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排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些國家/地區政府在考慮移民申請時會考慮申請人所畢業院校的排名。

例如在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所推行的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中,國際排名榜如《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 ... 大學排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大學排名是根據各項科學研究和教學等標準,針對相關大學在數據、報告、成就、聲望等方面進行數量化評鑑,再通過加權後形成的排序。

目前,世界很多教育機構都有針對各國的大學、商學院或MBA的排名,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的社會和商業影響。

現存的多個大學排名系統均具有其爭議性。

目次 1由來 2發展歷史 3大學排名的閱覽者 4對大學排名的批評 4.1排名的評論 5世界知名大學分布 5.1世界知名大學排名情況 5.2世界級大學分布圖 6中國大陸知名大學分布 6.1中國大陸大學排名情況 6.2中國大陸知名大學分布圖 7參考文獻 7.1引用 7.2來源 8外部連結 由來[編輯] 排名最初是由於大學生和其父母的關心應運而生的,後來延伸應用於大學招收優秀學生和擴大募款來源的用途上。

根據國際研究顯示,優秀學生認為大學排名前茅,有益於協助他們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更優渥的薪資結構和社會地位。

各國排名居前的名牌大學和具有特色的新興大學常獲得政府鉅額的教育補助和優秀學生的青睞。

定位不明確並排名居末的大學,其學生來源和優秀學生比例則可能逐年下降。

今天的排名影響著一大批與利益攸關的選擇;再者由於各校強項不一,有的是由於歷史悠久、校友貢獻良多、國家資源投入、科學研究地位而使其穩定領先;有的則迅速改善自身的缺失,並強化既有的特色,而得以在個類的排行榜上逐年提昇。

一般認為,由於全球學習英語的人口最眾、英語對國際的影響力最廣泛,所以英語系國家的大學院校比較注重大學排名。

而非英語系國家的眾多歐洲大學,雖然具有悠久的歷史(如法國),學術水平也較為平均(如德國),但英語並非為發表其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的語言,所以將之納入目前以英語世界大學排名榜內,實未達致客觀標準。

此外,大學排名的標準項目內,特別是有關人文與社會科學的指標,由於需要本國的語言、文化、歷史、政治、商業、社會等特定背景參考,遂發展出另外以社會科學為主的商學院、企業管理碩士等更細膩的評鑑。

發展歷史[編輯] 《美國新聞和世界報導》(USNWR)從1983年開始提供美國大學的排名予美國國內參考,接著有40餘國各自建立了大學綜合排名,旋即再發展出針對各國大學的世界排名。

有關商學院、MBA、教學品質和校友畢業後表現等的排名則發展得比較晚。

2003年開始的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不含排名機構主觀分數,以論文引用率、教授與畢業校友諾貝爾獎與菲爾茲獎得主數目、「自然」期刊與「科學」期刊論文數目、SCI和SSCI論文數目等學術數據做排名);《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與QS世界大學排名從2004年開始合作推出世界大學排名(THE-QS),直到2010年QS與THE正式拆夥。

QS改與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朝鮮日報和英國太陽報合作,泰晤士高等教育則改與湯森路透社集團合作,兩者各自推出排名榜;透過網路和論文引用率分析的世界大學網路排名;2008年《USNWR》曾推出世界最佳大學排名,但並未持續發布。

而澳洲聯邦政府研究理事會也在2011年發佈了澳洲第一份官方大學排名(ExcellenceResearchRepor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大學排名的閱覽者[編輯] 排名對於大學的形象推廣與其國際合作對象的行銷上,有著深遠的重要性。

這樣的合作關係對於研究水平、學術項目和學生/師資的交換,對未來的學生來說,具有指標性的作用。

根據一項國際調查,57%的受訪者說機構的排名影響著其他高等教育機構的科學家,是否願意與他們合作;而34%的人認為排名將影響著學術或專業組織是否接納他們為會員,例如: 各大學會考慮,參閱排名,來決定與哪些機構合作,而有關措施為多國,例如巴西政府所鼓勵[1]。

