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說出自己的感受,並且自己負責!4個方法,找到內在與外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你會發現,從上面的自我詢問中,沒有界限會有兩種狀態,第一種是你根本沒感覺。

有時候你根本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所以他們就進來,直接剝削你。

擁有心理 ... 在今天看見明天 × 勇敢說出自己的感受,並且自己負責!4個方法,找到內在與外在的快樂 吳姵瑩 自我成長 2019-06-0615:12 +A -A 加入收藏 在國外,當你隨意進入他人領地,他們是有受到保障能拿槍射殺外來者的(參:堡壘原則)。

藉此,我們可以知道,他們對所有權和界限的意識觀念非常強烈,對於界限內所有物的保護欲也非常明顯。

反觀華人文化就不同了。

當你想裝修房子,會遇到非常多聲音干涉,像是父母、家人,甚至連街坊鄰居都會參一腳。

他們往往是出於一片好意,給予很多意見,並且要你「照著做,準沒錯!」,打著「我都是為你好」的旗幟,卻成了一個個限制個人成長的「善霸」。

所謂「善霸」,就是相對於惡霸的說法。

惡霸人人討厭撻伐,但善霸則是讓你氣得牙癢癢,卻又感到羞愧─自己怎能拒絕他人好意,也覺得自己不受教而自責,還會要求自己順應別人,別枉費他人一番好意。

  缺乏界限就是這樣發生了。

你沒有能力守著房子的那道門,就意味著別人可以隨便侵門踏戶到你的屬地,然後要求你做任何事情,而且你還不能拒絕。

  那究竟我們可以怎麼為自己保守界限,不讓人生充斥著他人意見或言語,左右我們對人生的判斷呢?   首先,你要問問自己,當別人要進入房子時,有沒有察覺到別人進來了?有沒有因為別人沒有詢問你,感覺不舒服?   有時,別人都進來了,然後你就停在這裡,心中喃喃自語:「這個人在做什麼?他為什麼要這樣?」可是,你不一定有辦法對他說:「你不要再進來了!」   若你停在那裡,就要開始思考:「咦?為什麼?為什麼我不敢說?我不能拒絕、不能反應嗎?」   擁有感受,也表達出感受   你會發現,從上面的自我詢問中,沒有界限會有兩種狀態,第一種是你根本沒感覺。

有時候你根本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所以他們就進來,直接剝削你。

  擁有心理界限也意味著,你有沒有瞭解自己內心的感受。

在華人文化中,感受是很容易被忽略的。

  因為大人也不太認識自己的情緒,導致我們也是如此。

而讓我們缺乏感受的,往往與兒時的經驗有關。

可能是當兒時我們有感受,卻遭到拒絕了。

  小時候,我們可能因為大人對我們說「你去做那個、你去做那個、你去做那個」,就覺得「好委屈喔!為什麼都是我做?」便感到委屈而哭了起來。

  大人的反應卻是「哭什麼哭!做點事有什麼好哭的?還哭、還哭?」於是,你就學到「我有感覺,是不對的。

」   所以,兒時經驗令我們必須學會,缺乏感受或沒有感受的狀態。

可是,當沒有感受時,或者你無法認可自身感受,基本上就是門戶大開的狀態了。

  我們之所以要設立界限,就是要把感覺找回來,而且要指認出自己的感覺。

但奇怪的是,我們常常會對自己感到罪惡感,比方說當別人對你頤指氣使,你心裡會有什麼感覺呢?   是的,往往是「憤怒」。

可是,你可以不爽嗎?你要問自己:「我可不可以不爽?」當你才這麼想,就可能會想到過往有人批評你:「那麼愛生氣,以後交不到朋友怎麼辦?以後嫁不出去/娶不到媳婦,準備孤家寡人了嗎?」   有沒有聽過這種話?如果沒有,那很好!表示你有被允許不高興。

然而,有些人是沒有受到允許的。

  到這裡,我相信你已經知道,有沒有「感受」是我們的早期經驗允許我們的。

當可以自由感受身上的感覺,就能明白誰侵犯了我們的界限。

  而第二種狀態是,你明明知道界限被侵犯了,卻依舊讓自己被侵犯──你不敢說,不敢表達感受。

勢必曾有很多經驗讓你變得有顧忌,經常話到嘴邊,又嚥回去,只能抓著好朋友不斷抱怨。

  這跟集體主義的文化很有關連,我們非常容易擔心他人眼光,也習慣「以和為貴」的相處模式。

  對人際和諧的高度要求,也讓我們在展現自我意識時有高度焦慮,害怕他人的評論,尤其想像他人給予你負面評價,就會讓我們對自己的感受避而不談。

不僅缺乏感受,也不敢暢談自己的感受。

  別人可以堂而皇之地要求你、侵犯你的界限,對你予取予求,因為你害怕拒絕他人所帶來的負面評語,就像家人不敲門就能進到你房間那樣,從沒尊重你的隱私,而你也習以為常,覺得家人間就應該是這樣,進而發展出你在人際上,也會對其他人索取你想要的東西,且不一定理解別人的感受。

