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令、中長調的填詞技法》 - 贊遊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小令中調長調是什麼意思. 一、概說填詞. 清·沈祥龍《論詞隨筆》中雲:“小令作法須突然而來,悠然而去,數語曲折含蓄,有言外不盡之致。

著一直語、粗語、鋪排語、說盡 ...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小令、中長調的填詞技法》由 詩詞達人沉思 發表于 單機遊戲2021-08-26小令斜陽自然上片下片簡介再則詞近離騷與莊子,比興多,寄言多,因人心中多有幽怨悱惻情懷,而不能直言,借景、事等宛轉而出,達到情感共鳴小令中調長調是什麼意思一、概說填詞清·沈祥龍《論詞隨筆》中雲:“小令作法須突然而來,悠然而去,數語曲折含蓄,有言外不盡之致。

著一直語、粗語、鋪排語、說盡語,便索然矣。

此當求諸五代宋初諸家。

長調作法須前後貫串,神來氣來,而中有山重水複、柳暗花明之致。

句不可過於雕琢,雕琢則失自然。

採不可過於塗澤,塗澤則無本色。

濃句中間以淡語,疏句後接以密語,不冗不碎,神韻天然,斯盡長調之能事。

”既然說的是技法,對於鑑賞理論自要少談,但也要從創作的角度簡單的闡述一些,有利於技法的貫通。

1、詞與詩。

詩詞一理,它們的確是非常近的血緣關係,或者說詞出於詩,但絕對不是詩附屬,似乎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這個喜歡詩詞的人都知道,還是主要捋一捋它們的不同之處。

首先形式上近體詩齊整,而詞則是參差錯落,詩相對詞則板,詞相對詩則活;其次是抒情性,詞能有詩達不到處,更加細膩、曲折等;再則詞近離騷與莊子,比興多,寄言多,因人心中多有幽怨悱惻情懷,而不能直言,借景、事等宛轉而出,達到情感共鳴;還有詞較詩更藏於內,多迷離言辭,卻更易動人心魄。