例如諾汀罕大學的前任執行校長IanGow提出:政府機構正在敦促地方高校,把合作夥伴限定在前20大的外國名門學府。

其他地方的學術界人士也證實了,他們不太可能考慮與排名落後的大學結成科學研究聯盟,除非後者的個人或團隊非常優秀。

這可能為新的或開發中國家的高等教育機構帶來明顯的劣勢。

慈善家慮及哪所大學提供最好的品牌形象和投資報酬時,也會參考排名。

德國電信承認:公司高層曾參閱排名系統來決定專業職務的人選,而波音公司表示將使用排名數據決定「哪些大學……分享(它)……在職業教育和補充培訓方面支出的1億美元。

」 大學設定校務優先事項時,比較傾向將資源分配予提昇大學知名度有助益的學科和研究領域上。

許多政府在分配資源和機構評鑒時,會考慮到排名。

排名會影響尋求政府獎學金留學的學生——例如在蒙古和卡達,獎學金僅限於授予被高排名的國際大學所錄取的學子。

而且大學排名也可以使政府決定是否認可畢業於外國大學的學歷——例如馬其頓政府自動承認THE-QS、SJT或USNWR排名中的前500名大學。

雇主是另一個經常參考大學排名好衡量畢業生成功可能性的群體之一,這使他們不願意去錄用來自大學排名不佳的畢業生。

一些國家/地區政府在考慮移民申請時會考慮申請人所畢業院校的排名。

例如在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所推行的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中,國際排名榜如《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QS世界大學排名》及《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等首100位大學畢業者,會額外加30分。

入境事務處亦可能就未有列入上述排名表的特定行業著名院校所頒授的資格,諮詢相關專家或專業團體的意見[2][3]。

丹麥、荷蘭等國政府也制定了和移民相關法規,為畢業於《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QS世界大學排名》及《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所示較高排名大學的申請人提供優惠待遇[1]。

對大學排名的批評[編輯] 不看重人均產出:大部分大學排名都是衡量整個大學所有在校學者學生的產出,但是沒有人均產出。

這樣的排名一般會給特別巨大的學校以好處,但是很多小而精的學校因此而被忽視。

排名未必全面:大學使命被「他者」固定︰有一個特別的問題是,排名使某一時刻的品質與定義會留下一種固定的印象;而高等教育機構的使命是多樣化的,所以僅僅把重點放在科學研究的實力上,會忽略了其他的維度,諸如教學、社區參與、第三職能、創新性,以及社會和經濟影響。

[4] 排名指標信效成疑︰亦有論者指出,大學質素即使未有重大改變,大學排名亦可能隨指標變更而大幅增減[5];而針對同一教育問題的不同海外排名榜,亦可能有截而不同的結果,故此以海外大學排名榜來指導教育政策發展,頗為危險[5]。

沒有進入排名可能意味著有些大學被外國博士生、「世界級」科學家、學術夥伴和慈善家所忽視。

排名指標不利部份學科:大學排名時,所列入的標準和數據,最易於反映生物科學的研究成果。

相對於社會科學範圍內的建築、創意、人文和美術則不易反映其研究成果。

諸如工程、商業和教育等專業學科,向來沒有悠久的同行評議、不以名師出高徒為傳統,也不易反映出對社會發展的重要貢獻和真正實力。

沒有適用於所有院系與學術活動的標準:高等教育機構是複雜的組織,不同的院系和活動皆有不同的優勢和弱點。

根據所使用的標準和指標/權重的不同,對優秀程度的定義也可能變化。

由於排名計算總分,使高等教育的複雜性被減少至一種具有意義的數據上,而差別被誇大了。

[6] 排名指標不利開發中國家學府:排名起初有重視校友社經地位、畢業後貢獻和學術聲譽的傾向,其中擁有歷史悠久和資金充裕的學府,通常是偏向已開發國家中的醫學院。

這種排名標準使開發中國家的大學無法與歐美的重點大學在同一個起跑點上競爭。

再者菁英教育和大眾教育之間的差別,以及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大學之間的鴻溝也可能會擴大他們的優劣勢。

忽略其他社會責任:如忽略知識傳承。

有香港論者認為,大學除了透過研究促進知識外,亦負有知識傳承,培育下一代學者的使命。

大學排名雖能鼓勵各大學進行科研,卻令大學較少注重教學質素,不利知識傳承。

[7] 可能存在商業成份及在研究方法上存在局限。

例如,QS世界大學排名被指有過多主觀成分及具商業性質、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被指部分調查方式不周延而惹來爭議[8][9][10]。

