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鹿野苑(印地語:सारनाथ,Sārnāth,梵語:सरङ्गनाद,saraṅga-nāthá,中文另名为仙人论处、仙人住处、仙人堕(降临)处、仙人鹿园等),位于印度北方邦瓦拉 ... 鹿野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佛教 基本教義 四圣谛 八正道 十二因缘 五蘊 緣起 空性 因果 業 戒律 毗奈耶 尸羅 五戒 禪那 业处 轮回 波罗密 涅槃 真如 佛性 皈依 三寶 三法印 佛教共識宣言 修行成就/果位 佛 菩萨 辟支佛 四向四果 阿罗汉 阿那含 斯陀含 須陀洹 人物(英语:List_of_Buddhists) 释迦牟尼 十大弟子 迦多衍尼子 馬鳴 龍樹 提婆 无著 世亲 覺音 鸠摩罗什 慧遠 菩提达摩 智顗 玄奘 惠能 蓮花生 宗喀巴 宗派、國家和地區 部派 大乘 金剛乘 上座部 三乘 大乘 中乘 「小乘」 一佛乘 漢傳 藏傳 藏傳佛教史(英语:HistoryofTibetanBuddhism) 印度 斯里蘭卡 緬甸 泰國 中國大陸 台灣 日本 新加坡 马来西亚 蒙古國 歐美 歷史 佛教历史 佛教時間線 集结 原始佛教 初期佛教 根本分裂 部派佛教 大眾部 上座部 阿育王 南傳佛教 北傳佛教 於印度衰落(英语:DeclineofBuddhismintheIndiansubcontinent) 法難 佛教現代主義(英语:Buddhistmodernism) 人間佛教 左翼佛教 經籍舉要 大藏经 巴利大藏經 漢文大藏經 藏文大藏经 阿含經 南传尼柯耶 法句經 大般若经 心經 金剛經 法華經 解深密經 華嚴經 維摩經 涅槃經 楞伽經 大悲咒 楞嚴經 圆觉经 藥師經 地藏經 阿彌陀經 坛经 瑜伽論 大智度論 俱舍論 聖地 佛寺 精舍 八圣地 四道場 汉地寺院 佛塔列表 相關主題 艺术 修学制度 組織 人物 佛教模板 佛教主題 上座部佛教 巴利聖典 批評 論諍 大乘非佛說 十方諸佛 佛教大綱(英语:OutlineofBuddhism)佛教主題查论编 鹿野苑(印地語:सारनाथ,Sārnāth,梵語:सरङ्गनाद,saraṅga-nāthá,中文另名为仙人论处、仙人住处、仙人堕(降临)处、仙人鹿园等),位于印度北方邦瓦拉納西以北约10公里处,舊稱迦尸國,近世稱為貝那拉斯(Benares),即今之瓦拉那西(Varanasi)。

在这里释迦牟尼第一次教授佛法,佛教的僧伽也在此成立。

鹿野苑是佛教在古印度的四大圣地之一。

[1] 目录 1地名由来 2历史 3景观 4注释 5外部链接 地名由来[编辑] 按照詞源不同,鹿野苑的名稱可以分為三种: 印地語:सारनाथ,Sārnāth,源自梵語:सरङ्गनाद,saraṅga-nāthá,意为鹿王; 梵語:मृगदाव,mṛgá-dāva,巴利語:miga-dāya,意为鹿园; 梵語:ऋषिपतन,ṛṣi-patana,巴利語:isi-patana(常见于巴利藏),意为圣者降临之地。

在一个佛教典故中,菩萨化现为鹿王,为了保护鹿群,将自己献给了国王,而国王也因此感动,而建立了公园,以保护鹿群。

该公园目前仍存在。

历史[编辑] 释迦牟尼在菩提伽耶觉悟成佛后,来到鹿野苑,找到了原来的五位侍者,为其讲演四圣谛,他们五位因此有所证悟,随即出家为五比丘僧[2],是为佛教僧宝成就,佛、法、僧三寶至此圓滿集結成就。

[3]在接下来的雨季中,佛陀就在鹿野苑的牟拉甘陀库底精舍(mulagandhakutivihara),僧团逐渐扩大到60人左右,后来佛陀派遣他们到各地弘法。

五比丘礼敬表征佛法的法轮 在当地国王与富商的支持下,佛教在鹿野苑附近传播开来。

到公元3世纪时,鹿野苑已经成为重要的艺术中心,在笈多王朝时期(公元4世纪到6世纪),更是达到了顶峰。

唐朝高僧玄奘于公元7世纪来到这里,见证了鹿野苑当时的盛况。

鹿野苑后来成为佛教正量部的一个中心,但在鹿野苑也发现了赫魯嘎(Heruka)与度母(Tara)的古迹,这说明佛教的金刚乘在此地也有过传播。

(來源請求?) 12世纪后期,鹿野苑遭突厥穆斯林的劫掠,建筑等被严重破坏。

景观[编辑] 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对鹿野苑有这样的记载: 答枚克佛塔 至鹿野伽蓝。

