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與感情不忠的討論:何為婚內出軌 - BBC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異性戀伴侶之中,這種模式是比較值得一提的。

到底怎麼樣算不忠,很多人都沒有明確的定義,他們也大大低估了伴侶背叛的概率(儘管有 ... 婚姻與感情不忠的討論:何為婚內出軌威廉·帕克(WilliamPark)2019年7月8日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約70%的人曾經有過出軌行為。

美國副總統麥克·彭斯(MikePence)拒絶同妻子之外的異性單獨共餐。

這是出於他對妻子凱倫(Karen)的尊重,也是出於他強烈的宗教信仰。

有評論家稱,此舉是男人無法自控的應對之術,但也有人批評說這是屈尊就卑的姿態,是性別歧視和對他人的侮辱。

(支持者並不在少數:有一項研究發現,有5.7%的受訪者認為,買食物給異性無異於不忠。

)無論我們怎麼解讀彭斯的行為,至少他和妻子對如何與異性相處是確定了清晰的邊界。

在異性戀伴侶之中,這種模式是比較值得一提的。

到底怎麼樣算不忠,很多人都沒有明確的定義,他們也大大低估了伴侶背叛的概率(儘管有時,自己也並不夠忠誠)。

他們也不知道的,如果伴侶不忠應該如何回應(很多人的反應都出乎意料)。

我們知道,不忠現象並不在少數。

一旦發現伴侶不忠,會讓人心碎、又無人可以傾訴,因此許多心理學家建議,人們需要以更公開的方式談論不忠現象。

有多少人曾對伴侶不忠,這是很難統計的。

尤其是因為研究人員的數據來源,僅為那些坦白承認自己對伴侶不忠的人。

因此,預估的數據會有較大的偏差,通常會受數據收集方式的影響。

最高估計值顯示,有75%的男性和68%的女性承認曾經出軌(雖然,2017年的最新數據顯示,男女出軌概率已經趨同)。

按其中一份已公布的最低估計數據,有14%的人曾經出軌,但這也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儘管如此,相信伴侶曾出軌過、或者有出軌心思的,只有5%。

這也就是說,出軌數據中最保守的數字都已經數倍於此數了。

大概我們太過相信自己另一半的忠誠了。

卡爾加裏大學的布恩(SusanBoon)說:「我們中通常樂觀的人覺得,好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壞事會繞開自己走。

我們對伴侶忠誠度之信任,也正是源於此。

另外,一段戀愛關係中,最好還是對另一半抱有信任。

因為時刻監視對方的一舉一動,是十分畸形的。

」還有一個問題:不同的人,對於出軌的定義是不同的。

研究人員會先行定義什麼叫出軌,然而每個人對出軌的解讀都有所不同,因此受訪者也可能會不認同研究人員的定義。

人生秘密:善意謊言與維繫感情的關係數字時代你憑什麼輕鬆成為網戀高手數碼時代"微偷情"看看你出軌指數是多少破碎的心:聽情感專家告訴你如何修復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異性戀中,20個人裏就有一個會認為對方給其他異性買頓飯就算是不忠。

伯恩表示:「人們會高估他人對出軌的容忍度以及他人出軌的可能性。

出軌是電影和歌曲中經常出現的題材,但我不知道為什麼現實中鮮有人談及。

我想有一點原因是,不同人有不同的出軌標凖。

人們會認為,自己眼中的不忠行為在別人看來也是如此,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這也默認了出軌的可能性,只是人們願意相信你不是那種人而已。

