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最早生物,是35億年前的藍綠藻」 這樣的說法已經被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圖01. 根據國中地球科學教科書第一冊所編成的PPt,明顯的看到「35億年前出現簡單的生命藍菌(藍綠藻)」。
像這樣的字句屢見不鮮的出現在國中教科書。
圖片 ...
2017年8月3日星期四
「地球上最早生物,是35億年前的藍綠藻」這樣的說法已經被證實是錯誤的!08-03-2017
「地球上最早生物,是35億年前的藍綠藻」這樣的說法已經被證實是錯誤的!
一、
錯誤的源頭:
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物是藍綠藻,這樣的觀念長久以來,一直存在於國中教科書上,以及國中大大小小的考試試題中,更正確的說,一直存在於國中課綱編輯委員的腦海裡!?
這種說法的緣起是1980年,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一位古生物學家Dr.J.WilliamSchopf(夏夫教授)及他的團隊,在澳洲西部一個原住民稱為WarrawoonaFormation的頂燧石(ApexChert)岩層中,發現一些類似藍綠藻的微化石(Microfossils)。
包含這些藍綠藻微化石的岩層非常古老,推估有34.56億年的歲月。
於是國中的地球科學、生物學教科書,就以此為定稿「…最早的化石,發現於西澳,是35億年前的藍綠藻。
」
圖01.根據國中地球科學教科書第一冊所編成的PPt,明顯的看到「35億年前出現簡單的生命藍菌(藍綠藻)」。
像這樣的字句屢見不鮮的出現在國中教科書。
圖片來源:http://camdemy7.pixnet.net/blog/post/313102364-%E5%9C%B0%E7%A7%91%E7%AC%AC%E4%B8%80%E5%86%8A-%E5%9C%B0%E8%B3%AA%E5%B9%B4%E4%BB%A3%28%E9%99%B3%E6%98%8E%E5%87%B1%E8%80%81%E5%B8%AB%29
二、
不同的論點:
二十多年來牛津大學的古生物教授馬丁伯拉西爾(MartinBrasier)團隊,對頂燧石(ApexChert)中的微化石,一直持不同的論點。
他們發現夏夫教授在西澳發現微化石的地方,遠古時代存在海洋熱泉系統(HydrothermalSystem),於是認為很可能是熱泉系統的高熱高溫,使得碳原子形成長條形,成為好像藍綠藻微化石的形狀,這些其實不是「微」化石,而是「偽」化石。
兩個優秀的古生物學團隊,一直相互發表論文爭議不休。
直到…
圖02.圖的上方為爭議超過二十年的頂燧石(TheApexChert)中的微化石。
圖的左下方拿著地質探勘鎚是夏夫教授(Schopf);右下方白髮白鬚的是伯拉西爾教授(Brasier)。
圖片來源:http://bioteaching.com/the-origin-of-life-and-of-the-atmosphere/
三、
新的研究方法:
直到伯拉西爾(Martin
Brasier)團隊,研發成功能以奈米尺度(nanometerscale)分析這些微化石的方法,仔細分析這些來自頂燧石中的微化石之後,發現完全沒有圓形或橢圓形碳原子細胞壁的形狀,也就是說完全看不出像藍綠藻細胞的構造(圖03.)。
圖03.伯拉西爾教授(MartinBrasier)團隊以現代光學分析技術及聚焦離子束穿透式電子顯微鏡(FIB-TEM)觀察頂燧石(TheApexChert)微化石,g子圖黃綠色部分代表碳原子,完全沒有圓形或橢圓形藍綠藻細胞壁的形狀。
圖片來源:http://www.labonline.com.au/content/research-development/article/mythbusting-with-microfossils-245072498
圖03.這篇發表於2015年4月21日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PNAS)的論文,也以同樣的方法,分析了另外兩種微化石:
(1)
一種是發現於西澳,34.30億年前,絲翠利池(Strelley
Pool)層,石英砂岩(Sandstone)中的類似細胞構造。
(2)
另一種是發現於加拿大安大略省西部,18.8億年前的崗夫林特燧石(Gunflint
Chert)中的微化石。
他們發現在這兩種微化石中,碳原子不但形成圓形或橢圓形細胞壁的形狀,厚度也符合細胞壁的尺度(圖04.),這些特徵在夏夫教授頂燧石微化石中是完全不可見。
圖04.18.8億年前的崗夫林特燧石(GunflintChert)中的微化石,碳原子不但形成圓形細胞壁的形狀,厚度也符合細胞壁的尺度(圖中綠色紅色部分)。
圖片來源:http://sciencythoughts.blogspot.tw/2015/04/seeking-earths-earliest-fossils.html
2015年4月21日伯拉西爾教授(MartinBrasier)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the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
PNAS)的論文發表之後,網路上出現若干篇相關的文章,試舉兩篇如下:
1.
3.46-billion-year-old'fossils'
werenotcreatedbylifeforms
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5/04/346-billion-year-old-fossils-were-not-created-life-forms
34.6億年前的化石並非由生命形式構成。
此篇是美國著名期刊《科學》上的一篇短評。
2.
TheWorld’sOldestFossils
Aren'tActuallyFossils
https://motherboard.vice.com/en_us/article/mgb44q/the-controversy-over-the-worlds-oldest-fossils-has-finally-been-resolved
世界最古老的化石其實並非真的化石。
藍綠藻不是地球上最早的化石!
國外古生物學界都已經紛紛的覺醒,
而我們的課綱編輯委員們呢?
