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量越來越少怎麼辦?】澄觀中醫醫師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荷爾蒙分泌的問題也算是腎虛的範疇。

... 月經量少發生的原因,主要可歸納為「虛」「實」兩種。

虛證如血虛、腎虛是因為氣血不足,無血可下,要用補法,在杯中添滿水使它自然 ... 首頁|聯絡我們 MENU 專科醫療Project >Project>回上頁 【月經量越來越少怎麼辦?】澄觀中醫醫師群 月經量越來越少怎麼辦?  澄觀中醫醫師群 「醫生醫生,我覺得我的月經量好少,是不是沒有排乾淨?」 「醫生,量越來越少,是不是要提早進入更年期了?」 「量這麼少,我會不會不孕啊?」 門診中關於月經的問題千奇百怪,除了週期的規則性之外就屬血量的問題最常見,讓我們來看看月經量少要怎麼解決吧! 首先要知道的是,一次經期的出血量在20-80ml之間都可算是正常。

差異範圍這麼大,每個人都不同,所以經血量是要自己跟自己比的,越來越少或突然減少許多的話就有問題。

而年紀大一點的女性,可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要進入更年期了,這時候可以注意週期的改變,因為比起血量減少通常是週期紊亂更為常見。

那麼,排除了器質性病變及更年期之外,月經量變少的人該怎麼調理呢?以下就依各種原因來一一說明。

1.氣血虛弱 我們可以將子宮比喻成一個杯子,當杯中的水裝滿,自然就會溢出而成為月經。

那麼若是氣血不足,血海空虛,不能充盈,那月經自然就愛來不來的,即使來了量也不多,這就是因為血虛的緣故。

►常見成因: 先天貧血、營養不足、腸胃功能不佳、大病後、失血過多、產後調理不慎、減重過度節食、厭食症 ►臨床表現: 臉色蒼白,嘴唇沒有血色,常常頭暈眼花,容易心悸,指甲色白,皮膚乾,常覺得疲勞,大便偏軟 ►月經特點: 月經延遲,經血色淡質稀,小腹綿綿作痛,經期容易腰痠。

有些患者雖量不多,但會滴滴答答拖超過一個禮拜,也是氣血虛弱子宮收縮無力之故。

治療:補氣養血 用藥:當歸、芍藥、黃耆、人參、白朮、茯苓、熟地、川芎 2.氣滯血瘀 血瘀的患者就像水溝被塞住一樣,排不出去。

這類患者蠻多的,通常是血液循環不好的人容易有血瘀的狀況,但是生活壓力大或情緒抑鬱造成的氣滯久了也會導致血瘀的後果。

►常見成因: 工作忙碌、高壓環境、個性較固執、情緒壓抑或起伏不定、產後或流產後餘血未淨 ►臨床表現: 面色暗沉,嘴唇顏色紫暗,心煩易怒,情緒起伏大,容易失眠,胸脇及乳房易脹痛 ►月經特點: 經前症候群明顯,經血顏色紫暗,帶有大小血塊,質地黏稠,少腹刺痛,血塊排出後會感覺好一些 治法: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用藥:柴胡、薄荷、鬱金、香附、桃仁、紅花、青皮、木香、當歸尾 3.寒凝胞宮 寒凝可以理解成經血遇寒凝滯在子宮,流動不暢。

跟血瘀有點像,但是造成的原因不同。

千萬不要以為台灣夏天很熱就沒事,經前吃冰、喝冷飲、吃過多寒性的食物,或是經期淋雨、游泳、洗冷水澡,都很容易把寒邪引入體內,不易祛除。

►常見成因: 體質虛寒、喜歡吃冰冷的食物(含生菜、瓜果)、愛喝冰飲、經期間感冒、衣服溼掉沒有馬上換 ►臨床表現: 面色青白,四肢冰涼,怕冷,平時容易拉肚子,白帶量多顏色透明 ►月經特點: 經期延後,點滴難出,經血顏色較暗,帶有血塊,下腹部冷痛,如果熱敷或喝熱飲會有改善 治法:溫經散寒 用藥:吳茱萸、芍藥、桂枝、川芎、當歸、人參、阿膠、生薑 4.痰濕阻滯 痰濕的來源與脾胃息息相關,當水分的代謝不好,就會聚積在體內形成濕,濕久了就會形成痰(這也是一部分人肥胖的來源)。