」如何界定出軌?有70%的人從未與伴侶討論過這個話題。

比如說,下載了交友軟件就算不忠嗎?Tinder(陌生人交友軟件)用戶中,出於戀愛關係的佔到了18%-25%。

又或許和Tinder網友線下約會應該算是出軌。

已經有男女朋友的Tinder用戶約炮的概率更高,這也不足為奇了。

被問及是否懷疑過對方出軌時,受訪者可以自行界定「出軌」的範疇。

5%這一數據也就因此更讓人吃驚了。

有的人認為只有發生了性關係才算真正出軌,但也有人覺得調情就是出軌。

即使我們能自行界定出軌的標凖,卻還是會盲目自信,覺得綠雲不會罩在自己頭上。

最難定義的是僅止於感情上的不忠。

職場上很容易出現感情出軌,因為同事間職能互相重合、個人利益交織,容易產生親密關係。

於是這就給了單純的友誼升級為曖昧關係的機會。

有研究人員曾對女性進行過調查,詢問了她們對於辦公室戀情的看法。

受訪者年齡在30至40歲之間,且都不是單身。

研究人員詢問了她們經歷過多少次界限模糊的時刻。

有一位受訪者表示:「工作的時候我是很期待看到他的,我不能說謊。

這種感覺就像是回到了學生時代,對別人產生了好感,一看見那個人就會『噢!』地一下,整個人都激動了起來。

」受訪者們普遍表示,肢體的親密接觸並非是引發精神出軌的必要條件。

在一個人面前守口如瓶,卻對另一個人知無不言,甚至想到那個人時會忘了自己的伴侶,這就足夠是精神出軌了。

鑒於上班的工作時間很長,與同事容易產生親密關係,所以職場中常發生外遇出軌這類事情也就不難理解了。

女性的自白:老公性癮成癖我該怎麼辦記者來鴻:為挽救婚姻與陌生男子同牀研究:精神健康與伴侶關係是幸福的關鍵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自戀之類的性格特質,會強烈影響當事人在遭遇伴侶不忠時的反應。

有受訪者提到了「情感保衛」的概念:即預先制定基本的規則,界定戀人或伴侶夫妻間合理與不合理行為的範疇。

他們還說,保持健康的愛情關係,其中相信另一半尤為重要。

另一名受訪者說:「比如在健身房,就肯定會(與我幫助健身的人)有肢體接觸。

但這只是因為我要顯示正確的鍛煉方法。

因此,雙方之間必須要...提前說好,哪怕是『我選擇相信你,你一定會恪守本分不過線』。

」朋友的態度也會影響伴侶自身對於不忠的看法。

若某人的朋友圈偷情者多,那麼這個人過去對伴侶不忠的可能性就會比較高,未來此人還會再犯的概率也會較高。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選擇的朋友圈,是忠實於感情還是常在外偷腥,都與我們自己是否忠誠相近。

很顯然,多數單配偶關係的伴侶會在道德上不認同偷情。

那麼,對於一個曾經出過軌、偷過情的人而言,承認自己不忠是否是最好的懺悔呢?研究人員提出這一問題後,很多人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超過90%的受訪者表示,如果伴侶曾背叛過自己他們希望知道真相。

一項研究結果顯示,人們之所以會有如此的道德審判,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想要展現自己忠貞、純潔的形像。

表現忠誠遠比照顧情緒來得重要。

如果說,最重要的不要傷害到伴侶,那麼最為道德的做法不該是坦白行徑,而是把劈腿之事牢牢捂住,不讓對方發現。

至於現實生活中到底何為最好的做法,那又另當別論。

在美國,伴侶不忠在離婚諸多緣由中居於首位。

承認自己出軌一定會對伴侶造成傷害,但伴侶的反應則各有不同,下面是一些例子。

阿拉巴馬大學的托爾托列洛(GregTortoriello)曾調查過認知功能受損對人的影響;研究的重點對象,是由於個性而無法面對失敗的一類人。

其中之一就是自戀者。

自戀者極度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時刻在意如何表現自己。

托爾托列洛說:「我們對兩種自戀者進行了評估:一是誇張自戀者,還有一種是脆弱自戀者。

誇張自戀者有一種誇大的自我價值感,因此自尊心很強;而脆弱自戀者很敏感,很在意他人的評價,通常自尊心較低。

對這兩類自戀者,哪怕是輕微的威脅都有可能刺激他們作出攻擊性回應。

」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在托爾托列洛的一項研究中,他讓參與者想像其伴侶的各種形式的不忠行為。

