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時代的反思:那些年,沒有塑膠我們也活得很好 - 關鍵評論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從過去的「草木生活」到現在的「塑化生活」背後,牽扯的其實已不只是塑膠或石油化學工業的單一問題。

文:顏杏如(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日本版新上線EnglishEdition簡體/正體2015/04/29,社會PhotoCredit:[email protected] 歷史學柑仔店(kám-á-tiàm)我們是一群嘗試從臺灣思考歷史的書寫的史學界夥伴。

我們成立了一個「歷史學柑仔店(kám-á-tiàm)」部落格。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文:顏杏如(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楔子從我出生有記憶以來,我家的米甕就一直是一個紅色的塑膠桶,是1970年代中期成家的父母在新婚不久後買的。

塑化劑風暴後的某個夏天,我在鶯歌老街上買了一只陶瓷米甕,帶回家後,母親流露像見到久違的朋友般的表情,興奮地說起他們「以前那個年代」都用這種陶甕裝米,透氣、適溫、不易長米蟲;更早之前也曾以木桶存米。

不管是陶甕或木桶,這些我眼中質感遠超過塑膠的夢幻逸品,卻是母親口中不如今日社會「富裕」的年代,日常生活中普通的用品。

我好奇順便問起塑膠袋出現前的購物方式,母親說買東西時店家會用姑婆芋的葉子或芭蕉葉包裹,肉類以麻繩綑綁,購得的物品裝在藤簍裡。

我突然覺得自己出生在一個經濟起飛、物質氾濫、卻未必比過去「富裕」的年代。

從六、七零年代的攝影作品可以見到街頭風景與人們使用的道具,其材質仍與植物密切相關。

上圖(李悌欽/小憩/1964)為彰化街頭杏仁露的小吃攤,使用竹凳、竹編草帽、木製櫃子。

下圖(姚孟嘉/淡水/1973)除了中央的飲食擔外,右側行人手提著草木編織的手提袋,左下角隱約可見竹編籃子。

攝影作品現藏於臺北市立美術館,翻拍自《時代之眼:臺灣百年身影》(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2011)。

石化產業的興起儘管隨地域有別,但至少對七零年代以後出生的人來說,塑膠是熟悉、當然的存在。

家母口中「以前那個年代」對我們而言既陌生又遙遠,塑膠製品出現之前的日用品為何,塑膠又是何時走入人類的生活,改變生活方式、改變人與物、與自然的關係?我們今天認識的塑膠,幾乎是石油化學的產物。

不過在石油化學興起之前的十九世紀中葉,為了取代一些日漸稀有的天然材料(如象牙),發明家已開始從植物尋找具有可塑性的新半合成化合物,比如,賽璐珞,即是以硝化纖維和樟腦等合成的熱可塑性樹脂。

在賽璐珞炙手可熱的年代,生長樟樹的台灣扮演提供原料—樟腦的重要角色。

二十世紀初合成的電木(Bakelite),是世界上第一個不存在於自然界中的分子所組成的完全合成聚合物。

繼其後,石油化學品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歐美等國開始研發,取代對應的傳統化學材料。

化學品原料開始從煤化學進到石油化學的世界;因軍需而發明的石油化學產物也在戰爭時期逐漸滲透到歐美地區的日常生活之中。

在臺灣,塑膠用品走進日常生活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

1940年代末期,塑膠製品加工業從國外進口PE(聚乙烯)及電木粉從事加工,生產零星的化學品,1950年代以前台灣人的塑膠製品使用量不大,甚至供過於求。

1957年,台塑公司在高雄設廠,開啟了塑膠原料PVC(聚氯乙烯)的生產,為了自行消化生產過剩的塑膠原料,隔年成立南亞塑膠加工廠,但其所製造的塑膠皮、塑膠布之銷路欠佳。

塑膠製品在1960年代以前還在起步階段,但已悄悄進到台灣人的生活之中。

1960年代後半,台灣的石化產業進入了起飛的階段。

1968年中油公司成立第一座輕油裂解廠(一輕),1970年代,石油化學工業更列為政府推動的十大建設之一,二輕、三輕、四輕分別於1975、1979年、1983年完工啟用,這些輕油裂解廠皆坐落於去年夏天發生石化氣爆事件的高雄。

