出高光子能量的紫外線,管壁內側的磷質螢光物質吸收紫外線後可發出可見光,也是利用光致螢光的方式產生白光。
螢光棒也大量應用在娛樂用途,人類很容易被漂亮且五彩繽紛的光所吸引,譬如人們喜歡在節日用不同顏色的燈泡串起來裝飾。
電腦、電視、手機、平板等螢幕,也可屬於娛樂範圍。
早期的映像管電視(CRTTV)及大尺寸電漿電視,在真空中發射電子直接打到不同發光材料,利用「陰極螢光」混出不同顏色。
目前的液晶螢幕內的液晶本身不發光,而是用來控制透光強弱,因此需要白光的背光板搭配紅、綠、藍濾鏡混色。
市面上所謂LED液晶螢幕,是指背光板用LED白光光源,並非直接用不同顏色的三種LED所組成。
OLED螢幕可直接利用發不同顏色光的材料做成LED來混色,OLED中的O指的是有機(organic),即利用有機發光材料所做成的LED(lightemittingdiode,發光二極體)。
市面上也開始推出量子點螢幕,利用無機材料LED的藍光透過「光致螢光」激發不同量子點而發出不同顏色的光。
圖三:螢光棒發光機制為「化學發光」。
(Pixabay)
光也可以做為「信號」,譬如古代的烽火台利用火傳遞敵人來襲的訊號。
現今當然不需要舉火把來傳遞信號,譬如電腦、電器產品有很多「指示燈」,通電源時發綠燈,沒電的時候用紅色燈號指示等等,廣義來說,螢幕也可以當作智慧型的「指示」。
介紹到這裡,大概可以感覺到LED所發出的「電致螢光」是多麼廣泛應用在生活週遭!生活中當然還有很多「光致螢光」的應用,譬如有害的螢光物質殘留,只要用紫光照一下,便知是否有螢光物質。
白色的衣物及紙張為了視覺效果,常會添加這類無毒的螢光劑,其吸收紫外光而放出藍光,可在陽光下提高視覺上的白度及亮度,這類的螢光物質對人體並沒有傷害。
科學研究中很常利用螢光物質來標定不發光物質。
譬如很多細胞不發光,「螢光顯微術」利用螢光分子接到生物細胞中某些分子,在雷射光照射下,螢光分子可顯示出某細胞分子的位置。
因此為了生物用途,發展出許多「光致螢光」效率高的染料分子(dyemolecule)。
螢光顯微鏡技術中,還可用不同顏色的染料標定,同時觀察不同顏色來區分不同細胞分子。
一般來說,當細胞被染色後就失去生命力,只能觀察死細胞的行為。
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表彰綠色螢光蛋白質(greenuorescentprotein,GFP)的發現,科學家也進一步發展出不同顏色螢光的蛋白質。
發光蛋白質之所以重要,在於它可以讓細胞發光而不失去生命力。
許多生命的奧妙,並非可以從「屍體」結構觀察出來,而需觀察其生命的動態。
讓活體細胞會發螢光因此是很重要的貢獻,使生命科學家可利用螢光顯微鏡研究活細胞。
圖四:利用螢光顯微鏡技術觀察牛肺動脈內皮細胞。
(Wikipedia)
未來方向
人類的雙眼是最直接且自然的偵測器,可判別顏色及位置,不需額外的偵測器能增添生活便利。
雖然「電致螢光」似乎應用較廣,但「光致螢光」其實更方便,因為不需要用電線等額外物質接觸物體,即可發光。
譬如筆者最近聽到一個技術,利用螢光蛋白將特殊細菌改造成會發光。
這些細菌可在土壤裡往地雷移動並留下生存,因此陽光下或照光下會發出光芒,人類因此可以在遠距下發現地雷的存在,這也算是「信號」的一種。
也許讀者也可以從「信號」的角度想想,如何讓螢光物質有新應用。
延伸閱讀
林宮玄,〈憑什麼得諾貝爾獎?要你看到藍光LED的與眾不同〉,泛科學網站,2015年7月31日。
於
11:17
張貼者
科學月刊/科技報導
分類:
04月號(568)-描繪世界的方法,
05-物理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593期內頁試閱!
