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入侵伊拉克爭議和南海撞機事件中的美國國務卿 - BBC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美國前任國務卿科林·盧瑟·鮑威爾上將(Gen Colin Luther Powell;台灣譯柯林·鮑爾)因新冠併發症病逝,享年84歲。
鮑威爾家族訃告說,鮑威爾10月18日早晨 ...
鮑威爾逝世:越戰老兵出身、深陷入侵伊拉克爭議和南海撞機事件中的美國國務卿2021年10月19日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2021年5月,鮑威爾出席了華盛頓舉行的陣亡將士紀念日音樂會。
美國前任國務卿科林·盧瑟·鮑威爾上將(GenColinLutherPowell;台灣譯柯林·鮑爾)因新冠併發症病逝,享年84歲。
鮑威爾家族訃告說,鮑威爾10月18日早晨在首都華盛頓市郊馬里蘭州境內一家軍醫院病逝。
他生前已完成接種新冠病毒疫苗。
鮑威爾於2000年12月獲共和黨總統喬治·沃克·布什(GeorgeWBush)任命,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黑人國務卿。
他上任後即遇上中美軍機於南中國海相撞事件,後來因承認自己因誤判而支持布什出兵入侵伊拉克而備受爭議。
民主黨籍的現任美國總統喬·拜登(JoeBiden)以「親愛的朋友」稱呼鮑威爾,讚揚他是「最理想的戰士與外交家」;小布什致哀時稱其為「偉大的公僕」。
美國媒體指出,鮑威爾此前被確診患有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這種病的患者一旦感染新冠病毒,更有可能出現併發症。
此外,他也患有帕金遜症(Parkinson'sdisease)。
2003年,鮑威爾曾患上前列腺癌,在馬里蘭州沃爾特·里德國家軍事醫療中心(WalterReedNationalMilitaryMedicalCenter)接受手術切除腫瘤。
病逝前,他也是在該醫療中心接受救治。
「9/11」事件20週年:改變美國和世界的102分鐘911事件20週年:美國全球反恐為中國打開了「機遇之門」?美軍撤離塔利班捲土重來阿富汗戰爭過去未來的四大問題佛洛伊德事件:鮑威爾批特朗普「偏離憲法」出身寒微的鮑威爾圖像來源,Powellfamilyphoto圖像加註文字,鮑威爾在越戰期間曾於當地受傷。
鮑威爾1937年4月5日出生於紐約市哈林區,是牙買加(Jamaica)移民後裔,但同時具備非洲與蘇格蘭血統。
他出生之際正值哈林區崛起成為非裔移民聚居地之際,而當時的牙買加仍是英國殖民地。
鮑威爾父母原本按傳統英式英語,把他名字柯林(Colin)裏面的「o」發輕聲,但其本人後來改從美式口音,以向二戰太平洋反日戰事中陣亡的空軍飛行員柯林·克里(ColinKelly)致敬。
鮑威爾本人曾憶述他年少時學業平平,高中畢業時對前路茫然。
他進入紐約城市學院(CityCollegeofNewYork)修讀地質學本科學位時,報名加入美軍為發掘未來軍事領袖而設的預備役軍官訓練營(ReserveOfficersTrainingCorps,ROTC)。
鮑威爾日後回憶這段經歷,形容這是他畢生最快樂的日子。
鮑威爾說:「我不但喜歡它,還幹得不錯。
」1958年畢業後,鮑威爾獲美國陸軍聘為少尉,到佐治亞州(Georgia)受訓。
當時,膚色讓他在酒吧、餐館被拒光顧。
1962年,時任總統約翰·肯尼迪(JohnF.Kennedy)派遣數千名軍事顧問到南越,指導南越軍隊對抗北越的越共武裝。
鮑威爾是其中一員。
他在南越期間誤踏尖竹釘陷阱(punjistick)而受傷,又遇上直升機空難,大難不死的鮑威爾從焚燒中的機體殘骸救出了三名同胞。
兩岸外交部門哀悼鮑威爾圖像來源,Reuters北京與台北分別對鮑威爾病逝發表評論。
10月19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上說:「我們對他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向他的家人表示誠摯慰問。
」汪文斌形容鮑威爾是「美國資深外交家」。
台灣外交部18日晚在鮑威爾死訊公布後不久即透過Twitter表示:「台灣政府與人民向鮑威爾親朋與摯愛致以最深切慰問。
這位軍人外交家的傑出公共服務與非凡人生將啟蒙後世。
願他安息。
」在野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也在Facebook發文致哀。
朱立倫說:「鮑爾將軍是真正的台灣老朋友,他的辭世也是美台關係的損失!」一些台灣媒體在報道鮑威爾死訊時,突出了他在2004年10月訪問北京時稱「台灣非主權國」的言論。