四、
最新的發現:
2017年3月1日,英國著名的綜和科學期刊《自然》報導一篇論文:EvidenceforearlylifeinEarth’soldest
hydrothermalventprecipitates.(早期生命的證據存在於地球上最古老熱泉沉積物)
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努夫亞吉圖克綠岩帶(Nuvvuagittuqbelt),研究團隊發現,37.70億年前細菌化石藏於花狀石英中,
圖05.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努夫亞吉圖克綠岩帶(Nuvvuagittuqbelt),研究團隊發現,血紅色管狀,認為是生長於60℃深海熱泉(Hydrothermalvent)中的細菌。
圖片來源:http://i.dailymail.co.uk/i/pix/2017/03/01/21/3DDA6E1800000578-4268566-image-a-1_1488402388408.jpg
顯微鏡影像顯示,化石呈血紅色管狀,寬約40微米(μm),長約0.5毫米(mm),推斷是生長於60℃深海熱泉中的細菌。
圖06.2017年3月1日英國《Nature》期刊報導:顯微鏡影像顯示,化石呈血紅色管狀,寬約40微米(μm),長約半毫米(mm),推斷是37.70億年前或更早的化石,是生長於60℃深海熱泉(Hydrothermal
vent)中的細菌。
圖片來源:https://www.democraticunderground.com/122850887
37.70億年比夏夫教授34.56億年的偽化石更早了3億年!
雖然在2017年《Nature》的論文中,他們寫的頗為保留,但是此篇論文一出現,地球上最早的化石是藍綠藻?這樣的說法顯然就更岌岌可危了!
附記一:2014年12月16日晚間十點多,牛津大學剛退休三個月的馬丁伯拉西爾(MartinBrasier)古生物學教授,正準備享受人生,卻因車禍意外身故,享年67歲。
附記二:民國2011年「國立編譯館」整編入中華民國教育部國家教育研究院編譯發展中心的教科書發展中心。
但是換湯不換藥,還是那些委員在編譯!奈何!
附記三:作者追蹤《Science》、《Nature》上的文章這麼多年,2017年3月1日英國《Nature》期刊報導的論文,一篇論文上居然有13張圖的還真不常見!
張貼者:
freak
於
凌晨12:49
以電子郵件傳送這篇文章BlogThis!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Facebook分享到Pinteres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張貼留言(Atom)
總網頁瀏覽量
網誌存檔
►
2020
(3)
►
四月
(1)
►
三月
(1)
►
一月
(1)
►
2018
(105)
►
十一月
(7)
►
十月
(24)
►
九月
(41)
►
八月
(33)
▼
2017
(26)
▼
八月
(1)
「地球上最早生物,是35億年前的藍綠藻」這樣的說法已經被證實是錯誤的!08-03-2017
►
七月
(12)
►
六月
(2)
►
三月
(9)
►
二月
(2)
►
2016
(1)
►
十月
(1)
►
2015
(14)
►
九月
(2)
►
八月
(7)
►
六月
(2)
►
二月
(1)
►
一月
(2)
►
2014
(5)
►
十二月
(3)
►
四月
(1)
►
三月
(1)
►
2013
(32)
►
十二月
(1)
►
十一月
(6)
►
七月
(14)
►
六月
(2)
►
四月
(1)
►
三月
(5)
►
二月
(2)
►
一月
(1)
►
2012
(6)
►
十二月
(2)
►
八月
(2)
►
六月
(2)
►
2011
(6)
►
十一月
(4)
►
十月
(2)
►
2010
(4)
►
五月
(2)
►
四月
(1)
►
三月
(1)
追蹤者
關於我自己
freak
我曾任教於陽明大學,是一名教生命科學教了快三十年的老師,許多內容,班班相同,年年流轉,教了快三十年早已深植腦海中。
約8年前因病退出教壇後,發現有些生命科學的事已開始逐漸慢慢淡忘了,不由得想起麥克阿瑟將軍(GeneralMacArthur)的名言“Oldsoldierneverdie,theyjustfadeaway.”目前唯一沒變的是對生命科學的喜好與熱誠,有靈感時塗塗鴉一些心得和網友們分享這是Blogger的緣起。
檢視我的完整簡介
延伸文章資訊
- 1藍菌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藍菌門(学名:Cyanobacteria),也被稱為藍綠藻,是一类能透過产氧光合作用獲取能量的細菌,但有些也能透過異營來獲取能量。屬於原核生物界。藍綠藻植物菌門下物種又 ...
- 2科學家在地底發現藍綠菌,為何和尋找火星生命有關?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藍綠菌仰賴陽光生存,然而一個新的研究提出了新發現,以及暗示了火星生命的新可能。 西班牙西南部的.
- 3讓地球大氣層充滿氧氣的星球改造神器:藍綠菌 《藻的秘密》
藍綠菌如果漂浮在水面上,並且經由黏質黏在一起,就會形成綠色的團塊。這些團塊會吸收當時在水中漂蕩的各種成分,包括碳酸鈣和碳酸鎂之類的礦物質,以及 ...
- 4地球如何從氧含量極低變成富氧星球?與行星自轉速度放慢有關
約24 億年前微生物藍綠菌的出現,將原本充斥二氧化碳的地球改造成如今適合人類與其他生物生存的富氧環境。然而是什麼條件促使這些微生物提高生產力?
- 5誰是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物?2-27-2013 - Biological-Freak
長久以來心中一直縈繞著一個困惑,為何有那麼多中文的網頁都說:「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物是藍綠藻(菌)?」;而反觀英文的網頁卻又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