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法師影音圖文檢索中心-- Version 2.0422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像《華嚴經》,華嚴會上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等覺菩薩,還要依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像普賢、文殊、馬鳴、龍樹、天親,天親兄弟三個人都出家,三個都是菩薩,他的哥哥 ...
內文
標題
講義
墨寶
印章
編號
進階搜尋
简体
正體
綱目模式
頻次搜索
AND
OR
06-001-0002
主講人:淨空老法師
往生論(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 (第二集) 1987/7 美國達拉斯 檔名:06-001-0002
諸位同修,我們看《華嚴》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所修的法門完全不相同,但是每一個善知識都是專修,這個了不起。
如同我們現在社會也一樣,你們在大學念書,一個系一個系都是專門的,所以成就都是專門人才。
你在這個社會上,不管你學那一行,行行都第一,都是專門人才。
雜修的,等於說所有的科系統統都念,你念一個系四年可以畢業,念十個系要四十年才能畢業,畢業出來幹什麼?也許這四十個系還沒念完,壽命就到了,沒有用處!所以,大家要曉得,佛教這些經典不是叫我們統統念的。
就等於辦大學,大學裡的科系不是叫你統統學的。
你自己要了解自己的根性,了解自己的程度,了解自己生活環境,在一切都能配合的條件之下,選一門,一門深入,這樣才能成功,才能夠在很短的時間有不思議的成就。
這是佛法,這是在因果裡面第一殊勝的因果。
所以在「觀經三福」,菩薩福裡頭有一條,「深信因果」。
我在講《觀無量壽經》的時候忽然起了懷疑,深信因果應該是佛對我們凡夫講才對,為什麼對菩薩講,難道菩薩還不知道,菩薩還不相信因果嗎?經上又常常說,「菩薩畏因,凡夫畏果」,換句話說,菩薩明明知道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實際上,我們懷疑是想淺了,我們想善惡報應,這佛菩薩當然知道。
佛叫菩薩要相信因果,不是這個因果,是什麼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換句話說,是勸菩薩修淨土的因果。
這是真的,許多的菩薩不知道,我們在《無量壽經》讀過,許多菩薩不知道這個法門,退失菩提心。
他要是知道這個法門,依照這個法門修學,沒有一個不一生成佛的。
所以,一個專修淨土、專念佛的人,你再勸他參禪,再勸他持咒,勸他搞這個,你要負很大的因果責任。
為什麼?你把人家真正的方向搞錯了,你破壞了他的聖因。
他這一生要成佛,你把他拉下來還搞六道輪迴,這個罪過不得了,自己要負因果責任的。
但是他往往把你拉下來,他是好心,他不是惡心,他認為他修得對,你修錯了。
這就是他自己迷惑顛倒,不辨是非,不知道真妄,把假的當作真的,看到人家修正法,還認為那是錯誤的,要跟他去學假的。
這個問題非常嚴重,這是破壞人家的修行。
我們圖書館最近有位福州人陳老居士往生了,悟本曉得這個人。
悟本說這個人平常我們都瞧不起他,看不起眼,他真的往生了。
館長說沒想到,他真往生了。
他憑什麼往生的?一天一部《無量壽經》,就是夏蓮居居士會集本,我教給他的,一天念一部,他自己發心念三萬聲佛號。
他哪個道場也不去,哪個法師講經說法他也不聽,專門跑圖書館聽我的,專!沒有別的,三年。
他往生的時候七十多歲,也不久,距離現在還不到三個月。
就是專修,其他一點訣竅都沒有。
專修這個法門,最低限度,實在講每天《無量壽經》要念一遍,佛號至少要念一萬聲。
一萬聲佛號,通常我們快一點的速度去念,念佛主要念心清淨,沒有妄念,效果就得到了,不一定要考慮什麼聲調。
