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背痛的鑑別診斷與處理原則 - 臺灣醫學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造成下背痛的原因很多,主要可分為機械性、化學性與心理性,最常見的原因包括軟組織受傷/背部肌筋膜發炎、椎間盤突出、脊椎退化性關節炎、壓迫性骨折、椎管狹窄、脊椎滑脫 ...
專題討論4:基層常見疼痛診療實務工作坊
程 序 表
S4-5
下背痛的鑑別診斷與處理原則
程琡敏
成大醫院復健科
下背痛是常見而且非常惱人的症狀,基層求診病患中僅次於感冒患者。
將近九成的成年人一生當中都罹患過下背痛。
背痛是一種症狀,不是疾病,因此必須找出產生背痛的根本原因,進而加以介入治療,才有可能避免再發生。
造成下背痛的原因很多,主要可分為機械性、化學性與心理性,最常見的原因包括軟組織受傷/背部肌筋膜發炎、椎間盤突出、脊椎退化性關節炎、壓迫性骨折、椎管狹窄、脊椎滑脫、原發性或轉移性腫瘤、感染、僵直性脊椎炎、腹腔內臟器的疾病、姿勢不良或情緒、壓力等。
脊椎是藉由「三關節複合體」(three-jointcomplex)來完成活動,包括椎體與椎間盤的椎間關節及兩個小關節(facetjoint),主要穩定度靠椎間盤維持。
腰椎肌肉系統包含前側腹肌及腰肌,與後側深淺層的伸展肌群,藉由前後肌群的配合,才能完成身體上半部的支撐。
腰椎主要活動包括屈曲、伸展、側彎、旋轉,屈曲與伸展主要發生在第五腰椎與第一薦椎,其次第四第五腰椎間。
因為facetjoint的限制,所以腰椎各節旋轉範圍有限。
合併多方向活動(例如彎腰加旋轉)將會增加腰椎受傷的機會,反覆性動作或負荷太重也會造成肌肉傷害或椎間盤退化。
肌肉疲乏會導致反射性痙攣,而痙攣的肌肉也會破壞「三關節複合體」的平衡而造成進一步傷害。
下背痛的治療包括(1)藥物治療:內服消炎止痛劑、肌肉鬆弛劑、抗憂慮等,外用貼布、藥膏、噴劑;(2)物理治療:按摩、針炙、低能量雷射、電療、冷熱療、腰部牽引、運動治療等;(3)注意生物力學:避免不正常姿勢、減輕負重;(4)背部支架:支撐或矯正;當保守治療失敗時則考慮(5)注射治療或手術治療。
除了一些是器質上(organic)的問題,大部份下背痛歸因於不正常的生物力學即不良的姿態與錯誤的動作。
詳細的病史詢問及理學檢查大多可正確診斷。
必要時配合生化、影像學、肌電圖檢查來幫助診斷,但判讀結果必須與臨床症狀作比較確認。
治療目標不只是疼痛的緩解,更應治療造成背痛的原因,、改善腰部穩定性以協助病患維持正常的功能。
延伸文章資訊
- 1急性下背痛的診斷與治療
小鑑別診斷,並且下背痛與腿部疼痛最好. 分別評估。如果疼痛的位置為局部脊椎疼. 痛再加上腿部轉移疼痛,那麼疼痛的原因. 大概為該脊椎部位所造成的神經根病變或.
- 2急性下背痛
根據疾病病況的嚴重程度可將下背痛大略分為三大類:有淺在性嚴重的脊椎疾病,坐骨神經痛,及非特異性的下背痛。依疼痛的形式則可分為:局部下背疼痛、因其他原因轉移至脊椎 ...
- 3下背痛的鑑別診斷與處理原則 - 臺灣醫學會
造成下背痛的原因很多,主要可分為機械性、化學性與心理性,最常見的原因包括軟組織受傷/背部肌筋膜發炎、椎間盤突出、脊椎退化性關節炎、壓迫性骨折、椎管狹窄、脊椎滑脫 ...
- 4下背痛診斷 - 國軍高雄總醫院
下背痛診斷. 返回列表. 下背痛鑑別診斷. 理學檢查一開始要在病患站立時檢查病患的脊椎彎曲度(spinal curvature),腰椎活動角度及病患在不產生疼痛時所能造成的動作。
- 5下背痛是什麼原因造成?醫師詳解下背痛原因、症狀、改善方法
下背痛的原因? · 腰部扭傷 · 退化性椎間盤 · 椎間盤突出 · 骨質疏鬆導致壓迫性骨折 · 脊椎狹窄 · 脊椎滑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