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B兩聯盟發展史 - 球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雖然各家說法不一,不過大致上來說,一般書籍和資料都同意,美國職棒在歷史上總共出現過七個大聯盟。

這其中又可大略分為兩個系統,一是國家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   每月超強特集 每日最鮮新聞 百年大聯盟神話 一甲子野球傳說 美麗之島 技術、觀念與規則 歡樂的、文化的 所有你找不到的 各方英雄好漢  從美國職棒聯盟爭霸史預測 影響台灣職棒未來趨勢的關鍵 黃冠雄--1996.4發表於「棒球人7」 1996.9.16增修 隨著明年二月二十八日慢慢接近,台灣棒壇將進入另一個新的時代,兩大聯盟將會正面對抗,到底最後是中華聯盟打敗對手,還是台灣大聯盟以弱勝強,或是雙方平分天下,結果如何短期內似乎不太明朗。

不過這種聯盟間的戰爭,台灣不是世界第一個,老美早就吵了百年以上,我們一起來看看美國職棒的聯盟爭霸史,或許可以從中得到一些經驗和策略,讓我們在預測台灣職棒的發展上有一些參考。

雖然各家說法不一,不過大致上來說,一般書籍和資料都同意,美國職棒在歷史上總共出現過七個大聯盟。

這其中又可大略分為兩個系統,一是國家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1871-1875),和接續它的國家聯盟(NationalLeague,1876-NOW),二是其他企圖挑戰國家聯盟或是瓜分市場的五個新聯盟,依出現年代順序是美國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1882-1891)、聯合協會(UnionAssociation,1884)、球員聯盟(Player League,1890)、美國聯盟(AmericanLeague,1901-NOW)和聯邦聯盟(Federal League,1914-1915)。

要先說明的是,沒有一個舊聯盟是歡迎新聯盟的,因為這代表了要將市場分給其他人,所以兩個系統之間的紛爭由此開始。

以下就把焦點集中在這五個新聯盟成立的原因,最後成功或失敗的因素,以及當時國家聯盟的因應策略。

紛紛攘攘的十九世紀 國家聯盟於一八七六年接手成立於一八七一年的國家協會,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國家聯盟將主導權全部收回在資方手上,而且大權掌握在首任會長摩根‧柏克萊(Morgan Bulkeley)的幕僚,芝加哥白長襪隊(ChicagoWhiteStockings,現在芝加哥小熊隊的前身)總裁威廉‧胡柏特(William Hulbert)和運動器材商艾爾‧斯伯丁(AlSpalding)兩人身上,球員權力被限制,這些是導致未來新聯盟產生的遠因。

於是不滿的聲音集合成一股力量,美國協會於一八八二年成立。

美國協會吸收了被斯伯丁開除的球員和球隊,以及一些經營理念和國家聯盟不合的球隊。

美國協會採用較符合人性和時代的經營方式,如開放球場賣酒和週日比賽,由於美國協會聲勢驚人且受球迷的歡迎,因此國家聯盟只好稍做退讓,求得和美國協會和平共處,不過雙方仍然暗中對抗。

但是在一八八四年另一個勢力又形成了,聯合協會誕生,其目的幾乎完全是為了分享利益。

因此國家聯盟和美國協會立刻合作,聯手對付聯合協會,不但約束球員和球隊不得和聯合協會有任何瓜葛,並且美國協會馬上開放五支球隊加入,年底更首度舉行國家聯盟和美國協會的總冠軍戰,也就是未來世界大賽(World Series)的前身,再加上聯合協會本身內部球隊間實力相差太懸殊,比賽不精彩,終於一年內就解體,國家聯盟和美國協會繼續較勁。

此外,由於長久以來國家聯盟對球員權力的控制,因此球員間早就想再取得聯盟的領導權,恢復當年國家協會的情形,這種夢想終於在一八九零年實現,球員聯盟成立。

此聯盟主控權在球員,所以吸引了很多球星的跳槽,如當時的盜壘王金‧凱利(King Kelly)。

國家聯盟為此展開因應的策略,首先利用媒體醜化球員聯盟,再來利用國家聯盟雄厚的資本正面對決,刻意將賽程安排的和球員聯盟一樣,最後進行遊說的心理戰,歡迎球員回鍋,一切既往不咎,結果球員聯盟最後和聯合協會一樣,一年內瓦解。

當時國家聯盟在對抗球員聯盟時,也希望能削弱美國協會。

刻意在這場戰爭中忽略美國協會,壓低他們的聲勢,並且將美國協會中最有票房的兩支球隊納入國家聯盟,因此美國協會只好同意在一八九一年底併入國家聯盟,從一八九二年起國家聯盟一統天下。

美國聯盟的誕生 但是此後國家聯盟內部卻產生了很多問題,首先是經營策略的錯誤,導致票房慘敗。

再加上球團間的衝突,結果在一九零零年將原本的十二隊,縮編為八隊,分佈在七個城市,分別是波士頓種豆人隊(Boston Beaneaters,現在的亞特蘭大勇士隊)、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的布魯克林超級巴斯隊(Brooklyn Superbas,現在的洛杉磯道奇隊)(註一)、芝加哥孤兒隊(Chicago Orphans,現在的芝加哥小熊隊)、辛辛那提紅人隊、紐約巨人隊(New YorkGiants,現在的舊金山巨人隊)、費城費城人隊、匹茲堡海盜隊和聖路易紅雀隊,並大量釋出球員,這使得另一個聯盟有生存的可能。

