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腦中風植物人昏迷指數7 顱外磁刺激術助他重新站立練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當時以為從此都沒有救了,」王太太回憶道,當時在病床上毫無意識的王先生,一度昏迷指數高達7,再加上已經過了中風復原的黃金半年,復原的機會渺茫 ... Skiptocontent 60歲王先生罹患家族性腦部動靜脈畸形,37歲首次腦溢血中風,54歲二次中風,當時都因搶救及時、復原良好,行走能力並沒有受影響。

但是前(106)年10月,王先生三度中風幾乎成為植物人,歷經腦部手術,放置引流管,呈現四肢癱瘓,無法言語,終日臥床達半年之久。

「當時以為從此都沒有救了,」王太太回憶道,當時在病床上毫無意識的王先生,一度昏迷指數高達7,再加上已經過了中風復原的黃金半年,復原的機會渺茫。

不過王太太偶然間得知了臺北榮總復健醫學部神經復健科主任蔡泊意神經復健團隊,於是帶著王先生前來求診。

蔡泊意的團隊利用神經調控高速顱外磁刺激術,結合藥物及復健,包括腦壓及藥物調整、肺部復健拔除氣切管、張力控制、肌力訓練以及整合復健療法,加上王太太積極配合,鼓勵王先生,王先生終於恢復說話能力,而且上肢開始有動作,經由不斷復健,近日更奇蹟似的站立並練習行走,現在可以扶牆走50公尺,成功讓無法再進步的中風患者達到恢復功能新境界,為中風治療的新契機。

神經調控高速顱外磁刺激術開啟腦部學習開關 「神經調控術像是一把鑰匙,開啟學習的開關,」蔡泊意解釋神經調控高速顱外磁刺激術的原理,是根據大腦受損之後,壞死的區域無法再生,但是受損區域的周圍存活區域仍然有取代原本機能的可能,經由神經刺激可以造成此區的成功替代。

「由於左右兩側的大腦是互相競爭的,健康側的大腦受損後,極容易過度活化,進而阻礙患側功能的恢復,神經調控新方法就是調整腦部的活性,刺激剩餘的腦迴路得到重建,開啟新的連結,達到功能的恢復,」蔡泊意指出。

這項技術不用開刀或侵入性治療,不僅應用在動作功能,幫助癱瘓的病患增加手部、下肢的力量,也可以改善語言功能,以及認知功能,感覺能力,吞嚥功能等等。

中風患者黃金復原期後仍有復健希望 蔡泊意指出,一般中風後復健的黃金期大約在半年內,中風3-6個月如果積極復健,可以恢復80%的身體機能,1年後可以恢復90%,之後便呈現進步停滯狀態。

不過,經研究顯示,中風病患越早接受此高速顱外磁刺激術治療,效果越好,2年內仍有效。

「刺激術治療大約對70%的病人有效,進步程度從30-70%不等,」蔡泊意提醒病患切勿自我放棄。

由於刺激術治療是適用放電的原理,對於有癲癇病史者,則較不適合;若是病人有裝體內支架,如節律器、膝關節等等,或是開過刀的腦中風病人也較無法適用。

北榮復健醫學部主任周正亮表示,高速顱外磁刺激術治療還可以用在脊椎治療尿失禁;用在腰部疼痛、肌纖疼痛症候群的止痛也頗有效果,不過用於治療中風患者,北榮在國內算是首屈一指。

高速顱外磁刺激術治療須配合正確的復健觀念及療程,療程約20-30次,每次3-10分鐘,每次治療要自費1500元。

「過度痙攣的患者,需要先藥物控制,或施打肉毒桿菌控制張力;情緒沮喪、憂鬱的患者,復健動力往往不佳,也需藥物治療或心理復健療程。

」 延伸閱讀: 中風後遺症好不了?細胞治療幫你改善 中風的後遺症不只是肢體不協調!這5大部位症狀都要小心 手指伸不直我是中風了嗎? 文/林以璿圖/林以璿 Heho熱門文章 1.整理包/新冠肺炎症狀已改變!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OmicronBA.5更常出現聲音沙啞2022-08-012.確診了要隔離幾天?同樣是居家,一張圖了解居家檢疫、居家隔離、居家照護2022-06-153.居家隔離整理包/3+4、0+7差在哪?能不能出門工作?常見Q&A一次懂2022-05-164.為什麼肚子痛?一張圖讓你秒懂!從腹痛6位置看可能疾病、這些症狀當心大病前兆2021-07-055.COVID-19/BA.5潛伏期僅2天!「這些族群」易再感染,住院、死亡風險增2022-09-05 影音健康 沒確診可以喝清冠一號?清冠一號怎麼喝?醫師大揭秘:不是每個人都適合!2022-05-27【Heho微動畫】臉部痘痘位置代表什麼?對應的器官一次看懂!2021-01-2227歲被宣告肺腺癌第四期!選對基因篩檢、治療策略兩個月腫瘤就消失2022-02-07 更多影音 熱門關鍵字 關注Heho 每日提供您最專業正確的健康知識  親子站▸新冠專區 新冠肺炎專區 兒童防疫專區 新冠疫苗指南 防疫生活對策 圖解疫情 疾病症狀 人體地圖 臉部 腦部/頸部/胸部 腹部 泌尿/生殖系統 皮膚/骨骼/肌肉 內分泌/免疫系統 症狀查詢 常見症狀 新冠症狀 過敏 咳嗽 頭痛 便祕 健康百科 科研新知 用藥安全 營養衛教 中醫養生 運動健身 心理健康 育兒親子 罕見疾病 醫學故事 傳染疾病 請問專家 醫生說 牙醫說 中醫師說 藥師說 營養師說 治療師說 心理師說 護理師說 科學家說 專家側寫 輔大專家說 醫學專區 醫學健康 夏日消暑大作戰 打擊失眠大作戰 視力保健診療室 未來醫學專區 小手術大困擾 心血管專區 急診室直擊 飲食營養 上班族營養補充指南 糖尿病專區 查營養 更多醫學專區▸ 醫學專區 圖解健康 圖解健康 居家保養 健康知識 穴道運動 食物營養 漫話健康 漫話科普 圖解疫情 癌症百科 認識癌症 預防癌症 治療癌症 抗癌新知 抗癌故事 康復調理 協助資源 影音健康 健康生活 醫療新知 吃出營養 運動教室 Heho服務 健康管理工具 健康小幫手 健康檢查 自我檢測 討論版 Heho服務 HehoApp Heho健康主題特刊 活動特區 活動特區 親子 Heho親子 健康成長 孕前到產後 親子生活 教育學習 生長曲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