與寒凝相同,痰濕也會下注到子宮,造成經血流動不暢。

►常見成因: 體型肥胖、嗜吃甜食 ►臨床表現: 容易發胖,常覺得暈眩,四肢痠重,胃悶脹,食慾不佳,噁心嘔吐,大便質黏不易解乾淨,白帶多,顏色白濁,質地黏稠 ►月經特點: 經血色淡,質地濃稠,夾帶有片狀樣物,甚至常常不來 治法:健脾燥濕,開痰散結 用藥:蒼朮、香附、陳皮、茯苓、枳殼、半夏、膽南星、厚朴 5.腎虛 腎虛大多來自先天稟賦不足,發育較慢,初經較晚來潮,打從一開始量就少。

但後天的勞損也會耗傷原本就不多的腎精,例如多次懷孕生產、流產、久病、年齡增加等。

荷爾蒙分泌的問題也算是腎虛的範疇。

►常見成因: 初經過晚、早發性停經、更年期、多產婦、多次流產、過度操勞 ►臨床表現: 面色無華、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畏寒、頻尿、夜尿多 ►月經特點: 自初經起經血量少,經期極短,週期不規則,血色黯淡質稀,提早停經 治法:補腎益精 用藥:熟地、山藥、山茱萸、枸杞、杜仲、當歸、菟絲子、阿膠、女貞子、懷牛膝、何首烏 月經量少發生的原因,主要可歸納為「虛」「實」兩種。

虛證如血虛、腎虛是因為氣血不足,無血可下,要用補法,在杯中添滿水使它自然流出。

實證則像血瘀、寒凝、濕阻,不是因為沒有足夠氣血,而是因為阻礙了原本的通道,造成血行不暢,必須把堵塞的東西清掉,水才能流得通暢。

所以月經量減少是身體的警訊,讓我們有機會檢視身體的狀況,不要因量少而自行服用補藥(四物湯)或是破血藥(桃仁紅花等)企圖使血量增加,在摸不清楚敵方「虛實」的狀態下,是有可能造成反效果的喔! 專案療程 【中醫與免疫力】臻觀(永和)林俊臣醫師 免疫力可以說是人體免疫系統功能的統稱,在體內的功能不外乎是防禦、偵測外來的入侵者,諸如:細菌、病毒、過敏原等等,當免疫系統出現問題,人體健康必然也會出現狀況。

現代人由於事務繁忙,生活步調緊湊的情形下,無論是飲食習慣、生理時鐘、運動等常常都違背自然規律,例如進食不規律、常常暴飲暴食、運動時間減少、工作壓力大、長期睡眠不足等等,很容易造成免疫力失去平衡。

根據統計,台灣屬於感冒人口偏多的國家,這也是免疫力逐漸下滑的例證之一。

【皮膚搔癢難耐濕疹上身】臻觀中醫體系總院長陳建輝醫師 平日飲食上可多食薏苡仁、綠豆、冬瓜、赤小豆等清熱去濕之食材。

當然切記不可熬夜、過勞,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能跟濕疹說掰掰了! 《鑰孕好孕體質這樣調!》 臻觀│澄觀中醫總院長陳建輝醫師、澄品中醫院長劉筱薇醫師聯合著作 扭轉人生「孕事」,順利懷孕求子——就從吃對、睡好、情緒紓壓,改變你的「寒性體質」開始! Copyright©臻觀澄觀中醫診所AllRightsReserved. 回到上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