同時進入二十世紀的美國,經濟起飛,棒球市場似乎可以再擴大,加上國家聯盟的縮編,於是對國家聯盟不滿的球隊再度結合,於一九零一年成立美國聯盟。

美國聯盟吸收了被國家聯盟趕出門的球員和球隊,並且誘使大量王牌選手換跑道,如歷史上的最佳投手賽‧楊(Cy Young)。

而且為了避免像球員聯盟一樣,與同一城市的國家聯盟球隊競爭,結果被國家聯盟打敗,設立球隊於五個沒有國家聯盟球隊的城市,分別是巴爾的摩金鶯隊(Baltimore Orioles,現在的紐約洋基隊)、克里夫蘭藍鳥隊(ClevelandBluebirds,現在的克里夫蘭印地安人隊)、底特律老虎隊、密爾瓦基釀酒人(Milwaukee Brewers,現在的巴爾的摩金鶯隊)和華盛頓參議員隊(WashingtonSenators ,現在的明尼蘇達雙城隊),這五隊避開國家聯盟。

另外將實力較強的三隊設立在雖然有國家聯盟球隊,但是還有發展空間的城市,波士頓桑摩瑟隊( BostonSomersets,現在的波士頓紅襪隊)、芝加哥白襪隊(ChicagoWhite Stockings)和費城運動家隊(PhiladelphiaAthletics,現在的奧克蘭運動家隊),準備爭取國家聯盟在同城市另一隊的球迷。

一九零一年四月,國家聯盟內部仍是群龍無首時,美國聯盟開打。

年底統計觀眾總人數,在那個沒有電視轉播的年代,美國聯盟雖然仍然低於國家聯盟,不過在正面接觸的波士頓和芝加哥兩個城市則獲得大勝,因此美國聯盟信心滿滿,一九零二年把密爾瓦基釀酒人隊移動到聖路易,改名成為聖路易棕人隊(St LouisBrowns),準備對抗國家聯盟的紅雀隊。

同年年底,美國聯盟首度在觀眾總人數上超過國家聯盟,家變結束後的國家聯盟為了避免兩敗俱傷,終於答應和美國聯盟和談,雙方舉行了美國職棒史上著名的「辛辛那提會議」,會中統一了賽制、規則和管理,也就是在那一年有了第一次的世界大賽。

從此體制外的美國聯盟挑戰成功,成為主流之一,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成功的新聯盟。

因應第三勢力的策略 不過和平似乎沒有持續太久,一九一四年第三勢力再度成立了新組織,聯邦聯盟出現。

聯邦聯盟大撒鈔票吸收國家聯盟和美國聯盟的明星球員,可是在兩聯盟的合作以及離間聯邦聯盟內部球團之下,聯邦聯盟在撐了兩年之後,也告結束。

在二次大戰後,美國經濟再度起飛,似乎又有新聯盟可能產生,國家聯盟和美國聯盟未雨綢繆,在六零年代開放八支新球隊,使得球隊總數從十六增加到二十四,幾乎是等於增加一個新聯盟,並且吸收具有相當財力的大財團。

同時七支球隊大舉遷移,使得大聯盟球隊遍佈全國。

再加上美國聯盟從一九七三實施指定打擊(Designated Hitter,DH)制度,國家聯盟並未採用,兩個聯盟不統一,讓球迷有話題和選擇性,這三項措施避免了再有新聯盟的紛爭。

最近的二十年,兩大聯盟仍然飽受外界的挑戰,但是他們採用了統一的策略,萬一抵擋不了,那就開放球隊加入,一九七七年、一九九三年和後年的一九九八年都各有兩支球隊進入聯盟。

而且在一九八四年他們聘請彼得‧尤柏羅斯(Peter Ueberroth)擔任理事長,尤柏羅斯曾負責主辦八四年洛杉磯奧運,他將沒人要的奧運變成金雞蛋。

他進入大聯盟後,也幫大聯盟賺到很多錢,所以未來除了罷工的因素之 外,兩大聯盟應該會繼續維持下去。

勝敗的關鍵因素 總結來說,新聯盟成立的原因不外是對既有聯盟不滿意、舊聯盟不進步和經濟成長導致市場擴大,新聯盟失敗的原因多半是只為了瓜分市場、沒有球星、受到舊聯盟策略性的正面衝突和不會利用媒體。

唯一一個成功的美國聯盟,其成功的最大因素在於國家聯盟的內鬥,美國聯盟趁機吸收了被國家聯盟排擠的球團,以及對國家聯盟有不同意見的勢力,並且故意閃躲雙方的面對面競爭,但是可以取勝的時候則窮追猛打,最終得到和國家聯盟平起平坐的地位。

由以上的歷史可知,對於新聯盟能否運作,關鍵在於,一是舊聯盟是否願意進步,開放球隊進入還是閉關自守,二是舊聯盟明星球員的動向,留在原地或是集體換舞臺,三是兩個集團的內部是否團結,被分化還是一致對外,四是新聯盟能否避開正面衝突,不做無謂犧牲,五是雙方誰最會運用媒體,製造良好的企業形象。

因此台灣大聯盟為何選擇南部為主戰場,為何和年代合作,不惜投下重金要挖角,以及特別請公關公司設計特別的 LOGO,中華聯盟為何如此快開放和信鯨進入,兩聯盟為何頻頻展現各自的後台政商關係,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從上文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影響未來台灣職棒的關鍵也應該不出以上這些,至於最後會是如何,各位棒球迷一定不可錯過這親身體驗歷史的機會。

註一:徵求良好翻譯,是一個馬戲團的名字。

  向大當家吐嘈 給二當家建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