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靈的果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加拉太書五章提到的聖靈果子,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和節制。

仁愛不一定是指感情方面,其中包含一種樂於助人、捨己為人的行動,就如神為愛 ... 聖靈的果子 加拉太書五章22-23   出於加拉太書五章22、23節的詞句。

正如經文指出這果子是人活在聖靈管治下的明證。

耶穌又暗示這種生活,是明確可見的。

馬太福音第七章指出,要把假先知試驗出來,便要察看他們的生活表現。

故此,雖然耶穌曾禁止衪的門徒論斷別人(太七1),衪卻鼓勵人要辨認果子。

人想要多結果子,祕訣就在約翰福音十二章24節。

耶穌以地裏的麥子為例,教訓我們要把自己和舊人的私慾治死的;卻要把「多結果子」的新生命活出來。

  加拉太書五章提到的聖靈果子,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和節制。

仁愛不一定是指感情方面,其中包含一種樂於助人、捨己為人的行動,就如神為愛世人而捨棄了自己的獨生子(約三16)。

良善一詞在希臘文中原包括慷慨的意思。

「信心」通常是指對一些人或事物的信任或把握。

不過,這字也可用來形容一些使人產生信任和信心的素質,如可堪信賴和可靠等。

在一個被聖靈掌管的生命中,這兩方面的解釋同樣適用。

另一種果子──節制,是約束自己,克制自己的能力。

聖經以聖靈作為節制的本源,意義重大。

因這能力既是出於聖靈,便自然顯出單是謹守律法或順從法紀,是不能發生這種能力的。

  這聖靈果子出現在加拉太書的上下文,正值保羅強調基督徒的自由,他們不必依靠遵行律法以求在神面前得稱為義。

他警告加拉太那些傾向重投律法主義的基督徒,指出施行割禮是重新靠行律法以求稱義的表現,事實上這途徑是枉然的(加五3)。

不過,為了避免加拉太人過分強調他們在基督裏的自由,保羅指出這自由並不是容許人去犯罪,趁機會滿足肉體的私慾;而是一個用愛心互相服侍的良機(五13)。

活在聖靈裏的人,是不會放縱肉體的情慾的(五16)。

保羅接著辨明肉慾的作為和聖靈果子的分別。

一個放棄肉體的情慾而活出聖靈果子的人,必然會有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和節制的表現。

這些不是聖靈的恩賜,而是在聖靈管治的生命裏,蒙神添加的恩典。

  我們很容易會把聖靈的果子,跟哥林多前書十二章4至11節、十二章28至31節上、羅馬書十二章3至8節和以弗所書四章11至14節,所提及聖靈的恩賜混淆。

哥林多前書十二章31節下明確地把聖靈的恩賜與果子連繫一起。

在加拉太書五章22節,提到聖靈的第一個果子是仁愛。

保羅曾稱為「最妙的道」(林前十二31下),沒有與別的恩賜同列。

  另一項重要的事情是,肉體的作為很多,聖靈的果子卻只有一個。

故此,有人認為加拉太書五章22節中,聖靈的果子只有愛一種,其餘的(22、23節),都只是愛不同方面的表現而已。

  把加拉太書這段經文跟哥林多前書十二章31節下並列,顯示出聖靈的果子是愛(和其不方面的表現),也是那運用各種恩賜時須秉持的最妙之道。

為了強調「愛」本身不是一種恩賜,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三章──聖經偉大的「愛篇」中,刻畫聖靈的果子。

在比較這兩段經文時,有趣的是留意愛有多少不同的方面,在兩者中出現。

保羅實質上是說明聖靈的恩賜,只有正確地行在道中,才能產生果效,發揮有價值的功用,並使人得著教誨。

正確的「道」,就是加拉太書五章22、23節和哥林多前書十三章所論到的素質。

  由此可見,被聖靈管治的生命是以聖靈的果子,而非恩賜(不論哪一種)來顯明的。

哥林多人擁有不少恩賜(林前一5、7,十二,十四),卻仍然是不成熟的(林前三1-4)。

擁有蒙聖靈引導、成聖生命的證據,不是聖靈的恩賜,而是以愛為首的聖靈果子。

一、仁愛   在基督教神學和倫理中,最重要的一個字。

因此,必須清楚明白這個極為含糊的詞彙。

  在舊約聖經中亞當和夏娃、雅各和拉結,以及雅歌的故事,都直接說出男女間的情愛。

在希伯來文,「愛」字也意味使人苦惱的情(撒下十三1-15)、父母之愛(創三十七4),而何西阿書三章1節的上下文則包括性愛及神的愛。

這也用於描述朋友之愛(撒上二十17),大衛對約拿單的愛是有點基於感激之情,而約拿單對大衛的愛是發自賞識之情。

可是,作為儲君的約拿單,對大衛的愛也含有成全別人、犧牲自己的成份,以致為大衛的緣故而放棄繼承王位的權利。

舊約通常用另一個字hesed,來形容這種深厚無私的愛,這個字幾乎是無法翻譯的,有時是指「效忠」(撒下二十二26),但更多時候是表示「堅定的愛」(創三十九21)或是「慈愛」。

  在何西阿書二章19節及20節,這個重要的詞語的意思就清楚表明了:「我必聘你永遠歸我為妻,以仁義、公平、慈愛……誠實聘你歸我。

」在約伯記六章14節及15節,慈愛與詭詐對比,並且在撒母耳記上二十章8節提及慈愛的盟約。

神這種不動搖和堅定的愛,有別於異教神靈不可預測和反覆無常的情緒。

  Hesed並非對美麗、優點或慈愛的情緒反應,而是為別人的好處所表現的道德態度。

而且,它並非取決於對方是否可愛、是否值得或是否有回應(參申七7-9)。

  正如幾位先知所警告的,這種持久的忠誠是根源於一個堅定不移的目的。

它可能是嚴厲的,為要操練那頑梗的百姓。

但神的愛沒有改變。

藉著被擄及失敗的經歷,這種愛以無限的忍耐堅持到底,沒有寬容罪惡,也沒有放棄惡人。

在這種愛中,包含仁慈、溫柔及憐恤(詩八十六15,一○三1-18,一三六;何十一1-4),但它的主要特點是為到別人的利益而承受道德責任,不因受到摒棄或不被感激而熄滅。

  可是,它期待有回應。

律法吩咐人要盡心愛神,並感激神揀選和拯救以色列民(申六20-25)。

這要在敬拜中表明出來,尤其表現於善待窮人、無助的人、寄居的外邦人、奴僕、寡婦和一切受欺壓及苦待的人。

何西阿同樣期待神對人不變的愛,會使人與人之間建立堅定的愛(何六6,七1-7,十12、13)。

  在以色列人的律法和預言中,便有愛神和「愛人如己」的命令(利十九18)。

舊約聖經也提及愛的其他方面,但主要的重點如下:神主動的愛、愛的道德素質,以及人彼此相愛和對神之愛的密切關係。

  在新約聖經中基督教所承受的,是這種對愛的強烈道德含義,那些以感性去詮釋愛的倫理的人卻常常忽略。

  阿伽皮(agap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