詩尚風骨,詞尚蘊籍,若詩詞一味,或曰長短句之詩,則沒有太多意思。

前人說,欲學好詞應先學好詩。

不僅是立足點的問題,也關係到文脈、骨骼等。

不過這也並非絕對,還應因人而異。

2、詞的聲律。

詞為什麼要守聲律呢?都知道聲律是為了歌唱,詞原本民間俗調,經文人手變雅。

自度曲者少,倚聲填詞者多,後曲譜失傳,完全變成脫離了曲調的一種文學體裁。

那麼都不用歌唱了,守聲律還有意思嗎?當然有,而且很是必要,首先是節奏、協調等跟律詩一樣,起碼讀起來抑揚頓挫,這是一種和協美,可以助情感的表達。

更重要的是並非全為了音節,詩詞之律嚴謹,得出來的句子會比較精密,反之則會鬆散,所以嚴守律一定會帶來好處,凝神凝氣繼而精進。

那怎麼守聲律呢?我們現在大多數人都是半守律,也就是守平仄,並不像全守律那般按四聲填詞,那難度係數的確很大!非箇中高手不能為。

詞要先成為文學才行,就算音節等再好,文理不通也是白搭。

有一點需要明白,詞律並不比詩律寬泛,如果十分計較必定更難。

就拿用韻來說,很多詞皆有句中韻,句不可分開而韻是一拍;再是詞無需韻處犯韻則多出一拍等,這裡也不細說了。

總地來說起碼守通行譜的平仄,儘量做到聲律和諧。

二、小令的填詞技法一般而言,小令通常在三四句話內就完成了意思的表達,因此常用來描寫某個特定的場景、某個瞬間的心理,其用語相當言簡意賅。

因此對小令來說,要的是快進快出:起句要能使讀者迅速進入你的情感,結句則要意在言外、重筆點題,萬不可講意思說盡,要使讀者讀罷仍能情思繚繞。

詞作中最為常用的結構是上景下情式。

這種結構是人們最熟悉也最易理解的正向直線模式,也方便作者安排鋪陳。

就上片寫景而言,可以用並列模式,描寫多個與主旨相映的多個情景,最後輔以總結式的結句來收束上片。

進階則可以用遞進式,起句寫景平起,感情蘊住不言,然後逐句逐句地慢慢在景中蘊情,調子逐步地上揚,然後以情句收束上片,從而自然地過渡到下片。

下片抒情則不可平鋪,比較好的方法就是有意識的安排一點轉折在裡面。

如寫悲情,可以在下片情起用平或用抑,中間極盡情感宣洩、汪洋肆意,結尾處再次用抑,從而形成跌宕起伏的情感波動,最易打動人心。

(一)、順式:也叫直來直去式。

1、先昔後今:人的生命本體以時間的方式存在,文學是一種關於時間的藝術,從時間的流程來看,當然是從昨天到今天,從過去到現在,寫作往往就隨著時間的步伐勇往直前,寫成了順流而下的“流水狀”。

例如李煜的《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又如陳與義的《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

長溝流月去無聲。

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

閒登小閣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都是從憶昔開始,到如今完全不同於昔日的生活。

此類詞作,往往是說今非昔比,過去總是美好的,現在總是哀傷的,無限的傷感和悵惘在對比中不言自明。

2、從內到外:從空間的位移來看,一般的順序是由內而外,由近及遠,層次分明。

比如晏殊的《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先寫室內菊愁蘭泣,再寫羅幕外燕子雙飛,明月穿戶,下片轉到獨上高樓望遠,從內到外,層層寫來,脈絡清晰。

空間場景在轉換,境界越來越擴大,從而豐富了詞的內容。

3、由景及情:這種寫法在宋詞裡最常見,是很省事的套路。

例如范仲淹的《蘇幕遮·碧雲天》:“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上片純寫落寞秋景,下片抒發懷鄉之情。

又如秦觀的《滿庭芳·山抺微雲》:“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

暫停徵棹,聊共引離尊。

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

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

謾贏得、青樓薄倖名存。

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上片寫景為主,景中含情,微雲抺山,斜陽歸鴉,下片以換頭“消魂”二字直起抒情,以下情感的抒發便一發不可收,滔滔汩汩,無限傷離之情溢滿紙外。

這是一般填詞慣用手法之一。

4、前因後果:從邏輯的關係來看,正常的順序是由因至果、由分到總、由特殊到一般。

比如李煜的《清平樂·別來春半》:“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一起筆就告訴別人,這首詞就是寫離別相思的,因此,就下來就展開對別情的細膩描述。

因為別,所以苦。

前因後果交代得清清楚楚。

(二)、逆,也叫聲東擊西法,欲表西,偏言東,用這種形式來帶動讀者。

1、先今後昔:這類撫今追昔的詞,比較常見,往往用“因念”“猶記”等有明顯標誌的詞語,表示時間由今日轉換到過去。

例如晏幾道的《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

去年春恨卻來時。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

琵琶弦上說相思。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上片寫夢迴酒醒後的落寞感傷,不由得想起去年春恨,下片“記得”二字領起過去與歌女小蘋歡聚的情景,表達了對舊情執著難忘的深情,過去與現在的苦樂對比也表明了世事的滄桑變化,令人悵惘不已。

傷近,多愁,是文學的一大母題,多愁善感的宋詞尤其喜歡“向後看”。

2、從外到內:先寫外景,後寫內景。

例如晏殊的《踏莎行·小徑紅稀》:“小徑紅稀,芳郊綠遍。

高臺樹色陰陰見。

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

爐香靜逐遊絲轉。

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上片寫外景,郊外小徑殘紅稀疏,原野上芳草萋萋,空中飛絮濛濛,樹陰中隱隱現出樓臺。

下片寫內景,遼落中翠葉藏鶯,朱簾隔燕,爐香嫋嫋,時光在靜謐中悄悄流逝,愁夢酒醒,斜陽滿院。

由外而內,詞序井然。

3、由情及景:這種方式也很普遍,詞人用得很嫻熟。

比如張先的《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

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

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

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上片寫午睡醒來後的愁情,下片純寫月下靜謐的境界。

4、前果後因:先說結果如何,再步步追尋原因,倒戟而入,逆流而上,新穎別緻。

如周邦彥的名作《夜遊宮·葉下斜陽照水》:“葉下斜陽照水,卷輕浪、沉沉千里。

橋上酸風射眸子。

立多時,看黃昏,燈火市。

古屋寒窗底,聽幾片、井桐飛墜。

不戀單衾再三起。

有誰知,為蕭娘,書一紙?”一路上寫水面暮景、立看燈市、古屋葉飛、無眠夜起,按時序閒閒寫來,不知詞人到底有何心事?到最後三句才抖出謎底:“有誰知,為蕭娘,書一紙?”原來都是一封情書惹的禍。

