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成因混合岩的形成(混合岩化作用)是由融熔體(常為淺色體)和固體皆存在的情況下混合而成的岩石,可能為高度變質環境下岩石產生部份融熔之岩漿,順著片理面灌入而形成。

G ... 混合岩混合岩A.英文名稱MigmatiteB.岩石分類變質岩-中度至高度區域變質-過渡岩C.礦物組成是變質岩和岩漿岩之間的過渡岩類,含有不同比例的原岩組分(未變或變化較小)和新生組分,原岩組分中主要包含長石及石英,還常含黑雲母、角閃石、輝石等鐵鎂礦物,新生組分一般主要由長英質或花崗岩質,有時由含鉀、鈉等的流體交代原岩組分而生成。

D.岩性描述與化學成分混合岩在巨觀上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岩性部份所組成,一種是受變質的圍岩,另一部份是花崗岩質、偉晶岩質或細晶岩質。

具有不均勻的外觀,由淺色體和深色體構成,前者為花崗岩質,後者外觀類似變質岩,例如片岩或片麻岩等,含有較多的黑雲母和角閃石等。

混合岩的礦物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定向排列。

國際上對混合岩的分類命名還沒有統一,目前多以外貌形態命名,例如:(1)脈狀混合岩:有多層厚度不一而平行的淺色長英質或花崗質脈狀體的混合岩;(2)網狀混合岩:呈現模糊的淺色網狀或樹枝狀長英質細脈的混合岩;(3)角礫狀混合岩:不規則淺色長英質或花崗質脈狀體穿切深色的角閃質岩石,呈現大小不等的角礫狀岩石;(4)雲染岩:指呈星雲狀外貌的混合岩,其中含有微細的網狀、亂絲狀或雲霧狀長英質脈。

E.特徵、有趣現象或鑑定要訣等具不均勻外觀,有淺色體和深色體兩部份混合。

F.成因混合岩的形成(混合岩化作用)是由融熔體(常為淺色體)和固體皆存在的情況下混合而成的岩石,可能為高度變質環境下岩石產生部份融熔之岩漿,順著片理面灌入而形成。

G.應用少數可當建材。

H.產地與產狀臺灣本島之混合岩主要為變質岩如副片麻岩、砂質片麻岩、石英片麻岩等原岩受花崗岩質岩漿注入及混合作用而產生,因此臺灣之片麻岩很難與混合岩區別,所以混合岩之分佈,大多與片麻岩之出露地點吻合,如宜蘭縣之源頭山片麻岩體、飯包尖山片麻岩體,以及花蓮縣大濁水片麻岩體、溪畔片麻岩體等岩石中,皆很發達,但在花蓮縣南澳鄉之奇瑤谷片麻岩及花蓮縣和中至富世之開南岡片麻岩體中,則較為少見。

外島的金門,在烈嶼東北角海岸羅厝九宮碼頭附近海岸,片麻岩體中亦有混合岩及花崗岩的出露。

撰稿者:衛金瑛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09日參考資料:1Blatt,H.andTracy,R.J.(1982)Petrology,2ndEdition,W.H.FreemanandCompany,NewYork,529pp. 2Nesse,W.D.(1991)IntroductiontoOpticalMineralogy,OxfordUniversityPress,335pp. 3Prinz,M.(1988)RocksandMinerals,SimonandSchusterInc.,NewYork,607pp. 4陳肇夏(1998)台灣的變質岩,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357頁。

5http://www.kmnp.gov.tw/chinese/intro_4_1.aspx圖說:混合岩露頭提供人:衛金瑛圖說:混合岩野外露頭提供人:衛金瑛圖說:混合岩野外露頭2提供人:衛金瑛圖說:混合岩野外露頭3提供人:衛金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