我們平常念佛,念四個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樣的速度兩小時就完成。
一小時可以念五千聲,你不記數的時候記時間。
每天至少要念兩個小時,兩個小時不能一次念,分兩次念。
兩次念還不行,分四次念,一次念半個小時,一天念滿兩小時。
你可以第一次記數,記數的時候,你算半個小時,半個小時看看能不能念到兩千五百聲。
半個小時能夠念到兩千五百聲,就依照這個速度,兩個小時一萬聲。
至少要這樣念法,要真正把這個當作我們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沒有比這個事情更大,沒有比這個事情更嚴重了。
其餘的事情,你所幹的,統統是幹六道輪迴,唯有這條路是了生死出三界,成佛作祖。
真是像《無量壽經》序分中,引用的彭際清居士的話,「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我們遇到了,這個不簡單。
遇到不相信,不能做,當面錯過,太可惜了。
其他一切法門你去修學,可以說只是在阿賴耶裡面種佛種子,種善根,你這一生想成就很難。
你要問為什麼很難?自己想一想,貪瞋痴慢有沒有能斷掉?煩惱習氣可不可以化解?從這裡想想就知道真難。
貪瞋痴慢沒斷掉,是非人我時時現前,這就不行,決定還要搞六道輪迴。
佛不欺騙人,佛所講的,我們自己好好冷靜想想,就曉得那些法門好是很好,對我不得受用;藥是好藥,對我不發生效果。
譬如說一般人講高麗蔘很好,我要是喝了這杯高麗蔘,我就不能跟大家講話了,火氣就上來。
那麼好的藥,對我是一文不值,我碰都不敢碰。
我所要用的藥很便宜、很賤,像甘草、菊花,涼涼的,對我非常有效,各人體質不一樣。
一切大乘經典是很好,對我來講不能斷煩惱,不能消除習氣,沒有法子。
唯獨這句「阿彌陀佛」保證我們帶業往生,這個靠得住。
我們如果依照這個法門修學不能往生,那諸佛都打妄語,不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妄語,不是阿彌陀佛一個人騙我們,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諸佛都騙我們,哪有這種道理!絕對沒有這回事情。
這個法門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弘揚的法門,不是一尊佛、兩尊佛說的。
我們看到這個現象,哪能不相信!李老師在註子裡講,不相信這個法門的「非愚即狂」,不是愚痴就是狂妄,也就是神經不正常。
神經正常的人遇到這個法門沒有不相信的,沒有不死心塌地去修學的。
所以,因與果我們要認識清楚。
第五就是其他的法門,難行道,「唯是自力,無他力持」,完全靠自己。
不像這個法門,這個法門叫「二力法門」,門餘大道;八萬四千法門統統要靠自己,唯獨念佛法門有佛菩薩幫助,所以這是二力法門。
但是這個幫助是相對的,諸位要曉得。
你有一分力量,佛幫助你一分,你有兩分力量,佛幫助你兩分;你要是一點力量都沒有,佛幫不上忙。
我們的力量就是信願持名。
信,看你信到什麼程度,信力淺深不相同;願力的廣大、淺深也不相同;行的力量當然更不相同,有的人一天念十萬聲佛號,有的人一天十念法,不一樣。
完全看信願行這三個條件你具備了多少,佛相對幫助你多少。
黃念祖老居士有個小冊子叫「淨土資糧」,「淨土資糧」實際上是他在一個法會裡跟大家講解的,人家再從錄音帶上把它記下來。
取材於蕅益大師《彌陀經要解》裡面的論宗,就是「五重玄義」裡面的宗、用這兩段,講得很好。
我現在在台灣找了一位台大教授,他很發心,我叫他把黃老居士的《華嚴念佛三昧論》從錄音帶裡寫下來,寫下來之後送到北京讓他自己去改,改好之後我們來出書。
唯獨這個法門是二力法門,這樣我們才能得度,其他法門統統要靠自力。
像這些事情、這些困難我們隨時隨地都能看見,自己要覺悟,要曉得這真正是難行道,難行道對於我們修行的確就不容易。
第二,除「難行道」之外,確實還有個「易行道」。
這個易行道,龍樹菩薩是專指西方淨土,就是彌陀淨土,這是易行道。
