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莊廟街-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的新莊老街即今日的新莊路,大約1公里長的菁華區域內,古廟、老屋、舊巷與現代建築雜處,老街上的廣福宮、文昌祠、慈佑宮、武聖廟,都已被列為歷史 ...   新莊廟街 首頁 走在步道上 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的新莊老街即今日的新莊路,大約1公里長的菁華區域內,古廟、老屋、舊巷與現代建築雜處,老街上的廣福宮、文昌祠、慈佑宮、武聖廟,都已被列為歷史古蹟。

老街店鋪櫛比鱗次,雖然傳統的店鋪商號僅零星散落於狹窄巷弄間,仍然可以讓旅人在尋尋覓覓中,發現新莊老街的歷史風華與滄桑。

    新莊慈祐宮(市定古蹟):為新莊地區最早創建的廟宇,俗稱「媽祖宮」,始建於雍正7年(1729年),祀奉天上聖母媽祖,乾隆18年重修後,才更名為「慈祐宮」。

擁有近三百年的歷史,又歷經多次整修,慈佑宮保存相當多記錄歷年捐修的古碑,多鑲嵌於東西廡廊的牆壁上。

民國54年(1965)的大修多用水泥、磁磚建材取代傳統木作及白石灰牆,減損了原有的古廟丰采。

        新莊武德殿、新莊街役場與新莊郡役所:新莊武德殿位於新莊派出所後方,建於昭和三年(1928年),戰後被警察機關接收,初為新莊分局使用,後為新莊派出所的附屬建築,現況與原貌已相距甚遠。

新莊市農會所在之處乃日治時期的新莊街役場(類似市公所的組織),新莊派出所的前身為新莊郡役所(留有日治水牢、武德殿及日人宿舍)。

         新莊廟街「五十六坎」:位於慈佑宮與武聖廟之間的地段,是新莊老街的核心區域,長約200公尺長的街道,昔日曾有五十六間店鋪座落於此,故有「五十六坎」之稱。

新莊舊街的形成從這裡開始。

    新莊廟街百年老店--老順香餅店:已傳至第四代,主人王明朝堅持手工製作,延續祖先遺留的傳統作法,傳承古早味,絕不偷工減料,每年大眾爺出巡前,都要用掉上萬斤麵粉製作鹹光餅。

鳯梨酥及用模具印出傳統圖案的粿皆知名。

    新莊廟街百年老店--林泉成(十德堂):老街上的老屋都已凋零,所剩無幾。

最著名的405號的林泉成古厝。

約建造於大正9年(1920)「市區改正」之時,閩南式屋身,但採用當時引進的鋼筋及水泥為結構,立面山牆有當時風行的巴洛克裝飾。

一樓的拱形開口處以拱心石為裝飾,廊柱的柱頭及柱底也都有幾何線條裝飾,都是當時流行的建築樣式。

         新莊武聖廟(市定古蹟):乾隆25年(1760年)由貢生胡焯猷所捐建,此廟為聖賢之廟,建築與其他廟宇最大不同地方是它的大門上不畫門神,而是以108顆金色門釘紋裝飾之。

新莊武聖廟雖經多次重修,但仍留下不少重要碑匾與古物。

    新莊廟街百年老店--日日用打鐵店:創辦者王金磚於日治大正2年(1914年)在新莊路創立,以打鐵製造農具為主業,並製造各種刀具,打造的刀子上都會刻上一個「日」字,曾享譽國際,還贏得「新莊打鐵王」的美號。

如今接手的第三代傳人王崇德,是現今新莊唯一擁有打鐵鍛造技術的工匠,依舊堅持手工鐵鍛,那鏗鏘有力的覆搥打聲,已然是新莊人無法忘懷的絕響。

    新莊廟街百年老店--尤協豐豆干店:來到這邊看看豆漿豆腐的製作,順便喝一杯豆漿是最幸福不過的事情了。

尤協豐的特色在於碳烤豆乾,將清郁的炭香和略帶鹹味的黃豆結合在一起,入口香醇美味,獨具特色,讓新莊老街上常瀰漫著一股烘烤豆乾的香味。

         新月橋:夕陽西下,夜幕低垂時,不對稱的大小鋼拱橋身,搭配七彩光影變化,營造出令人讚嘆的美麗,已成為新北市的特色景點。

新月橋是大漢溪上一座專供行人及自行車通行的橋樑,一座綿延725公尺的大橋,連接了新莊廟街及板橋435特區。

    新莊潮江寺與福德祠:米市巷底有一棟紅磚樓房古厝,原本是米市巷的碼頭工人作為休息的寮房。

新莊人為防範板橋的漳州人,在樓上設立瞭望台,以做警戒之用。

日據時期,才將這棟樓房改為「潮江寺」作為寺廟使用迄今。

其建築並不採用一般民間慣用的宮殿式建築,而是以馬背屋頂(金形)的形式,二樓供奉觀音佛祖,樓下為福德祠供奉土地公。

  新莊三大主題巷弄: (一)米市巷:位於新莊路387巷,連接五十六坎的米市街,是一條以米業為主的巷道,過去新莊米的進出皆由此巷口的河岸碼頭搬運,此處是商賈聚集的地區。