中國大陸媒體則多有強調他曾為支持布什總統出兵伊拉克而作偽證,官方中共《人民日報》子公司人民網旗下平台「人民微看點」的文章更質問:「他那瓶做假證的『洗衣粉』去哪兒了?」。
在官方新華社報道中國外交部向鮑威爾致哀的微博帖文下,不少跟帖網友對其死訊加以譏諷。
軍中嶄露頭角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鮑威爾從軍35年,官拜四星上將。
1968年,鮑威爾從越南迴到美國,因墜機後拯救行動而獲頒英勇勳章。
他隨後被委派調查這樣一起案件:一位現役士兵來信,佐證美萊村屠殺(MỹLaiMassacre)真有其事。
1968年3月,美國陸軍一群士兵被指控在南越山靜縣(今越南廣義省山靜縣)美萊村殺害數百名平民,包括兒童。
縱然當時指控美軍殘酷對待平民的證據不斷浮現,鮑威爾結論說:「要是直接否定此描述,則美軍士兵與越南人們的關係極其友好。
」鮑威爾的報告內容直到1970年才公諸於世,引來世人指罵他替屠殺事件「洗白」。
1971年,鮑威爾自華盛頓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University)工商管理碩士課程畢業,繼而考獲白宮學者(WhiteHouseFellowship;又譯白宮研修員)。
當時的總統是尼克松(RichardNixon)。
越南戰爭:1968年——數以百計女性夢魘的開始北越上校回憶:越戰,解放軍和美國戰俘越戰春季攻勢50年:黎筍與毛澤東互動越戰春季攻勢50年:反戰和左翼抗議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1989年,鮑威爾宣誓就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時任防長切尼(左)監誓,鮑威爾夫人阿爾瑪(AlmaPowell;中)為其舉起《聖經》。
至此,鮑威爾已被視為明日之星。
他先被派到駐韓美軍擔任中校,後被調回五角大樓(Pentagon)任職。
經過短暫的軍校生涯,鮑威爾獲升任准將,加入陸軍第101空降師(101stAirborneDivision)。
此後他轉為擔當軍事顧問角色,在卡特總統(JimmyCarter)政府內任職,後來在列根(RonaldReagan)政府上台後擔任防長溫伯格(CasparWeinberger)的高級軍事幕僚。
鮑威爾主義1987年,鮑威爾出任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此時美國深陷拉丁美洲國家之間的所謂「骯髒戰爭」,包括給尼加拉瓜(Nicaragua)的右翼凖軍事組織撐腰。
老喬治·布什(GeorgeHWBush)1989年就任美國總統後,任命鮑威爾為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使他成為國防系統權臣。
當時鮑威爾年僅52歲,不僅是首位非裔美國人擔任此職,也是歷來最年輕的主席。
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1991年1月,鮑威爾在五角大樓向媒體說明「沙漠之盾」行動。
美國在1989年12月入侵巴拿馬(Panama)推翻獨裁元首諾列加將軍(GenManuelNoriega),招致聯合國強烈譴責。
這成為鮑威爾就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之後面對的首場重大危機。
1990年海灣戰爭爆發,他採用了一套後來被稱為「鮑威爾主義」(ThePowellDoctrine;又譯「鮑威爾信條」)策略。
鮑威爾認為,直到一切外交、政治與經濟手段耗盡之前,美國不應訴諸軍事力量。
然而,一旦採取武裝行動,就該傾巢而出,先發制人,從而把美軍人員傷亡減至最低。
此外,還必須確保軍事行動得到一定程度的民意支持。
其宗旨是要讓美國再也不會陷入像越戰一樣漫長而毫無成果的戰事。
鮑威爾最初與時任國防部長切尼(DickCheney)意見相左,不欲出兵中東,但「沙漠風暴」與「沙漠之盾」行動大獲全勝,讓鮑威爾的名字變得家喻戶曉。
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鮑威爾在視察沙特阿拉伯美軍期間使用戰地電話。
棄戎從政1993年,比爾·克林頓(BillClinton)接任總統,鮑威爾仍然留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但他不久便發現自己與克林頓政府的自由派作風格格不入,不但在允許同性戀者參軍議題上與克林頓正面衝突,也在美國軍事介入波斯尼亞(Bosnia)局勢問題上與時任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奧爾布賴特(MadeleineAlbright)不和。