他說只要你信佛,真正的相信,一點都不懷疑,真正信,給諸位說,只信一部經,那是真信;我除這一部經之外還想搞別的經,你的信裡面就不圓滿,不是真正的信。
古德念佛,自己修行,念佛堂裡頭只有一本經,《阿彌陀經》,一個引磬,一個木魚,一個香爐,一尊佛像阿彌陀佛,其他的都不供,專一。
觀音、勢至都不供,只供一尊阿彌陀佛。
經,就念一本《阿彌陀經》,專!我們現在為什麼勸你念《無量壽經》?實在講,你念《阿彌陀經》更好,你真能夠死心塌地就行。
勸你念《無量壽經》,是你還沒有死心,《無量壽經》講得詳細一點,清楚一點,讓你念了之後生歡喜心,把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一心一意去專修,目的在此地。
因為《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是同部,是一部經不是兩部經。
《阿彌陀經》就是《無量壽經》的綱要、略說;《無量壽經》是《阿彌陀經》的廣說,就是詳細說,只可以說文字有多寡不同,內容沒有兩樣,完全一樣。
所以這兩部經隨便受持哪一部都好。
但是,如果我們還想幫助別人,那麼你念《無量壽經》最好,為什麼?給別人講材料豐富,可以講得出一些道理出來,《彌陀經》裡材料少,講不出來,講了人家不相信。
為了幫助別人,不得不從《無量壽經》上下功夫。
讀書讀多了會開悟,開悟的秘訣就是一心,心清淨就開悟。
你搞雜了、搞多了,你這一生決定開不了悟。
你的思想亂了,混濁、亂了。
好像是去年還是今年,我記不清楚了。
我在洛杉磯遇見趙立本居士,他的太太給我講一樁事情,也就是不久前發生的。
大陸上現在有神通的人很多,真的有,不是假的。
現在中國大陸把這些人都召集起來,聽說有一兩千人,給他們一個名詞叫「特異功能」,他們這些特異功能的人,佛法叫做神通。
選裡面最優秀的十個人派到美國來,在美國各學術團體裡做學術交流、研究。
其中就有三個人到洛杉磯,他們跟他們見面了。
這三個人當中有一個很年輕的,大概二十四、五歲的女孩子,她有天眼通,中國不叫天眼通,稱為X光眼。
她可以能夠看透人的內臟,X光要照,她直接就看,不像是X光,真有!她跟她見了面就叫她試驗試驗。
她說你看看我身體怎麼樣?結果她注意一看,她說你從前得過肺病,現在已經鈣化了,那個疤在什麼地方,指出部位。
她嚇一跳,她確實有這個事情,但是她先生都不知道,小時候得的。
沒有人知道,結果這一點,她真的嚇了一跳,她說這個能力是真的,不是假的。
最後她就問她,你們這種能力可不可以學?她說可以。
她就問她,那我可不可以學?她仔細的看看說妳不行。
她說為什麼?她說你的頭腦思想亂了。
你們諸位想想,神通是從定來的,佛經裡講的,你心清淨,這個能力才會發現。
你知道得太多,思想太複雜,學都學不到。
所以她問,妳這個能力會不會失掉?她說會失掉,如果你知道事情太多,一天到晚胡思亂想,這個能力就沒有了。
所以她要保持這種能力,她什麼都不願意知道,她不看報紙,也不看電視,她保持清淨,保持這個能力。
她跟我講,我說這個說法非常合道理。
佛為什麼要我們專,專,你的能力、智慧、德能才能現前。
你要搞雜了,智慧也沒有了,智慧就變成世智辯聰,不是真智慧,能力也失掉了。
所以,法門貴專不貴多,一定要專精。
從前世間法的教學,《三字經》上都有「教之道,貴以專」,《三字經》上都有,世間法都求要專。
今天在這個社會上,你有專門的知識、專門的技能,社會上尊重你,認為你是專家。
你樣樣都通,樣樣都不精,沒人瞧得起你,也沒有人敢要你。
世法尚且如此,何況佛法!這個法門講求的是信願行,信真實、願真實、行真實,沒有不成就的,決定成就。
世間法要放下、要捨掉,知道這個東西是假的。
富貴榮華統統是夢幻泡影,《金剛經》上說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要放下!真正放下,聰明絕頂!佛法也要放下,自古以來,祖師大德到最後大徹大悟了,他所有一切經教統統放下,專修。
蓮池大師了不起,最初學禪的,以後學教,通宗通教。
