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春季是一年四季之第一季。

按照公历,北半球的春季为3月、4月和5月;南半球的春季为9月、10月和11月。

此外,在大中華地區的傳統中,春季的开始是立春(2月3日至5日之 ... 春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2年5月4日)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

请协助補充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此條目論述以部分區域為主,未必具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請協助補充內容以避免偏頗,或討論本文的問題。

  「春」重定向至此。

关于其他用法,请见「春(消歧义)」。

春天的美景 自然系列的一部分天氣 溫帶季節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熱帶季節 旱季 雨季 寒帶季節 極晝 極夜 风暴 云 积雨云 弧狀雲 下擊暴流 微下擊暴流 熱暴流 沙尘暴 萨姆风 哈寶風 季风 烈風 西洛可风 火災暴風 闪电 雷暴 劇烈雷雨 雷打雪 风暴潮 超级单体 龍捲風 陸龍捲 塵捲風 火龍捲 海龍捲風 气旋 中氣旋(英语:Mesocyclone) 反气旋 熱帶氣旋(颶風) 溫帶氣旋 歐洲風暴(英语:Europeanwindstorm) 大西洋颶風(英语:AtlanticHurricane) 颱風 德雷喬(英语:Derecho) 冬季風暴(英语:Winterstorm) 冰暴(英语:Icestorm) 雪暴 地面暴風雪(英语:Groundblizzard) 雪飑 降水 毛毛雨(冻毛毛雨(英语:Freezingdrizzle)) 霰 冰雹 冰珠(钻石尘) 雨(冻雨) 暴雨 雪 雨夾雪 雪谷(英语:Snowgrains) 雪輥(英语:Snowroller) 半融冰(英语:Slush) 主題(英语:Indexofmeteorologyarticles) 大氣河流 大氣對流 空氣污染 氣候 云 霧 寒潮 热浪 高速氣流 气象学 惡劣天氣(英语:Severeweather) 天气预报 氣象主题查论编 春季是一年四季之第一季。

按照公历,北半球的春季为3月、4月和5月;南半球的春季为9月、10月和11月。

此外,在大中華地區的傳統中,春季的开始是立春(2月3日至5日之间),春季的结束是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间)。

在一些地區,如北美,春季被認為從春分開始,到夏至結束。

目录 1氣候 1.1春的定义 1.2节气 2气象 2.1中国地区的气候变化 3天文 4行事 5春題材的作品 5.1文学 6音乐 6.1绘画 6.2电影 7季節列表 8春天圖集 9参见 10延伸阅读 氣候[编辑] 在春季,地球的北半球(3-5月)或南半球(9-11月)开始倾向太阳,受到越来越多的太阳光直射,因而气温开始升高。

随着冰雪消融,河流水位上涨。

春季植物开始发芽生长,许多鲜花开放。

冬眠的动物苏醒,许多以卵过冬的动物孵化,鸟类开始迁徙,离开越冬地向繁殖地进发。

许多动物在这段时间里发情,因此中国也将春季称为“万物复苏”的季节。

春季气温和生物界的变化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也有影响。

对农業来说,春季是播种许多农作物的季節,同时也是许多农作物的收成期 春的定义[编辑] 二十四节气中从立春开始到立夏的前一日结束的 农历(太阴历)中的一月・二月・三月 公历(太阳历)的3月・4月・5月(北半球);9月・10月・11月(南半球) 天文学上是从春分开始到夏至结束 节气[编辑] 立春:太阳位于黄经315°,2月3-5日交节。