於是,不只是內需市場,從1960年代到1980年代,台灣的石化加工品──紡織、塑膠、玩具等──行銷世界。

缺乏原料石油的台灣,卻發展高耗能、高耗水、高資本密度的石油化學工業,甚至成為「石化王國」,其背後存在著政府的大力扶持與主導。

攻佔生活角落的塑膠隨著石化工業的驅動,塑膠以其「廉價」、輕巧、便利、防水之優勢,攻佔生活的各個角落。

盤碗、合成纖維衣物、掃把、畚箕、水桶、花盆…..食衣住行育樂,無一不見其身影。

此外,在生產技術上克服種種障礙(比如盛裝汽水會產生碳化作用等),更讓塑膠廣泛被運用,逐漸取代我們可以想到的各種材質—玻璃、陶瓷、金屬、木材、紙張、布。

這在我小時候的1980年代都還是進行式,原本可回收賣錢,盛裝牛奶、汽水的玻璃瓶也逐漸退出生活場景。

塑膠的發明與使用帶來了便利也衍生了此前未曾想過的難題、改變了人與物的關係。

塑膠剛問世時,因其可以製成各種形狀,很快地吸引人們的目光與喜愛,1960年代更是歐美現代工藝表現創意的最佳材料。

塑膠取代稀少的材料,廉價且大量生產的製品,人人都可以擁有,在這一點上化解了社會階級的界線。

但生產刺激消費的模式,也助長了人們對越來越多物品的慾望與需求。

初始製造、販賣時強調「耐用」的塑膠,市場有限,於是塑膠工業開始開發拋棄式產品,人們被教導、學會用過即丟。

對於物品的消費、使用開始從過去習以為常的「長久使用」逐漸轉為「一次性」的模式。

自然界中逐漸充滿了這些人們用過即丟、無法分解、燃燒會釋放有害物質的聚合物。

環保意識抬頭的今天,儘管推廣避免使用一次性的免洗餐具、塑膠袋等,但塑膠的產量仍不斷攀升,其中約有1/3用於一次性的「包裝」。

而這些大量生產的塑膠製品不會被微生物分解,在使用者的我們離開世界後,還會繼續存在在世界上。

生活中充斥的塑膠:包裝與日用品。

讀者可以觀察身邊的賣場、商店,幾乎每一樣商品都有一層購買後就會被丟棄的塑膠包裝。

(筆者攝)「廉價」抑或「看不見的代價」?123»全文閱讀 最新發展:空污罹癌自救會告六輕台塑:錯誤資訊損害企業形象,不排除提告6年前雲林「高中生」指控工廠空汙害死家人,學校:查無此人5年前Tags:BakelitePEPVC一輕中國五金行仁愛鄉低塑生活作物便利信天翁健康傳統先民免洗餐具公害公民公館六輕共生加工包裝化合物北極熊十大建設南亞塑膠南投原住民台塑台灣回收國光石化垃圾場堆肥塑化劑塑膠塑膠袋大甲藺草天然天然材料姑婆芋宜蘭富裕工作室工安工廠工業區工業社會工藝布廉價彰化手工手工藝打鐵舖掃帚日本日治有機木材木桶材料材質棉花植物植物纖維椰子鬃樟樹樟腦樹脂歷史民具氣爆水母汞污泥污染海洋海龜消費清代漢人火籠焚化爐煤化學王永慶玩具玻璃環保環境賀爾蒙生物畚箕的日用品眉山部落石化王國石化產業石油石油化學砂糖碳排放社會階級稻梗稻米空氣污染竹子竹山米甕糧食自給率紙張紡織經濟發展編織罹癌率耐用聚乙烯聚氯乙烯能源自然自給自足舊路社區芒草芭蕉葉苧麻茶草帽草木生活草蓆薪材藤簍象牙資本主義資源賽璐珞輕油裂解廠農具農地徵收農村農業社會遷廠金屬鋁製鋼鐵業鐵皮陶瓷雲林電子業電木電視辯論霧霾食品工業養殖業香蕉高雄魚簍魚類鳳梨鹿場麥寮黃藤黎蘭龜山鄉More...成為會員,在關鍵評論網暢所欲言成為會員成為會員無定界、斬件上、避規管:明日大嶼環評鬼祟開工了1則觀點鄧佳華出演國產A片《華根初上》,群眾心態反映了台灣社會最醜陋的一面1則觀點【TNL本週沙龍議題】你贊成新竹縣市合併成為「第七都」嗎?1則觀點阿德勒才沒有這樣說:「社會惰化」並非來自阿德勒心理學,但可以從大師理論中找到解方1則觀點立院三讀父母可「同時請領」育嬰留停津貼,勞動部估每年1.4萬人受惠、每人可領10萬元1則觀點女性產檢假、配偶陪產假加碼至7日,雇主不給假最高罰30萬、公布機構與負責人姓名2則觀點當酒喝到某個程度,產生生理病變以後,只有「罰和關」當事人是不會怕的1則觀點重大民生議題不能單純以「是或否」來決定,德國至今沒有中央層級的公投2則觀點《我們,MZ新世代》:為什麼八年級生堅持準時下班、用斜槓代替升職?1則觀點與核廢料比鄰40年:25.5億元是補償金,還是買斷蘭嶼人世世代代的命運?1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