到晚年總算是開悟了,宗也不要,教也不要,所以「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他自己不要了,一部《彌陀經》專修,他能成為一代祖師。
只有一個願望,求生淨土,除這個願望沒有第二個願望。
就像這個論的作者天親菩薩,「婆藪槃頭」就是天親,婆藪槃頭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就是天親。
這是個很了不起的菩薩,這個論就是他求生淨土的報告,我們看他怎麼樣修行,看他怎麼樣發願。
依照這個方法來修學,決定往生,佛力加持,這是易行道,這樣才能夠真正得到不退轉。
在現前,無論什麼法門,決定不能動搖我們的心念,人家說什麼法門,我們歡喜、讚歎,可是我不學。
我還是念我的阿彌陀佛,我對你那個決定恭敬、讚歎,這是正確的態度。
你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每位善知識學的法門不一樣,自己謙虛,對別人個個讚歎,決定沒有毀謗。
他心地清淨平等慈悲,從清淨平等心生出來的慈悲,當然是一切善法都讚歎。
決定沒有讚歎我這個好,他不如我,毀謗別人,沒有這個道理。
那是凡夫行,那不是菩薩,不是一個真正覺悟的人。
真正覺悟的人,於一切法都是恭敬、讚歎,對自己所修學的決定不會改變。
這是龍樹菩薩在一開端所講的意思,確實幫助我們覺悟。
印光大師是我們近代一位了不起的善知識,我們也知道他確實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大勢至菩薩再來的,他老人家的話我們應當要相信。
所以我過去跟諸位提過,怕你們不肯死心,認為一本《無量壽經》多無聊,一生念這部經枯燥無味。
這是你沒入門,入門,這個東西愈念愈有味道,越念越歡喜。
你沒入門,味道沒有嘗到,所以你念得好像沒有味道。
就好像東南亞一帶吃榴蓮,他們說越吃越有味道。
我不行,我一聞到那個味道會害怕。
他們拿來請我說最好的水果,水果王,供養我,我說趕快拿走,趕快拿走!我就不行。
他們吃得津津有味,越吃越有味道,他入了門,我沒入門。
《無量壽經》也是如此,真正入門是百讀不厭,愈讀愈有味道,讀到欲罷不能。
沒入門怎麼辦?不肯死心,所以就放寬一點。
五經,給你這麼一大本,這個份量多了,你慢慢去看。
再不肯死心,這本還太少,我又給大家補充一點,《淨土十要》,厚厚的那麼大本,這差不多了吧!還不夠!不夠,好,再加《印光大師文鈔》精裝七本,落起來有這麼多,應該可以了。
再不可以,沒法子了,如果超過這個範圍的話,很難往生。
所以這是底限,不能再降了。
淨土五經、《淨土十要》、《印光大師文鈔》,夠了。
我們幫助別人,我們所取材的也是這個範圍,不超過這個範圍。
有人說這個太深,太難懂了!不深,你去找,總有淺的句子,深的我就不要它,淺的我要它。
不會句句都很深,沒有這個道理,總有幾句看得懂的,你就專門念那幾句就夠了,專門拿那幾句教給別人就行,有大利益。
這個利益無量無邊,絕對不是現在普通人寫的文章能夠比的。
有人以為一定要用白話文來宣揚,錯了,提倡白話文,換句話說,降低大眾閱讀寫作的能力。
我們還是用文言文,最淺顯的文,一看意思就明白的,他看久了,這個東西這麼好,原書在哪裡?他想找原書來看,這樣子把人家文言文、國文的修養提升了,這個功德多大!對於初學的,我們也用這個方法。
黃老居士的註解那麼厚一本,有人看到說太多了。
現在人喜歡簡單,看到這麼大的份量,不想看了。
所以我在台灣,有些同修我教給他,我說你們作個節本,就是「無量壽經解節本」,把這個本子最好節錄成現在這個本子的十分之一,將來印薄薄的一小冊,就像《淨土資糧》那麼一小冊。
節錄的方法?第一,你看那個註解看得很容易懂的,一點都不懷疑的,你就把這個用紅筆劃下來,然後把它抄成一冊。
沒有劃的都不要,劃下來的抄起來,抄成一冊。
只取他註解十分之一,將來這個註解就簡單了,又容易懂,而且每一個字都是老居士原文上有的,不能改他一個字,用他的字,真正的節本。
這樣做下來之後,你自己一定會講這個經,你自己懂,講得別人也懂。
他要更深入研究,他的註解在,你們自己去研究註解。
可以幫助人對註解真正發生興趣,深入去研究,這有很大的功德。