再回過頭看前面,就覺得那些話有了著落、有了深意,通篇便染上了情的光彩,更覺細膩委婉,沒有一句廢話,前面的結果描寫用的是“層層加倍寫法”。

試想,如果把原因先說了,再說如何如何的煩惱,就沒有這樣的吸引力了。

詞人只是巧妙地換了一下順序,詞的魅力就增加了幾分。

(三)、錯綜:又叫雜亂無章法。

一般來說,小令短小,可供詞人騰挪的舞臺不大,因此詞中的時空順序、邏輯關係的變化比較簡單。

慢詞長調的篇幅長,詞人正好有了英雄用武之地,他們常常透過回憶、夢境、聯想、幻覺等手法、造成時間、空間的多重交錯,轉換跳躍,收到頓挫變化、迴環吞吐的藝術效果。

柳永善作慢詞,但他的章法結構一般是順流而下,從頭到尾,娓娓道來,是一種單方向的直線型結構。

比如李清照的《永遇樂·落日熔金》:“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由現在的元宵節,情不自禁地回想過去在中州的元宵佳節,最後又閃回到如今憔悴的元宵節,是比較常見的今-昔-今的三段式結構,有兩次跳躍,但還是比較簡單。

但是小令沒有這些空間讓詞人去鋪墊,烘托,展開,只能在狹小的空間騰挪跳躍,沒有鋪墊的機會。

時空跳躍交錯、複雜變化,莫過於周邦彥、姜夔、吳文英。

如周邦彥的代表作《瑞龍吟·章臺路》,詞分三疊,由第一疊的現在,第二疊轉到過去,第三疊撫今追昔,先說今,再猶記過去,然後回到現在的探春。

然而小令這些東西沒有,直筆帶入,景後邊可入題。

例如周邦彥的《蘭陵王·柳陰直》:“柳陰直,煙裡絲絲弄碧。

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

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閒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

悽惻,恨堆積!漸別浦縈迴,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

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

沉思前事,似夢裡,淚暗滴。

”時空跳躍更急促更頻繁,今昔反覆迴環,層層渲染,如同遊走在中國古典園林,備極吞吐曲折之妙。

多次從容地輾轉於過去、現在之間,時空交錯,極盡頓挫變化。

又如吳文英的長篇詞作《鶯啼序·殘寒正欺病酒》:“殘寒正欺病酒,掩沈香繡戶。

燕來晚、飛入西城,似說春事遲暮。

畫船載、清明過卻,晴煙冉冉吳宮樹。

念羈情、遊蕩隨風,化為輕絮。

十載西湖,傍柳繫馬,趁嬌塵軟霧。

溯紅漸、招入仙溪,錦兒偷寄幽素。

倚銀屏、春寬夢窄,斷紅溼、歌紈金縷。

暝堤空,輕把斜陽,總還鷗鷺。

幽蘭旋老,杜若還生,水鄉尚寄旅。

別後訪、六橋無信,事往花委,瘞玉埋香,幾番風雨。

長波妒盼,遙山羞黛,漁燈分影春江宿,記當時、短楫桃根渡。

青樓彷彿。

臨分敗壁題詩,淚墨慘淡塵土。

危亭望極,草色天涯,嘆鬢侵半苧。

暗點檢,離痕歡唾,尚染鮫綃,嚲鳳迷歸,破鸞慵舞。

殷勤待寫,書中長恨,藍霞遼海沈過雁,漫相思、彈入哀箏柱。

傷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斷魂在否?”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他們為寫詞煞費周章,多方出擊,詞作的章法結構多是多條小徑交叉的環線型、立體型的結構。