雨水:太阳位于黄经330°,2月18-20日交节。

惊蛰:太阳位于黄经345°,3月5-7日交节。

春分:太阳位于黄经0°,3月20-22日交节。

清明:太阳位于黄经15°,4月4-6日交节。

谷雨:太阳位于黄经30°,4月19-21日交节。

每年3月至4月,中南半島及中國西南的氣壓首先下降,吸引暖和的偏南向岸風,與清涼的東北風交替出現。

此時,大陸性反氣旋逐漸減弱,並常東移至東海或琉球群島(RyukyuIslands),使到達香港的偏北風,經過更寬闊的溫暖海面。

香港的氣溫及露點穩步上升,而沿岸海水溫度則仍然偏低。

當露點高於海水溫度時,霧及低空層雲便會出現,能見度逐漸下降,直至另一次冷鋒或寒流到達。

冷鋒的橫過,常帶來短暫降雨,氣溫及露點驟降;冷鋒過後,風轉為清勁,多從東面或北面吹來,天氣晴朗約一至二天。

當北面的反氣旋東移離開陸塊,上述的情況又再重覆出現。

兩次寒流到港,一般相隔約5至10天。

霧常見於春季。

因香港附近的海水溫度持續上升,5月時已甚少有霧。

冬末初春常見的層雲,亦逐步變為積雲類,降水亦以驟雨及雷暴為主。

气象[编辑] 由于热空气开始北移,而冷空气还往往依然徘徊,此外土地、水域与空气温度上升的速度不同,春季在地球上许多地方是最多雨的季节。

在中国江南地区有著名的梅雨,在欧洲时常有很强的风暴,在北美洲往往出现龍捲風。

中国地区的气候变化[编辑] 北方多数会出现大风天气。

天文[编辑] 地球赤道与其公转轨道交角是四季更迭的根本原因。

春季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逐渐北移,春分之后越过赤道,太阳直射北半球。

在春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由近渐远。

每年的1月3日左右地球距离太阳最近。

从黄道平面看来,太阳位于宝瓶座、双鱼座、白羊座的背景上。

行事[编辑] 寒假 春节 元宵节 龙抬头 春社 上巳节 清明节 春題材的作品[编辑] 文学[编辑] 中国文学家朱自清散文作品《春》 唐朝诗人劉方平所创作的七言绝句《月夜》 唐朝詩人孟浩然五絕詩《春眠》 音乐[编辑] 西方古典 安東尼奧·韋瓦第協奏曲集《四季》中的E大調第一協奏曲《春》 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第5号《春》 罗伯特·舒曼交響曲第1号《春》 克劳德·德彪西交響組曲《春》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典》 爱德华·格里格《致春天》(钢琴曲集「抒情小曲集」第3集作品43第6曲) 本杰明·布里顿《春之交響曲》(作品44) 小约翰·施特劳斯《春之声圆舞曲》(作品410) 流行音樂 台灣歌手任賢齊於2000年推出的歌曲《春天花會開》 台灣樂團蘇打綠以韋瓦第的協奏曲《四季》為主軸發行第五張專輯《春日光》 绘画[编辑] 《春》,波提切利的著名画作 桑德罗·波提切利《春》 阿爾豐斯·慕夏《春》 电影[编辑] 《四月物語》(1998年) 《早春物語》(1985年、東宝・角川春樹事務所) 《春日和》(1967年、松竹) 《初春狸御殿》(1959年、大映) 季節列表[编辑] 三月~五月 六月~八月 九月~冬月 臘月~二月 清明(14) 小暑(15) 寒露(16) 小寒(17) 穀雨(18) 大暑(19) 霜降(20) 大寒(21) 立夏(22) 立秋(23) 立冬(24) 立春(1) 小滿(2) 處暑(3) 小雪(4) 雨水(5) 芒種(6) 白露(7) 大雪(8) 驚蟄(9) 夏至(10) 秋分(11) 冬至(12) 春分(13) 春天圖集[编辑] 春季,一株栗树正在发芽开花 春季开放的山櫻 “春”字主题的红灯笼 参见[编辑] 四季秋海棠 延伸阅读[编辑] [在维基数据编辑]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歲功典·春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春季(分類) 查论编季节温带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热带季节 雨季 旱季 其他 雾季 飓风季 季风季 梅雨季 规范控制 AAT:300133097 BNF:cb12143542g(data) GND:4155537-5 LCCN:sh85127000 NKC:ph412843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春季&oldid=73909076” 分类:​春季節隐藏分类:​自2012年5月缺少来源的条目部分地区的观点拒绝当选首页新条目推荐栏目的条目包含AAT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BN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K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维基语录 其他语言 АԥсшәаAfrikaansAlemannischአማርኛPangcahAragonésÆngliscالعربيةܐܪܡܝܐالدارجةمصرىঅসমীয়াAsturianuAymararuAzərbaycancaتۆرکجهБашҡортсаBoarischŽemaitėška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भोजपुरीBanjarবাংলাབོད་ཡིགবিষ্ণুপ্রিয়ামণিপুরীBrezhonegBosanskiCatalàMìng-dĕ̤ng-ngṳ̄ᏣᎳᎩکوردیČeštinaKaszëbscziЧӑвашлаCymraegDanskDeutschZazakiDolnoserbskiडोटेलीΕλληνικάEmiliànerumagnòl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EstremeñuفارسیSuomiVõroFøroysktFrançaisNordfriiskFurlanFryskGaeilgeGalegoAvañe'ẽGaelg客家語/Hak-kâ-ngî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HornjoserbsceKreyòlayisyenMagyarՀայերենԱրեւմտահայերէնInterlinguaBahasaIndonesiaInterlingueIlokanoГӀалгӀайIdoÍslenskaItalianoᐃᓄᒃᑎᑐᑦ/inuktitut日本語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TaqbaylitҚазақша한국어ПеремкомиRipoarischKurdîКомиКыргызчаLatinaLëtzebuergeschЛаккуЛезгиLigureLadinLombardລາວLietuviųLatviešuमैथिलीМокшеньMalagasyОлыкмарий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मराठीКырыкмарыBahasaMelayuမြန်မာဘာသာЭрзяньمازِرونیNāhuatlNapulitanoNedersaksiesनेपालीनेपालभाषा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NouormandOccitanLivvinkarjalaИронਪੰਜਾਬੀKapampanganNorfuk/PitkernPolskiپنجابیپښتوPortuguêsRunaSimiRomânăArmãneashtiРусскийसंस्कृतम्СахатылаᱥᱟᱱᱛᱟᱲᱤSarduSicilianuScotsسنڌي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Taclḥit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ChiShonaSoomaalig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KiswahiliŚlůnskiSakizayaதமிழ்TayalТоҷикӣไทยTürkmençeTagalogTürkçeТатарча/tatarçaئۇيغۇرچە/Uyghurch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ўзбекчаTshivendaVènetoVepsänkel’TiếngViệtWest-VlamsVolapükWalonWinaray吴语Хальмг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ייִדישVahcuengh文言Bân-lâm-gú粵語IsiZulu 编辑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