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如何積德積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人到中年如何積德積福人到中年,悟透這兩條“天機”,可以積德積福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 常覺善緣的部落格 跳到主文 歡迎光臨常覺善緣在痞客邦的小天地 部落格全站分類:收藏嗜好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Jun04Thu202021:58 人到中年如何積德積福!     人到中年如何積德積福 人到中年,悟透這兩條“天機”,可以積德積福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由此可見,聖人孔子也說相信有“天命”存在的!後人更是總結道:四十而不惑,是一種修境;五十知天命,是一種悟境;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是一種佛法證境。

晚清名臣曾國藩則說:“君子之道,以知命為第一要務”! 如何“知命”呢?曾國藩的解釋是:“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君子但盡人事,不計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由此可見,曾國藩的“知天命”不是消極的聽天由命,而是先積極作為,後泰然處之,盡人事而聽天命,畢竟成功有三大要素“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 曾國藩根據一生實踐心得告誡世人:做人,有兩條“天規”不要犯,方可福報多多!人到中年,悟透這兩條“天機”,可以積德積福!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1、薄福之人過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禍。

——曾國藩 釋義:一個福德薄弱的人如果太過享受福報,就必然會有災禍降臨。

何為“薄福之人”?就是指那些尖酸刻薄,品德修為不行的人。

又“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益薄矣。

厚福者必寬厚,寬厚則福亦厚矣”,即:福分淺薄的人,待人也一定刻薄,因此他們的福分就更加淺薄了;福分深厚的人,為人一定敦厚,因此他的福分就愈發深厚了。

如果讓一個“薄福之人”過分享受好的功名利祿,則會發生如《易經》裡面所說的“德不配位,必有災殃”這種情況;他們風光不了幾天,就會被老天降下大的禍患。

比如說,近些年來,娛樂圈就有多位明星因為“德不配位”,遇到人設危機,名聲掃地,遭人唾棄。

《周易·繫辭》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厚德之人,才能承載萬物,而不至於翻車。

所以說,薄福之人,先要多做做品德修行的功夫,光靠投機取巧得來的好福氣,長久不了,也會有巨大隱患。

2、貫貧之人不安其貧,必有意外之憂。

——曾國藩 釋義:一個一貫貧困的人突然不安於現狀,必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憂患。

初看這一句話,不敢苟同,也難以理解,難不成曾國藩是在勸社會底層的人們安於現狀,不去發奮圖強嗎?那為何他自己也是從一個農家子弟逆襲成長為晚清一品大員呢?其實,我們靜下心來,再結合“知天命”這三字,便可一下子豁然開朗,明白曾國藩的良苦用心。

鬼穀子先生說:“所處環境是命,所逢機遇是運”,每個人的出身環境不一樣,或貧寒,或富有,這是父母給我們的命;但我們可以通過後天的辛苦努力來改變現狀,這就是我們自己爭取來的運。

但這個過程中,充滿著艱辛和挫折,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人們想像的那麼簡單。

很多貫貧之人,一邊嘴上喊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遠大志向;一邊又好吃懶做,好逸惡勞,喜歡投機倒把,走捷徑。

由於他們一心想著發達富貴,又不願意腳踏實地辛苦付出,所以開始變得不安分守己,繼而走上了歪門邪道,甚至是違法犯罪的道路。

再者,貫貧之人即便是通過忍辱負重和辛苦付出獲得了成功,也很容易在顯貴後得意忘形,驕傲自滿,繼而招致覆滅。

漢初三傑之一的大將軍韓信就是最好的例子,他早年遭受胯下之辱,連飯都吃不飽,幸得蕭何力保,當上了漢軍大將,將自己的軍事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戰神”。

但是韓信得意後就忘形,居功自傲,說話沒有輕重,最後引得劉邦很不爽,終被呂后與蕭何合謀,誘殺於長樂宮鐘室,夷滅三族。

貧寒之士通過自己努力,改變命運,本沒有錯,但是不能投機取巧,偷姦耍滑,要不然就會有意想不到的大禍患。

貧寒之士在成功後,也要謙虛低調做人,慎言慎行,要不然也會很快遭受覆滅,因為“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結語:明太祖朱元璋的老臣萬鋼說過的一句話:“畏法度者最快樂”,同理,我們做人做事,也要學會“知天命”而行,遵紀守法,不違背“天道”和“人道”,才能有效地避禍就福。