因此,小令的創作難就難在於,不好把握入題,破題的機會,就完了,小令結構設計很簡單,寥寥幾句,欲表達的邊可言盡。

這些就是小令創作的基本規律,掌握好了,迴圈漸進,才能填好每一首小令詞。

三、中長調的填詞技法1、謀篇佈局填詞首先要構思。

構思便是你遇到何種事或物,然後寄託什麼,怎麼表達出來。

或者是心中本有什麼思想感情,欲借何物、何事去表達。

簡單說就是鄉愁、懷遠、念舊等種種情懷,要透過什麼表達出來,或者什麼境況觸發了情懷需要表達。

這些都要先考慮一番,不能填一句再尋找事物和情意來填補,那自然顯得湊泊了。

既定事、意等,那就應該考慮如何選擇詞牌了。

詞牌有人分為很多類別,比如《念奴嬌》、《水龍吟》、《賀新郎》等適合慷慨激昂;《高陽臺》、《揚州慢》、《雨霖鈴》適合哀怨等。

這也許根據前人作品的意境劃分的,有些道理,但不一定實用。

因為反意填也有非常好的作品,關鍵看你對詞牌熟悉程度,還有就用語習慣。

有人善在短句中出彩,有人善於在長句中出彩,還有韻腳的選擇,選擇詞牌還是看每個人的喜歡。

選好詞牌自然就得選韻,自不能選太窄,此時心中大概能冒幾個用得上的韻腳,填寫再錘鍊穩當即可。

接下來就是看如何起頭、如何過渡、如何結尾?這自然非常重要,如建樓需要圖紙預算一般,心中有些數目,起碼不會跑偏多少。

2、結構與章法文學的結構章法大體是起承轉合,當然也有變通的方法。

詞雖不是那麼定義,但意思也相差不多。

讀的長調多了,並且留意章法結構的話,應該能發現它與七律的結構有很多相似處。

比如前一二韻相當律詩的首聯,主要是起的作用;接下來則如頷聯,起到鋪陳的作用;過片相當於頷聯承上啟下,用意所在;最後是結尾。

大體結構是這樣,但細處不得不注意,詞有詞的法度和特色。

雖然不是一塵不變的東西,但也有些規律可尋。

有些法度不是用來束縛手腳,而是幫助作品接近完美。

(1)、起。

清·沈祥龍《論詞隨筆》中雲:“詩重發端,惟詞亦然,長調尤重。

有單起之調,貴突兀籠罩,如東坡ˊ大江東去ˋ是。

有對起之調,貴從容整煉,如少遊ˊ山抹微雲,天黏衰草ˋ是。

”詞概雲:“起處非漸引,便頓入,其妙在筆未到,而氣已吞。

”漸引其實是後來詞人用的主要手法!很多都是第一韻泛泛寫景,直到第二韻才引出題意。

可能是為了美,若開始便使情寫事,難免感覺生澀,並且調和的餘地不多,鋪敘不易。

歷來方家崇尚的是突兀籠罩全篇的起法,用實質句入主題,有振衣千仞之象,如“大江東去”劈面而來的氣勢。

詞還有一種對起之法,如“山抹微雲,天連衰草。

”這種需要從容排程。

(2)、鋪陳。

鋪陳在於虛實,與舊年所作七律技法中虛實是一般道理。

你喜歡或者怨恨某東西,需要借景或事來表現,景和事亦會讓你感到愛恨。

簡單的說鋪陳上下闕皆有,常規作法上闕鋪景,下闕鋪事或抒情,但也有不少反過來寫的。

這要根據個人習慣和具體情況來定,總之切記虛實互補。

當然不會純粹的寫景,景語即情語大家都知道,所以景物描寫的氛圍必須契合感情,形成一種境界。

並且能夠不同角度的收放自如。

用事可是自己的經歷,亦可是典故,關鍵是切而流暢,當然也是很多人反對被人寫爛的典故,什麼巴窗夜雨、人面桃花等等。

總之寫景、寫事出新不脫為上。

(3)、過片。

清·沈祥龍《論詞隨筆》中雲:“詞換頭處謂之過變,須辭意斷而仍續,合而仍分。

前虛則後實,前實則後虛,過變乃虛實轉捩處。

”釋義說:過片前人稱過變,即可表明其性質。

最要緊的是要藕斷絲連,即辭意似斷而仍繼續,像是上闕了結卻又分出下闕。

如一個支點一般連結上下片的鋪陳,前虛則後實,前實則後虛,過變乃虛實轉換處。

過處多是自敘,說情、說事感慨等,既是對上片的總結,又可以進一步再闡述。

若才高者又可發起別意,但亦需有分寸,以免跑偏。

(4)、結。

清·沈祥龍《論詞隨筆》中雲:“詞起結最難,而結尤難於起。

結有數法,或拍合,或宕開,或醒明本旨,或轉出別意,或就眼前指點,或於題外借形,不外白石詩說所云:ˊ辭意俱盡,辭盡意不盡,意盡詞不盡ˋ三者而已。

”其實結不光是在詞尾,上片末端也算小結,只是與尾結的手法不能相同。

上片的結是欲結而不能結完,而且還要有引出下片的意脈,其中分寸亦看個人與實際情形。

清·劉熙載《詞概》中雲:“收句非繞回即宕開,其妙在言雖止,而意無盡。

”繞回即是返回到主題上來;宕開自然是換個角度,轉到別的意境上;可著眼於眼前,亦可外借它事物等。

結句須要放開,含有餘不盡之意,以景結尾最好,或以情結尾亦好,但需注意不輕不露。

結句相對於起句、過片尤難,需才力並濟,也是最易出彩處,往往可讓人難忘,所以不可慢待。

以上所言只是普通情況之下的普通結構,詩詞的好處在別出心裁,所以能夠打破常規,方顯手段。

所以前人不乏倒敘、插敘、迴圈敘等各種手法。

有的非常成熟,也有的比較失敗,總之多加留心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擇善而學,或自創新構自比弄辭句要高明。