站內搜尋
科月檔案櫃
科月檔案櫃
六月2019(1)
五月2019(1)
四月2019(23)
三月2019(22)
二月2019(25)
一月2019(23)
十二月2018(27)
十一月2018(24)
十月2018(24)
九月2018(22)
八月2018(24)
七月2018(25)
六月2018(23)
五月2018(22)
四月2018(26)
三月2018(18)
二月2018(21)
一月2018(25)
十二月2017(23)
十一月2017(25)
十月2017(21)
九月2017(23)
八月2017(24)
七月2017(26)
六月2017(41)
五月2017(1)
四月2017(24)
三月2017(24)
二月2017(24)
一月2017(28)
十二月2016(12)
十一月2016(23)
十月2016(30)
九月2016(21)
八月2016(38)
七月2016(27)
六月2016(2)
五月2016(39)
四月2016(16)
三月2016(21)
二月2016(25)
一月2016(22)
十二月2015(22)
十一月2015(19)
十月2015(19)
九月2015(24)
八月2015(18)
七月2015(22)
六月2015(3)
五月2015(37)
四月2015(20)
三月2015(22)
二月2015(22)
一月2015(8)
十二月2014(37)
十一月2014(19)
十月2014(1)
九月2014(27)
八月2014(16)
七月2014(17)
六月2014(20)
五月2014(19)
四月2014(17)
三月2014(37)
二月2014(1)
一月2014(32)
十二月2013(16)
十一月2013(21)
十月2013(21)
九月2013(20)
八月2013(20)
七月2013(19)
六月2013(19)
五月2013(19)
四月2013(19)
三月2013(14)
二月2013(1)
一月2013(1)
十二月2012(2)
十一月2012(2)
十月2012(2)
九月2012(1)
八月2012(5)
六月2012(2)
五月2012(1)
四月2012(1)
三月2012(1)
二月2012(1)
十二月2011(19)
九月2011(2)
八月2011(7)
七月2011(8)
六月2011(1)
五月2011(13)
四月2011(25)
三月2011(2)
二月2011(2)
一月2011(9)
十二月2010(19)
十一月2010(21)
十月2010(27)
九月2010(21)
八月2010(19)
七月2010(23)
六月2010(20)
五月2010(30)
四月2010(17)
三月2010(24)
二月2010(20)
一月2010(14)
十二月2009(18)
十一月2009(24)
十月2009(15)
九月2009(27)
八月2009(27)
七月2009(24)
六月2009(23)
五月2009(24)
四月2009(15)
三月2009(18)
二月2009(23)
一月2009(21)
十二月2008(17)
十一月2008(2)
十月2008(1)
九月2008(2)
八月2008(1)
七月2008(1)
六月2008(3)
十二月2002(1)
十二月2000(1)
一月1977(1)
文章分類
00-專輯目錄
01-科學評論
02-科學新聞
03-編輯手記
04-數學
05-物理
06-生物
07-化學
08-地科
09-光譜
10-生化
11-科教
12-科技
13-科學史
14-專訪
15-書評
16-閱讀推薦
17-活動
18-大家談
19-勘誤
20-其它
21-非‧關科學
22-回顧
2019專輯
01月號(589期)-啟動心智秘境
02月號(590)-豬的時代
03月號(591期)-臺灣古生物
04月號(592期)-高樓.映像
05月號(593期)-伴.毛小孩
2018專輯
01月號(577期)-氣象預報
02月號(578)-重力波
03月號(579期)-生物辨識
04月號(580期)-AI人工智慧時代來臨
05月號(581)-看見聲音的景色
06月號(582期)-滋容養顏兩三事
07月號(583期)-藥品包裝
08月號(584期)-食蟲
09月號(585期)-大麻
10月號(586期)-科幻
11月號(587期)-啤酒生活
12月號(588期)-諾貝爾獎特別報導
2017專輯
01月號(565期)-薄膜分離技術
02月號(566)-錄音工程
03月號(567期)-電影技術
04月號(568)-描繪世界的方法
05月號(569)-不只是科學少數女性關鍵力
06月號(570期)-南海科學
07月號(571期)-資料科學
08月號(572期)-蝦
09月號(573期)-藻礁
10月號(574期)-音樂心理
11月號(575期)-區塊鍊與比特幣
12月號(576期)-諾貝爾獎特別報導
2016專輯
01月號(553期)-幾丁質大革命
02月號(554期)-綠色溶劑
03月號(555期)-實驗動物
04月號(556期)-氣象觀測
05月號(557期)-福衛五號上陣
06月號(558期)-生物大數據
07月號(559期)-直擊大腦的神祕宇宙!
08月號(560期)-新世代女科青
09月號(561期-)基因開關
10月號(562期)-地震新情報
11月號(563期)-真實生物X寶可夢
12月號(564期)-諾貝爾獎特別報導
2015專輯
01月號(541期)-法布爾的昆蟲世界
02月號(542期)-森林新思維
03月號(543期)-影像世界中的巧妙數學
04月號(544期)-濕地大探索
05月號(545期)-光科學年代
06月號(546期)-全球暖化海洋遇難
07月號(547期)-重返土壤
08月號(548期)-廣義相對論百年
09月號(549期)-癌症免疫療法
10月號(550期)-莫斯利與原子序
11月號(551期)-布爾代數
12月號(552期)-諾貝爾獎特別報導
2014專輯
01月號(529期)-再生醫學
02月號(530期)-汽車科技
03月號(531期)-臺灣的科學傳播:現在和未來
04月號(532期)-產能與節能的新觀念
05月號(533期)-科學、數學,動手玩
06月號(534期)-物聯網
07月號(535期)-鑑識科學
08月號(536期)-微機電系統的應用
09月號(537期)-張昭鼎紀念研討會:網路與科普
10月號(538期)-意猶未盡的急速:4G
11月號(539期)-結晶學百年解密
12月號(540期)-諾貝爾獎特別報導
facebook
追蹤者
本站流量
網站啟事
於版權問題如有任何疑慮,請洽編輯部。
為尊重著作權,本網站內容請勿任意轉載,若需引用圖文請先與我們連繫。
Google+
延伸文章資訊
- 1生活中無所不在的螢光 - 科學月刊
譬如螢光棒內外管裝雙氧水與酯類化合物及螢光染料,當管壁經過折彎而破裂,化合物間的化學反應會持續激發染料中的電子到激發態而放光,稱「化學發光( ...
- 2螢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3光激發螢光光譜原理 - NTOU-Chem
螢光光譜分析阿斯匹靈上課講義. 螢光化合物(luminescent substance)、放光(luminescence)原理. 分子吸收適合能量的電磁輻射後,其價電子被激發而躍遷到較高的能階,...
- 4光激發螢光量測的原理、架構及應用
螢光(luminescence) 是物理系統由於過度熱輻. 射或白熱化後產生電磁輻射放射的一種現象。對於. 發光半導體而言,入射光子的能量等於或是超過能. 隙時,會激發價帶電子 ...
- 5螢光 - 科學Online - 國立臺灣大學
當通電時,電流通過並加熱燈絲,使燈絲中的電子逸出,電子再把管內的氣體變成電漿。當電子與管內的水銀蒸氣產生碰撞,便會使汞原子中的電子激發,當回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