  簡單來說,心理界限讓你知道你是誰,你不是誰,什麼是你的,什麼不是你的,你喜歡什麼又不喜歡什麼。

  只要你擁有自己的感受,以及有辦法說出自己的感受,並且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就可以擁有清楚的界限。

  畫分責任,避免遭到掏空   界限是很重要的,幫助我們畫分責任,避免遭到掏空,也會畫分出你與他人的位置,就如同國與國之間需要有疆界那樣,以免在資源上掠奪,也清楚歸屬你的責任所在。

  但當你不清楚自己是誰,就無法清楚你喜歡或不喜歡什麼,沒有界限也無法保護自己,在關係中無法為自己的不適伸張正義,只能忍氣吞聲,怨嘆人生。

  當我們還不清楚自己是誰,假使一味付出,為別人著想,就會變得討好,或損耗自己許多能量。

更多的時候,你沒有得到應有相對的回應,感覺自己被掏空。

  而在人際互動中長時間的掏空與匱乏,導致我們想斷絕關係,最後落得怨恨他人也厭惡自己的地步,責備不懂經營情感的自己,又憤怒他人對自己予取予求。

  你覺得困惑,當大家說,快樂的人不計較付出,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的時候,你為什麼感覺不到愛,也越來越不快樂呢?   親愛的,你可能還沒有找到自己,只是用了很多人說的話,當成自己唯一的依歸。

唯有我們清楚自己是什麼樣子,才能清楚希望被對待的方式,才能敏感於什麼話語、什麼行為會讓你感到不舒服,也才能懂得,面對不舒服,我們可以怎麼回應。

  開啟自我探詢前,銘記在心的界限問句開始閱讀本書的你,代表已經開啟自我探詢之路,在此之前,我想邀請你開始向內思考以下幾個人我界限的重要問句:   1.你是誰,你的個性與特質是什麼?   2.想像你在人與人當中的界限,是實線還是虛線?如果你的內在是一幢房子,那它會有什麼樣的圍籬?   3.讓你感到不舒服的人、事、物是什麼?又,為什麼?   4.你通常怎麼回應讓你不舒服的事?逃避?攻擊?或合理化?   親愛的,將這些問題記在心中,不斷問自己也不斷去紀錄,你會越來越認識自己,也越來越清楚界限,更能在關係裡保持平衡與彈性,讓我們一起學會保護自己的感受、尊重自己的感受,進而有能力去愛和被愛。

  當我們不會被關係掏空,也不在關係中受委屈,更懂得尊重關係裡的其他人,獲得平衡與更多自由。

  願你在不斷的理解中,找到內在與外在的快樂。

    (本文摘自《關係界限:解決人際、愛情、父母的情感糾結症》,遠流出版,吳姵瑩著)   💁歡慶雙十【1010快閃活動】一期只要$41塊up,加贈7-11禮劵📣限量50份!! 自己 關係 自我 快樂 感受 感覺 界線 心理 界線 房子 裝修 自主 意識 自由 觀念 惡霸 思考 感受 感覺 問題 情緒 經驗 委屈 反應 朋友 文化 習慣 相處 模式 責任 快樂 個性 關係 平衡 幸福熟齡 自己 內在 外在 負責 愛 自我 延伸閱讀 人際關係「斷捨離」!遠離這幾種朋友,人生才會更美好 2019-05-13 不再遍體鱗傷!一個故事告訴我們:忍無可忍時就斬斷關係 2019-05-02 任何不被信任的解釋都是多餘!一件事告訴我們:當關係無解,把溫柔留給自己 2019-04-30 不懂愛自己的人,會在關係裡耗竭彼此 2018-04-30 台股大盤概況走勢 熱門: 熱門話題 /HOTARTICLES/ 最新文章 /HOTNEWS/ 熱門推薦 /HOTRECOMMEND/ x 龍應台暗指民進黨「為選票把人民帶向戰爭」,卻不提中共霸凌台灣!謝金河:紅統人士一貫思維 台股大盤走勢 熱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