3、句子與字面(1)、煉句。

近體詩五七言,詞則是雜言,更需精煉,尤其四六言句。

如詩寫的不錯,再加四六言把到脈搏,詞亦不會差的太遠。

煉句其實是煉意,一句多者可出三四層意,但也不是越多越好,適合最好。

意深厚忌晦澀,意淺顯忌輕薄。

煉句最緊要處在根!每句有根,絕非無緣無故而來。

根在命意,可串聯全詞,最後形成意境或者境界。

(2)、對句與散句。

詞中遇到兩句可以對,則大都要對!不僅是為了外在形式上的美,還關乎到了氣韻,對句可以使氣韻挺拔,可去纖弱之病。

就像寫古風一般,不求工對,起碼要對偶,但是四字相對必須精煉,避免落入平庸。

詞中對句貴在流動脫化,如“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對句雖好,但妙處多出於散句。

散句最是詞別於詩處,虛實流動、情景融合的美妙最是動人,很多名句都出自散句,所以需要用神情斟酌精煉。

長句宜放緩曲折,短句不要斷了意。

(3)、句中轉意。

一韻當中大都不止一句,有上下句,或三四個短句都有。

這些句子順意自然沒有轉意高明,且愈轉愈深為妙!關鍵處在於上句扣,類似小品相聲的抖包袱一般,出乎人的意料為佳。

(4)、景句與情句。

詞中景句貴淡遠有神,奇險需慎;詞中情句貴蘊籍有致,忌輕薄淺白。

(5)、典句。

前人用典稱用事,是借前事來證明或補充自己所要表達的情懷,而並非為了表現這個典故,所以用典只是一個次要的條件。

話又說回來,很多時候是要用到典故,比如詠桃花不用典,單說其形狀顏色,不能很準確的表達,因為還有跟它相似外形和顏色的花。

還有典故用得好,可以增加古雅厚韻的氣息等。

都知道用典要避免晦澀、死板,讓人不產生隔閡為上。

所以生僻典故要謹慎用,大家熟悉的典故要虛用,輕輕一點方為高手。

最忌諱的是堆砌典故,言情理間夾些典,使其活為方家。

(6)、化用句。

宋詞多有化用唐人詩句或經史入詞,唐人詩有化經史入詩,所以詞在某種程度上要比詩美。

化用貴在渾成,如己出一般為高手。

(7)、煉字。

詞中練字不僅煉動字,詞求雅去俗,所以比詩要難些。

現代寫詩詞不少人喜歡用新鮮的事物,這是好事,但相對於詩詞意象來說是生字、俗字,所以必須要煉熟、煉雅方可!要去腐敗、粗俗、硬弱等字眼,貴凝練、妥溜、雅緻等。

(8)、虛字。

詞最區別詩的地方,當屬虛子的運用。

虛字多數指領字,也有使用在句中。

看似好多領子無意義,好像襯字一般,但實質的作用是前後呼應,以及點染,使詞妥溜圓潤,不至於像詩那般呆板。

(9)、疊字。

詞中疊字需氣韻流動,輕易莫要為之,特易犯輕薄之病。

有人甚至以疊句為風致,實在是有詞窮偷懶之嫌!不要看李清照用的好就故意學,待功力精進自會恍然大悟。

(10)、原則。

詞的章法貴渾成中有變化;句法貴精練中有灑脫;字法貴新雋中有自然。

這些都是說來容易,做到極為不易。

詩詞之內好句很難,更不能字字皆好,句句盡善,須選擇出彩處,留備後半幅之用。