《印光大師文鈔》尤其是淺,他是近代人,最淺的文言文。
《無量壽經》也不深,雖然是宋以前所翻譯的,夏老居士所會集的這個本子,意思很清楚、很明白。
真正難懂的句子不多、很少,一看就能夠了解,你念的遍數多了,自然意思就貫通。
印祖提醒我們,生死是我們第一樁大事,這是我們無始劫以來沒有法子解決的問題。
淨土法門是了生死無上的妙法,不僅是釋迦牟尼佛度眾生的第一法門,實在講,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度眾生的第一妙法。
能夠相信的,那是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他成熟了。
正是蕅益大師《要解》裡面所講的,這個法門對誰說的?對成佛機熟之人所說的。
就是這個人在這一生成佛的機會到了,佛給他說這個法門。
你這一生成佛的機會沒有到,這個法門跟你講了也沒用,你不相信,因為你不是成佛的材料!如果你是成菩薩的材料,那麼就講一切大乘經典;你是成阿羅漢的材料,就講小乘經典;如果你是人天材料,就跟你講五戒十善。
佛是因人而說法,這個法門真正不可思議!能夠普度一切眾生在一生當中圓成佛道,只有這個法門。
諸位要仔細看《大藏經》,在《大藏經》裡面,佛講這一切經,裡面講到淨土勸大家念佛往生西方的,整個《大藏經》差不多至少三分之一以上的經典都有這幾句話,真正是千經萬論處處指歸,顯示出佛度眾生的苦口婆心。
所以,它是一切經論、一切法門的歸宿。
像《華嚴經》,華嚴會上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等覺菩薩,還要依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像普賢、文殊、馬鳴、龍樹、天親,天親兄弟三個人都出家,三個都是菩薩,他的哥哥就是無著菩薩,他的弟弟就是師子覺菩薩,到最後都是修淨土。
我們對於這個事實真正能夠明瞭、真正能夠通達不懷疑,這才叫真正的覺悟,真實的覺悟。
今天我們讀的這本書,可以說就是天親菩薩的修學報告。
天親菩薩依《無量壽經》,實在講,就是依淨土三經造這個論,這個論是綜合淨土三經的教義,統統都在這裡面。
提出五念的法門,專修,五念第一是禮拜,第二是讚歎,第三是作願(就是發願),第四是觀察(也就是觀想),第五是迴向。
我們這一次特別把這個論提出來向諸位報告,目的是勸諸位能夠依照夏蓮居老居士所編的《淨修捷要》來修行,《淨修捷要》就是依據這五條編的。
不懂《往生論》,《淨修捷要》你體會不到味道,嘗不到味道;懂《往生論》,你才曉得《淨修捷要》編得好。
一共只有三十二拜,不多,所以不需要很長的時間,以後專修淨土就用這個作為早晚課就行了。
這個三十二拜裡,每一拜都有觀想、有發願、有稱讚,每一拜都要念三聲「南無阿彌陀佛」,念佛號就是稱讚,有迴向。
這五個方法在一拜當中一次完成,總共三十二拜。
三十二拜所觀想的範圍,就是把淨土三經的內容統統都包括了,等於說每修一次把淨土三經就溫習一遍,在你八識田中落一次印象。
這個太難得,編得實在太好,不是普通人能夠作得出來的。
然後你再看《寶王三昧懺》,《寶王三昧懺》也是根據這個,把範圍擴大。
要是你有長時間修學,就用《寶王三昧懺》;你的時間少,工作繁忙,就用《淨修捷要》。
這一次給諸位提出這個報告,目的就是勸大家依《淨修捷要》來修學。
論序裡還有一條很重要的啟示,是教給我們真正要認識、要知道五濁惡世之外,還有真正清淨、安樂的處所,這就是西方極樂世界。
知道了,認清了,同時又曉得自己確實在這一生當中能夠做到,為什麼我們不做?這個機會錯過,實在講,辜負了佛菩薩的恩德,也辜負了自己這一生的際遇,這是古人所講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我們把這個大好殊勝的機會錯過,真正是可惜。
下面我們給諸位介紹經題。
它的經題是: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
《無量壽經》,這就是他的依據,他是依據《無量壽經》來造的。
