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些養護蘆薈技巧,家裡蘆薈分分鐘長到爆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蘆薈長病斑

蘆薈葉片長期積水,或土壤積水,葉片就會很容易長病斑,當發現蘆薈出現葉斑病時要及早處理,避免禍害整個植株。

應以預防為主,要採用清溝排漬、降低土壤濕度的農業栽培措施和藥劑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方法,以達到減輕危害的目的。

可以用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噴,避免葉心積水,5天噴一次,連續給4次左右就能很好防治了。

為了避免蘆薈長葉斑病或根腐病,一定要避免澆水過多,葉心更是不要積水,避免將蘆薈養在污染嚴重或有害氣體過多的環境中。

澆水注意

蘆薈被稱為「旱不死的植物」,所以不澆少澆水一般影響不大,但如果土中積水,就會導致根爛淹死。

冬季里可15到20天澆一次水,可適當增加葉面噴水,儘量少澆水,保持盆土乾燥;春季,一般5到7天澆一次水,澆水原則是不干不澆,澆則澆透;夏天,需要2到3天澆水一次,還應注意少受烈日暴曬,減少水分的損失;秋季的蘆薈澆水方法基本與春季相似,同時要使盆土有干有濕。

在蘆薈返青生根以前不宜多澆水,澆水的時間一般都以清晨和傍晚為好,水溫以接近盆土溫度為佳,切記盆栽蘆薈,寧干勿濕。

養護溫度

蘆薈怕寒冷,因其原本長期生長在終年無霜的沙漠環境中。

在室溫5度時時蘆薈停止生長,零度時,生命過程會發生障礙,蘆薈養殖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5℃,濕度應為45—5%。

如何促進蘆薈開花

想要促進蘆薈開花,除保持常年溫暖乾燥環境,還要適當給予光照,可以偶爾給一點有機肥水,養護得當,蘆薈得到一定的株齡之後,就能孕育花朵了,花莖會長長挺起來。

長側芽和分株

通常長到10公分高的蘆薈根部會長出新的側芽,這些側芽就是用來分株繁衍的。

把帶有側芽的蘆薈原植株去土去盆,挑選已經有獨立根系的大側芽,用手指捏住側芽和原植株根系銜接的成長點處,假如是老練的側芽,悄悄掰一下就會把側芽和原植株分隔。

假如側芽還很小,本身的根系還沒發育徹底,不要使蠻力硬掰,否則掰掉的側芽沒有根系,不易成活。

移栽的土壤選擇

蘆薈喜歡疏鬆肥沃的和排水特別好的沙質土,避免使用粘重或容易板結的土壤,最好是用仙人掌土或用泥炭土搭配珍珠岩

蘆薈葉片變紅色

蘆薈如果見光太多,或陽光照射強烈,加上適當的溫差,葉片也會變成黃色或紅色,看起來不太健康,這時候只要將它移到稍微光照沒那麼強的地方,葉片又能恢復正常的狀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