台观连云长廊四合。

僧徒一千五百人。

学小乘正量部。

大院内有精舍。

高百余尺。

石阶砖龛层级百数。

皆隐起黄金佛像。

室中有鋀石佛像。

量等如来身作转法轮状。

精舍东南有石窣堵波。

无忧王所建。

高百余尺。

前有石柱。

高七十余尺。

是佛初转法轮处。

鹿野苑的所有建筑被突厥人破坏殆尽,但答枚克佛塔(DhamekhStupa)[4]却在废墟中保存了下来,塔高达39米,直径达28余米[5],属留存极少的阿育王时期建筑。

牟拉甘陀库底精舍的废墟中标有佛陀在头一个雨季中的驻锡地,在这东面,就是1931年新建的根本香室精舍(MulagandhakutiVihara),那里有精美的壁画,介绍佛陀的生平,再后则是鹿园,仍有鹿群在那里生活。

诏堪袛塔 阿育王石柱以前虽然被破坏过,但底部仍然在原址。

原来的柱高达10多米,头部雕有四面狮像,该狮像现被作为印度国徽的图案。

这段石柱的主要部分(2米多)目前保存在“鹿野苑考古博物馆”中,该馆建于1910年,另藏有一些有印度佛教艺术的珍宝,其中包括300多副图画。

诏堪袛塔(ChaukhandiStupa),也称为五比丘迎佛塔,建于笈多王朝,原为覆缽型型,顶端的八角亭是莫卧尔帝国时(16世纪)所建。

鹿野苑也有一棵很大的菩提树,是出家人法護(英语:AnagarikaDharmapala)(AnagarikaDharmapala)从菩提伽耶的大菩提树上折枝移植而来。

除了根本香室精舍,鹿野苑目前的佛寺还有: 缅甸法轮寺,可追溯到1908年,是鹿野苑最早的外国佛寺,负责一部分旅游接待工作; 西藏高等研修中央学院,在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和达赖剌嘛的倡议下于1967年兴建,由印度教育部文化局资助,是一所佛学院; 还有中华佛寺,以及泰国、日本的佛寺等。

僧侣 注释[编辑] ^佛教在古印度的四大圣地:兰毗尼园(释迦牟尼诞生)、菩提伽耶(成道)、鹿野苑(初次说法)、拘尸那迦(入灭)。

^五比丘分别为:憍陈如、额鞞、跋提、十力迦叶、摩诃俱男。

更多内容,可参看方广大庄严经·第十一中的记载。

^DhamekhStupa,有译作答枚克佛塔、达曼克塔、昙麦克塔、达美克塔、昙曼克塔等。

^此处是根据对应英文维基中“128feethighand93feetindiameter”换算而来,也有资料说塔高为33米,另有记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说塔高约44米。

^根据对应英文维基“45footdroptotheground”换算而来。

外部链接[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鹿野苑 印度主题 地理学主题 Sarnath:TheFirstTeaching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buddhanet 印度北方邦的地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buddhanet Dhammaloka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hammacakkapavattanaSutta,四谛法,由BhikkhuThanissaro英译 EntryforIsipatanainthePaliDictionaryofProperNam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青荷,佛教城市:鹿野苑 钱峰,通过玄奘《大唐西域记》才找到的佛教始成圣地 佛陀的故乡——印度佛教影像展,《普门》第65期 方广锠,印度佛教胜地鹿野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摘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钟勤,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朝圣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坐标:25°22′52″N83°01′17″E/25.38111°N83.02139°E/25.38111;83.02139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鹿野苑&oldid=72673227” 分类:​佛教史地佛教历史佛教圣地印度的塔隐藏分类:​含有印地語的條目维基数据存在坐标数据的页面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 其他语言 भोजपुरीবাংলাCatalàČeštinaCymraegDeutsch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贛語ગુજરાતીहिन्दीMagyar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한국어Lietuviųമലയാളംमराठीမြန်မာဘာသာनेपालीनेपालभाषाNederlandsNorskbokmålPolskiپنجابیPortuguêsРусскийसंस्कृतम्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සිංහලShqipSvenskaதமிழ்తెలుగుไทย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TiếngViệtBân-lâm-gú 编辑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