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冠誠_運動加營養避免肌少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當肌肉功能隨著年齡下降,身體衰弱程度,超越了失能臨界點,便將導致身體失能。

根據統計,肌少症會增加包含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癌症等疾病的死亡率 ... 字體大 中 小 運動加營養避免肌少症 臺大醫院復健部陳冠誠醫師(2021/06/02)     「醫師,我的爸爸、媽媽現在走路愈走愈慢,也愈來愈站不起來了,為什麼會這樣?要怎麼辦?」小心!站不起、走不動、反覆跌倒可能是肌少症的徵兆。

    肌少症是指因老化或其他原因導致肌肉質與量的減少,造成「肌肉質量、肌肉力量、體能表現」的衰退與下降,常伴隨肌力減退、肌肉萎縮、步距變小、變寬、震顫等情況。

肌少症如果不及早預防改善,將對身體健康造成眾多連鎖影響。

當肌肉功能隨著年齡下降,身體衰弱程度,超越了失能臨界點,便將導致身體失能。

根據統計,肌少症會增加包含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癌症等疾病的死亡率。

    肌少症造成的原因可分為原發性與次發性。

原發性主要是因年齡老化而導致肌肉量的流失。

而次發性則是因疾病(發炎疾病、器官衰竭、癌症、骨關節炎、神經系統疾病)、活動少(行動能力受限、長期臥床、缺乏體能活動)、營養不良(攝取不足、吸收不良、藥物)等原因所導致之肌少症。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觀察幾個徵兆,如果發現自己或家人出現這樣的情況,就要小心可能有肌少症! 站起來吃力:譬如如廁後,從馬桶上站起來感到吃力;坐較低的椅子時起身困難,需要撐扶手;蹲下時站起很吃力,甚至無法站起。

走路遲緩:在平地行走很緩慢無力、過馬路來不及在綠燈時間內通過。

反覆跌倒:跌倒機率增加,近1年內連續跌倒超過2次。

體重減輕:沒有刻意減重下體重卻減輕,半年內體重下降達5%以上。

握力下降:像是打開瓶蓋感到吃力,或是毛巾擰不乾等。

要如何自我檢測肌少症呢?     如果要自我評估檢測是否有肌少症的可能,可以自我測量小腿圍、並評估SARC-F肌少症風險評估表: 皮尺測量小腿圍:以軟皮尺來測量小腿最粗處的小腿圍長度,若男性<34公分,女性<33公分,懷疑可能有肌少症 雙手指環簡易評估:用雙手食指和拇指,將小腿最粗處包圍,若小腿圍等於或小於指環圍,懷疑可能有肌少症 SARC-F肌少症風險評估表:利用自我評估表SARC-F評估,若是SARC-F問卷分數≧4分,懷疑可能有肌少症   (表一)SARC-F肌少症風險評估表 評估項目 詢問內容 分數 肌力 您拿起或搬動5公斤重(約兩個炒菜鍋)的物品會感到困難嗎? 沒有困難 0 有一些困難> 1 很困難/無法完成 2 步行輔助 您走過一個房子會感到困難嗎? 沒有困難 0 有一些困難> 1 很困難/需要使用步行工具/無法完成 2 從椅子上起身 您從床或從椅子上起身會感到困難嗎? 沒有困難 0 有一些困難> 1 很困難/沒有他人幫助時無法完成 2 上臺階 您走上10個臺階會感到困難嗎? 沒有困難 0 有一些困難> 1 很困難/無法完成 2 跌倒 過去1年中您跌倒過幾次? 沒有跌倒 0 1-3次 1 4次或以上 2     特別是60或65歲以上長者、近期內功能下降或受損、近一個月內有>5%的非預期性體重減輕、憂鬱情緒或認知功能下降、反覆跌倒、營養不良、慢性疾病(如:慢性心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慢性腎衰竭,結締組織疾病,結核感染和其他可能引起慢性消耗的狀況)的民眾,會建議要接受肌少症的篩檢。

肌少症要如何診斷     如果上述篩檢結果為可能肌少症,則需接受進一步檢查診斷,目前診斷肌少症的標準包括肌肉量減少、肌力變差、生活表現變差等。

肌肉質量減少: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測量男性<7.0kg/m2、女性<5.4kg/m2;生物電阻分析法(BIA)測量男性<7.0kg/m2、女性<5.7kg/m2。

肌肉力量變差:握力男性<28公斤、女性<18公斤。

體能表現變差:走路速度每秒≤1.0公尺,或五次坐站測試>12秒。

營養加運動,預防肌少症     比較重要的是,肌少症是可逆、可預防的,最重要的就是「吃」和「動」!藉由運動治療及營養補充,可以有效回復健康,逆轉肌少症。

多補充蛋白質:應多補充富含優質蛋白質食物,肌少症患者建議每日蛋白質攝取量(每公斤體重)為成年人0.8–1.0公克/每公斤體重,並搭配富含支鏈胺基酸的營養補充,可以有效改善肌少症。

攝取足夠熱量:除了攝取營養的內容外,每日攝取足夠的熱量也是很重要的。

多蔬果抗氧化:均衡飲食,攝取富含抗氧化營養素的蔬果,可以抗氧化,促進健康。

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D可幫助肌肉蛋白質合成、維持肌耐力、促進骨骼鈣質吸收。

肌力訓練:肌力訓練加上良好的飲食,可刺激肌肉蛋白質合成速率並減少肌肉量流失。

每週至少2-3次以上,每個肌群都要訓練到,特別是股四頭肌與行走能力關聯性較大要著重訓練,每次訓練以20分鐘為原則,並避免等長收縮或憋氣。

而太過虛弱的病人則可以以較低的強度,少量多次做訓練,逐漸增加強度。

(圖一)股四頭肌與行走能力關聯性較大要著重訓練,股四頭肌肌力訓練有助肌少症患者行走。

      許多銀髮族都忽略了運動的重要,運動對於銀髮族有諸多幫助,包括增加抵抗力、增加肌力、避免跌倒、避免骨質流失等,運動的功效相當於藥物!完整的銀髮族運動應包含有: 每週運動3-5天。

以中強度的運動為主。

運動時間為30-60分鐘,宜採長時間為佳,不增加疲勞累積為原則。

運動形式為大肌肉、韻律性或有氧性的運動,如走路、快步走、慢跑、騎腳踏車、游泳和水中運動等運動。

運動應包含有氧運動、肌力訓練、柔軟度伸展、平衡訓練等。

    家中長輩若出現走路緩慢、力氣不足的情況,可讓長輩多加強阻力訓練及營養的補充。

如果出現嚴重肌少症症狀,建議到復健科接受進一步的檢查與處置,早日回復良好生活功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