實際上就是依據淨土三經,三經之中以《無量壽經》為第一經,為根本經。
『優婆提舍』是梵語,翻成中國的話是「論」,就是討論(研究討論),要照中國的意思就是「《無量壽經》的研究討論」,或者說是「淨土三經的研究討論」。
這個「論」是屬於「宗經論」,因為它不是解釋經文的,是完全討論這個經裡面的意義、義理,離開經文討論義理。
所以,論有兩種,一種叫「釋經論」,那是解釋經,經的註解,像《華嚴經疏鈔》、《大智度論》,《大智度論》是《大般若經》的註解,按照經文一句一句來講解的,叫釋經論。
另外一種叫「宗經論」,宗是依靠,依靠經,但不是一句一句解釋的,是討論經裡面的大意。
像《瑜伽師地論》就屬於宗經論,它不是解釋一部經的,是整個討論佛經裡面有關唯識的思想、這些理論,專門討論這個的。
本論也是屬於宗經論,它不是解釋經文的,但是它完全沒有離開淨土三經的教義。
『願生』,這是他討論的目的,為什麼要研究、討論淨土三經?是因為他願生西方極樂世界。
誰願生?就是天親菩薩。
天親菩薩本人求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偈』是體裁。
他是用偈頌的體裁。
前面是偈頌體裁,後面有長行文,長行文是簡單解釋偈頌的。
底下跟各位介紹的是「人題」,就是造論的人。
【婆藪槃頭菩薩造】
造就是我們現在講的著作,造就是作者,著作人,是婆藪槃頭菩薩造的。
『婆藪』翻作天,這是梵語,翻作中文是天上的天,也翻作世界的世。
『槃頭』翻作親,父母親,親愛的親。
所以在中國經論裡面,有稱天親菩薩,也有稱世親菩薩,天親、世親是一個人,梵名是同一個名字。
剛才跟諸位說過,這位菩薩他是四加行位,四加行在圓教裡面,十住、十行、十迴向,再四加行,再往上去就是十地。
他是四加行;換句話說,快要登地了,他是這麼高的位次。
他在世,著作相當豐富,稱為「千部論師」,就是他的著作有一千種以上,兄弟三個人,他的著作最豐富。
剛剛介紹過,他的哥哥是無著菩薩,弟弟是師子覺菩薩,三個人都出家,而且都有了不起的成就。
翻譯的人是:
【元魏菩提流支譯】
這是把梵文譯成中國文。
『元魏』是南北朝時代的北魏,北魏的魏武帝在佛教史上很出名的,「三武滅佛」就是魏武帝。
但是這是他的子孫,是他的第四代。
魏武帝死了以後,他的兒子就把佛法復興起來,就擁護佛法了,他的孫子後來對佛法都非常尊重、提倡、弘揚。
這是魏宣武帝的時候,永平元年,公元五0八年,『菩提流支』到中國來。
他到洛陽,那時候首都在洛陽,在中國翻經總共翻了一百二十七卷。
在天平年間這個人還在,有就是公元五三四年,還有人見到他,以後這個人不曉得到那兒去了,以後等於失蹤了,莫知所終。
曉得他什麼時候來的,但是不知道他到那兒去了,歷史上無考。
是一個有神通的人,傳奇人物。
「菩提」翻作「覺」,「流支」翻作「愛、喜歡、希望」,這個意思合起來就是「覺是他的希望、是他所愛的」,就是這個意思;菩提流支翻成中國意思,就是「覺悟是他喜歡的,是他所希望的」。
『譯』,就是翻譯,從梵文翻成中國文。
今天把這個因緣、題目、翻譯的人、著作的人,給諸位作個介紹。
論文前面的偈頌,可以說它的精義全部都包括在偈頌中。
偈頌我們細說,後頭長行,念念就懂了。
長行是解釋偈頌的,他解釋的簡單。
我們的講解,剛才跟諸位說了,要注重於我們生活上用得上的,學以致用。
再著重發揮三經的經義,才曉得他這一句是與三經那些經文有關係,我們特別注重這一點,這樣我們將來念淨土五經會特別親切。
論題與人題,就是造論的人、譯經的人,我們都介紹過了,我們從正文開始。
第一首偈子是:
【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
】
這是第一首偈。
在沒介紹論文之前,先給諸位說明,本論前面是偈頌,後面是長行文,長行是偈頌的解釋,由此可知,這個論是以偈為主。
整個偈頌一共二十四首,一首偈是四句,這個經是五言偈,也就是每一句五個字。
「偈」在佛法裡面是一種體裁,類似中國的詩歌,但是沒有中國律詩那樣的謹嚴。
中國的詩講平仄、講押韻,它也講押韻,但是沒有中國人要求那樣嚴格,它不太講求平仄。