故排名一般只能作為參考,而非標準[11]。

早於2013年已有多個教育研究機構指出發表QS大學排名的評核機構QuacquarelliSymonds(QS)透過向大學售賣星級賺取收入,又有大學向QS公司支付9850美元評審費和6850美元的年度授權費,批評做法是引導大學用錢買排名,造法有利益衝突[12],令排名成為商業買賣[13]。

惟按評核機構QuacquarelliSymonds(QS)2014年所發布的官方資料,《QS星級評價》(QSStarsRating)本身並不是排名,而是評級計劃,目的旨在讓各個大學一個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弱點,並與由其所發佈的大學排名有著不同的準則。

所有參與此評核的大學都會獲給予等星,「五星加」為最高等級而「一星」則為最低,等星的數目也非按院校所支付金錢多寡決定[14][15]。

排名的評論[編輯] 前香港總督(兼香港中文大學校監)、牛津大學校長彭定康以及《經濟學人》(TheEconomist)認為,大學排名中學術排名比較準確[16]。

非學術排名(如主觀成分達50%的QS[17]、THS、主觀成分達25%的USNews[18])的特點在於「知名度非常高」但是「主觀成分甚重而不可盡信」[19]。

香港科技大學雷鼎鳴教授指出「非學術的排名」結果(如QS)可以「幾近荒謬」,雷鼎鳴教授舉例指出: “ QS收集數據時有重大缺失。

我時有收到QS的電郵要我對其他大學評分(不能評自己的),通常是置之不理。

QS每年收到的回應率只在百分之一左右...只要看看結果,便可知有明顯的偏差。

我相信美國教授回應率一定極低,英國則高得多。

若非如此,一大批美國國內實力強悍的大學在此項目中得分不會這麼低。

舉個例子,長春藤的布朗大學得分八十一點九,有著頂級醫學院及大學本科的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得六十點四分(該校僅僅是醫學諾貝爾獎就多達17位),我校(香港科技大學)則有九十四點三分,我倒絕不敢說我校的學術地位比這些一流名校高出這麼多。

反觀英國,得分高的學校很多。

美國的教授沒多少參與評分,致使部分美國名校得不到該有分數,我們倒是被推了上去。

[20] ” 信報的評論認為 “ QS排名把香港的大學排到僅貼於美國頂尖名校,如UCBerkeley排27,HKU排28。

而事實上,在世界學術界,哈佛大學(Harvard)、史丹佛大學(Stanford)、麻省理工學院(MIT)及柏克萊加大(UCBerkeley)這些全球公認的名校如UCBerkeley包含65位諾貝爾獎得主,23位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得主。

但是香港的大學(除了香港中文大學以外)沒有任何一位諾貝爾獎得主。

[21] ” 香港經濟日報專欄評論也指出:[22] “ 以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的QS(QuacquarelliSymonds)大學排名榜為例,2004年馬來亞大學(UniversitiMalaya)的排名高至89,3年後馬大排名卻跌至200以外,當年馬大校長更因此不獲續約,曾引發學界一陣熱議。

可是筆者一位來自馬來西亞的學者朋友卻指出,馬大的教研質素根本沒有重大改變,只是因為QS評分委員會之前把馬大校內華人學生視作海外學生,在國際化一欄帶來不少分數,後來QS修改標準,馬大被打回原狀而已。

如套用於香港高等教育多年來的「國際化」(內地學生也計算為國際學生,因此內地生越多,排名越高)成就,狀況何其相似。

” 中國工信部部長苗圩在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上指出,科技創新能力排名,即使是華人地區最頂尖的清華大學排名在600名左右。

此數據源自中國工信部,體現出大學真實的排名[需要解釋],完全迥異於民間靠問卷調查的QS排名,也反映出QS等的民間、私企排名並不可靠。

[23] 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講師劉虹在報刊[24]上揭露,商業性的排名(尤其是QS)涉及商業牟利行為,導致商業化排名其實可被參與排名的學校操縱(其他媒體也有類似的披露[25]): “ (例如)A排名是一家世界大學排名。