所以說,我們人到中年,更應該熟記住曾國藩所說的以上兩句忠言,儘早知曉這兩條“天機”,並且不要輕易觸碰這兩條“天規”,方可福報多多,又積德積福!   文章標籤 人生處世 哲學 修養 哲理名言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常覺善緣 常覺善緣的部落格 常覺善緣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圖文創作個人分類:哲理名言此分類上一篇:善待父母是一個人最大的福報1 此分類下一篇:父母最大的悲哀竟是...... 上一篇:種種磨難和打擊,都是幫你修行的福報! 下一篇:對抗高血壓最有效的得舒飲食! 歷史上的今天 2021:夏天按這些穴位可養生保健!(夏季保健13) 2021:一碗面竟挽救了一只迷途羔羊! 2019:層次越高越懂得謙遜 2018:用治膝痛特效偏方有效回應(網友提供) 2017:如何活得輕鬆自在 2017:昨日今日明日之我 2016:飯後四習慣有損健康 2014:金針雲耳蒸素雞(全素)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我的好友 最新留言 誰來我家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QRCode POWEREDBY (登入) 文章分類 耆老園地(21)保健湯水飲品(166)哲理名言(923)詩詩小語(20)健康常識(993)運動(78)養生食品(236)無益食品(31)心靈健康(29)飲食常識(258)民間偏方(183)入廚常識(49)生活小常識(48)哲理故事(28)感人故事(45)家庭故事(64)愛情故事(4)動物故事(47)24孝故事(21)環保(7)素食知多少(48)中式素菜(27)西式素菜(7)素冷盤(3)素湯羹(5)豆腐素菜(3)素點心小食(4)素粥粉麵飯(4)認識怫教(85)佛陀法語(85)正信的佛教(30)佛經教理(23)佛教感應錄(13)戒殺放生(16)禪的故事(12)往生故事(8)臨終需知(4)談天說地(18)Youtube養生食品目錄(3)youtube生活常識目錄(3)youtube中式素菜目錄(4)youtube西式素菜目錄(1)youtube湯羹素菜目錄(1)youtube點心小吃素菜目錄(1)youtube粥粉麪飯素菜目錄(1)Youtube最新上存20個目錄(1)每日忠言(0)未分類文章(7)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文章精選 文章精選 2021十二月(30) 2021十一月(33) 2021十月(32) 2021九月(31) 2021八月(31) 2021七月(30) 2021六月(31) 2021五月(39) 2021四月(31) 2021三月(35) 2021二月(33) 2021一月(34) 2020十二月(31) 2020十一月(27) 2020十月(33) 2020九月(30) 2020八月(28) 2020七月(27) 2020六月(24) 2020五月(27) 2020四月(27) 2020三月(32) 2020二月(29) 2020一月(29) 2019十二月(32) 2019十一月(30) 2019十月(35) 2019九月(34) 2019八月(35) 2019七月(41) 2019六月(32) 2019五月(39) 2019四月(31) 2019三月(37) 2019二月(30) 2019一月(37) 2018十二月(33) 2018十一月(31) 2018十月(29) 2018九月(29) 2018八月(55) 2018七月(35) 2018六月(32) 2018五月(60) 2018四月(28) 2018三月(57) 2018二月(60) 2018一月(77) 2017十二月(84) 2017十一月(76) 2017十月(25) 2017九月(33) 2017八月(71) 2017七月(48) 2017六月(51) 2017五月(59) 2017四月(61) 2017三月(63) 2017二月(52) 2017一月(64) 2016十二月(39) 2016十一月(29) 2016十月(31) 2016九月(30) 2016八月(40) 2016七月(37) 2016六月(25) 2016五月(29) 2016四月(50) 2016三月(42) 2016二月(39) 2016一月(26) 2015十二月(30) 2015十一月(55) 2015十月(34) 2015九月(37) 2015八月(10) 2015七月(7) 2015六月(31) 2015五月(8) 2015四月(45) 2015三月(14) 2015二月(45) 2015一月(34) 2014十二月(14) 2014十一月(19) 2014十月(26) 2014九月(32) 2014八月(20) 2014七月(31) 2014六月(27) 2014五月(40) 2014四月(28) 2014三月(34) 2014二月(32) 2014一月(26) 2013十二月(40) 2013十一月(24) 2013十月(147) 所有文章列表 文章搜尋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1PIXNET 關閉視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