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生產毛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國民生產毛額(英語:Gross National Product,縮寫:GNP),亦稱國民生產總額、國民生產總值,在描述地區性生產時稱地區居民生產總值,即某一區域公民一年內所生產的 ... 國民生產毛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8年3月31日)請協助改善這篇條目,更進一步的訊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擴充請求中找到。

請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國民生產毛額(英語:GrossNationalProduct,縮寫:GNP),亦稱國民生產總額、國民生產總值,在描述地區性生產時稱地區居民生產總值,即某一區域公民一年內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包括勞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和,是國民所得核算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經濟學上,由於不同角度,對國民生產毛額的計算方式也有多種。

如: 產品流動法(FlowofProductApproach) 所得收入法(EarningsorIncomeApproach) 部門法(SectorApproach) 從理論上說,上述3種方式最後統計得出的結果應該是一致的。

現在國際上計算國民生產毛額的通行方法為FPA,並將它得出的數據作為標準。

計算公式:Q1·P1+Q2·P2+……+Qn·Pn=國民生產毛額 其中: Q代表各種勞務與最終產品(FinalProducts),即不包括生產各環節中重複計算的部分。

P代表勞務與最終產品的價格。

參見[編輯] 國內生產毛額(GDP) 國民總所得(GNI) 外部連結[編輯] 香港政府統計處-最新本地居民生產總值(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閱論編經濟學 經濟學 政治經濟學 應用經濟學 經濟學方法 經濟模型(英語:Economicmodel) 經濟體系 微觀基礎(英語:Microfoundations) 數理經濟學 計量經濟學 計算經濟學 實驗經濟學 個體經濟學 加總問題(英語:Aggregationproblem) 預算集 消費者理論 凸性(經濟學)(英語:Convexityineconomics) 經濟成本(英語:Economiccost) 平均成本(英語:Averagecost) 邊際成本 機會成本 社會成本(英語:Socialcost) 沉沒成本 交易成本 損益分析(英語:Cost–benefitanalysis) 無謂損失 分配(英語:Distribution(economics)) 規模經濟 範圍經濟(英語:Economiesofscope) 彈性 經濟均衡 一般均衡理論 外部性 企業理論(英語:Theoryofthefirm) 商品與服務(英語:Goodsandservices) 商品 服務 無異曲線 利息 跨期選擇(英語:Intertemporalchoice) 市場 市場失靈 市場形式 市場競爭(英語:Competition(economics)) 獨占性競爭 完全競爭 獨占 雙邊寡占 獨買 寡占 買方寡占 非凸性(英語:Non-convexity(economics)) 柏拉圖最適 偏好 價格 生產集 利潤 公共財 利潤率 配給制 經濟租 規模報酬 風險厭惡 稀少性 經濟短缺 經濟剩餘 社會選擇理論(英語:Socialchoicetheory) 供給和需求 貿易 不確定性 效用 預期效用假說 邊際效用 價值 工資 總體經濟學 總需求 總供給 國際收支 景氣循環 經濟擴張 金融危機 經濟衰退 經濟蕭條 經濟復甦 產能利用率(英語:Capacityutilization) 資本外逃 中央銀行 消費者信心 通貨 通貨膨脹 惡性通貨膨脹 縮水式通貨膨脹(英語:Shrinkflation) 停滯性通貨膨脹 通貨緊縮 反通貨膨脹 需求衝擊(英語:Demandshock) 經濟大蕭條 供給衝擊 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英語:Dynamicstochasticgeneralequilibrium) 有效需求 預期 適應性預期 理性預期 財政政策 就業、利息與貨幣的一般理論 經濟成長 經濟指標(英語:Economicindicator) 利率 投資 IS-LM模型 國民所得和產出的衡量指標(英語:Measuresofnationalincomeandoutput) 總體經濟學模型(英語:Macroeconomicmodel) 貨幣 貨幣擴張 貨幣需求 貨幣供給量 貨幣政策 非加速通貨膨脹失業率(英語:NAIRU) 國民經濟核算 價格水準 購買力平價 儲蓄 失業 數理經濟學 契約論 決策論 計量經濟學 賽局理論 輸入-輸出模型(英語:Input–outputmodel) 數理金融學 機制設計 運籌學 JEL分類系統 農業經濟學 商業經濟學 人口經濟學(英語:Demographiceconomics) 發展經濟學 經濟地理學 經濟史 教育經濟學 工程經濟 土木工程經濟學(英語:Engineeringeconomics(civilengineering)) 環境經濟學 金融經濟學 健康經濟學 產業組織理論 國際經濟學 知識經濟 勞動經濟學 法律經濟學 貨幣經濟學 自然資源經濟學(英語:Naturalresourceeconomics) 經濟規劃(英語:Economicplanning) 經濟政策 公共經濟學 公共選擇理論 區域經濟學 服務經濟學(英語:Serviceeconomy) 社會經濟學 經濟社會學 經濟統計學(英語:Economicstatistics) 運輸經濟學(英語:Transporteconomics) 