他們在全球範圍內給各個國家的頂尖大學提供診斷,應該如何在該排名上取得進步,所提供的常規策略包括:在學校的統計公告上提供更加有利於排名的教師、學生人數等統計數據;推薦更多對本校友好的學術專家參與同行評議;推薦更多僱傭本校畢業生的雇主代表參與雇主評價;建議大學推動學者進行更多的國際合作研究,即便沒有很實質性的合作,也爭取讓國際合作學者帶上本校學者的名字;參與該排名所組織的星級認證體系,以便在國際上獲得更高的顯示度。

A大學排名診斷諮詢費一般幾萬美元的價格不等,而這項星級認證的收費是2萬美元/年,一次性收3年的費用。

B排名是一家本土排名機構。

他們在本土給大學提供諮詢,收費價格為諮詢一次5-6萬人民幣。

該排名的文獻數據來源並非依託任何國內外知名的引文索引資料庫,而是在沒有充分同行評議基礎的前提下,自創了一個引文索引資料庫,該資料庫的售價為首次採購6萬人民幣,每年的維護費2.4萬人民幣。

不難發現,A和B兩家排名商業模式的相同之處是:藉助於大學排名,向大學出售諮詢、認證、數據類的產品。

” “ 令人非常奇怪的是,這些現象行內人所共知,卻很少有人公開戳穿它。

教育主管部門在評價大學的時候經常將商業性大學排名作為評判大學辦學績效的重要依據。

不少大學校長會十分重視每一家大學排名機構的來訪,親自參與會談,給予高規格接待。

” 前澳門大學副校長、現香港恆生管理學院校長何順文教授於明報[26]總結了各QS、THE、SJTU排名的幾大流弊: “ 1.THE與QS同樣不重視課程與教學素質、學生所學與成長等增值因素。

論文被引用數目只計算以英文發表的期刊;「國際教師比例」對較少土產博士及長期倚賴國際招聘的香港及新加坡院校特別有利。

另外,大多香港院校都把內地學生計算入國際學生比例內,已成為行內的笑柄。

SJTU排名(上海交大學術排名)只採用客觀量化指標,排名較穩定;但過分偏重理工科與科研成果,忽略了人文社科,指標範圍比QS與THE更為狹隘。

2.聲譽調查的偏見誤導。

聲譽調查對象包括畢業生、院校同行與僱主等。

除代表性的問題外,由於部分人可能更願意作出回應或提供更有利的意見,這些調查卻未有預防或控制這些偏見。

另外,大多答卷者一生只在一兩間院校就讀或工作,他們對自己學校作評分時無法與其他院校作比較,因此其回應往往不夠客觀理性。

受訪者也會對個別院校作出偏袒,特別是其母校。

3.院校提供數據的操守。

部分量化指標數據都是應排行機構要求由院校自行提供的,一般都未經外部獨立審核。

所提交數據的準確性與可信性有賴院校自己的操守。

但很可惜,一些院校始終經不起誘惑,向排名機構提供虛假失實的數據以爭取較高的評分。

2013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全美院校排名,5所大學因被發現偽造數據而被警告或除名。

這些做法對其他誠實的院校甚為不公平,也無法杜絕。

4.藉排名變化故意為排名機構製造新聞。

5.排名機構的利益衝突。

SJTU排名(上海交大學術排名)同時兼任球證和球員,也難以避嫌。

目前大多數國際排名機構都具商業性質,因此有潛在或實質的利益衝突。

一些機構除了進行年度排名外,也向院校提供收費的諮詢及評級服務,甚至尋求廣告和贊助。

究竟這些付費院校日後會否獲得排名好處,很難考證。

” 紐約時報披露[26]: “ QS於2012年推出讓大學付費來獲取1至5星評級機會,《紐約時報》作者EllenHazelkorn便懷疑這是否購買評級。

近年有些名不見經傳的院校付費後獲評為最佳200所大學之一,已引起很多人懷疑。

” 中山大學博雅學院院長甘陽評論THE排行榜時[27],舉例稱: “ 《泰晤士報》做大學評估,2006年北京大學排第16位,2007年進入前15名,當時香港大學排在70幾位——僅僅兩年以後,香港大學變成了亞洲第一,北大、清華排名退後了許多,「如此評價是非常荒謬的,一所大學不可能在一年、兩年之間有這麼大的變化。