(二)戲館巷:位於新莊路359巷,默默訴說著新莊曾經富庶繁榮的歷史。

巷內有不少歌仔戲、布袋戲班進駐,還有師傅教學,著名的小西園布袋戲也曾在此巷弄駐足。

(三)挑水巷:新莊路278巷,子另一頭接景德路,景德路未加蓋以前,是一條重要的渠圳,稱為「後村圳」。

圳水可供灌溉,也是老街居民的飲用水源,因此挑水販賣的行業因運而生,當時曾流行一句俗語:「好水賣好錢,好錢買好水」。

新莊水源地興建完成,挑水巷的榮景才告結束。

        新莊隘門遺跡:新莊街居民為了防患外敵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四周設置隘門,當發生群族衝突的時候,只要跑進隘門內,對方就不得再追趕,這就是鹿港人所說的「怙惡不過隘門」。

這種防禦性的建築,當時在新莊街區約設有七處隘門,目前只剩新莊路278巷底可見遺跡。

            新莊廟街百年老店--金合和麵包、蛋糕:鹹光餅--新莊創始店,鹹光餅是一種以低筋麵粉製成的糕餅,又稱平安餅,通常製成圓形,中間挖個小洞,鬆鬆軟軟,帶有一點點鹹鹹的味道,裡頭什麼都沒有包,但是整個口感就是好吃。

    新莊文昌祠(市定古蹟):主祀文昌帝君,原本供奉在慈祐宮的右後方,光緒元年(1875年),因增設義私塾,以教育培育地方人才,舊址空間不足而遷建於現址。

前埕右側有一座水泥磚砌的傳統敬字亭,頗有古味。

門柱亦無楹聯,表示不敢在文昌君前賣弄文章。

廟內正廳懸掛的古匾「世範儀著」,是道光4年(1824)新莊縣丞詹英所題。

    新莊福德祠:新莊福德祠建於乾隆46年(西元1781年),規模雖然不大,但陳設規劃卻一點都不馬虎。

福德祠的廟門,朝著大漢溪水流的方向,以表示聚財之意。

這與視掌管社稷、庇佑五穀豐收的土地公為財神,有很大的關係。

祠內供奉著土地公、土地婆,精緻的神龕表現出住民對土地公最高的敬意,供桌上一對木雕『憨蕃扛燭台』神態逼真逗趣,至於牆堵上的交趾陶,則更是新莊廟宇裝飾中,首屈一指的文化財。

         新莊廣福宮(二級古蹟):廣福宮創建於清朝乾隆45年(1780年),祀奉三山國王(指的是廣東境內的巾山、明山、獨山這三座山峰的神靈),這一信仰隨著粵籍移民來台而傳入台灣。

廣福宮並不是新莊最古老的寺廟,卻是新莊唯一的國家二級古蹟,是老街四大古廟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廟。

    新莊廟街百年老店--阿瑞官粿店:靠近捷運頭前庄的百年古早味草仔粿(料多實在還有肉)、芋粿巧、南瓜粿、彌月油飯等。

    新莊保元宮:建於乾隆41年(西元1776年),主祀池府王爺(擅降妖除魔,為碼頭工人的守護神)暨中壇元帥(李哪吒三太子),俗稱王爺宮或太子爺廟。

宮址所在往昔稱為茄冬腳,而臨近為水運碼頭,是竹子集散中心(又稱竹子市)。

自建廟以來兩百多年歷經六次整修。

農歷九月九日為太子爺聖誕,更是熱鬧非凡,有舉行傳統木炭過火儀式,俗稱『弄過火』。

    新莊地藏庵:地方俗稱「大眾廟」地藏庵建於乾隆22年(1757年),創建後曾經五度重修,近年又進行修建康樂台及廣場,其後闢建公園。

現在的地藏庵崇奉地藏王菩薩,南殿供奉文武大眾爺。

農歷五月初一是新莊大眾爺的平安祈福祭日,也是新莊一年一度的大拜拜。

當天的繞境活動是新莊最盛大廟會,而在五月初一的前二天晚上,皆有「暗訪」的活動。

        清末劉銘傳鐵路海山口(新莊)站舊址:這一段劉銘傳鐵路在新莊設有「海山口」站(今新莊國小面對登龍街區域),新莊登龍街即海山口(新莊)車站出來的的站前道路,現在的新莊國小興直樓(與地藏庵相連)至登龍街一帶,即是當時劉銘傳鐵路海山口(新莊)車站的原址。

    响仁和鐘鼓場:店名會取名為『响仁和』,意思是傳達「仁」者之音,產生共鳴,並廣得人「和」,建立永久的事業。

創始人王阿塗先生從泰山蔡媳婦製鼓師父處習得製鼓技巧,在某種因緣之下,蔡家後繼無人,遂將整套製鼓工具贈予『响仁和』使用經營。

第二代傳人王錫坤將所學融入商業經營中,使得『响仁和』更具規模。

目前『响仁和』的名號已經傳遍台灣,蜚聲海外,成為了高品質鼓的代名詞。

  路線 捷運 搭乘捷運至新莊站,由1號出口出站後沿新莊路214巷步行即可抵達新莊廟街。

  back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