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附關係」書單——各式探討依附關係的心理學書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快來做做這份問卷~點下圖可進入(感謝遠流出版《依附》一書提供) ... 情感依戀關係療法:找出你的依附類型,改變互動方式,讓你們的關係更有安全 ... 跳到主要內容 「依附關係」書單——各式探討依附關係的心理學書籍 日期: 9月13,2018 取得連結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source) 【焦慮型伴侶】 你很享受戀人間的親密感,再怎麼親密對你來說都不是問題。

但是,你常常憂慮伴侶其實並不想這麼親密。

此外,你在感情中容易產生負面情緒,也容易生氣難過,所以你常常在衝動之下說出會後悔的話。

但是,你只要善用一些溝通技巧,了解彼此的心理與需求,你其實可以擺脫執著,感到幸福滿足。

【安全型伴侶】 戀愛中的你會自然而然充滿溫情與愛意。

你能夠有效和伴侶溝通自己的需求與感受,也能夠解讀伴侶的情緒,做出適當的回應。

你樂於跟伴侶分享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對方需要你時,也不會吝於伸出援手支持他/她。

【逃避型伴侶】 對你來說,在愛情裡保有獨立自主非常重要。

其實,你也希望擁有親密關係,只不過,你喜歡跟戀人保持一點點距離,因為太過親近只會讓你不自在。

你不輕易對伴侶敞開心胸,所以戀人常常因此抱怨連連。

談戀愛時,一旦戀人流露想要控制你的跡象,或是踰越了你的界線,你馬上就會有所警覺。

想知道在親密關係裡,你的戀愛風格嗎? 快來做做這份問卷~點下圖可進入(感謝遠流出版《依附》一書提供) ↓↓↓問卷在這邊↓↓↓ (改編自法里、沃樂與布內於二○○○年發表的〈修訂版親密關係問卷〉 ) 想知道更多關於焦慮依附、安全依附、逃避依附的知識嗎?花點時間補補學生時代沒教的戀愛學分,對於一段滿意的戀愛來說,是非常好的投資。

下面挑了幾本書,分別由不同學者所寫,大家可以看看簡介,挑挑自己比較喜歡的書來參考~ 基本入門推薦讀物 依附:辨識出自己的依附風格,了解自己需要的是什麼,與他人建立更美好的關係 依戀障礙:為何我們總是無法好好愛人,好好愛自己?情感依戀關係療法:找出你的依附類型,改變互動方式,讓你們的關係更有安全感,更親近、更持久依戀效應:為什麼我們總在愛中受傷,在人際關係中受挫? 逃避依附者專屬的參考書 孤獨的冷漠:逃避型依戀障礙的分析與修復 焦慮依附x逃避依附的情侶解方 當愛成了依賴:為什麼我們愛得那麼多,卻被愛得不夠? 進階探索 關係密碼:打造依附關係的八把金鑰:打造依附關係的八把金鑰 大腦依戀障礙:為何我們總是用錯的方法,愛著對的人? 把依附關係用在教養上面 照顧孩子的有效策略:以依附關係為焦點之親職教育 依附關係與創傷 依附關係的修復:喚醒嚴重創傷兒童的愛 重磅級經典老書【哀傷失落心理學經典,成人&兒童喪親與哀傷治療關鍵研究】依戀理論三部曲1:依戀依戀理論三部曲2:分離焦慮依戀理論三部曲3:失落治療師參考書目心智化:依附關係・情感調節・自我發展 依附 書單 親密關係 取得連結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熱門文章 我真的要唸心理系嗎:給高中職生的心理學書單(2020年更新) 還記得n年(n>10)前指考放榜,糊里糊塗依據志願落點來到心理系。

不知不覺就把大學、研究所念完到現在。

暮然回首,當時的自己其實在「心理學在學什麼」都不知道的狀況下就乖乖到學校報到了,實在是勇氣可嘉XD大眾對心理學有諸多的想像,不管是心理測驗、心理醫師、犯罪調查、變態心理、愛情理論、習慣改變。

很多高中、高職或轉學生,往往就是因為這些美好的幻想決定就讀心理系。

直到真的上課之後,才發現,心理學跟我想的不一樣。

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文決定坐時光機,回到十多年前的暑假。

用這幾十年累積的經驗,推薦自己幾本進入心理系之前值得翻過的書,好好的問問自己:「心理學其實是這樣,你真的要念心理系嗎?」寒假到了,若覺得考完試想放鬆一下的莘莘學子們,不妨讀些好書。