」 ” 香港蘋果日報披露[28][29],香港幾家大學管理層向QS投訴,香港城市大學向QS提供虛假數據,導致其排名異常性飆升: “ 《蘋果》調查發現,香港城市大學向國際排名機構QS提供的資料有「篤數」之嫌。

記者翻查城大向QS提交的學生人數資料,對比本港教資會官方數字,發現兩者差距高達三成。

多名本地大學高層向《蘋果》指控城大涉「報細」學生人數,藉以誇大師生比例力谷排名。

” 多個香港媒體披露[30][31][32],部分大學如香港城市大學以購買評級導致其QS星級甚至高於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知名學府,而香港的龍頭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卻沒有級別,反映QS評分不可靠、不誠實,更質疑此舉或涉嚴重利益衝突。

惟亦要留意按評核機構QuacquarelliSymonds(QS)2014年所發布的官方資料,《QS星級評價》(QSStarsRating)本身並不是排名,而是評級計劃,目的旨在讓各個大學一個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弱點,並與由其所發佈的大學排名有著不同的準則。

所有參與此評核的大學都會獲給予等星,「五星加」為最高等級而「一星」則為最低,等星的數目也非按院校所支付金錢多寡決定[14][15]。

加州伯克利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英語:UCBerkeley’sCenterforStudiesinHigherEducation)發現QS排名和大學與其有否合同相關,有合同比沒有合同同等情況下,排名會更高[33] 世界知名大學分布[編輯] 世界知名大學排名情況[編輯] 綜合排名榜 學校名稱 2021年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 2021年QS世界大學排名 2020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哈佛大學 3 3 1 史丹福大學 2 2 2 麻省理工學院 5 1 4 牛津大學 1 5 9 加州理工學院 4 4 8 劍橋大學 6 7 3 普林斯頓大學 9 12 6 耶魯大學 8 17 11 芝加哥大學 10 9 10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7 30 5 世界級大學分布圖[編輯] 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牛津加州理工劍橋普林斯頓伯克利耶魯芝加哥全球大學綜合排名 中國大陸知名大學分布[編輯] 中國大陸大學排名情況[編輯] 綜合排行榜 學校名稱 2022年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 2022年QS世界大學排名 2021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清華大學 16 17 28 北京大學 16 18 45 浙江大學 75 45 52 上海交通大學 84 50 59 復旦大學 60 31 77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88 98 63 南京大學 105 131 101–150 中山大學 251-300 260 101–150 哈爾濱工業大學 501-600 236 151-200 武漢大學 157 225 151-200 中國大陸知名大學分布圖[編輯]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知名大學分布 參考文獻[編輯] 引用[編輯] ^1.01.1|title=Worlduniversityrankings:howmuchinfluencedotheyreallyhave?.[2018-03-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03).  ^|title=優秀人才入境計劃.[2018-03-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3).  ^|title=優才計劃 名牌大學畢業加分放寬輸入內地人才 議員憂影響港青向上流.[2018-03-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1).  ^大學排名教父:排名只是選校參考.[2009-12-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2-26).  ^5.05.1梁亦華(2013.4.13)︰誤信教育排名榜如盲人瞎馬,《經濟日報》,A18,國是港事。

.[2014-02-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2).  ^泰晤士報大學排名調查方式不周延.[2009-12-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2-15).  ^梁亦華(2013.5.14)︰大學國際化的迷思,《信報財經新聞》,A19,時事評論。