情願簡陋於前,切莫爛尾於後。

前佳後拙必留遺憾,前拙後佳易愛不釋手,最是在臨終神來之筆,定讓人銷魂不以!四、修改定製清·孫麟趾《詞經》中雲:“詞須累改,詞成錄出,粘於壁,隔一二日讀之,不妥處自見。

改去仍錄出粘於壁,隔一二日讀之,不妥處又見。

又改之如是數次,淺者深之,直者曲之,松者煉之,實者空之。

然後錄呈精於此者,求其評定,審其棄取之所由,便知五百年後,此作之傳不傳矣。

”無論小令、中長調填完詞後首先要檢驗,包括格律、用韻、多音字等。

其次要看詞的前後照應問題,有無跑偏。

再看有無句意重複,字面有無粗俗疏漏處。

換句話說,檢查完後先放一放,暫且忘了這事,過幾個小時後再重新修改,看看還有沒有不穩當處。

改玩再放,數日後再重新審視,儘量弄成完璧定稿!如果一句中一二字不協調,改後仍不佳,就需要換意了,換意則牽動前後句,乃至全詞意境。

所以修改需慎重,切莫越改越亂。

如果發現句子不協調或者淺薄,便可以用縮減句意,然後新增一層,便更厚重;當然詞不僅要渾厚雅和,有的也崇尚自然與平淡,但那須是高手。

詞尚自然也不可一概論。

無論何種文藝,初期都出乎自然,本無什麼法度。

日精日進,自會立法度,人工便多於自然了。

唐五代小令,為詞之初期,故花間、後主、正中之詞,均自然多於人工。

宋初小令,如歐秦二晏,與唐五代稍異,因人工多於自然。

宋初慢詞,猶接近於自然時代,往往有佳句而少佳篇。

自柳永詞立法度,到周邦彥法度更嚴密。

像蘇東坡任自然者不多見。

南宋以後,慢詞作法,窮極工巧。

姜夔後,詞法均臻絕頂,已純是人工。

總之尚自然,為初期之詞,講人工,為進步之詞,詞壇上各佔地位。

學詞之韻味,宜學少遊、美成,然不可入於淫靡。

綿婉宜學耆卿、易安,然不可失於纖巧。

雄爽宜學東坡、稼軒,然不可近於粗厲。

流暢宜學白石、玉田,然不可流於淺易。

上一篇:文化人何為令、引、近、慢?何為小令、中調、長調?下一篇:多方位解讀AGV機器人充電技術相關文章光明文化週末版:莊子眼中的顏色擁有最有趣稱號的詩人,寫了一首堪比《天淨沙·秋思》的小令納蘭在新婚之夜寫下這首雲雨詞,句句都堪稱誇妻典範,流傳至今蘋滿溪,柳繞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十首長相思八首經典《少年遊》,哪一句寫出你的心情?解讀趙令畤《蝶戀花》:新酒又添殘酒困今春不減前春恨推薦文章遼寧,一群大媽跳舞,大爺卻只能坐輪椅曬太陽,網友:對老婆好點[2022-07-14]如何經營朋友圈?我總結了8字心法[2022-07-14]河南不起眼的景區,卻會講“故事”,被譽為中原綠肺[2022-07-14]明日之後:落地窗成更新後最大賣點,用落地窗才能做出這樣房子?[2022-07-14]倪妮不愧是“換季女神”,三大系列演繹10種搭配方式,時髦又大氣[2022-07-14]Top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