有些人的想像是基於過往的感情經驗;有的想像伴侶和電話那頭的人暢聊到深夜,只回別人信息而不回自己的信息。

有的想像則涉及了性愛。

托爾托列洛說:「如有感情出軌的威脅,誇張自戀者會強勢反應,力圖控制二人的感情關係。

這類人往往會通過言語威脅、肢體威脅、監視等方式來控制對方,不過要記住,這僅僅是在假定的場景之中他們想像的反應。

那時我們沒有發現,不忠的威脅會引起人們更加負面的情緒。

」歷經伴侶感情出軌的脆弱自戀者,會長時間心情憂鬱,並會有更多的負面情緒。

他們會將伴侶的不忠歸因於自身問題。

臨牀上,診斷病理學自戀是比較二元的,此人要麼是自戀者,要麼就不是。

包括托爾托列洛在內的大多數行為心理學家認為,自戀更像是一桿游標卡尺,所有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自戀的特徵。

這項研究中,自戀特徵高於平均值的受訪者正是托爾托列洛的重點研究對象,但這些人也不是說已經達到了病理性自戀的程度。

他說:「如果有人和自戀者相愛,卻又和他人髮生性關係,那麼自戀者很有可能要訴諸控制權,會以極具破壞性的行為來表達。

但如果是感情出軌,事情會變得更加複雜。

脆弱自戀者可能不會與伴侶溝通,他們不會將情感關係中的擔憂和焦慮同他人訴說。

如果要我出主意,我會建議要找到辦法養成溝通的習慣。

對一方獨自承受負面情緒的情感關係,溝通尤其重要。

」如果出軌只是個別事件,那麼只要一方道歉,我們認為是很容易被原諒的。

然而,托爾托列洛和伯恩表示,假設情景和人們的真實反應是截然不同的。

伯恩表示:「假設情景中,大家都認為自己會因遭到背叛而選擇結束這段關係。

但現實並非如此。

有人會離婚,也有人會繼續走下去。

」托爾托列洛打算著手收集現實生活中的數據。

同時也對出軌伴侶中,雙方如何看待的方式十分感興趣。

比如伴侶是否會過分放大對方的不忠行為?或其他人眼中的調情,在伴侶眼裏是否已是感情不忠?我們還有一件事情要考慮在內。

雖然人一生對伴侶不忠的機率很高,很多人在某些時候都會出現不忠的情況,但是計算一個人在特定某一年的出軌機率,這個數字或許就會小上很多。

那麼,當下談論出軌也就沒那麼迫切了。

請訪問BBCFuture閲讀英文原文。

更多相關內容人生秘密:善意謊言與維繫感情的關係2019年2月8日數字時代你憑什麼輕鬆成為網戀高手2018年8月10日頭條內容BBC英倫網停止更新公告2021年6月30日英國史話:「用磚頭封死的窗戶」和光線空氣都要錢的那段往事2021年6月29日加工食品的誕生、流行以及健康爭議2021年6月28日特別推薦一款用法嚴謹的電腦「保護神」和台灣科技界的幸運符文化2021年4月20日同時擁有多個伴侶的非單一配偶制會更好嗎?2021年4月22日物理學如何證明上帝的存在2021年4月26日統治英國的伊頓公學2021年5月4日比特幣會是海外移民向家鄉匯款的最佳選項嗎?2021年6月16日雲南大象北上:讓科學家們感到困惑的野象群千里跋涉2021年6月24日丹麥足球員在比賽中倒下心臟驟停的原因是什麼2021年6月18日「加班邪教」為何有如此眾多信徒2021年5月24日營養與健康:為什麼應該多吃各種籽實類食品2021年6月18日熱讀1求職面試中的心理學最近更新:2016年4月18日2Chuffedtobits心滿意足最近更新:2012年3月15日3Toletthecatoutofthebag透露秘密最近更新:2012年5月10日4新冠疫苗:藍色鱟血能起大作用嗎最近更新:2020年7月9日5糖的隱藏力量:替代抗生素治癒傷口最近更新:2018年4月18日6飛機在空中被閃電擊中會怎樣?最近更新:2016年10月26日7禿頭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好處?最近更新:2016年10月14日8讓你能直接喝髒水的神奇吸管最近更新:2018年3月24日9人類在地球上鑽過的最深的洞有多深?最近更新:2019年6月14日10侘寂之美:日本不同尋常的世界觀最近更新:2018年11月4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