鮑威爾堅信,只有美國利益受到威脅才出兵。
鮑威爾曾說:「美國地面武裝部隊(GI)可不是在什麼國際棋盤上給任意擺佈的玩具士兵。
」1993年,鮑威爾卸任軍職,從事慈善工作和寫作自傳。
其作品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位。
卸下了現役軍人的重擔,鮑威爾開始參與政黨政治。
共和民主兩黨裏均有人對他肅然起敬,紛紛倡議提名他競逐副總統職位。
1995年,鮑威爾正式宣告自己為共和黨人。
1996年大選來臨之際,本來有呼聲請鮑威爾出選挑戰克林頓,但他始終認為自己並不熱衷從政。
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2000年11月,鮑威爾與時任總統布什和副總統切尼聚餐。
分析:典型的美國成功故事安東尼·澤克爾(AnthonyZurcher)BBC駐北美記者圖像來源,Reuters圖像加註文字,鮑威爾晚年支持母校紐約城市學院成立「鮑威爾公民與全球領袖學院」。
鮑威爾一生可謂具有象徵意義的美國成功故事。
作為移民之子,他成為第一位攀上美國軍事與外交系統頂峰的黑人。
1990年代,鮑威爾是為數不多能打破政治界限的公眾人物,堪比二戰後的艾森豪威爾將軍(GenDwightDEisenhower)。
但鮑威爾有別於艾森豪威爾,他不曾考慮問鼎總統寶座,即使曾有不少呼聲希望他參選。
但這些呼聲在2003年美軍入侵伊拉克之後沉寂下來,鮑威爾後來也承認那是其人生的「瑕疵」。
他在伊拉克大殺傷力武器問題上賭上了一己聲譽,蒙受損失。
鮑威爾晚年變成另一種標桿人物。
隨著特朗普(DonaldTrump)崛起,他跟共和黨漸行漸遠。
這反映鮑威爾的溫和、國際主義思想對美國保守運動的影響江河日下。
如今鮑威爾成了迄今因新冠病毒而死最有名的美國人,他的死因也許會擋住了人們對其一生中其它成就的關注。
南海撞機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鮑威爾(左)致函錢其琛(右)被視為化解南海撞機危機的關鍵。
2000年,小布什當選總統,提名鮑威爾出任國務卿,統領外交事務。
他才剛上任就遇上美中關係一大危機。
2001年4月1日北京時間早晨,編號BuNo156511的美國海軍EP-3型偵察機在南中國海與中國解放軍空軍81192號殲-8II型戰鬥機相撞,飛行員王偉少校墜海失蹤,後中方確認其殉職,終年32歲;美軍偵察機迫降海南島陵水軍用機場,中方扣押24名美方機組人員。
北京與華盛頓就道歉問題周旋良久,鮑威爾在事發後第四天公開表示遺憾,隔天致函時任中國副總理錢其琛,對撞機事件表示「sorry」。
這又引起一番翻譯爭端,但最後,中國媒體普遍譯為「深表歉意」,中國外交部也促請外界無須「咬文嚼字」,事件趨向和解,美方機組人員獲釋。
偵察機經過多番擾攘,於同年7月以拆解後運走方式送回美國。
至同年7月底,鮑威爾訪華後表示,中國戰鬥機已不再近距離攔截美軍軍機。
鮑威爾傳記作者傑弗裏·馬修斯(JeffreyJ.Matthews)認為,解決這場危機是其重要成就。
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事發三個月後,迫降海南陵水機場的美軍偵察機被拆件運回美國。
鮑威爾與台灣的互動也引來不少討論。
他在就任之初在國會參議院談論對台軍售問題時,稱呼台灣為中華民國,後來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包潤石(RichardBoucher)承認鮑威爾的用詞「不夠嚴謹」。
2003年11月,民進黨籍的台灣總統陳水扁前往拉丁美洲訪問途中過境美國,引起北京不滿。
其間鮑威爾與陳水扁在一場午餐會上握手並簡短交談。
美國國務院其後證實中國外長李肇星要求鮑威爾致電解釋,美方重申沒有改變對華政策。
2004年10月,鮑威爾訪華期間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與香港鳳凰衛視專訪時,分別談到「不支持台獨」、「台灣不是主權獨立國家」、希望兩岸最終走向「和平統一」等言論,引發台灣高度關注,但台北總統府稱陳水扁以「平常心」看待有關言論。
911與攻伊偽證圖像來源,Reuters圖像加註文字,2003年2月5日,鮑威爾在聯合國安理會就伊拉克問題發言時手持一瓶粉末。
俄羅斯總統普京數年後調侃這瓶粉末「搞不好裝的是洗衣粉」,被中國媒體廣泛引用。
2001年911恐襲後,鮑威爾再次發覺自己與防長拉姆斯菲爾德(DonaldRumsfeld)等主戰鷹派對立。
當時鷹派主張即使沒有其他國家支持,美國仍該出兵。
堅持個人信條的鮑威爾雖然反對對伊拉克動武,但仍同意表面上支持布什,為所謂的「反恐戰爭」拉開帷幕。