在佛法裡面,我們可以大致上說,體裁可以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散文的體裁,我們佛經裡講長行文,一般講散文體裁,這是最普遍的。
第二種就是偈頌,偈頌就等於詩歌一樣。
第三種就是咒語。
往往經裡面這三種方式都有。
像我們所熟悉的《華嚴》、《法華》,這三類統統俱足。
《彌陀經》裡面就沒有,完全是散文的體裁。
像《般若心經》,前面是散文體裁,後面是咒語,密咒。
佛為什麼常常用這三種不同的體裁來給我們講經說法?這個用意我們要曉得。
長行,就是散文體裁,便於敘說,敘說是最方便的。
但是佛講經不是像一般學校授課,雖然佛法是教育、是教學,但是釋迦牟尼佛當年並沒有辦學校,沒有招生,沒有辦學校,所以學生隨時都可能有新來參加的。
佛過去已經講了很久,半道來參加的,前面不知道,從當中聽起,沒頭沒尾,總感覺到困難。
佛是相當的慈悲,就以偈頌來說,所以偈頌裡邊有很多叫「重誦」,重誦什麼意思?就是前面講過,重覆用偈頌的體裁再說一遍。
這裡面就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是對後來的,使他對前面所講的大意能夠概略的明瞭,這是一個用意。
第二個用意,佛的教訓實在說我們必須要記住。
如果不記住,就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
真實的利益一定要把它應用在生活上,應用在事業上,應用在處事待人接物上。
你不記住怎麼行?一定要記住。
要想記得住,詩歌方式比平常講學要容易得多,所以偈頌往往是幫助我們記憶的。
佛講一大段經文,後頭用幾首偈,好像作一個總結,把前面的意思重覆說一遍,有這個意思。
在這個論裡面,二十四首五言偈就是總說,換句話說,也就是天親菩薩修學淨宗的心得報告,非常之難得。
它的內容包括了淨土三經,因為那個時候只有三經,五經還沒有出現,五經出現得很晚,這個要記住。
在過去只有淨土三經,所以講三經一論,一論就是《往生論》。
五經的出現是在清朝咸豐年間,魏源居士將《普賢菩薩行願品》最後的一章附在三經後面,稱為「淨土四經」,這就是淨宗三經一論加了一部。
到民國初年,印光老法師又把《楞嚴經》裡面「大勢至菩薩圓通章」附在淨土四經的後面,就成了淨土五經,五經是這麼來的。
但是這兩種加得非常恰當,對於淨宗的修學有非常大的貢獻。
所以本論的內容是淨土三經,後面長行是解義。
天親菩薩的偈頌非常之精要,我們看了很難懂得裡面的意思,所以後面再加以解釋、說明,這是非常之難得。
雖然後頭有說明,可是還是不太容易懂,所以曇鸞法師對於這個論有註解,這個註解收在《淨土十要》裡面,諸位可以找出來作為參考。
上一集
下一集
延伸文章資訊
- 1世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世親(梵文:वसुबन्धु Vasubandhu;藏語:དབྱིག་གཉེན་ dbyig gnyen),舊曰天親,音譯婆藪 ... 著名成就, 舊曰天親菩薩,音譯婆藪盤豆、筏蘇盤豆、伐蘇畔度...
- 2天親菩薩兄弟三個人 - YouTube
- 3定弘法師:天親菩薩到底往生到哪個淨土去了?--台灣學佛網
天亲菩萨,净土. ... 有些經典說他們三兄弟都修彌勒淨土,但《往生論》看又表明他往生極樂淨土的意向,到底經典有 ... 定弘法師答:天親菩薩肯定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
- 4獅子覺,三兄弟往生彌勒淨土的佛教故事- 無著、天親菩薩
分享自:認識阿彌陀佛Namo Amitabha 無著、天親菩薩、獅子覺,三兄弟往生彌勒淨土的佛教故事天親菩薩兄弟三個人,大哥是無著菩薩,老二是師子覺,天親菩薩是老三, ...
- 5天親菩薩兄弟三個人 - 社團法人佛教觀音慈善會
天親菩薩兄弟三個人,大哥是無著菩薩,老二是師子覺,天親菩薩是老三,三個人都修彌勒淨土。老二先往生,兄弟三個人約定好的,他們生彌勒淨土,親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