城市經濟學 福利經濟學 經濟思想學派(經濟思想史) 美國學派 古代經濟思想(英語:Ancienteconomicthought) 無政府主義經濟學(英語:Anarchisteconomics) 互利共生論(英語:Mutualism(economictheory)) 奧地利經濟學派 行為經濟學 佛教經濟學(英語:Buddhisteconomics) 名目主義(英語:Chartalism) 現代貨幣理論 芝加哥經濟學派 古典經濟學 不均衡總體經濟學(英語:Disequilibriummacroeconomics) 生態經濟學 演化經濟學 女性主義經濟學 喬治主義 非主流經濟學 經濟歷史學派 制度經濟學 凱因斯主義經濟學 新凱因斯學派(新古典綜合學派) 新興凱因斯學派 後凱因斯學派 貨幣循環理論(英語:Monetarycircuittheory) 主流經濟學 馬爾薩斯人口論 邊際主義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新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英語:Neo-Marxianeconomics) 重商主義 新古典經濟學派 洛桑學派 新興古典經濟學派 真實景氣循環理論(英語:Realbusiness-cycletheory) 新制度經濟學 重農主義 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斯德哥爾摩學派 供給面學派 熱經濟學 知名經濟學家和經濟思想家 弗朗索瓦·魁奈 亞當·史密斯 大衛·李嘉圖 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 范杜能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赫爾曼·海因里希·戈森 朱爾·杜普伊(英語:JulesDupuit) 安托萬·奧古斯丁·庫爾諾 約翰·斯圖爾特·密爾 卡爾·馬克思 威廉·斯坦利·傑文斯 亨利·喬治 里昂·瓦拉斯 阿爾弗雷德·馬歇爾 格奧爾格·弗里德里希·克納普(英語:GeorgFriedrichKnapp) 弗朗西斯·伊西德羅·埃奇沃思 維爾弗雷多·柏拉圖 弗里德里希·馮·維塞爾 約翰·貝茨·克拉克 托斯丹·韋伯倫 約翰·羅傑斯·康芒斯(英語:JohnR.Commons) 歐文·費雪 威斯利·克萊爾·密契爾(英語:WesleyClairMitchell) 約翰·梅納德·凱因斯 約瑟夫·熊彼得 亞瑟·塞西爾·皮古 法蘭克·奈特 約翰·馮·諾伊曼 阿爾文·漢森 雅各布·維納 愛德華·錢柏林 朗納·弗里施 哈羅德·霍特林 米哈爾·卡萊斯基(英語:MichałKalecki) 奧斯卡·R·蘭格 雅各布·馬爾沙克(英語:JacobMarschak) 貢納爾·默達爾 阿巴·勒那 羅伊·哈羅德 皮耶羅·斯拉法 西蒙·史密斯·庫茲涅茨 瓊·羅賓遜 E·F·舒馬赫(英語:E.F.Schumacher) 弗里德里希·海耶克 約翰·希克斯 特亞林·科普曼斯 尼古拉斯·喬治斯庫-洛根(英語:NicholasGeorgescu-Roegen) 瓦西里·列昂季耶夫 約翰·加爾布雷斯 海曼·明斯基 司馬賀 米爾頓·傅利曼 保羅·薩繆爾森 肯尼斯·阿羅 威廉·鮑莫爾 蓋瑞·貝克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 羅伯特·梭羅 阿馬蒂亞·庫馬爾·森 小羅伯特·盧卡斯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理察·塞勒 保羅·克魯曼 湯瑪斯·皮克提 其他 國際組織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經濟合作組織 歐洲自由貿易聯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世界銀行 世界貿易組織 分類 主題 索引(英語:Indexofeconomicsarticles) 列表 經濟學大綱(英語:Outlineofeconomics) 經濟學重要出版物列表(英語:Listofimportantpublicationsineconomics) 規範控制 BNF:cb119784637(data) GND:4055884-8 LCCN:sh85057428 NARA:10640030 NDL:00566372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国民生产总值&oldid=64039574」 分類:​宏觀經濟學經濟指數經濟學術語隱藏分類:​自2018年3月擴充中的條目含有英語的條目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AR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AfrikaansAragonésالعربيةAzərbaycancaБългарскиBrezhonegČeština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Français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ქართულიҚазақша한국어ລາວLietuviųLatviešu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МонголBahasaMelayuNederlandsਪੰਜਾਬੀPolskiپنجابی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Српски/srpskiதமிழ்ไทยTagalogTürkçeТатарча/tatarça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ўзбекчаTiếngViệtWinaray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