就算未來不是讀心理系,也可以增加自己對於人的理解,訓練自己的思考。

對於學習其他領域、專業也是很有幫助的!P.S.許多心理相關書籍都是外國專家、作者所撰,未來在唸心理系時,也會碰到非常多的原文書籍,為了與西方心理學接軌(他們跑比較快),好好增進自己英文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喔!不過,本書單所有書籍都有中譯本,請大家不用擔心。

2020.6.26更新本書單真心推薦給⋯⋯想往心理系、諮商輔導領域發展的高中職生 接下來可能會參加心理相關科系推甄的學生 害怕推甄時被教授懷疑自己其實不懂心理學的學生 對心理學感興趣的一般民眾 對於孩子所就讀的心理系感到困惑的父母 認為心理學就是算命、占卜、趣味測驗的懷疑論者 比懶人包更勤勞一點的心理學入門書:《一次讀懂50心理學經典》 不知不覺,進入心理學領域即將邁入第十五個年頭。

從懞懂到略懂,從以為懂了到發現自己其實不懂,在心理學領域、在「人」這門學問裡面的日子,總是在「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這些狀態裡來回移動。

不管是個別諮商還是演講的時候,總會聽見許多個案或聽眾問,以前他也很嚮往念心理學、對「人」很有興趣。

問我能否推薦他們一些自己探索與學習的方法。

根據我自己過去的經驗,教科書仍然是要了解一門專業最基礎的入門(如果讀者真的有興趣,可參考:(1)心理學:身體心靈與文化的整合、(2)心理學導論:核心概念、(3)心理學導論)。

不過,教科書確實容易讓人聯想到過去唸書的辛苦回憶XD那到底,還有其他更入門的引導嗎?有的!事實上,許多心理學家都在努力做一件事情,就是試著把他們在研究上的複雜發現,寫成適合讓大眾容易閱讀的科普書籍。

但,心理學其實是一個很大、很廣的領域。

簡言之,與人有關的議題,其實都關乎心理學。

那想要自己探索心理學會遭遇最大的困難,就演變成⋯⋯可以從哪幾本書下手?事實上,這個問題其實還蠻重要的。

可以這麼說:你接觸某個領域的「第一印象」,其實會影響著你之後對這個領域的看法(小時候被迫學鋼琴的人,很可能後來就⋯⋯)。

反之,若慎選適當的入門書籍,就比較有機會被打開真正的興趣,讓你願意繼續花心力,繼續探索這個領域。

***這也是「心理師的口袋」這個部落格當初成立的原因:希望能幫大家稍微篩選一下比較適合的心理學讀物,而不需要在「茫茫書海」之中,必須靠自己的方式從一堆書裡面找到適合的書。

學習的方式有很多種,上學、補習、線上課程。

我自己經驗中最「划算」的學習管道,其實就是書。

經歷過幾本書的創作歷程,深深感到,其實每一本書都是作者嘔心瀝血之作,說是如懷孕般含辛茹苦也不為過XD一次讀懂心理學經典50PsychologyClassics作者:湯姆‧巴特勒—鮑登原文作者:TomButler-Bowdon譯者:林鶯時報出版2019/04/23最近時報出版社引進一本有趣的書《一次讀懂50心理學經典》,作者湯姆‧巴特勒—鮑登在書封講了一句話,點出了這篇文章剛剛提到的現象:「無論你是不是心理學者,人性總是吸引著我們每個人。

」這本書創作的初心,就是一種小小的邀請,讓可能沒有時間與機會 讀者來信:我該念心理系或研究所嗎?(相關系所網站整理) 讀者來信:(以下內文經讀者同意公開)你好!我是OO,想請教你有關於心理系的問題,因為,我不是本科系畢業的。

我在大學是讀應用英文系,現在已經畢業了。

說真的,這是家裡人叫我讀的,但我真的沒有什麼興趣。

我對於心理的相關的資訊,還滿有興趣的。

我在困惑說,像我這樣的話,要直接考研究所嗎?還是說重讀大學或是讀在職先修班呢?我已經開始上班了,因為我沒有基礎,所以我怕說會跟不上。

但,我也沒有頭緒,希望您能給我一些意見給我參考。

謝謝!!!----------------------以下回應,文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