^Holmes,Richard.SoThat'showTheyDidIt.Rankingwatch.blogspot.com.2006-09-05[2010-09-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8-08).  ^泰晤士報大學排名調查方式不周延.《聯合報》.[2014-02-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4).  ^明報新聞網.news.mingpao.com.[2015-09-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梁亦華.誤信教育排名榜如盲人瞎馬.《香港經濟日報》.[2014-02-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2).  ^部分歐美大學花錢買排名.紐約時報中文版.2013-01-08[2018-03-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8).  ^評級機構無處不在:QS、米芝蓮有乜共通點?.香港01.2017-12-02.  ^14.014.1|title=QSStarsUniversityRatings.[2018-03-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1).  ^15.015.1|title=QSStars:Methodology.[2018-03-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4).  ^AboutAcademicRankingofWorldUniversities|AboutARWU.Shanghairanking.com.2003-12-31[2017-05-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8).  ^QS世界大学排名.2018-10-28[2018-11-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4)–透過Wikipedia.  ^存档副本.[2017-10-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6).  ^亞洲大學排名.EDUplus.com.hk.2009-05-18[2017-05-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0).  ^大學排名升不應自滿-雷鼎鳴雷鳴天下-世事政情-生活副刊-經濟通ETNet.Columns.etnet.hk.[2017-05-23].  ^康德.★★★世界大學排行榜:不能盡信!.Forum.hkej.com.[2017-05-23](中文).  ^梁亦華-誤信教育排名榜如盲人瞎馬-香港經濟日報-報章-評論-D130413.Paper.hket.com.[2017-05-23].doi:10.1787/9789264091580-en.(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4).  ^2016年10月11日15:15:45九個頭條網.工信部长:“中国制造”没有我们想象那么强大.Cj.sina.cn.[2017-05-23].  ^http://wenhui.news365.com.cn/images/2016-11/18/7/71118.pdf[永久失效連結] ^阎老师说“大学排名”.Web2.fimmu.com.[2017-05-23]. [永久失效連結] ^26.026.1何順文﹕問題叢生的大學排名遊戲-20150725-觀點.明報新聞網-每日明報dailynews.[2017-06-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6).  ^存档副本.[2017-10-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7).  ^【蘋果踢爆】QS排名年年升?城大疑似「篤數」谷排名.AppleDaily蘋果日報.[2017-11-1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6).  ^【星級大學?】QS教學人員計算法多「走盞位」.AppleDaily蘋果日報.[2017-11-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6).  ^【星級大學?】評級高過哈佛耶魯史丹福給城大超5星QS:收費服務.AppleDaily蘋果日報.[2017-11-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3).  ^QS星級評核須收費城大勁過哈佛史丹福|港聞|流動新聞.2017-11-22[2017-11-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8).  ^城大獲QS「超五星」評級《蘋果》:屬收費服務成機構收入來源|852郵報.2017-11-21[2017-11-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4).  ^存档副本.[2021-04-29].(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3).  來源[編輯] 網頁 EllenHazelkorn,大學排名的問題,科學與發展網路(SciDev.Net),2009年3月11日- 本條目的的全部或部分內容,來自於科學與發展網路(SciDev.Net),基於CC-BY-2.0協議下的授權。

外部連結[編輯] QS世界大學排名(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WUR世界大學排名(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Archive.is的存檔,存檔日期2012-09-10 RWOU世界大學排名(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閱論編大學排名系統中國大陸機構頒布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2003-)·武書連(2001-)·中國校友會網(2001-)·網大(1999-2014)·ABC中國大學排行榜(CNUR)(2004-)台灣機構頒布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NTURanking;2007-)英國/國際機構頒布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學排名(THE-QS;2004-2009)·QS世界大學排名(QS;2010-)·QS亞洲大學排名(QSAsian;2009-)·QS拉丁美洲大學排名(QSLatinAmerican;2011-)·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THE;2010-)·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聲譽排名(THE;2011-)·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THEAsia;2013-)美國/加拿大機構頒布美國新聞和世界報導大學排名(U.S.News&WorldReport;2014-);研究機構論文引用排名(1999-2009)(ThomsonReuters;2009);麥克林大學排名俄羅斯機構頒布莫斯科全球大學排名(2013-)其他機構頒布世界大學網路排名(2004-)·大學學術表現排名(2010)·世界大學排名中心(CWUR)排名(2012-)·萊頓大學排名(CWTSLeidenRanking,2007-)世界大學排名列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學排名·臺灣大專院校排名·美國大學排名·馬來西亞大學排名·英國大學排名·加拿大大學排名·澳大利亞大學排名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大學排名&oldid=72667785」 分類:​管理學學位各國大學大學排名隱藏分類:​自2020年1月帶有失效連結的條目條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連結自2017年12月帶有失效連結的條目含有英語的條目需要澄清文字的條目Webarchive模板archiveis連結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БългарскиCatalàDeutschEnglishEspañolEestiفارسیSuomiFrançaisעבריתMagyarBahasaIndonesia日本語한국어КыргызчаLietuviųBahasaMelayuNorskbokmålPortuguêsРусский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venskaไทย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吴语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