2003年2月那場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會議上,鮑威爾的個人誠信似乎幫助美國贏得安理會支持,對伊拉克發動戰爭。
戰事持續18個月後,伊拉克獨裁者薩達姆·侯賽因(SaddamHussein)倒台,鮑威爾承認指控侯賽因藏有「大殺傷力武器」的情報「幾乎肯定是錯的」。
2004年11月,鮑威爾宣佈辭去國務卿職務。
美國出兵伊拉克「基於叛逃者謊言」卸任後的鮑威爾仍不時對時局直言不諱,包括批評布什政府對待古巴關塔那摩灣(GuantanamoBay)基地囚徒手法。
2008年,鮑威爾公開支持民主黨籍的奧巴馬(BarackObama)參選總統。
在壁壘分明的兩黨政治裏,鮑威爾可謂左右逢源,這充分說明其外交手腕之高超。
他在國務院裏風評不俗,員工普遍形容他彬彬有禮,平易近人。
他深信結盟勝過對立,抗拒拉姆斯菲爾德的單邊軍事介入,這讓美國在反恐戰爭中得以建立一定程度的國際盟友支持。
鮑威爾曾說:「戰爭應該是政治的最後手段,而當我們決定參戰,我們得出師有名,以獲取人民的理解與支持。
」然而,因為自己的誤判導致在安理會有不當發言,他承認這可能會讓其英名毀於一旦。
鮑威爾2005年對美國廣播公司(ABC)說:「當時就很痛苦,現在仍然很痛苦。
」圖像來源,AFP圖像加註文字,2018年12月4日,鮑威爾等「沙漠風暴」行動指揮官在老布什總統喪禮上向其靈柩行軍禮。
相關主題內容中美關係美國族群軍事頭條新聞七國集團G7峰會召開聚焦烏克蘭、中國等議題8小时前拜登簽署美國里程碑式控槍法案能否管住3.9億支槍?4小时前墮胎權與「羅訴韋德案」:最高法院裁決與震動全美國的一天2022年6月25日特別推薦COP15峰會從中國改到加拿大生物多樣性為何如此重要2022年6月21日中國「618」購物節再創交易新高能否撐托經濟復蘇的重任?2022年6月19日珠穆朗瑪峰尼泊爾大本營為什麼要搬遷2022年6月17日河北唐山暴力事件為何在中國網絡延燒輿論關注哪些焦點2022年6月13日逃離上海:米琪的離滬日記「我以為這裏會是我的家」2022年6月12日著名地標「珍寶海鮮舫」移離香港,市民雨中不捨告別2022年6月16日普京自比彼得大帝,間接承認俄對烏戰爭是「土地掠奪」2022年6月11日賈斯汀·比伯:拉姆齊·亨特綜合症是什麼?2022年6月14日台北大屯火山群:科研人員如何發現地底下有岩漿庫2022年6月12日熱讀1墮胎權與「羅訴韋德案」:最高法院裁決與震動全美國的一天2猴痘:我們可能不需要太擔心的10個理由3怎樣活到100歲?四位專家談秘訣4七國集團G7峰會召開聚焦烏克蘭、中國等議題5為什麼藍色是最多人喜歡的顏色6中國丹東「黃碼」父女外出取藥與警察衝突,「過度」防疫再受關注7在我們臉上築「愛巢」的小蟎蟲遇到了大麻煩8美國歷史上爭議不斷的里程碑:什麼是「羅訴韋德案」9猴痘:症狀、傳播、防疫等你可能想了解的問題10香港珍寶海鮮舫翻沉南海疑雲牽扯的那些事
延伸文章資訊
- 1前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因新冠病毒併發症逝世
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國務卿和前軍方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科林·鮑威爾將軍在星期一因為新冠病毒併發症逝世,享年84 歲。 鮑威爾的家人在臉書網站上發表 ...
- 2前國務卿鮑爾逝世美3任總統齊聚追悼| 國際 - 中央社
美國3任總統今天齊聚華府國家大教堂一同追悼前國務卿鮑爾(Colin Powell),華府政壇人士也不分黨派,前來參加這位四星上將與資深政治家的喪禮。
- 3柯林·鮑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柯林·盧瑟·鮑爾(英語:Colin Luther Powell,1937年4月5日-2021年10月18日),美國軍人、第65任美國國務卿,是美國歷史上首位任職美國國務卿的非裔和牙買加裔美國人 ...
- 4科林·盧瑟·鮑威爾_百度百科
科林·盧瑟·鮑威爾(Colin Luther Powell,1937年4月5日-2021年10月18日),出生於美國紐約,美國軍人,上將軍銜,第65任美國國務卿,是美國曆史上首位任職美國國務卿的...
- 5我的美國之旅: 鮑爾國務卿自傳/ 柯林.鮑爾(Colin L. Powell ...
我的美國之旅: 鮑爾國務卿自傳/ 柯林.鮑爾(Colin L. Powell), 約瑟夫.波斯科(Joseph Persico)作; 蕭美惠譯-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